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房產中介真的像【安家】那樣的工作模式嗎?

醉臥雲端笑蒼穹


目前就職於一家房地產經紀公司

房產中介是一個痛並快樂著的行業,首先說說痛苦在哪裡:

1.痛在行業比較辛苦,基本都是在外跑,掃街、貼條、攔截、資開、發傳單,會面臨很多的冷眼和拒絕,貼別是在寒冷的冬天和夏天更辛苦。

2.好不容易找到的客戶,需要不斷地跟進和維護客戶,很多時候客戶業主休息的時候正是房產中介最忙的時候;需要藉助各種時機與客戶業主溝通,如劇中的王子健和985那樣。

3.房子本身的價格是比較高的,買賣房子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堅持,給自己打氣才行,而且可能你辛辛苦苦滿上忙下,最後也會顆粒無收~

接下來說說房產中介快樂的地方:

1.收入高,這是這個行業最吸引力的地方了。

2.行業基本沒有門檻。

3.做房產中介如果很成功,你背後就是一張關係網,很多資源都能用~[打臉]

各行各業都不容易,大家加油![打臉]



渝叔記


這工作,其實運氣成分佔了很大一部分,這幾年來,我賣了兩套二手房,買過一次二手房。賣的時候,就小區門口隨便找一箇中介,讓他來拍照,把房源掛上去。至於是誰把你房子賣出去,那可不一定了,只要在平臺上的房源,他們都可以帶看,誰都可以賣。最多之前掛房子的哪個娃兒,會有房源的獎勵吧。我的房子小的鏈家的一個女的掛上去的,最後是德佑的一個男的賣出去的。

買二手房的時候也是,貝殼上看了幾套房,找了一套下面展示的中介信息,點進去跟他聊幾句,然後留電話帶看,週末開始去看,週二給定金籤合同,買的哪套房子就看了兩次。

客戶買不買房,還是看房子的位置,裝修,價格。這些合適,誠心要買的,馬上就可以訂,這些不合適,你帶看,看破了天也不會定。


一條小小小黃魚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不請自來。我老爸做了十幾年房產中介,目前加盟了全國中介行業最大的品牌——貝殼找房,所以我比較有權利來回答這個問題。

《安家》一集不落的看到現在,基本可以總結為: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關於中介的模塊都很真實,但是為了突出電視的效果,會誇張一些。

接下來,我說說現實中的中介:

1.形象:每天必須黑皮鞋,黑西褲,白襯衣,秋冬還得穿西裝外套,打領帶,帶工牌,缺一不可。說來很奇怪,他們店清一色帥小夥,幾乎沒有胖的,都乾乾淨淨高高瘦瘦。而且如果你瞭解點中介,基本上能從領帶的顏色分辨出來是哪一家,因此形象很重要,這也是房似錦為什麼會一開始要求大家統一工裝的原因。

2.上班時間:24小時待命。《安家》預告裡徐姑姑婚禮上交換婚戒時都在接電話,這個毫!不!誇!張!任何時間回覆顧客的信息都是第一位的,哪怕在開車、洗澡、年夜飯,只要系統信息一響,立馬抓起手機。我老爸曾經連續三個月一天不休息,每天正常上班點從早七點到晚九點,如果晚上談單之類的,就沒有時間界限,凌晨三四點簽單回來第二天一早又要上班的情況超多。

3.工作難度。可能因為電視劇需要有矛盾衝突、吸引力等效果,所以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把業務員經歷的事情都演上一遍,所以電視裡看著簽單很簡單,其實——相當難!尤其是新人,運氣好的可能會很快開單,但是個人感覺中介行業沒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這裡所說的不是朱閃閃那種工作模式下的一年)根本出不了師。有時候一個顧客要帶著看三四十套房子,感覺所有條件都談妥了,最後還是籤不成。就像徐姑姑說的,一般一個難纏的房東都會遇到一個難纏的客戶,有的人在意的問題簡直五花八門,刷新你的三觀。

