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怪相,小麥旱而不澆,幾種原因造成?

杜申旗


其實也算不上怪相,農村人對小麥旱而不澆,見怪不怪,作為一種望天收的農作物,雖然在糧食收成上會因為乾旱減產,但不澆水的原因很多,並不是農民自己消極怠工。



農村老俗話說:明澆小麥,暗澆玉米,還說:頭水晚,二水趕,三水看天去澆水,可見,農村人對於小麥澆水,還是有一套老的經驗之談的,並不是因為天旱了就要及時澆水灌溉。這些經驗之談一直在指導著農民種植小麥生產。

小麥在返青的時候,如果天氣乾旱少雨,土壤裡面墒情不好,農民是會想辦法給小麥澆水的。因為返青期的墒情對小麥生長影響很大,所以要及時的澆水,但是頭水晚一些好,為什麼?因為開春後天氣還是很冷的,如果這個時候再有霜凍,澆水早了反而對小麥不好,比如爛根死苗等。

再說現在,很多地方的小麥已經進入了拔節孕穗期,但清明節前後一般地區都會有降水,穀雨前後也會有降水,所以按照一般的規律的話,清明和穀雨之間發生了乾旱,都是暫時的,會有雨水的。但是要多聽多看天氣預報,如果預報近期無雨,就要及時的澆水灌溉了,不然會影響到後續的小麥抽穗揚花期對水份養分的需求量。

再一個原因,就是要說的小麥澆水和肥效之間的關係問題。播種小麥以後,如果土壤溼度適宜,自然不用澆水,也不會影響到肥料肥效的釋放與吸收,但是如果土壤溼度過大,那麼對於底肥中的氮肥,就會很快的被釋放出來而不是緩控釋放,小麥短時間內過度吸收氮肥,就會出現貪青旺長的趨勢,也不好。因此對於早期小麥田旱而不澆水,其實也是農民經驗之談,有意而不為之的。

有的地方農民在乾旱的時候不給小麥田澆水,則是實際情況的無奈了。當地可能沒有灌溉的條件,沒有水源,沒有機井,只能望天收,天氣變化對農作物小麥的影響農民沒辦法干預,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小麥乾旱了,也是農田水裡基礎設施缺乏的弊端。也有可能農民雖然有灌溉澆水條件,但由於勞動力缺乏,或者感覺澆水太貴不划算,也會選擇不去澆水的,而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反正又不靠種小麥掙大錢。

總之我覺得以上原因都是有可能的。但沒有澆水能力和條件的原因居多。比如我地,雖然地處平原,但田間地頭確實沒有灌溉條件,只能等天下雨了。好在老天餓不死瞎家雀,每年小麥的收成都不錯,千兒八百斤的產量還是有的。


農村老俗話


小麥旱而不澆,這個問題這幾年在農村出現的確實比較多!有時候走在農村路上,看到那旱的又低又矮的小麥,都不由得為老百姓著急。但是確實真有人不澆地,這到底是有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不同的地區不大相同,但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種。

  • 種植者根本不上心,有很多種植戶種上小麥以後,就外出打工,小麥產量完全看天,種上以後基本上就不怎麼管理,只在收穫時回來。

  • 農村缺少勞動力。在一些農村,村裡只剩下年紀大的人,小麥確實該澆水了,但是對於這些年紀大的人來說不方便去做這件事,或者說沒時間。
  • 農村基建設施缺乏。有些地方不澆水是因為沒有澆水的條件,在過去可能有河溝,還可以澆水,但是這幾年農村的河都幹了,然後田間地頭沒有澆水設施,遇到乾旱,老百姓也無能為力。

  • 一種管理的手段。小麥處於旺長期,適當的推遲澆水,有利於小麥後期的抗倒伏。所以會給人一種乾旱不澆水的感覺。
不過這種旱而不澆水的現象,在我看來,主要原因還是老百姓越來越不重視了。因為經常跑農村,現在的農村很難再看到年輕人,他們一般種上作物以後就出去打工了,確實,一畝地的收益不如他們在外面打一個月賺的錢,這種種植態度,早晚會加劇土地流轉的進程!

植保小貼士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我們河南省豫東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小麥種植區!如果說小麥旱而不澆我覺得在我們這裡只會發生在返青期的時候!那個時候不澆水主要考慮的是讓小麥蹲蹲苗!使小麥的直根系能夠扎入土壤裡更深一些,從而提高小麥的抗旱和抗倒伏能力!

