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對服務業有什麼影響?

小穀子wu


收入當然有所降低,市場關門,但是在這期間需要國家一起團結共同去戰勝疫情,所以這些困難不算什麼。


拾三歲kun


疫情對服務業真是雪上加霜,本來服務行業這幾年就不是很好做,疫情期間,線下客戶減少,線上也跟著減少,尤其是餐飲、KTV娛樂、旅館、電影院等,面對面的線下服務的行業是最難的,多年掙的錢又打一場溫疫打回原樣,甚至還欠一身債,就算現在可以營業,也沒人去消費,資金再雄厚的企業也耗不起。

我圈內的朋友都是做餐飲行業、KTⅤ娛樂的比較多,真是有苦難言,可以說是災難,現在那怕可以營業也怕營業,明知道開門就虧錢誰還開,普遍遇到三個現象:

一、丟不走,現在就不幹啦,轉讓那是不可能的,房東也不可能接手,不可能有人接盤,如果丟了不要,你也要付清房租、水電、供應商、結餘員工工資等等,不辦完這此一走了知,就有吃官司的可能,真難,這叫丟不走。

二、放不下,多年來的苦命經營,也找到了行業的經營之道,對親自打理起來的企業、親自培養起來的團隊,多少也有點成就感和感情,同時好不容易也掙了點錢,現在的狀況再拖下去可能就一切歸零,如果不幹了,優秀的團隊再建立就難了,而且團隊又何去何從,對企業和團隊的感情的放不下,真好難,這就是放不下。

三、捨不得,捨不得建立起來的團隊和企業品牌,捨不得創下的企業知明度,因為太不容易啦,做一行愛一行,如果現在不幹啦又能幹什麼,一切要從頭開始,捨得不幹了嗎?不捨得就繼續幹下去,頂三個月會有好轉嗎?真的難,這就叫捨不得。

房東減免租金,誰又給房東減免房貸,不太可能。

減免稅務,小頭費用,解決不了根本

原材料、貨物價格上漲,人工工資上漲,菜價售價提不起來,利盈太低,風險太大

難、真很難,拼到最後一場空


南寧餐飲人


這次疫情突如其來,毫無防備,幾乎所有的服務業都要遭受重大打擊,預計會有不少的小老闆中產變底層。

“服務業的本質就是「人對人提供服務,解決需求」,而防疫最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通過減少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接觸,減少病毒的傳播途徑」,所以服務業盈利和防疫,這兩件事天然衝突,在「一切都得為防疫讓路」的大前提下,在「春節」這個中國人最大的消費節日的時間段下,所有服務業基本都損失慘重。”

服務業大部分為線下開展的模式,圍繞著人展開。

對付費方,疫情沒好,在家待著,疫情好了,不敢輕舉妄動。

對服務方,疫情沒好,租金照付,工資照發,疫情好了,很可能已經倒閉,如果沒倒閉,也得靠之前的浮盈滾起來,什麼時候消費熱情恢復,要看疫情什麼時候結束。

關燈吃麵吧。




鯨逾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期待春節期間消費爆發的服務業遭受重創,產生了不可逆的巨大影響。服務業是疫情衝擊最直接的領域,由於服務業有人口聚集性特點,與防止疫情擴散所採取的隔離措施之間衝突最大,疫情持續發展無疑對服務業的經濟和就業造成重創。

疫情主要對消費性服務業及部分民生保障類服務行業造成較大沖擊,需求端受到抑制,供給端運轉停頓。

一是與假期消費相關的服務行業受到較大影響。從往年來看,一季度是全年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最高的時段。由於疫情防控正值春節假期,大多數商場、餐館、酒店、影劇院、旅遊景區等消費場所停業。儘管部分服務需求轉移到線上渠道實現,但總體上仍難以彌補行業的損失。

預估疫情對娛樂業、餐飲業、旅遊業造成的經濟損失。

對娛樂業:2020年大年初一全國電影票房僅有181萬元,去年則是14.58億元票房收入,票房收入僅為去年的0.124%。這一比例十分具有參考性。根據工信部《2019中國泛娛樂產業白皮書》,2019年我國泛娛樂核心產業產值約4155億元。如果疫情4月得到控制,持續影響按照3個月計算,那麼該產業損失至少達到910億元。根據《中歐商業評論》發佈的調查結果,34%的企業現金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現金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現金可以維持3個月。假設疫情4月之前得到控制,幾乎67%的企業將會面臨倒閉風險。即使假設只有30%的企業存在倒閉風險,最終對全年經濟的影響將達到831億元。因此,關停和後續由此帶來的倒閉,使得全年娛樂業經濟損失可能達到1741億元人民幣。