4.社會地位。其實,房產中介在社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電視劇裡演的讓學渣媽媽搬家、幫助男人跟小三分手……這些素材都可能真是存在,只不過有些誇張。起碼,如果你是一個房東,千萬不要對中介頤指氣使,如果你是個客戶,也不要百般刁難,起碼的尊重要給,你對他們好了,他們給你的回饋絕對是你想不到的。比如房子價格,比如交易日期。一個專業又有經驗的中介會讓你的房子很快賣掉,也會讓你很快買到性價比最高的房子。自然,也能讓你花冤枉錢。

5.關於學歷。以前都說中介行業門檻低,現在則不然。《安家》裡像985那樣的名牌大學生現實中比比皆是,我老公店就有好幾個。而且相比較學歷低的,這些人真的會比較優秀。

6.關於工資。好吧,不得不說,大部分堅持下來的業務員,他們的工資都會高的超乎你的想象。這個跟電視劇裡基本一樣,中介行業五年以上經驗的,家裡只要原本條件不差,在所在地一套房子是沒有問題的,我身邊的基本都是好地段的兩套。

7.關於朱閃閃。像朱閃閃這樣的應該沒有了吧,因為現在大部分的中介都是沒有底薪的,如果你不努力,公司留著你你也幹不下去了,沒有業績,吃飯都是個問題。

8.關於中介費。電視裡有一段演到為了圖便宜,顧客找了不正規的中介最後人財兩空,這個太現實了,好多好多好多人為了省一點中介費,最後買了產權不明確的房子。在這裡提醒有要買房子的朋友,如果你能買的起房子了,千萬別糾結一萬兩萬的中介費,免得因小失大。當然,中介費能講還是要講的,畢竟省下的錢都是自己的。大部分中介還是能打折的。

然後,說幾點安家裡作為電視劇非常良心的地方:

1.新老搭配。任何一家成型的中介,都是三兩個老員工,加一群新員工。新員工永遠是跑腿幹事的,比如去老洋房裡收拾東西等等,都是新人在幹,因為你沒資歷,所有要做的事情都是交學費。

2.帶看、復看等專業詞語,看來導演和編劇是下過功夫的,裡邊的用詞真的很專業。

3.演員演技:婁關山的角色塑造的相當相當成功,中介行業大部分都是這種家境不好,不太開竅卻又異常努力的農村孩子,他們不在乎吃什麼穿什麼住什麼地方,但是默默無聞地努力,不停的追趕。整部劇裡,這個角色是最讓我感動的,能映射身邊的好多朋友,比較有共鳴。劇中的配角就不說了,郭濤海清什麼的,個個都很驚豔。關於主角,除了第一集覺得孫儷的臉有點彆扭,兩個人的演技都非常棒,分寸把握的很好。尤其是羅晉,演技真的是驚豔到我了(不要怪我,以前只看過他演的新版三國演義,除此之外,總感覺演的都是爛片,所以一部都沒看過……羅晉粉不要打我)

再說一下不太好的幾個地方:

1.房似錦和徐姑姑的身世,一個比一個慘,這身世設定的讓人有點出戲。

2.前幾集房似錦搶王子健的單子,這在現實中絕對是不存在的,別說是店長了,普通員工也沒有這麼光明正大搶單的,要是放在以前,哪怕有一點搶單或者攪和單子的跡象,都要走人的。

還有什麼想不起來了,總之是一部很好的劇,不知道為什麼網上那麼多批判的言論,我看劇很挑的,這部劇人物設定、演員演技、情節推進、故事邏輯都上好。至於那些小瑕疵,不影響大局。

最後,雖說在大街上看到穿西裝的不是做保險的就是賣二手房的(現在好像還有做金融的),但是還是希望你能尊重他們,對他們好一點,因為,有可能你遇到的就是我老爸(調皮一下)。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中介間的搶單。電視劇中演到過,阿拉丁和小紅帽合作,一天之內翹了安家天下好幾單。這種現象每天都會發生好多,不過沒有電視劇裡演的那麼明目張膽。中介之間的競爭關係很激烈,畢竟客戶就那些,不在你家就去了別人家。有時候是顧客自己想“跑單”,跟著這家看了房,覺得中介費太高,就去諮詢別家,以前還有自己找到房東私下交易的。還有種情況是中介發現了客戶看好這個房子,主動聯繫以降中介費為條件來吸引,這種情況叫“撬單”,撬單一般只收一半的中介費。