現在小麥已經進入拔節孕穗期了,從過年到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這裡一直沒有下雨,我在清明節回家澆蒜的時候,我們村裡就已有人在給小麥澆第二遍水了!並且是一對七十多歲的老夫妻兩個!也許大家覺得現在小麥的價格不高,對老百姓來說種地的收入太少了!但是對於6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土地依然是他們的命根子,他們對於土地的感情是我們這些農二代三代所不能夠理解的!!


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現在不能夠出去打工掙錢了!只能夠在家看孩子並且種植自家的那幾畝地!對於大田作物的小麥來說種植,管理和收穫基本上都實現了機械化!種了一輩子的地了,猛然的不讓幹活了他們覺得不習慣!

我們這裡的也有專門給人澆地的人,每畝地70元,幫撒施肥料並且不需要主人拿任何澆地的設備!所以這個也挺方便的!無論如何現在種小麥依然還是我們這裡的老百姓種地的首選!


豫東小農


問題:農村怪相,小麥旱而不澆,幾種原因造成?

我的家鄉位於秦嶺南麓,屬於西北地區,這裡也是小麥的主產區,以前到了麥收時節,家裡忙的連飯都顧不上吃,農家小院子裡面堆滿了打成捆的麥子,農家幾代人都種過麥子,可還真沒有記得給小麥因乾旱而澆過水這個生產場景,這是為什麼呢?

在我們這裡,耕地面積多為山坡地,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像今年這樣出現了乾旱,也沒有灌溉小麥的條件,水利設施還沒有修建到山坡上吶;另外,現在在農村種地的以老年人居多,他們也沒有精力找水管來接水澆地,這個活也是一個挺累人的活;再者,現在大家種小麥都是以自給自足為主,不像過去,家家戶戶種植可多的小麥了,還給糧站出售,而且現在小麥的價格也不高,農戶的種麥積極性不高,澆地積極性自然也不高。

對於有水利設施的麥田,一般性的乾旱對小麥不造成產量影響的,人們也不去澆地,這個主意應該還是考慮到澆地成本與將來小麥的收益情況。除了這些小麥旱而不澆水的原因外,大家還有其他原因嗎?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扶貧達人團優秀成員,我希望與大家一起交流三農問題,歡迎大家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提要:農村怪相——小麥旱而不澆,為什麼?

對這個問題有疑問的朋友應該是不是農民吧,對於一個真正的農民來說,我想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的。從科學興農所瞭解的情況看,在農作物種植上,旱而不澆的情況經常發生,而且對於植物來說也並非是乾旱立馬澆水就比較好,歸納一下“旱而不澆”有下面幾個主要原因:

1、苗期故意旱而不澆

有時候農民發現小麥乾旱而沒有澆水,而且也沒有澆水的打算,恐怕此時應該是出於小麥苗期了,也可以說春節之前,小麥乾旱都不必考慮澆水問題,而且即便是春節過後,天氣逐漸轉暖,此時天氣容易誘發倒春寒的時刻,農民也不會著急澆水,無論小麥是否乾旱,之所以會如此,一方面避免春節前小麥苗期旺長,嚴冬遭遇嚴重凍害;二來則是希望避免倒春寒的發生;三則是希望通過乾旱脅迫強壯小麥根系,從而為開春之後小麥快速生長打下基礎。

2、等雨天

對於農民來說農業生產經濟效益本身就比較單薄,因此處處精打細算自然是每個農民必備的技能。而就澆地來說,如今老家那邊可以找人澆地,每畝地澆灌下來人力加上電費大約40塊錢,小麥一個生產季節下來至少也要三茬水了吧,如果說能夠等待來雨水的到來的話,相當於每畝直接增加生產效益120元,因此來說即便到了小麥乾旱的時刻,農民也更是願意多等待幾天,甚至一週的時間,萬一雨水天氣來了的話,豈不是又節約了一筆費用?

3、當地缺乏灌溉設施

雖說如今我國各地的農業生產設備已經相當齊全,農田附近也都打下了水井,但是對於一些偏遠山區、丘陵地區來說要普及水利灌溉設施何其難?這也就造成了不少地區依舊出於靠天吃飯的境地,比如說我國西北地區,本來就天氣乾旱,而且水利資源開發又比較薄弱,對於當地的老農民來說,即便明知農田乾旱,又哪裡找水源灌溉呢?

綜上來說,除了個別時候農民為了小麥根系發達考慮之外,更多的時候農民沒有因為小麥乾旱澆水的原因還是無奈的選擇,如果說灌溉不要錢,國家財政給予補助的話,那麼農民還會這麼“吝嗇”精打細算嗎?如果有些地區灌溉設施非常完善的話,那麼他們是不是又多了一個選擇呢?