對旅遊業:除娛樂業外,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也很大。旅遊業收入包括兩類,國內旅遊收入和國際旅遊收入。受疫情影響,很多國家已經停飛國內航班,並宣佈了旅遊警告,國際旅遊收入將銳減。2018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271.03億美元,按照疫情持續影響3個月來計算,今年國際旅遊收入將至少減少318億美元,約合2224億元人民幣。此外,2018年全年國內旅遊總花費是51278.3億元人民幣,按照疫情影響時間3個月計算,國內旅遊全年收入減少12820億元人民幣。因此,疫情對旅遊業的經濟影響可能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這一損失還沒有包括小旅行社倒閉可能帶來的損失。

對餐飲業:部分餐飲行業在疫情期間可以通過送餐服務減少部分損失,因此與旅遊和娛樂業不同,損失會相對少一些。2019年12月全國餐飲收入4824.6億元人民幣。每年春節前後都是餐飲業收入增長最快的時候,然而受疫情影響,全國各省份無論是連鎖餐飲企業還是小餐館都普遍停業。即使未來疫情緩解,在短期內人們去外面就餐的可能性也會很小。餐飲業的整體影響可能要等到疫情全面消減時才會完全恢復。即使按照50%的損失計算,在疫情影響下,餐飲業3個月的損失大約為7237億元人民幣。如果考慮到3個月的資金壓力和企業倒閉,全年餐飲服務業的經濟損失將達到1.88萬億元人民幣。

以上三個重點服務業是很難在疫情結束後實現補償增長。然而,商品零售業雖然也會受到疫情影響,但是卻有明顯的補償消費特點,疫情結束後會增加消費,全年的整體影響不大。從簡單推算來看,三個服務業重點領域在疫情期間和此後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至少為3.55萬億元人民幣。因此,在疫情影響下,後續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我國2020年經濟增長將從第二季度開始逐步反彈。從長期來看,我國的經濟增長潛力仍然較高,在“十四五”時期,平均潛在增長率能夠達到平均5.5%。

二是交通出行和物流運輸出現中斷。受疫情影響,全國大量長途客運班線暫停、鐵路車次停運、航班停飛。不少城市的公交、地鐵線路和出租車、網約車停運或調整,也給人們必要的出行帶來不便。同時,物流運輸因大量一線人員放假返鄉和配合防疫工作要求的影響,運力嚴重不足,防疫物資和生活必需品出現運輸困難,加之個別地區採取封路、斷路等極端措施,嚴重阻礙了應急保供運輸的順暢通行。

從另一方面看,服務業發展在應對疫情衝擊中也出現新的機遇。特別是一些新的服務供給應運而生,不少創新技術得到積極應用,對有效抗擊疫情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未來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趨勢。一是生產和消費需求進一步線上化,拉動網絡教育培訓、電影線上首播、雲服務平臺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增長。二是成熟技術的應用創造了新的服務供給方式,無人機配送、5G雲端智能機器人等技術能夠有效避免人與人的直接接觸,獲得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三是共享經濟的範圍從原先的基於商品和服務的共享拓展到人力資源的共享,“共享用工”得到更大範圍的認可和接受。四是網上辦公、視頻會議等受到青睞,多家企業對此優化了程序設計或推出免費服務,為廣大企業復工後員工靈活、分散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從長遠來看,企業線上服務需求、數字化轉型需求的不斷增長將是必然趨勢,加上我國在應用型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目前非常時期服務業發展的新變化有望延續,將促進服務業更多依靠市場規模優勢和現代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小穀子wu


此次疫情與2003年非典對經濟影響差異很大

此次疫情與2003年存在很大的不同,這些差異將影響最終估計結果。具體來看體現在如下方面。

在金融風險上,我國近年來銀行槓桿率增加,無論是企業還是居民的儲蓄率都大大低於2003年。如果疫情導致部分企業倒閉,短時間又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出現週期性失業問題,銀行金融風險加大和經濟進一步下行等嚴峻問題。而2003年,中國正在分享加入WTO的紅利,經濟上升勢頭很明顯。

疫情對重點服務業領域經濟影響評估

由於服務業有人口聚集性特點,與防止疫情擴散所採取的隔離措施之間衝突最大,疫情持續發展無疑對服務業的經濟和就業造成重創。筆者分別對娛樂業、餐飲業、旅遊業的經濟損失做出估計。