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中介不正規,其實正規中介太難了,從客戶諮詢到了解需求到推薦房源到形成帶看到產生意向,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中間有多麼辛苦。像小紅帽、阿拉丁之流的太多,以前有個很大的平臺以0.5%的中介費在市場橫衝直撞,這種就類似於你去香港旅遊花800一樣,後期服務跟不上,房子有各種問題……但是當時還是給中介行業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在電視劇裡也有類似的情節,就是各中介聯合一致抵抗這個公司。現在,這個公司不知道還在不在,但已經構不成威脅了,因為客戶的眼睛也是雪亮的,畢竟買房子不是小事,馬虎不得。

不過在這也強調一下,並不是所有的客戶跑單了,都會受到處罰,中介雖然帶看單是有法律效益,但是誰會費那個勁去起訴,有那個時間不如把精力放在下一單上。之前更不正規的時候,業務員也會氣不過,去跑單的客戶門口扔狗屎什麼的,現在基本上沒有了,因為大家都被傷害的習慣了,有免疫了。

2.再說說門檻低,入行難的問題。中介行業一般都是年輕人幹,因為成長週期實在太長,一般1-3年。期間靠微薄的底薪,甚至沒有底薪,因此一般拖家帶口的中年人幹不住,養不起家。新人入門有多難呢,跟《安家》中演的有些不同,員工入職了要跑商圈,也就是熟悉周邊的所有小區,要求熟悉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告訴你一個多大面積的房子,你基本能判斷出是這個小區那個樓號大概哪一層的,而且對某個小區的綠化、交通、生活設施等優缺點了如指掌。接下來就是背房源,起碼你要背下來20套優質房源,然後在平臺發佈來吸引客戶。

一般入職的前半年,新人是沒有買賣客戶的,因為沒有經驗,即使以上條件你都滿足了,還是缺乏經驗。這個時候師傅就很重要,中介的師徒制一般都是一對一,而且師傅基本都是義務幫忙,不拿徒弟的提成,但是都很負責任,很多師傅會為了讓徒弟有信心,把自己小的租賃單讓給徒弟,好讓他們“開蛋。”所以,在前半年的時間,新人一般都是跟著去學經驗、打雜,在店裡不停打電話,打到吐為止。

所以你經常會接到如下電話:“您好,請問您是XX先生/小姐嗎?我是XX公司的小X,請問您還在買房嗎?哦,那您有房子出租或者出售嗎?打擾了。”







逃號港片


現實生活中的房產中介當然不可能像《安家》那樣的工作模式。

首先,我的朋友圈中最早提出否定的恰恰就是房產中介的朋友們,他們在第一.二集播出的時候,就簡短的感慨——哪有這麼美好~。在隨後的劇集播放中,他們的朋友圈也甚少參與劇情討論,就連網上一眾營銷號群起討伐,為他們鳴不平的“撬單”“甩中介私自成交”等等,在我的朋友圈中也沒看到他們有產生多少共鳴,他們對《安家》做的最多的依然是,截孫儷,羅晉的圖,配精煉軟文,推銷自己的房源。不得不說,《安家》這名字寓意真好,服化道精美,各種賣房小劇情不考慮現實邏輯,剪成十幾秒的小視頻做宣傳很完美,所以房產中介們認不認同這劇我不知道,房產宣傳肯定是十分喜歡的。

其次,現實情況,前邊說了biubiu朋友圈裡邊有很多房產中介,這是因為在去年的時候我就考慮換房子(biubiu現在的房子噪音有點大),諮詢了幾天,然後朋友圈就被本地各類房產信息刷屏了😂。期間也看過幾次房子,算是對房產中介流程略有了解,所以當劇中海清挺著大肚子去看那套奇葩戶型的時候,實在是太抽離現實了,房產中介自己出錢精裝房源,這種騷迷之操作合不合理就放一邊不討論了,咱就當合理,剛裝修好,甲醛味就散了一天就約孕婦看房....emmmmm,好,就當裝修的特別高級,完全沒有甲醛(也不知道到底有多貴),房似錦讓海清老公不陪同,然後整出個隱藏式臺階讓孕婦挺著肚子爬上去看我是真沒法忍。你是真不把孕婦的健康安全當回事啊,我認識的房產中介沒有一個這麼虎的。

