人生如酒,三杯足以慰風塵


人生如酒,三杯足以慰風塵

杜甫有詩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古往今來,“酒”都是文人墨客筆下繞不開的意象。

它是“一壺濁酒喜相逢”的深厚交情,是“花看半開,酒飲微醺”的人生態度,也是“被酒莫驚春睡重”的生活寫意。


酒入口中,我們能品味到的不止是芳香醇厚的滋味,更是對世道人心的點滴感悟。


人生如酒,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韻味。

細品這不同階段的酒味,我們會體驗到不一樣的醇香。


1

少年如啤酒

清澈中略帶苦澀,只在乎酣暢淋漓

夏日海邊的冰啤酒,味道雖然略微苦澀,但卻最為酣暢淋漓。一杯下肚,讓人頓覺清爽、活力無限。

這種感覺像極了充滿激情與勇氣的少年人。

莫竣曾言:少年與愛永不老去,即使披荊斬棘,丟失怒馬鮮衣。

因為年輕,所以有了做事的底氣,不用顧忌那麼多的後果。

少年在用自己的鋒利稜角,與世鬥爭,即使傷痕累累,也決不退縮。


唐朝詩人李賀曾說: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只有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去酣暢淋漓地拼一把,才能不負好時光,才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人生如酒,三杯足以慰風塵


2

中年如白酒

幹烈中自帶深度,你有酒我有故事

比起啤酒的酣暢淋漓,白酒則更加後勁十足。白酒剛入口時雖辛辣幹烈,但越品越能體味出其中的深長韻味。

這應該就是中年人的常態。每一箇中年人的心,都因歷經滄桑而分外厚重。


諶容在《人到中年》中描述到:

負荷著巍巍大橋的支架,承受著萬里鋼軌的枕木,廢墟陳磚,攀援上升的常春藤在斷裂。

滿身尖銳的刺在社會這個大染缸裡被磨礪成了堅硬的盔甲,承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

如同幹烈而直入心底的白酒,只需一口,就能讓人嗆到流淚……

中年人的白酒裡,釀著的是一個一個或深沉、或心碎的人生故事。

中年人,再多再難的事情也要收入心底。

中年人的生活,也許正如曹林所說的一樣:不需要添油加醋、哭天搶地,白描,就已經足夠令人窒息。

中年人或許難以再像少年一般明豔而絢爛,但卻應該像加足了分量的白酒:

倒出來,不會明晃晃地冒著熱烈的氣泡,而是呈現出沉澱了諸多故事後的深度與沉穩。

有人曾這樣描述中年:青春好比蒙著眼,一路直上,而中年,就是你睜開了眼睛,發現了身上沾著的綠葉,泥垢,露水……

人生最難以與人分享的時刻就是中年。

無論悲歡,都要自我消化,但也正是這些生活的灰暗時刻,造就了人生的這壺好酒。

人生如酒,三杯足以慰風塵


3

老年如紅酒

夕陽紅裡憶往昔,年份中沉澱品味,紅酒醇香,人人都能接受它的口味,但只有有品位、有內涵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沐浴過的陽光、接受過的洗禮。

老年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人到老年,經歷了人生所有或激情、或痛苦的時刻,我們終於有了能力去思考生命的本質,生活的意義。

林語堂曾言:一個人只有具有這種自由的意識和淡漠的態度,結果才能深切地、熱烈地享受人生的樂趣。

沉澱自我、挖掘自我可以說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它讓我們的生命達到了新的高度。

一個人有了時間的長度是遠遠不夠的。到了老年,從過往的時間裡看透平常生活後的種種悲喜,並且泰然處之,這才是真正的閱歷和見識。


4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歲月會像春雪般逐漸消融,如風雨般說來就來,如微塵般去留無聲。

不用過多拘泥於瑣碎的是是非非,回望曾經:

少年時如啤酒,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中年時如白酒,幹烈厚重,承載故事;

老年時如紅酒,醇香悠久,淡泊致遠。

人生如酒,飲此三大杯,足以慰風塵。

人生如酒,三杯足以慰風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