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走了5年了,骨灰送回老家,老媽年年回家上墳,有這個必要嗎?

行攝天下999


那是相濡以沫的日子裡積攢下來的滿滿的愛的承諾!……。只此一問,你什麼都不配。


太愚詩舍


說說我吧,我老公2011年走了,那一年我46歲,因為他是癌症病逝的,所以選擇了火化,按照他的遺言把骨灰送回老家安葬,從那年開始,每年的清明我都會帶女兒回老家給他掃墓,按老祖宗的慣例,夫妻有一方去世,另一方是不去掃墓的,說實話,心裡的那份牽掛做兒女是理解不了的,都說清明鬼門大開,真的希望他真的能看見我們現在過得很好,可以放心了,年年掃墓都是我親自剷除墳頭上的草,剛開始的幾年每次都會嚎啕大哭,上完了墳要離開了總覺得很不捨,每年臨近清明,心裡依然很難過總要大哭一場,你的父親走了才5年,而我的男人走了9年了,所以說不要求你理解你母親,只要你尊重她,她堅持要去,你就陪她去吧。


零落飄搖1965


看到這個提問,心裡感慨萬千,我老爸離開我整整十年了,雖然現在母親和我定居在武漢,父親土葬埋在咸寧老家。現在基本上回老家次數很少,但是隻要回老家每次都會給父親上墳。

上墳其實父親剛剛走的時候,我心裡也沒有覺得特別重要,後來隨著自己漸長以及母親的堅持,只要回家都要給父親上墳,一年最少兩次。上墳不僅是一種祭祀先輩的儀式,同時也是傳統父輩的緬懷,每次給父親上墳我都會習慣了發發呆,就像在給父親彙報,同時也告訴父親家裡近況,就像一場沒有回答的對話。母親和父親相處了幾十年,雖然父親不在了,媽媽都習慣了每次在上墳時向父親嘮叨一番,同時也感慨不已。媽媽總是說在武漢離老家有點遠,逢年過節都不能去上墳,希望父親多擔待。

老媽年年回去上墳,其實是一種寄託,也是對老伴的一種懷念,因為在媽媽看來,父親永遠活在心裡,每年去看看就像拜年一樣習慣了,有些東西,我們當時不一定明白,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才明白傳承和緬懷需要堅持。


天馬行空的橘子皮


我老公的爸2010年去世了。葬在了老家河北。去世的時候71歲。他媽媽有退休工資。還有房子。在2015年.75歲的時候找個老頭。過了六年。沒了,又回自己家辦的喪事,工資一分錢沒展下。都給別人花了。死後。老家主墳不讓進。最後買個墓地。


檸檬草186886931


看到你的問題我心裡很是難受!不由的想起我的父親。雖然他已離開我幾八年了,每當想起恍如昨日,父親慈祥的笑貌總在我眼前浮現。

父親是因為肺癌去世的,想到他病重受得哪些痛苦我就落淚!父親太堅強了。我們這裡的習俗是每年的大年三十、清明,祭日還有柒月十五都要去掃墓祭奠,受每次去祭奠我母親也是都要去的。

我想對於所有母親來說去祭奠就是不捨,就是一種不能釋懷的思念。就是在也聽不到父親的呼吸,衣櫃裡依然還掛著你穿過的衣服,常常看一看,摸一摸,一直感覺父親沒有走,只是出一趟遠門去了,總有一天他們還會相見的,父親在母親心中畢竟是陪自己走過一生的人。祭奠要不要去還是隨母親本人的內心為好。

最後在感慨一下親愛的爸爸,您的愛比山高比海深,假如真的有來世,您還做我的父親,我還做您的女兒!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姥姥家的老大


看了這個題目感慨萬千,父母都沒了,我在外地定居回家次數也不多也不固定,回家不是趕在節日也不去上墳。雖然永遠忘不了父母,但想起來卻總是太多的痛苦過往,談不上恨可也很少有溫暖回憶。酗酒不顧家不負責任,動不動無理打罵不講理造成無話可說。甚至病床前侍奉母親仍然經常被罵,身心疲憊啊真是。唯一的溫暖回憶是小時候晚上點著煤油燈,一家人聽父親講著故事一邊幹活,那時候還沒上學只有幾歲,可後來就這樣的溫暖就也沒有了。隨之而來常年的酗酒和家庭一貧如洗。後來都早早亡故,我像一顆孤獨的野草在外漂泊


雙目飛揚


老爸走了5年了,骨灰送回老家。老媽年年回家上墳,有這個必要嗎?對你媽來說,她去看望的是你老爸,相濡以沫幾十年的老伴。那你就不用去了。因為你既然問出這種問題,說明你心裡面是不認同母親的這種做法,你認為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父親走了,對你來說,那只是一堆骨灰,而你的母親,卻是一種思念。雖然人不在了,她去看的也只是一個墳包。但是對她來說,那是牽掛,那是她的意念。作為子女的你,是永遠都無法理解的。

我們貴為子女,我們和父母相親相愛,我們雖然是一家人,但是我們永遠都無法理解少年夫妻老來伴。不論我們有多孝順,都始終代替不了父母當中的任何一個人。當我們讀懂時,父母己遠走。