最後,拋開現實中的較真,純以電視劇藝術來看,這劇還是不錯的。因為藝術嘛都是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就我以這段時間看房的體驗,導演編劇要真按現實中的寫和拍那是真沒多大意思,吐槽歸吐槽,要真有房產中介為了賣房給我專門給我私人定製個精裝房,那他得多二......咳咳,不是,那我得有多感動啊,買不起也感動,看不上照樣感動,甭管我掏不掏錢,你看我感不感動就完事了。現實終究是骨感的,光骨頭是下不去嘴的,虛構點溫馨的肉肉,多可愛,就像朱閃閃一樣,兩年不開單還能留在店裡,也沒啥背景,就是一群中年男的團寵多有愛這劇情,多正能量,多有愛,按現實裡拍,這劇還能過審嗎?

我反正覺得,這劇挺好,不槓,只要豆瓣不超過6.5分,我覺得還行,嗯,挺好,就這個評價了。




嗶嗶老師


電視劇《安家》看了二十多集,我自己在中介買過幾次房子,接觸過中介公司的中介代理人,剛開始熱情是沒得說的,端茶遞水,客客氣氣的,但是給你簽訂購房代理合同或者過戶後就基本上不負責了,最後能陪同你,並協助你把原房東的房屋騰空,結清水、電、氣、物業、房屋基金過戶的比較少,大多數都得自己和原房東跑路辦理,碰上刁難的原房東就會有點麻煩。

現在的房屋中介公司大多數是一些年輕人,每個人為了養活自己,天天打電話聯繫房源聯繫客服,並帶看房屋,為了生存,幾乎天天在各大平臺發佈各種房屋出售和租賃信息,先掛在網上掛一個低價格的房屋,引誘客戶打電話過來諮詢,然後藉口說這套房子已經賣了,或者已經租了,我們這還有環境、裝修方面比較好的房源,歡迎前來免費察看等等理由,讓顧客都信以為真,只好前來看其它的房源,這就是業界常說的“釣魚法”。

房屋中介人說辛苦也有辛苦的,他們自己的生活過好點,想盡辦法挖掘客源,希望儘快簽單有提成拿,服務是沒有電視劇安家裡面說得那麼好,那麼動聽,就像房似錦說的那樣,我們房地產代理人目的就是儘快成交、簽單,只能管房屋過戶安安穩穩到客戶手中,我們也管不了房屋裡的幸福,那來那麼多的良心服務。

電視劇《安家》裡面中介人之間的團結,一心向上只是電視劇的情節,現實中,沒有誰讓單,只有搶單,裡面還幫忙搞裝修房屋,過戶後還幫助調理鄰里糾紛事件,這些是不會有的,為你把房屋過戶或者簽訂房屋租賃合同後,把中介費一交就基本上見不到中介人的影子了。大家說,是這樣吧!謝謝!


狐仙詩行


沒法按順序來了,想到哪寫到哪吧。其實徐姑姑是有原型的,叫徐東華,80後,鏈家網CCO首席內容官。上張圖片,雖然沒有羅晉帥,但笑起來挺可親的,那天老公聽他講課,我跟著聽了點,不錯。

據說《安家》這部電視劇的很多故事都是他提供的真實案例加以改編的。

1.昨天漏掉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中介間的搶單。電視劇中演到過,阿拉丁和小紅帽合作,一天之內翹了安家天下好幾單。這種現象每天都會發生好多,不過沒有電視劇裡演的那麼明目張膽。中介之間的競爭關係很激烈,畢竟客戶就那些,不在你家就去了別人家。有時候是顧客自己想“跑單”,跟著這家看了房,覺得中介費太高,就去諮詢別家,以前還有自己找到房東私下交易的。還有種情況是中介發現了客戶看好這個房子,主動聯繫以降中介費為條件來吸引,這種情況叫“撬單”,撬單一般只收一半的中介費。

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中介不正規,其實正規中介太難了,從客戶諮詢到了解需求到推薦房源到形成帶看到產生意向,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中間有多麼辛苦。像小紅帽、阿拉丁之流的太多,以前有個很大的平臺以0.5%的中介費在市場橫衝直撞,這種就類似於你去香港旅遊花800一樣,後期服務跟不上,房子有各種問題……但是當時還是給中介行業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在電視劇裡也有類似的情節,就是各中介聯合一致抵抗這個公司。現在,這個公司不知道還在不在,但已經構不成威脅了,因為客戶的眼睛也是雪亮的,畢竟買房子不是小事,馬虎不得。

