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吃過媽媽做的什麼菜讓你覺得是這個世界上最好吃的一道菜?

漂浮不定的思緒


媽媽是個“超人”,這是我小時候對媽媽的印象。那時候還是柴火灶,媽媽做飯的時候我就負責加柴。久而久之就學會了媽媽“十八般廚藝”中的幾般廚藝。

我媽媽做的飯菜都很好吃!記憶深刻的可能就是那炒米粉。那時候家裡窮,一般早餐吃的是煮年糕、菜稀飯。那美味的炒米粉也只是偶爾炒一點,因為我哥比較挑食,我也跟著解解饞。現在回味起來都覺得很好吃。




《炒米粉》

準備食材: 粗米粉,小白菜,辣椒,生薑,大蒜,香蔥,食用油,醬油,鹽,雞精

1、處理米粉: 粗米粉用冷水浸泡一個晚上,撈出來濾幹水分。




2、清理配料: 小白菜掰成小瓣洗乾淨,辣椒洗乾淨切片,生薑切片,大蒜切片,香蔥切長段。

3、炒米粉: 鍋熱倒油,油熱放入生薑、大蒜炒香,再放入米粉炒熟,再放入辣椒炒熟,淋入少許的醬油,再放點鹽調味,最後放入一勺雞精炒勻,撒上蔥段。

4、裝盤,開吃。



小貼士: 1、米粉用冷水浸泡變軟再炒比用熱水浸泡變軟再炒要好吃得多。

2、那時候生活窮沒有那麼多肉,雞蛋用來炒米粉。

3、小白菜是自己家種的。

紀美食到此一答,廚藝不精,互相學習,希望大家給我點評,關注一下,謝謝!


紀美食


記得小時候從一年級開始一直到三年級中午都是自己泡方便麵,因為家家裡人在做生意,那個時候是在農村,自己村裡的學校,路也不遠,自己就走著上學了,中午回來,泡方便麵,而且那個時候的方便麵是散裝的,麵餅和作料沒有包裝,吃完了就又走著去上學了,到了小學四年級,父母給了我家裡的鑰匙,再也不用泡麵了。每次媽媽早上就給我把中午飯提前做好,冬天還好點,夏天最熱的時候,因為那個年代不是家家都有冰箱的,早上做的飯就會放到當時家裡盛水的大缸裡,當一個盆在水面上,在把做好的飯放到盆裡,這樣就漂浮在上面了,因為水是發涼的,因此飯菜也不會遍餿,每次早上攤小餅,那個時候放上一個雞蛋,然後跟面一起攪和開。做出來的小餅真的是太美味了,主要可能是因為用的燒煤球的爐子做出來的,現在也找不到小時候的味道了,雖然不是大魚大肉,但是我很知足,因為父母很辛苦,我是家裡的獨子。




笑談今朝


大家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戰士紅紅。

我愛我媽媽,我喜歡吃媽媽做的飯菜,那是我小時候的味道。 媽媽小時候家裡窮,什麼也吃不起,只能吃一些野菜,窩窩頭啥的,有白麵就很不錯了。

但是我有喜歡我媽媽做的醋溜土豆絲了!!特別好吃,上學時最盼望的就是放假了能回家吃到媽媽做的土豆絲,吃完菜,菜湯蘸著饅頭,特別特別的好吃、滿足味蕾的期盼

長大了,上班了……去的地方也多了,吃的東西也琳琅滿目。每天都想嚐嚐新花樣,最喜歡吃的是海鮮、生魚片、壽司……

昨天晚上下班回家,突然好餓,突然想起來媽媽做的土豆絲,菜湯蘸著饅頭……過去就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中放映……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和媽媽的朝夕相處的時光,就像過眼雲煙,每次放假回家,我的狼吐虎咽,媽媽的和藹笑容。

一道菜一個故事,每個人都有一道有故事的有回憶的菜。



超級媽咪紅紅


有於老爸是名軍人,在我很小的時候老爸還沒有轉業,我就和媽媽相依為命。那時候的日子很苦,更別說帶個小孩了。

那時候我的媽媽是在棉站工作,在農收季節,起早貪黑,根本沒時間看著我,我就一隻手拉著媽媽的衣角一直跟著,一跟就跟到了8歲記事的年齡。

那時候家裡窮,趕集的時候根本捨不得給我買吃的,更別說肉和雞蛋了,有一次我聽別的小朋友說雞蛋特別好吃,在大集的時候我就吵著要吃雞蛋。我媽媽就拉著我的手快速走開,還一邊對我說“這雞蛋不是雞下的”!!