第一,疫情對娛樂業影響。2020年大年初一全國電影票房僅有181萬元,去年則是14.58億元票房收入,票房收入僅為去年的0.124%。這一比例十分具有參考性。根據工信部《2019中國泛娛樂產業白皮書》,2019年我國泛娛樂核心產業產值約4155億元。如果疫情4月得到控制,持續影響按照3個月計算,那麼該產業損失至少達到910億元。根據《中歐商業評論》發佈的調查結果,34%的企業現金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現金可以維持3個月。假設疫情4月之前得到控制,幾乎67%的企業將會面臨倒閉風險。即使假設只有30%的企業存在倒閉風險,最終對全年經濟的影響將達到831億元。因此,關停和後續由此帶來的倒閉,使得全年娛樂業經濟損失可能達到1741億元人民幣。

第二,疫情對旅遊業影響。除娛樂業外,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也很大。旅遊業收入包括兩類,國內旅遊收入和國際旅遊收入。受疫情影響,很多國家已經停飛國內航班,並宣佈了旅遊警告,國際旅遊收入將銳減。2018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271.03億美元,按照疫情持續影響3個月來計算,今年國際旅遊收入將至少減少318億美元,約合2224億元人民幣。此外,2018年全年國內旅遊總花費是51278.3億元人民幣,按照疫情影響時間3個月計算,國內旅遊全年收入減少12820億元人民幣。因此,疫情對旅遊業的經濟影響可能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這一損失還沒有包括小旅行社倒閉可能帶來的損失。

第三,疫情對餐飲服務業影響。部分餐飲行業在疫情期間可以通過送餐服務減少部分損失,因此與旅遊和娛樂業不同,損失會相對少一些。2019年12月全國餐飲收入4824.6億元人民幣。每年春節前後都是餐飲業收入增長最快的時候,然而受疫情影響,全國各省份無論是連鎖餐飲企業還是小餐館都普遍停業。即使未來疫情緩解,在短期內人們去外面就餐的可能性也會很小。餐飲業的整體影響可能要等到疫情全面消減時才會完全恢復。即使按照50%的損失計算,在疫情影響下,餐飲業3個月的損失大約為7237億元人民幣。如果考慮到3個月的資金壓力和企業倒閉,全年餐飲服務業的經濟損失將達到1.88萬億元人民幣。

以上三個重點服務業是很難在疫情結束後實現補償增長。然而,商品零售業雖然也會受到疫情影響,但是卻有明顯的補償消費特點,疫情結束後會增加消費,全年的整體影響不大。從簡單推算來看,三個服務業重點領域在疫情期間和此後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至少為3.55萬億元人民幣。因此,在疫情影響下,後續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我國2020年經濟增長將從第二季度開始逐步反彈。從長期來看,我國的經濟增長潛力仍然較高,在“十四五”時期,平均潛在增長率能夠達到平均5.5%。

緩解疫情對服務業衝擊的對策建議

疫情對傳統線下服務業企業的影響更大,服務業的復工時間卻受不可抗力的因素制約,政府需要出臺更多可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減輕服務業資金壓力,保障重點服務業能夠度過3個月生存期,儘量避免疫情衝擊從服務業向其他行業乃至金融領域蔓延。

(一)減輕重點服務業企業的運營成本

第一,政府應儘量避免用行政命令方式對服務業企業工資進行約束。工資是供求關係的結果,在疫情期間服務業關停且生存困難的情況下,如果政策對員工的工資進行保護,實際上最終將傷害員工利益。如果服務業企業不能支付停業狀態下的工資成本,行政命令強行要求這些企業必須發放全額工資,那麼將加速企業選擇破產倒閉,而不是盡力維持現狀渡過難關。服務業企業和員工之間可以根據停工時間協商一個最低工資水平,保障員工基本的生活開支的同時減輕服務業企業用工成本。

第二,允許服務業企業根據疫情發展延長繳納五險一金的時間。服務業企業由於受到不可抗力因素影響,店面和營業場所關停。除工資成本外,服務業企業的用工成本中,五險一金也佔了很大的比例。這部分成本也成為影響服務業企業生存的重要因素。如果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允許線下服務業企業延緩繳納五險一金的時間,將有助於這些企業減輕資金壓力。等到疫情緩解後,這些企業能夠重新開工盈利,到時可以再補交五險一金。緩交時間可以定為疫情結束後的半年至一年內。

第三,減免租金和政府補貼相結合,減輕服務業企業的租金成本。服務業企業的租金成本將直接影響其生存。解決這一難題可以通過減免租金和政府補貼兩個方式。受疫情影響必須停止營業的服務業企業,如果其承租國有企業房產,可以根據疫情結束時間減免徵收房租,減免政策可以持續到政策允許此類企業復工時為止。其他業主和中小型服務業企業與租戶之間可以採取協商的方式,鼓勵業主為租戶減免房租。如協商後不能獲得減免的服務業企業,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幫助這類企業渡過難關。財政補貼的金額可以根據租房合同和銀行房租支付流水作為依據,政府全額補貼。