不過在這也強調一下,並不是所有的客戶跑單了,都會受到處罰,中介雖然帶看單是有法律效益,但是誰會費那個勁去起訴,有那個時間不如把精力放在下一單上。之前更不正規的時候,業務員也會氣不過,去跑單的客戶門口扔狗屎什麼的,現在基本上沒有了,因為大家都被傷害的習慣了,有免疫了。

2.再說說門檻低,入行難的問題。中介行業一般都是年輕人幹,因為成長週期實在太長,一般1-3年。期間靠微薄的底薪,甚至沒有底薪,因此一般拖家帶口的中年人幹不住,養不起家。新人入門有多難呢,跟《安家》中演的有些不同,員工入職了要跑商圈,也就是熟悉周邊的所有小區,要求熟悉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告訴你一個多大面積的房子,你基本能判斷出是這個小區那個樓號大概哪一層的,而且對某個小區的綠化、交通、生活設施等優缺點了如指掌。接下來就是背房源,起碼你要背下來20套優質房源,然後在平臺發佈來吸引客戶。

一般入職的前半年,新人是沒有買賣客戶的,因為沒有經驗,即使以上條件你都滿足了,還是缺乏經驗。這個時候師傅就很重要,中介的師徒制一般都是一對一,而且師傅基本都是義務幫忙,不拿徒弟的提成,但是都很負責任,很多師傅會為了讓徒弟有信心,把自己小的租賃單讓給徒弟,好讓他們“開蛋。”所以,在前半年的時間,新人一般都是跟著去學經驗、打雜,在店裡不停打電話,打到吐為止。

所以你經常會接到如下電話:“您好,請問您是XX先生/小姐嗎?我是XX公司的小X,請問您還在買房嗎?哦,那您有房子出租或者出售嗎?打擾了。”《安家》一集不落的看到現在,基本可以總結為: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關於中介的模塊都很真實,但是為了突出電視的效果,會誇張一些。

接下來,我說說現實中的中介:

1.形象:每天必須黑皮鞋,黑西褲,白襯衣,秋冬還得穿西裝外套,打領帶,帶工牌,缺一不可。說來很奇怪,他們店清一色帥小夥,幾乎沒有胖的,都乾乾淨淨高高瘦瘦。而且如果你瞭解點中介,基本上能從領帶的顏色分辨出來是哪一家,因此形象很重要,這也是房似錦為什麼會一開始要求大家統一工裝的原因。

2.上班時間:24小時待命。《安家》預告裡徐姑姑婚禮上交換婚戒時都在接電話,這個毫!不!誇!張!任何時間回覆顧客的信息都是第一位的,哪怕在開車、洗澡、年夜飯,只要系統信息一響,立馬抓起手機。我老公曾經連續三個月一天不休息,每天正常上班點從早七點到晚九點,如果晚上談單之類的,就沒有時間界限,凌晨三四點簽單回來第二天一早又要上班的情況超多。

3.工作難度。可能因為電視劇需要有矛盾衝突、吸引力等效果,所以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把業務員經歷的事情都演上一遍,所以電視裡看著簽單很簡單,其實——相當難!尤其是新人,運氣好的可能會很快開單,但是個人感覺中介行業沒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這裡所說的不是朱閃閃那種工作模式下的一年)根本出不了師。有時候一個顧客要帶著看三四十套房子,感覺所有條件都談妥了,最後還是籤不成。就像徐姑姑說的,一般一個難纏的房東都會遇到一個難纏的客戶,有的人在意的問題簡直五花八門,刷新你的三觀。

4.社會地位。其實,房產中介在社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電視劇裡演的讓學渣媽媽搬家、幫助男人跟小三分手……這些素材都可能真是存在,只不過有些誇張。起碼,如果你是一個房東,千萬不要對中介頤指氣使,如果你是個客戶,也不要百般刁難,起碼的尊重要給,你對他們好了,他們給你的回饋絕對是你想不到的。比如房子價格,比如交易日期。一個專業又有經驗的中介會讓你的房子很快賣掉,也會讓你很快買到性價比最高的房子。自然,也能讓你花冤枉錢。