科學興農


1:延遲澆水,可能小麥長勢過旺,用延遲澆水來控制長勢。

2:生產力不足,現在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家裡剩下的都是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幹不動的,能拖一天是一天吧,等下雨吧。

3:不重視,現在農民種地已經遠不能養家餬口了,別說供孩子上大學,蓋房子,娶媳婦,就一家老小生活都可能是問題。小麥一塊多一斤,一畝地打一千來斤,也就是一千多塊錢。種十畝地一萬多吧,現在有幾家有十多畝地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一個月能掙三四千塊錢吧,能抵好幾畝地了。


汴城農事


小麥旱而不澆,在我們這裡還是比較少見的。雖然當前種地利潤不大,但是相比較來說,目前種地要簡單方便的許多,我們這裡是豫北平原,國家優質小麥種植基地,小麥種植全程幾乎都是機械化完成,不單是降低了勞動力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除了農忙那幾天需要在家,平時是不耽誤出去打工賺錢的,所以在我們這裡不管是小麥還是玉米,並沒有出現旱而不澆,棄耕拋荒的現象。那麼農村怪象:小麥旱而不澆,是哪幾種原因造成的呢?我覺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位置偏遠,沒有灌溉條件的田地

雖然現在國家大力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很多地方都有灌溉的河流,水庫,或者水井等灌溉設施,但是有一些偏遠山區,因為沒有流通水源,或者是山坡荒地不屬於基本保護良田,所以種地一般都是靠天吃飯,小麥出現旱情不去澆水,主要是沒有灌溉條件,或者灌溉成本較高,沒有多大的灌溉價值。

二、種地已經不是唯一的出路,種植成本太高,有些農民種地不上心

這幾年小麥價格不高,但是種植成本確是逐年上漲,化肥,農藥,種子等價格的上漲,導致現在種地利潤越來越小,而隨著這幾年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外出打工收入也是越來越高,一個壯勞力出去打工一天就是二三百元,而按照目前的種植成本和糧價來算,一畝小麥豐收也就收入個二三百塊錢。

而耽誤一天收入的話就是二三百塊錢,加上來回的車票錢,貌似單獨回家澆地是不划算的,所以有一些出去打工的人,對小麥的種植顯然是上不去心的,所以就會看到小麥出現旱情了,也沒有人澆水的怪象!


總之,農村出現了小麥旱而不澆的怪象,我覺得主要還是現在農民收入變得更加的的多樣化了,種地已經不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就是近幾年種地成本的上漲,糧食價格的下降,種地利潤少了,有些人種地就會不那麼上心了。(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賣柚子的小夥子


糧賤傷農,毫不客氣的說,小麥價格的便宜,打消了很多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於是荒蕪耕地、或者是播種之後,靠天吃飯任期生長就成了一種經常出現的現象,這在過去來說是難以想象的事情,老話常常說民以食為天,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可是現在種地的收入微不足道,掙錢的門路多了,農民對於種地也就有些麻木了。

按照小麥每畝地1000斤產量來說,市場收購價格是1.1元,那麼每畝地的全部收入就是1100元,在拋去播種費用、澆水錢、種子費用、肥料錢、犁地錢、農藥錢、除草劑草、防止病蟲害的藥錢、以及收割機錢,大家可以想想一畝地的純收入又能有多少那?

農村怪相,小麥旱而不澆,幾種原因造成?

第一個原因就是,種地的成本太高,澆水一次最起碼得幾十元,十畝地下來就是幾百元的支出,而且會耽誤很長的時間,這對於增加個幾百斤的產量來說,這一點付出和回報並不成正比,而且春天正是打工非常密集的時候,工廠不放假,請假一天上百元的工資有沒有了,並且澆地是個辛苦活,一個人還搞不定,普通的農家婦女自己有辦不了,所以很多農民就會抱著湊合的心理,指望著老天爺下場雨吧,減產就減產吧,反正咱有不指望那點小麥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當地的灌溉設備跟不上,要麼是地下水成酸鹼性,不適宜澆地,要麼就是沒有沒有機井等灌溉設備,我們要知道澆地並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設備的安裝最少要4個老爺們才能完成,所以說有些人想澆澆不上,也就是這個原因。