生活中無論他們怎麼吵,怎麼鬧。當我們有任何困難的時候,他們總是擰成一股繩,不懈餘力的幫我們。這就是我們的父母。而我們總是把父母的需求不屑一顧而置之不理,認為他們小題大做。我們忽略了他們的感受,我們自以為是的認為他們真的什麼都不需要。

特別是當其中一個人先走了之後,他們更加的孤獨,我們根本無法體會他們的感受。我們應該經常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讓他們不再感到孤獨,盡我們最大的能力去陪伴他們。對於已遠走的父或者母,我們應該具有崇敬心理,懷惴感恩之心帶著孩子去看看他們。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逝者安息,生者好好相伴。世上再無父母疼你我。願父母永遠健康平安!願你我餘生不再有遺憾。


悅閱zz


有。

這是人之常情,人總不能忘本!

這也充分說明了你爸媽感情很好,你媽是個很念舊的人。

夫妻之間,能做到這樣的,已經不多了!

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你媽媽都會這麼做。

我們在這裡首先表示由衷的敬意,肅然起敬!

葉落歸根,

一個人死後,有人來上墳,惦記,是一種榮耀,驕傲,無比欣慰。

沒有白活,沒有白相處一場,沒有白來世間一趟!

守得雲開見月明,陽光總在風雨後。

從小我的母親就教育我,逢年過節一定要給家裡逝去的人燒點紙錢,拜祭一下。既是緬懷,敬仰,又是保佑我們這些活著的人。

同時強調,條件允許的話,一定要回去上墳!

回不去的話,在異鄉也可以拜祭。夜晚找個空曠的地方,炒幾個菜,倒點酒,準備好碗筷,上香燒紙,說點悄悄話,祈求大家平安。

小時候,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都不太懂事,不明白母親為什麼要這樣做,覺得有點迷信。

每次都不想去,但是考慮到媽媽一個人怕黑,晚上去那麼遠的地方拜祭會有危險,而且還有一些好吃的東西回來可以吃,我就勉強去了。

應該說,我是兄弟姐妹當中,去的最多的一個人!

母親常說,她這一輩子對我們沒有什麼要求,只是希望她死後,我們能有個人逢年過節給燒點紙,記住她。

讓她在那頭好過點,她也會看見我們,保佑我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就像是我們的守護神一樣!

小時候不懂事,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母親的離世,這種做法才逐一得到我的理解,和認可。

我保留下來了!

想念一個人,尤其是過世的人,上墳,是最直接的一種方式。

當然,現在講究環保,很多舊習俗,也該改一改了。

但是上墳,依然是千百年來的傳統風俗,值得我們效仿。

人,總不能忘本!

老爸走了5年了,骨灰送回老家,老媽年年回家上墳,有這個必要嗎?

有。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老爸永遠活在你媽心裡。

對你媽來說,每次上墳,都是一次交流,與感恩!

珍惜眼前人,也是我們最需要注意的事情。

不是每一次相守,都能如願以償!

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我們都要行動起來,

痛定思痛,人生總是要往前走!





現代風水命理儒釋道


看了你的提問,也大概瀏覽了大家的回答。我的看法跟大家不大一樣。

我認為,思念在心裡思念就可以了。表達自己的哀思,不一定非要親自上墳。

你爸葬在老家,看你的意思,生活的地方肯定離老家不近,所以回去一趟不容易。

思念亡夫,或者思念亡父。都是自家人的事情,外人並不能感同身受。所以思念,歸根到底,還是自己心靈的一種活動。那我認為,心靈活動,在哪裡不可以進行呢?為什麼非要回老家?

回老家上墳,只是一種形式。亡去的人,並不能感知到。

而且,經常回去,時間方面,經濟方面能不能承受得住。也是一個問題。

我想,逝去的人,如果真的在天有靈,也希望自己的親人生活的開心快樂吧!整天悽悽慘慘的,逝去的人,能安寧嗎?

如果逝去的人,肉體靈魂已經消失在這個世界。你的思念,痛苦他都通通接收不到。

你要表達哀思。可以!畢竟,人是感情的動物,有自己的思想。那我要問問大家,追思亡去的親人,在一個地方和在另一個地方,有區別嗎?

所以我贊成,在家裡表達哀思就可以了。

希望我不要被噴的太慘,因為我看大家的意思都跟我不一樣。


考古探險家


很有必要。

上墳是對逝者的懷念,是寄託哀思。

以前,我對上墳也不以為然,感覺沒有必要。人死如燈滅,幹嘛還要每年都要大老遠的跑到墓地去上墳呢?

自從母親父親相繼去世後,我才明白上墳是必須的。

在墓地,在墳上,你看不到你的那些已經逝去的親人。但是,你可以放肆地痛哭一場,你可以一聲聲地呼喚著你的親人,發洩著因為思念他們而壓抑的情緒。

逝者已矣,活著的還要好好地活著,帶著對逝者的懷念和不捨,我們堅強地行走在天地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