5.關於學歷。以前都說中介行業門檻低,現在則不然。《安家》裡像985那樣的名牌大學生現實中比比皆是,我老公店就有好幾個。而且相比較學歷低的,這些人真的會比較優秀。

6.關於工資。好吧,不得不說,大部分堅持下來的業務員,他們的工資都會高的超乎你的想象。這個跟電視劇裡基本一樣,中介行業五年以上經驗的,家裡只要原本條件不差,在所在地一套房子是沒有問題的,我身邊的基本都是好地段的兩套。

7.關於朱閃閃。像朱閃閃這樣的應該沒有了吧,因為現在大部分的中介都是沒有底薪的,如果你不努力,公司留著你你也幹不下去了,沒有業績,吃飯都是個問題。

8.關於中介費。電視裡有一段演到為了圖便宜,顧客找了不正規的中介最後人財兩空,這個太現實了,好多好多好多人為了省一點中介費,最後買了產權不明確的房子。在這裡提醒有要買房子的朋友,如果你能買的起房子了,千萬別糾結一萬兩萬的中介費,免得因小失大。當然,中介費能講還是要講的,畢竟省下的錢都是自己的。大部分中介還是能打折的。

然後,說幾點安家裡作為電視劇非常良心的地方:

1.新老搭配。任何一家成型的中介,都是三兩個老員工,加一群新員工。新員工永遠是跑腿幹事的,比如去老洋房裡收拾東西等等,都是新人在幹,因為你沒資歷,所有要做的事情都是交學費。

2.帶看、復看等專業詞語,看來導演和編劇是下過功夫的,裡邊的用詞真的很專業。

3.演員演技:婁關山的角色塑造的相當相當成功,中介行業大部分都是這種家境不好,不太開竅卻又異常努力的農村孩子,他們不在乎吃什麼穿什麼住什麼地方,但是默默無聞地努力,不停的追趕。整部劇裡,這個角色是最讓我感動的,能映射身邊的好多朋友,比較有共鳴。劇中的配角就不說了,郭濤海清什麼的,個個都很驚豔。關於主角,除了第一集覺得孫儷的臉有點彆扭,兩個人的演技都非常棒,分寸把握的很好。尤其是羅晉,演技真的是驚豔到我了(不要怪我,以前只看過他演的新版三國演義,除此之外,總感覺演的都是爛片,所以一部都沒看過……羅晉粉不要打我)

再說一下不太好的幾個地方:

1.房似錦和徐姑姑的身世,一個比一個慘,這身世設定的讓人有點出戲。

2.前幾集房似錦搶王子健的單子,這在現實中絕對是不存在的,別說是店長了,普通員工也沒有這麼光明正大搶單的,要是放在以前,哪怕有一點搶單或者攪和單子的跡象,都要走人的。

還有什麼想不起來了,總之是一部很好的劇,不知道為什麼網上那麼多批判的言論,我看劇很挑的,這部劇人物設定、演員演技、情節推進、故事邏輯都上好。至於那些小瑕疵,不影響大局。

最後,雖說在大街上看到穿西裝的不是做保險的就是賣二手房的(現在好像還有做金融的),但是還是希望你能尊重他們,對他們好一點,因為,有可能你遇到的就是我老公(調皮一下)。


綜藝哥


我只能說呵呵了,濤哥買過兩套二手房,這話我說起來有說服力,也有購買經驗,首先說一個海清買的鐵道房這個案例,正常情況下房東委託賣房,尤其是二手房房東一般委託2-3家中介公司出售,其次看房鑰匙也在一個人手裡,第三也不允許中介隨便裝修自己的房子,因為裝修這個東西說不清,再說裝修是要拿房產證等相關材料到物業社區備案的,你一箇中介什麼都沒有,哪裡來的權利去裝修改造房子,何況上海這種一線城市對裝修擾民管理的更嚴格,所以中介裝修房子完全不符合國情,可能是原劇賣房子的女人裡的橋段,那是國外的國情,上海不現實!其餘的就更不用多說了!