我所在的菏澤農民是很少出現這個情況的,大家對於種地都很重視,至少我從來沒有見過土地荒廢著不種的,也沒見過不澆水的,地裡旱了澆水的時候,隊長會組織大家一起安裝設備,男女老少齊動手,澆地的時候,不管是做生意的老闆,還是打工的老百姓,都忙乎的很緊,原因大概就是我們這裡的人窮怕了,大家對於種地都有一種敬畏之心,不管每畝地爭多掙少,它畢竟是我們的生存來源吧,只要有地有糧食,咱老百姓活著才放心啊。

希望以後玉米小麥的價格都能夠有一個合理的漲幅,畢竟咱是個農業大國,還是農民多啊,都不種地了以後誰養活咱。

我是農村小小李,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有些許滿意,希望你能給我一個點贊和關注,你的小手一揮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農村小小李


小麥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而且產量、種植面積都是距我國糧食作物最多的一種農作物。小麥是我國北方人的主食,一般用小麥可以製成麵粉,然後包餃子,煎煎餅,蒸饅頭,擀麵條,炸油條,包包子等等各種麵食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小麥也是一種比較耐旱的單子葉植物,而且近兩年,新品種的小麥的產量也比較高,我國已經連續出現了10多年的高產小麥,使得目前我國小麥的總產量可以說句世界第1位。目前我國小麥價格比較低,平均價格在1.15元到1.26元之間,優質小麥的價格稍微高一些,在1.36元左右每斤。因為小麥不值錢,所以在農村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那就是小麥乾旱了農民也不給小麥澆水。但是不給小麥澆水也有很多種原因,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



一、小麥價格低迷,種植小麥不賺錢,農民就不願意給乾旱的小麥澆水了。

畢竟小麥從種到收需要澆5次水,但現在農民為了減少種植成本一般澆三次就可以了。每次澆水一般需要有錢或者電費在50元左右,這樣一畝地的澆水的費用將達到150元左右。加上種子,農藥,化肥,人工一畝地的成本也在500元左右,風調雨順的年份每畝小麥產量在1000斤左右,目前的最低收購小麥價格為1.12元每斤,這樣一畝地的收入也就在五六百元。如果要多次澆水的話,種植成本增加,收入更低了,遇上自然災害,更是得不償失了,所以農民不願意給小麥澆水。

二、水利設施不到位,沒有辦法給乾旱的小麥澆水。

特別對於那些丘陵平原地帶,種植小麥的地塊沒有水源,而且農民又不得不種植小麥,至少種一點小麥可以解決自己食用,不用再花錢去購買小麥,節省一部分經濟開支,畢竟農民賺錢不容易,收入也特別的低,而且收入的來源也比較少。



三、農村的勞動力比較少,沒有充足的勞動力給小麥澆水。

現在都知道農民種地不賺錢,僅靠種地是不能夠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所以年輕的農村勞動力,都走出了農村,走進了城市去打工,村裡剩下的都是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或者留守婦女,他們沒有足夠的體力,給乾旱的小麥澆水,所以只能靠天吃飯。

四、保持小麥在一定程度內的乾旱,可以促使小麥的根系發達。

有時小麥使用的單位比較多,或者是小麥長勢比較旺,根系不是特別發達,這會使得在暴風雨的天氣會導致小麥倒伏。所以再遇到乾旱的天氣,進行一定程度的乾旱,是促使小麥的根系發達,減少小麥倒伏的現象,也能確保小麥產量增加。

五、因受天氣預報的影響,預測近期一段時間內將有降雨的天氣發生。

有時天氣預報非常的不準,在預報乾旱地區天氣是今天說明天有雨,明天說後天有雨,結果天天說有雨,天天不下雨,只是陰天來一陣大風把雲彩關好了。最終雨沒下下來,小麥也乾枯死了,這是農民對天氣預報的相信程度,但並不是年年都發生這種現象。也是農民依賴程度太高,也不願意對小麥澆水,主要是對小麥的乾旱不重視而已。



總之,對於農村最乾旱的小麥不澆水,是有很多原因的,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小麥的價格比較低,種植小麥不賺錢,這是農民,不重視對乾旱小麥澆水的主要原因,只依靠天來振興吃飯。當然也有乾旱的小麥周圍沒有水源,或者沒有勞動力進行對小麥澆水。對於適當對小麥在一定程度上乾旱促使其根部發達,這種情況一般在年前使用這種技術,年後一般不再使用了。


宗元三農堂


不澆水重要原因是因為小麥不值錢,導致農民估算成本,而放棄澆水甚至放棄小麥種植,不管小麥抗旱能力有多強,旱出來的小麥沒有產量。下面給大家說說小麥澆水。

種植冬小麥的朋友,估計近幾天沒少聽澆返青水的事,不論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看文章,心裡直犯嘀咕,小麥是不是必要要澆返青水呢?往年沒有澆過返青水產量也還可以啊,今年看這麼多人都在說,我要不要也去澆澆呢?而且還有人說,如果土壤墒情不幹旱,今年小麥還用澆返青水嗎?為此,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這個話題:小麥返青水必須澆嗎?怎麼澆?土壤墒情不幹旱,小麥還用澆返青水嗎?

