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場“潛規則”:官員下跪的時候拍兩下袖子,你知道是為何?


清朝官場“潛規則”:官員下跪的時候拍兩下袖子,你知道是為何?

封建皇朝等級森嚴,一舉一動皆有深意。想必大家在看清宮劇的時候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官員進宮拜見皇上或者是比自己高几級的官吏時,總是先拍兩下自己的袖子,然後再單膝下跪或者是雙膝跪地。那為什麼在行禮的時候先拍袖子再跪地呢?相信很多細心的觀眾都和我一樣有著這樣的困惑。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拍袖子裡的門道,還有拍袖子的原因吧。

滿族馬蹄袖

大家都知道清朝統治都是滿族出生,於是很多人就會覺得這個拍袖子的禮儀是滿族人獨特的禮儀。但是要是仔細剖析又是因為什麼才會有這個禮節呢?

清朝官場“潛規則”:官員下跪的時候拍兩下袖子,你知道是為何?

那首先我們就要了解滿族的背景,作為馬背上生長的民族,滿族在入關之前時常以馬為代步工具。而生長在關外也讓他們習慣以狩獵為生,而騎馬射箭更是家常便飯。所以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滿族公主雖然貴為皇族血脈卻熱愛射箭,活潑瀟灑。

也正是因為整個民族都對射箭騎馬有著深厚的熱愛,也常因為劇烈的戶外活動而感到服飾對行動的束縛。所以為了行動方便,滿族人開始對服飾進行改造。這也是為什麼滿人的服飾和漢人的有著很大差異的原因。

皇太極在做了後金大汗之後,本著更好的統治,讓滿漢一家的初衷,決定進行兩個民族的融合。而這第一個融合就是對服飾的改造,完全使用滿人服飾漢人穿著肯定不便。但是滿人的服飾是為了日常生活所改造的,已經習慣的滿人肯定也會覺得彆扭。

清朝官場“潛規則”:官員下跪的時候拍兩下袖子,你知道是為何?

兩項權衡下皇帝決定對滿族服飾進行改良。清朝專門設計服裝的師傅就在設計官服袖口時,用明朝的箭袖為靈感。借鑑其樣式,並且在其基礎上有了一定的改良。

箭袖原本就是因為北方寒冷而製作的,從袖根處到袖口處逐漸呈現收緊的樣式。但是寬大的袖口不便於漢人穿著,於是清朝的服飾將其袖口做了略微的改造,讓袖口改成半圓形,而服飾收緊後的樣子酷似馬蹄,所以也被稱為"馬蹄袖"。

之前我們瞭解到滿人酷愛打獵,而這個袖子對於戶外活動是十分便利的。當滿人外出狩獵,馬蹄袖就是放下來的狀態。因為為了方便行動,馬蹄袖的袖口面料比其他部分的都會略微硬一些。這樣即使在寒冬手部也不會被因為摩擦乾燥而劃傷,保暖厚實的面料同樣也不會讓人凍傷雙手。

而當日常生活,行動並不是特別劇烈的時候,馬蹄袖就會被挽起。這樣本是禦寒的長長袖口也不會礙事,影響正常生活。這可以隨穿著者不同情況而改變的袖口十分人性化,各個情況都有顧及,使用又具有穿著美觀的特點。

清朝官場“潛規則”:官員下跪的時候拍兩下袖子,你知道是為何?

滿人習慣騎馬射箭,內心奔放無拘無束。可是滿清入關之後,這些戶外的活動都逐漸拋棄或者是消失了。但是馬蹄袖顧及到所有民族的不同特點,並且非常靈活。所以不但沒有剔除,還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被保存下來。

跪拜禮儀

也正是因為馬蹄袖深得大家的喜愛,所以清朝的服飾中大多都可以看到馬蹄袖的身影。尤其是各大官員的服飾,清一色都是馬蹄袖作為袖口樣式。

正因如此,清朝官員在穿上官服之後,會對過長的袖子進行調整。日常起居通常不需要這麼長的袖子,於是統一都會將袖口挽起來。這樣更為方便平日的工作,行走等等。

而當官員遇到上級或者是皇帝時,就要放下馬蹄袖。這個禮節稱之為"放哇哈"。之後再進行跪拜之禮,而這個舉動也表示尊敬以及表示這時候的官員已經進入了工作的狀態。

清朝官場“潛規則”:官員下跪的時候拍兩下袖子,你知道是為何?

但是因為馬蹄袖非常長,並且面料厚實,不能輕易的放下。所以在行跪拜之禮之前,通常要先拍兩下袖子。這個動作來使袖子鬆動,方便放下馬蹄袖。

也因為每次跪拜都有這個動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也變成了每次跪拜之禮的固定動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拍袖子的行為(放哇哈)慢慢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意義。

放哇哈的意義

首先,放下馬蹄袖不是輕而易舉就要做的舉動。這是下級對上級做的一個固定動作。代表了下級對上級的尊重。在當時那樣一個封建社會,等級尊卑都有著嚴格的意義,所以任何一個微小的行為背後可能都會有不一樣的含義。

就如同在辦大事之前都要沐浴更衣一般,放馬蹄袖在古人眼裡如同沐浴更衣一般慎重和充滿"儀式感"。拍袖子這個行為和動作表示自己拍走了身上的灰塵。用更加乾淨整潔的狀態來迎接上級的到來。

首先在狀態上就非常積極,也表明了自己對上級到來的重視。

清朝官場“潛規則”:官員下跪的時候拍兩下袖子,你知道是為何?

與此同時,放馬蹄袖也表示自己兩袖清風,是一個為民著想,不貪汙不腐敗的良臣形象。在古代,並沒有服裝口袋這麼一說。要是想要放東西或者錢財也只能放在大袖子裡。所以這個動作也是表明了自己清廉,為官為民。

因為翻袖子這樣的動作很直接,坦坦蕩蕩翻開袖子,那麼則代表沒有貪汙。不然藏在袖子裡的錢財肯定在這樣的動作之下無處遁形。雖然這樣的行為有些掩耳盜鈴的意味,可是隨著時間推移演變,這個動作也成為了各個官員約定好的舉動和規矩。

其次就是為了表示對上級的忠心。因為馬蹄袖酷似馬蹄而得此名。在古代馬是代表忠誠的動物。也表明著自己願意為上級或者皇帝效犬馬之勞的意思。寓意好,又有表決心之意。

最後就是表明自己沒有身藏暗器。要知道大袖子裡可以藏很多東西,若是有人趁著拜見皇帝,在身上藏有暗器,然後瞅準時機行刺,那這個責任是非常重大的。

清朝官場“潛規則”:官員下跪的時候拍兩下袖子,你知道是為何?

所以拍袖子也是給皇上看的,向皇帝自證清白。拍袖子來表明袖子裡真的沒有任何危險品,也沒有行刺的意圖。這樣皇帝可以放心,這朝堂之人都無策反之心。

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僅僅一個拍袖子的動作就蘊涵著不少的門道還有含義。真是可謂讓人歎服,但這個行為映射的卻是封建社會糟粕的一面,也終被時代拋棄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