再說說辦公條件,真正的房產中介門店都是網吧式格子間辦公室,哪有他們這麼奢侈的條件!可能為了拍電視設計寬鬆點也能理解,畢竟蝸居條件沒法拍戲!




濤哥007


首先說說現實中的中介:

1.形象:每天必須黑皮鞋,黑西褲,白襯衣,秋冬還得穿西裝外套,打領帶,帶工牌,缺一不可。說來很奇怪,他們店清一色帥小夥,幾乎沒有胖的,都乾乾淨淨高高瘦瘦。而且如果你瞭解點中介,基本上能從領帶的顏色分辨出來是哪一家,因此形象很重要,這也是房似錦為什麼會一開始要求大家統一工裝的原因。

2.上班時間:24小時待命。《安家》預告裡徐姑姑婚禮上交換婚戒時都在接電話,這個毫!不!誇!張!任何時間回覆顧客的信息都是第一位的,哪怕在開車、洗澡、年夜飯,只要系統信息一響,立馬抓起手機。我老公曾經連續三個月一天不休息,每天正常上班點從早七點到晚九點,如果晚上談單之類的,就沒有時間界限,凌晨三四點簽單回來第二天一早又要上班的情況超多。

3.工作難度。可能因為電視劇需要有矛盾衝突、吸引力等效果,所以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把業務員經歷的事情都演上一遍,所以電視裡看著簽單很簡單,其實——相當難!尤其是新人,運氣好的可能會很快開單,但是個人感覺中介行業沒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這裡所說的不是朱閃閃那種工作模式下的一年)根本出不了師。有時候一個顧客要帶著看三四十套房子,感覺所有條件都談妥了,最後還是籤不成。就像徐姑姑說的,一般一個難纏的房東都會遇到一個難纏的客戶,有的人在意的問題簡直五花八門,刷新你的三觀。

4.社會地位。其實,房產中介在社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電視劇裡演的讓學渣媽媽搬家、幫助男人跟小三分手……這些素材都可能真是存在,只不過有些誇張。起碼,如果你是一個房東,千萬不要對中介頤指氣使,如果你是個客戶,也不要百般刁難,起碼的尊重要給,你對他們好了,他們給你的回饋絕對是你想不到的。比如房子價格,比如交易日期。一個專業又有經驗的中介會讓你的房子很快賣掉,也會讓你很快買到性價比最高的房子。自然,也能讓你花冤枉錢。

5.關於學歷。以前都說中介行業門檻低,現在則不然。《安家》裡像985那樣的名牌大學生現實中比比皆是,我老公店就有好幾個。而且相比較學歷低的,這些人真的會比較優秀。

6.關於工資。好吧,不得不說,大部分堅持下來的業務員,他們的工資都會高的超乎你的想象。這個跟電視劇裡基本一樣,中介行業五年以上經驗的,家裡只要原本條件不差,在所在地一套房子是沒有問題的,我身邊的基本都是好地段的兩套。

7.關於朱閃閃。像朱閃閃這樣的應該沒有了吧,因為現在大部分的中介都是沒有底薪的,如果你不努力,公司留著你你也幹不下去了,沒有業績,吃飯都是個問題。

8.關於中介費。電視裡有一段演到為了圖便宜,顧客找了不正規的中介最後人財兩空,這個太現實了,好多好多好多人為了省一點中介費,最後買了產權不明確的房子。在這裡提醒有要買房子的朋友,如果你能買的起房子了,千萬別糾結一萬兩萬的中介費,免得因小失大。當然,中介費能講還是要講的,畢竟省下的錢都是自己的。大部分中介還是能打折的。

以上,希望我的回答會對你有所幫助


豫見現場


《安家》以“安家”為命題,採用單元故事敘事結構,描繪了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例如為迎接二胎置換新房的博士生夫婦、辛苦大半生只為安家落戶的包子鋪老夫妻等,同時也展現了“中介與客戶究竟是怎樣的關係”,“中介是否要對客戶的購房選擇負責”等問題的答案,觀眾很容易在劇中找到共鳴。