後來,媽媽從老家要了兩隻小雞,我就天天的給小雞捉螞蚱,捉知了,天天盼著能下雞蛋給我吃。終於有一天我放學回家,媽媽說,“小雞下蛋了,今天給你做大蔥炒雞蛋吃。”我眼巴巴的看著媽媽炒菜,香,真香。等菜端桌子上了,我拿著筷子,猶豫了好半天才吃,現在想想這真是我吃的最好吃的菜,別看我現在30多歲了,每次回家,我都要讓老媽給我炒雞蛋吃,我想,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它了!


藍球狙擊手kunshao


小時候身體不好,有一次發燒沒胃口,燒退了媽媽做了排骨豆苗粥,那時候年紀很小,應該還在幼兒園,奇怪到現在還記得那個味道,碧綠的豆苗,火候恰到好處的白粥還有燉的酥爛的排骨,其實媽媽也擔心我好幾天沒怎麼好好吃飯,她還是靜靜的看著我把粥吃完。小時候一次搬家是在夏天,媽媽帶著我把東西搬到新房子,小小的我在太陽下面也不要抱,跟在媽媽後面走,她買了一塊西瓜給我,到家一邊收拾東西一邊看我狼吞虎嚥的把西瓜全部吃完,連瓜皮都啃乾淨了。還有那時候剛搬新房子沒通煤氣,家裡做菜不方便,媽媽偶爾會用小的汽油爐煎雞翅給我吃,她總是把中段和翅根留給我,自己啃小小的翅尖,她現在回憶起來總說小時候沒能給我最好的讓我跟她吃了很多苦,但我都不記得了,我總覺得我是多不懂事啊,要對她更好一點。或許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比得上媽媽做的菜,因為裡面包含了她對你深刻的愛。


小格格美美噠


過年時候豬肉和洋芋土豆一起炒是最好吃的,,

一般農村小時候家裡都有養豬,,然後過年時候,就過年,,給自己留點,然後給親戚朋友少點,買點,一個豬就基本沒有了,,

殺豬後,有很多豬身上東西,洗乾淨,然後就開始炒肉,,弄很多土豆片,然後就開始炒肉了,,,

我們家鄉有個習俗,就是過年殺豬,炒肉給鄰居家家戶戶鄰居送一碗土豆炒肉,,和過端午節,你給我送,我也給你送,相互送, 我就是負責跑路挨家挨戶送的,,,送結束後,幫忙收拾東西,慢慢縷縷一天,終於可以吃肉了,,

一家人坐一起,準備點飲料,酒,然後老媽做的油饃饃,土豆炒肉,炒肉片,肉就是多, 大口吃肉,大口喝飲料,家人不注意時候,偷偷喝點小酒,,少喝酒一點家人不會罵,,,

過年炒肉應該最美的食物,而且是老媽做的,就是好吃,,想來想去就小時候過年吃的最好,,

現在大酒店吃在美味的東西,老感覺,吃不出小時候味道,,等會買點肉讓老媽在做一頓炒肉片帶土豆那種。。

謝謝大家喜歡




南集村


小時候媽媽做的什麼菜讓你記憶猶新。現在想起來,那只有那道,聞著香味兒撲鼻。吃起來酥爛脫骨的紅燜雞。小時候家裡窮。肉菜比較少見。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捨得把養了一年的公雞給殺了,做年夜飯。這時媽媽也會通常做她拿手菜紅燜雞。而那時候也是我們最為高興的時候。歡天喜地的圍著鍋臺蹦來跳去。等到吃飯的時候,就這紅燜雞吃米飯,每次都會把肚子撐得滾瓜溜圓。那時候媽媽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直到現在,身在外地工作的大侄兒,每次回來都要張羅要奶奶做紅燜雞。一晃30多年過去了,雖然現在生活變得比以前富裕。也經常在飯店吃各種美食。但是媽媽做的紅燜雞的味道,始終是揮之不去無可替代的第一美味。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媽媽拿手菜紅燜雞。首先要燒一鍋開水,清洗乾淨大公雞皮上面,殘留的毛根,去掉翅尖及爪尖,把雞剁成大小均勻的塊,再用蔥姜,醬油,麵醬,味精,加一個雞蛋,在抓上粉面子(白薯粉),醃20分鐘。之後入油鍋。一塊兒一塊兒,把雞塊炸熟,然後放大碗裡。用泡好的花椒水,沒過雞塊兒。大火蒸半個小時,出來裝盆。這時花椒水已經全部吸入到雞塊中,這道紅燜雞就已經大功告成了。做工一點也不復雜,用料簡單,都是普通家庭常見之物,但是正是因為用的調味料少,才最大限度的保留和突出了雞的本味,使這道紅燜雞聞起來香味撲鼻,吃起來酥爛脫骨。真是吃完之後唇齒留香。滿滿的媽媽味道。現在媽媽年事已高,已經很少做這道拿手菜了,但是偶爾興之所至,做一回紅燜雞,依舊是小時候記憶中的味道。





