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總指揮是“燙手芋艿”?因為此人,白崇禧,宋希濂都推辭

眾所周知淮海戰役是決定國民黨存亡的關鍵之戰,此戰如果國民黨輸了那將失去半壁江山,只能退守長江以南地區。按照歷史的邏輯來看,沒有一個王朝能守住半壁江山不亡國的。蔣介石也深知淮海戰役的重要性,調集了自己80萬大軍,而且大多數都是自己的嫡系部隊,當時蔣介石想在徐州地區和解放軍一決勝負,並不打算保存實力退守長江以南。

淮海戰役總指揮是“燙手芋艿”?因為此人,白崇禧,宋希濂都推辭


兵力調集了80萬的國民黨大軍,在指揮官上面卻頻頻“難產”,因為很多國民黨高級將領都不願意擔任這個指揮官,因為這是一個“燙手的芋艿”,有點碰不得的意思。這是為什麼呢?還是先從國民黨任命的幾個指揮官說起吧。

淮海戰役總指揮是“燙手芋艿”?因為此人,白崇禧,宋希濂都推辭


其實蔣介石原先考慮的是白崇禧擔任淮海戰役的總指揮,原因有兩點,其一是白崇禧桂系部隊有幾十萬人馬,如果白崇禧接下了這個活那就意味著桂系部隊也要投入戰鬥,這樣戰場上的國民黨部隊數量會增加不少,多了一份勝算。第二點就是白崇禧的軍事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確實是一把打仗的好手,至少在國民黨敗退徐州的時候。

淮海戰役總指揮是“燙手芋艿”?因為此人,白崇禧,宋希濂都推辭


白崇禧接到了這個任命,起初可謂是欣喜若狂,因為一個將領能指揮百萬大軍作戰是一個軍人的夢想。但是仔細想想其實是蔣介石給自己在挖坑,因為蔣介石和桂系素然不和,讓白崇禧派兵其實有意借解放軍之手削弱桂系。

淮海戰役總指揮是“燙手芋艿”?因為此人,白崇禧,宋希濂都推辭


除此之外蔣介石的學生國民黨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此人很是驕狂,除了蔣介石本人之外其餘人都不聽,加上自己的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白崇禧深知自己肯定是指揮不動他的,一來二去考慮再三決定推掉了這個淮海戰役總指揮的任命。

淮海戰役總指揮是“燙手芋艿”?因為此人,白崇禧,宋希濂都推辭


說到邱清泉此人在國民黨“名聲”不太好,此人不善和大多數國軍將領交談,且目中無人,很多國民黨高級軍官對他的印象很差,但是邱清泉效忠蔣介石得以保住高位,這是他最大的砝碼。在白崇禧辭職後,蔣介石又任命宋希濂,請他擔任淮海戰役的總指揮,宋希濂看事情挺透徹的,這個位置有點燙手,打贏了自己沒有功勞,打輸了吃不了兜子頭。再看看戰場上的兵團司令個個不好指揮,尤其屬邱清泉和孫元良,那可是兩個不好伺候的主,看清形勢的宋希濂藉口說自己的地方戰事吃緊,推掉了這個任命。

淮海戰役總指揮是“燙手芋艿”?因為此人,白崇禧,宋希濂都推辭


萬般無奈之下,蔣介石只好讓劉峙掛了個徐州剿總司令的名號,把尚在東北處理敗績養傷的杜聿明抬了出來。杜聿明對蔣介石可以說是挺死心塌地的,明知不可為而偏要為之,也算是盡了一份忠。但是杜聿明上任之後戰事已經惡化了,首先黃百韜兵團在碾莊被圍全殲,接著主力部隊黃維在又被解放軍大軍圍困。一看形勢不妙的杜聿明請求蔣介石保存剩下的主力部隊撤出戰場,但是遭到了蔣介石的拒絕。

淮海戰役總指揮是“燙手芋艿”?因為此人,白崇禧,宋希濂都推辭


蔣介石的遙控指揮可以說把杜聿明搭進去了,原本已經衝出瞭解放軍包圍圈的杜聿明再次陷入了我軍包圍,此次救援黃維兵團只能說是葫蘆娃救爺爺,一個個去送命。最終杜聿明黃維等被俘虜,邱清泉黃百韜戰死,淮海戰役失敗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