  劇中號稱“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的房似錦(孫儷飾),目前已經開出三單業績。第一、二單都與海清飾演的婦產科博士宮蓓蓓有關,她在給宮蓓蓓提供專業意見的同時,也給她灌輸夢想與未來的心靈雞湯,最終將那套奇葩戶型裝修後賣給了宮蓓蓓。



  據瞭解,房似錦這套登門拜訪、手繪生活地圖等操作,甚至被一些房地產公眾號當做範本來分析。孫儷和海清在閣樓仰望天空的一段場景,也登上了熱搜榜。房似錦那句“當您累了煩了,被生活磨得百孔千瘡的時候,這裡就是你獨處的空間”引發很多觀眾共鳴,當然了,也有網友表示,這段比較雞湯。

  尚無“假行業真戀愛”的可疑氣息

  記者看到有網友表示,雖然《安家》的豆瓣分不算高,但起碼有行業劇的樣子,從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暫時沒有“假行業真戀愛”的可疑氣息。而且《安家》以普通中介職員為主視角,目前未見“霸道總裁”人設,還是挺接地氣的。

  尤其是女主角房似錦,一改以往都市劇中時尚、靚麗的女主角刻板形象,房似錦一頭極短的頭髮,一張幾乎素顏的臉,深色職業西裝配黑色中跟皮鞋,手握一把傘、一個公文包。劇中她隨身攜帶筆記本、充電寶、計算器、錢包、名片夾,還有測距儀等,談工作前要先吃薄荷糖避免口氣等細節,都引發網友稱讚。

  “店長搶單”等劇情也被網友質疑

  不過網友也有吐槽的地方,劇中引出的話題有些過於老套,比如包子鋪嚴叔嚴嬸兩個老人全款為兒子購房,正在付款簽約時,兒子突然要求在房產證上加媳婦名字,對於“給兒子買房,加不加兒媳名字”這個話題,不少網友表示,該話題無解,也不新鮮。不過這裡也引出了另一個話題,即“中介是否要對客戶的購房選擇負責”,畢竟羅晉飾演的徐文昌本著對嚴叔嚴嬸負責的態度,建議他們別全款,而是加入部分貸款。

  另外,房似錦在賣出奇葩戶型之前把房子重新裝修了一遍,有觀眾質疑說,現實中很少看到中介公司這麼做過,如果裝修好了,客戶不喜歡,不是砸手裡了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實際上,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只有當房源被中介買下,或者中介與房東簽署授權合同,中介才會對房源進行裝修改造,裝修改造的費用最後也會包含在房款中。也有觀眾吐槽奇葩戶型的裝修工期與敘事時間不符:“才發了三天傳單,房子就裝好了?這是火神山速度嗎?”

  作為店長,房似錦的搶單現象,也被網友評論說,“現實中店長可不會這樣”,因為管理層空降門店指導業務,更多是看數據、想策略、調資源,不會親自上陣一線去帶看和簽單。


綜藝叭叭叭


《安家》原名《賣房子的人》,電視劇情理所當然主要是圍繞買房賣房租房來展開,但房產中介這個職業通過電視劇呈現出來,再加美女帥哥的精彩演繹,太過高大上,或許這正是現實中房產中介期望的生活。下面來分析一下劇中和現實幾點區別。

首先,現實中房產中介這個職業沒有劇中那麼光鮮,工作很辛苦,壓力大,更多的可能是無奈。為了跑業務起早貪黑,發傳單也是家常便飯,不可能領導安排發傳單嫌丟臉,哭哭啼啼。

其次,很多劇情是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1.在現實中介職場,店長不會跟業務員去搶單,只會給業務員介紹、幫助; 第2中賣房過於簡單,兩間商鋪,女的來看了一眼就買了,現實中再有錢也沒這麼瀟灑。 3。實的中介不可能為了賣房自己去裝修。 4.現實中更不可能有像朱閃閃一樣,兩年開不了單,還混吃的人存在。

最後,劇中人設不符。除了剛提到的兩年沒開單的朱閃閃,還有985大學的魚化龍去賣房,50多歲的謝亭豐,被員工成為徐姑姑的大好人徐文昌店長,號稱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從別的城市空降的店長房似錦等等,都是現實中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安家》劇情確實存在著理想、誇大的成分,這就是以房產中介為背景的職場劇。大家要求不要過於苛刻,把它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和消遣的電視劇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