伯爵lwh


在我記憶裡,小的時候,生活很艱苦,魚、肉都很缺,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上比平時好一些的飯食和菜,在平時家裡來了客人我們小孩子是上不了桌的,那時客人也特別能吃,四個菜幾乎吃到不剩。我們小子只能吃剩下的菜湯。當時記得那時三月份,媽媽做了一盤韭菜炒雞蛋,我們兄弟姐妹用韭菜炒雞蛋湯泡窩窩頭吃,感覺特別好吃,很鮮美。事後我們央求媽媽給我們孩子們單獨做一次雞蛋炒韭菜。媽媽答應了,等菜做好後,我們發現已不是雞蛋炒韭菜,而是韭菜炒雞蛋,只有兩個雞蛋卻炒了一大盤子韭菜,足夠我們兄弟姐妹們吃一頓。雖然這次沒有客人來時那麼好,但是我們卻覺得媽媽韭菜炒雞蛋非常好吃,只到現在仍然記得當時吃飯的畫面。


海納百川233699882


對母親的印象就是她真的是特別能幹,而且幹活乾的好,做的細。村裡沒幾個人能比得上。當然做飯也是一樣的。

蒸年饃饃,關中地區在過年前十天左右就開始備年貨,蒸年饃饃,包年包子。過年就什麼也不幹了。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著媽媽做這些,給她打下手。冬天發麵對於農村來說是極其重大的事情。蒸年饃饃則是重中之重。送給不同的親戚,蒸不同形狀和花樣的饃饃,面劑子都是我來揉。要擀開的都是我來。所以我至今對母親的那些蒸年饃饃的工序記憶猶新。發麵的盆都放在熱炕上。呵呵,一點不誇張。如果面發壞了。今天這鍋饃饃也不用蒸了。年前時間緊張,耽擱一天是一天。經常蒸一鍋饃饃出來,天都黑了。然後大人孩子湊合吃點。我把就把酵子泡上,準備第二天要蒸饃饃的工序了。蒸年包子,都要帶肉的。西北的包子不像其他地方,純肉餡兒,都是菜中有肉,肉裡有菜。到了年根根,年饃饃都蒸完畢,就要蒸兩鍋年包子。很早就開始切菜,感覺一天到黑都在鍋臺跟前了。把肉提前剁好,油鍋炒一下把菜餡兒倒進去攪拌均勻,放五香粉,鹽等。接著就要擀包子皮。都是跟著母親一起。母親指導我,我就在這經年累月中成長起來了。

所以對母親做的吃的印象最深的就是蒸年饃饃和年包子。滿滿的都是回憶。


六樓家主婦


老母雞湯下麵條是小時候母親常做的,也是長吃的,後來在外求學、工作後就再也沒吃過。

小時候都窮,但雞是長吃的,逮著一隻鮮活的老母雞,收拾乾淨後,放在大鍋裡烀,加上蔥姜、大料之類,水開過幾滾,把腥沫撇去,不一會那種特有的清香也就出來了,讓人垂涎欲滴。

等把湯烀好,只見母親小心翼翼把整隻雞撈起放在一干淨盆內,放稍許,等涼一涼,母親開始把兩隻大雞腿撕下,放在鹽罈子內醃上,好等幾天後分給我們兄弟三人吃,就著雪白的饅頭,真是人間美味。

母親又把雞湯加些清水,燒上火,開始她的拿手手擀麵,那麵條不寬不細,很是筋道,下在翻滾的湯鍋裡,然後把雞肉撕成條狀,撒在鍋內,只見一層黃色的雞油花飄在上面,很是誘人,香氣撲鼻,撒些蔥花,澆上麻油,一頓人間美味就大功告成了。

聞起來香,吃起來更香,更滋潤、更爽滑,雞肉的細膩餘香,加上面條的韌勁和敦厚,吃得舒服,吃得酣暢,吃出了淳樸與地道,吃出了家鄉熟悉的味道,吃出了母親的手藝、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滿是辛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