第四,降低疫情期間服務業企業的貸款利率,減輕資金壓力。服務業企業在疫情期間無法營業屬於不可抗力因素,應在疫情期間給予此類企業原有的銀行貸款利率適當優惠,對此類企業在疫情期間的利率水平進行定向降息。利率恢復到正常水平應視疫情結束時間,政策允許開業時為止。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服務業企業減輕成本壓力。

(二)轉換運營模式,解決線下服務業在疫情期間面臨的困境

線上服務項目衝擊相對較小,甚至還有爆發式增長的趨勢

例如,網絡遊戲、在線娛樂平臺等。然而這些線上服務業畢竟發展空間有限,創造的就業崗位也不多。線下服務業企業創造就業機會最多,如何在疫情期間改變線下服務業運營模式是關鍵。

第一,線下服務業企業可以採取預售方式減輕資金壓力。保險公司和線下服務業企業之間可以推出合作項目,採用“打折預售+擔保”的方式讓消費者提前預約未來的線下服務業消費。這樣可以緩解線下服務業企業在短期內資金壓力,同時擴展未來複工後的客戶群。例如,預約旅遊項目、預約KTV和餐飲消費服務等。

第二,酒店、企業和政府之間在疫情期間的合作項目。製造業復工後員工感染的潛在風險是制約企業復工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也同樣對復工後人員流動造成的疫情擴散有所顧忌。建議政府、企業和當地酒店行業開展合作,採用政府對酒店補貼和員工統一居住的方式,可以獲得多項收益。首先,員工統一住在單位附近的酒店,減少交通和居家感染的風險。其次,政府對酒店進行基本補貼,可以使酒店減少疫情期間的部分損失。

第三,政府應該在疫情得到控制的地區逐步放開服務業管制。服務業雖然具有聚集性特點,服務業延期開工是防範疫情擴散的最佳選擇。然而,全國不同省份的疫情擴散風險不同,有些省份新增病例持續減少甚至零增長,對這些地區可以適當放寬限制政策,在做好省級人員流動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可以將省內服務業復工有序放開,避免“一刀切”式的行政命令對疫情較輕的地區服務業造成不必要的衝擊。


青誠


房租都都不到,你說有影響嗎。



智空哥


本次疫情爆發於春節之前,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消費最旺盛時間段之一。疫情期間加大了全國性嚴格管控,以便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減少人員外出,部分疫情嚴重地區實施隔離管控,這就大幅降低了人們線下消費需求。

受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外出消費大幅度減少。其中,餐飲、酒店、旅遊、娛樂、交通等行業首當其衝,有關企業收入出現斷崖式下跌。當然,受到交通管制和隔離影響,網上購物、網上訂餐和網上娛樂等此間相對活躍,也部分抵消上述不利影響。

但是,疫情在對服務業產生影響的時候,也在促進服務業升級改革,不久的將來,會出現新的模式,新的經濟增長點。雖然目前處於嚴峻時期,但國家也出臺各種積極促進的政策,財政補貼。

熬過這段特殊時期,服務業只會越變越好。你們覺得呢?


口袋先生or


疫情發生以來,人們出門少了,聚餐取消了,消費減少了,可想而知,這對於生活服務業帶來了直接影響。近日,美團研究院基於美團平臺大數據及調查問卷結果,評估了疫情對北京生活服務業造成的影響。

研究顯示,疫情對生活服務各行業的影響呈三級分化狀態:

餐飲堂食、酒店旅遊、休閒娛樂等受衝擊嚴重;

餐飲外賣受衝擊相對較小;

線上零售則逆勢而上。


小諾自媒體


疫情發生以來,人們出門少了,聚餐取消了,消費減少了,可想而知,這對於生活服務業帶來了直接影響。近日,美團研究院基於美團平臺大數據及調查問卷結果,評估了疫情對北京生活服務業造成的影響。

研究顯示,疫情對生活服務各行業的影響呈三級分化狀態:

餐飲堂食、酒店旅遊、休閒娛樂等受衝擊嚴重;

餐飲外賣受衝擊相對較小;

線上零售則逆勢而上。

從疫情狀況來看,今年全球經濟將會受到巨大挑戰。



麥田守望者丫2020


疫情期 大部分醫美機構門診量斷崖式下跌,項目停滯,想做項目的顧客機構也不敢約,大連全市門診診所機構停診近一個月 恢復復工後又要一系列的核查審批 外地顧客來不了,本地顧客不敢來,產品滯銷 員工開銷 維持經營舉步為艱。

希望四月份後可以恢復元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