如果土壤墒情不幹旱,小麥還用澆返青水嗎?

小麥為什麼要澆返青水?

澆不澆返青水,我們需要具體情況來看下:

、掌握好澆水的時機

返青期影響小麥生長的主要因素不是肥水而是溫度,入春後雖然氣溫逐漸升高,但夜間氣溫仍偏低,適宜小麥生長的溫度尚未達到。只要墒情充足,中耕鬆土提高地溫才是小麥返青期田間管理的重點。

地溫的高低與土壤含水量關係密切,我省春季氣候特點為多風少雨,倒春寒頻繁,早春澆水過早容易造成田間降溫大,對小麥返青後的生長十分不利,重者還會因冷空氣來臨引起凍害,所以不要盲目澆返青水。所以掌握好適宜的溫度是做好灌溉工作的關鍵前提。

2、根據墒情苗情具體情況分析

對於澆過水的麥田,可不澆返青水。旺苗田可適當早澆返青水,以降低地溫、抑制麥苗生長。弱苗田土壤如果不是太乾旱,就應儘量晚澆返青水。

3、不同土質澆水先後順序不一樣

土質鬆散、地勢較高的麥田可先澆;土壤板結、地勢低窪的應晚澆。土壤鹽鹼和灌溉水質不良的更應晚澆。

4、掌握合適的澆水數量

澆灌返青水水量要小,不宜過大,以免影響地溫的回升。特別是灌溉水質較鹹的,澆水量一定不要過大,以防過多的鹽分帶入麥田,影響小麥生長。

5、澆水後及時劃鋤保墒要做到

麥田表土化凍後,抓緊進行劃鋤,澆水過後也要及時進行劃鋤,以破除土壤板結、提高地溫,增強土壤通透性,並能抑制土壤返鹽對小麥的危害。

總的來說之,澆返青水要因地、因苗制宜,切忌盲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另外,我們要弄明白小麥澆返青水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提高土壤墒情碼,也就是地裡太旱的話,澆點水,讓小麥在一個水分充足的環境下去生長。可如果土壤墒情不幹旱,還用澆嗎?

如果土壤墒情不幹旱,小麥還用澆返青水嗎?

如果土壤墒情不幹旱,小麥還用澆返青水嗎?

1、看土壤墒情

澆水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提高土壤墒情碼,也就是地裡太旱的話,澆點水,讓小麥在一個水分充足的環境下去生長。

有些地區冬天下雪多,地裡的墒情不錯,也不幹旱,那就不用澆水,如果當地冬天雨雪較少,地裡確實比較乾旱,則需要澆返青水(常見的辦法就是用手往下挖土,如果很容易挖出溼的,那就是墒情還可以,反之,則就是墒情較差)。

2、控制水量

這時候澆返青水怎麼澆?大水漫灌?滴灌?小水溼潤?我前幾天下地看的時候,發現有不少朋友在進行大水漫灌,這種做法我個人是不贊成的,為什麼?

主要原因是防止溫度急劇降低造成小麥凍害,比如今天澆水的時候溫度可以,中午能達到10度以上,但是夜裡或者明天突然間開始降溫,降到了零下幾度,這時候小麥就即有可能發生凍害,造成減產。

3、注意苗情

有些地裡的小麥返青後長勢很好,有些則出現發黃、矮小、分櫱少的狀況,這時候適當的澆返青水也有益於小麥的長勢,同時,在澆水的時候,可以和追肥結合進行,年後追肥一般是尿素居多,有的也會補充鉀肥和磷肥,通過這樣做,來促進小麥分櫱,使其正常生長,在終的產量上不落下風。

當前墒情顯示,豫中大部、豫北部分縣(市)及豫西局部等地將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豫北、豫中個別縣(市)將出現中到重度旱情,其他大部土壤墒情適宜。大部地區土壤墒情條件對冬小麥的苗情轉化升級較為有利。

相信通過本文的介紹,大家對小麥為什麼要澆返青水?如果土壤墒情不幹旱,還用澆嗎?相關信息有了一定的瞭解,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最後希望大家在天氣乾旱得時候能給小麥澆救命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