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受用的四大學習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如果你看過學霸的演講或者採訪,

就會發現除了少數人如神一般存在,

大多數也都經歷過卡殼般停滯不前,

甚至跳崖般跌入谷底,

最後在一場絕地反擊中開掛成仙。

這期間,他們除了付出加倍努力,

更是因為找到了學習竅門和方法。

終身受用的四大學習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今天為大家深度剖析幾個國際一流學霸都在使用的高效學習方法,同樣可以應用在中學生的日常學習中:


費曼學習法


1、認識費曼


理查德·費曼(1918-1988年),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美籍猶太人。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


費曼13歲自學微積分,24歲加入曼哈頓計劃天才小組,研究原子彈,二戰期間日本收穫的原子彈就拜他們所賜,後來又到大學任教,比爾蓋茨、喬布斯都是他的迷弟。


終身受用的四大學習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費曼有一種特殊功能,他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複雜的觀點表述出來。這使得他成為一位碩果累累的教育家。費曼也因此被稱為“老師的老師”。


2、費曼學習法


瞭解費曼學習法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個概念,就是知識可以分成兩類,一類知識側重瞭解事物的名稱,另一類知識側重瞭解事物本身。


絕大多數人都錯誤的把注意力放在第一類上,而費曼創造的學習公式,能夠更好的理解事物本身。


什麼是費曼學習法呢?


說人話就是:學任何東西,如果你能用簡單的話,而非行話或術語,說給八十歲的老太太聽,說給八歲的小孩聽。當這些人都聽懂了,你就把這個概念搞明白了。


有點詩魔白居易的感覺。

費曼學習法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選擇目標


即先確定學習的主題、目標,可以是一門科學、一門語言、一個概念、一門技術,只要是具體的,可以通過堅持實現的目標即可。


第二步:模擬教學


假設自己是老師,給別人講明白,可以拉個人過來聽,也可以自己對著錄音筆講,亦可通過寫作的方式敘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卡殼,或者語言邏輯混亂,講不清楚,恰恰說明這些點是我們沒有熟練掌握和吃透的知識點。


比如,一道題實在做不出來,就去翻看了答案,看完答案後恍然大悟,之後就要強迫自己把這道題講一遍,如果講不出來,說明還是沒有完全掌握,或者不能熟練運用。家長也可以嘗試作為學生,讓孩子給自己講題。


有一個老農讓孩子上學回來把學到的知識給自己講一遍,這樣可以一份學費兩個人受益,結果這孩子後來考上了清華,正是這種模擬教學的方式讓孩子徹底掌握了知識。


第三步:刻意練習


也可以理解為查缺補漏,將上一步驟中遇到的問題總結整理,有目的查找資料,加深學習,直到可以實現順利的講解出來,二、三步分是需要循環的過程。


刻意練習的概念就在於側重練習不會或者不熟練的內容,這也是區別於很多學生的題海戰術,將大把的時間浪費在會的題上。


第四步:簡化類比


這個步驟要求我們把知識通過最簡化易懂、最通透的語言表達出來,或者通過類比的方式講解,也就是說我們要對講解內容有深刻的認知度,可以用大家熟悉的概念 通過類比方式來學習新的概念。

有趣的是,老師恰恰是“費曼學習法”的最大受益者。當學生們提出自己沒有聽懂問題時,恰恰是促進教師深度學習的時機。教學相長,如果倒推,學生向老師解釋一個概念或主題,老師不斷追問與質疑,這將會是怎樣的一個課堂?

西蒙學習法


1、認識西蒙


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1916-2001年)是20世紀科學界一位奇特的通才,在眾多的領域深刻地影響著我們這個時代。他學識淵博、興趣廣泛,研究工作涉及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運籌學、計算機科學、認知科學、人工智能等廣大領域,並做出了創造性貢獻,在國際上獲得了諸多特殊榮譽。


終身受用的四大學習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比如我們熟悉的:美國心理學會傑出科學貢獻獎(1969年)、美國計算機學會圖靈獎(197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78年)等數十個重量級的大獎,涉及到各個領域。


他一生髮表了1000多篇高質量論文、27部著作,並獲得了9個博士學位。


他還有一箇中文名字,司馬賀。1994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他自稱:我是沉迷於單一事物的偏執狂。

2、 西蒙學習法


西蒙曾經表示:“對於一個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 6 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


通俗理解就是:集中火力攻擊一個據點。


西蒙依據試驗心理學的研究成功表明:人類需要1分鐘到1分半記憶一個信息,心理學把一個信息稱為“塊”,估計每一門學問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約是5萬塊,如果一分鐘能記憶一塊,就需要1000個小時,按照每週學習40個小時計算,學完一門學問需要6個月時間,教育心理學界稱這種學習法為西蒙學習法。


終身受用的四大學習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為了形象地說明,把西蒙學習法比做一把錐子。正如居里夫人所說,“知識的專一性像錐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錐子的作用力,時間的連續性好比是不停頓地使錐子往前鑽進。” 西蒙學習法所支配的學習活動,呈現出一種尖銳猛烈、持續不斷的態勢。


與西蒙學習法相比,傳統學習方式是不同課程交替學習,每門學科內容被人強行中斷,大腦不能聚焦在一門學科,要在不同學科之間不斷轉換,對每門學科的掌握進行了干擾。


當然作為學生我們不可能集中精力學習一門學科,但是也可以靈活運用。我中學時代有一個同學突然間數學成績提升顯著,因為他只要一有時間就學數學、做題。等到他的數學成績穩定後,他又如法炮製,用這種方法強化物理的學習,個個擊破,效果甚好。

SQ3R學習法


1、認識羅賓遜


SQ3R學習法的設計者——羅賓遜(F.P.Robinson),是美國愛荷華大學心理學教授。雖然此人名氣不像前兩位神一般的存在,但是他的學習法卻在國際範圍內廣泛使用。


2、SQ3R學習法


SQ3R是五個英語詞語的前綴,即:縱覽(Survey)、發問(Question)、閱讀(Read)、複述(Recite)、回顧(Review)。


終身受用的四大學習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這套學習法將學習分成5個步驟:


步驟一:縱覽(Survey)


縱覽就是對全書進行快速的瀏覽,弄清這本書的基本內容,對作者的基本觀點有一個初步印象。一般來說,先閱讀作者的序言(前言)或後記,瞭解作者寫這本書的意圖和目的,繼而仔細查閱其目錄和索引,如有可能,略讀各章的提要或小結,確定全書閱讀,或取其某些章節精讀。縱覽往往可以瞭解到最新信息,啟發自己的思路。


步驟二:發問(Question)


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會解決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學會提出問題。在讀書時,要透過書中表面字句去捕捉問題,敢於在無疑處生疑,提出自己的設想。同時,要認真琢磨其中的某些觀點,並把它和自己所掌握的有關觀點相對比、相聯繫,進行評論,提出問題。有了問題,就會進一步去探索,從而可能提煉出新觀點。


步驟三:閱讀(Read)


閱讀(此指精讀)是讀書的中心步驟。精讀,之所以冠以“精”字,有兩層含意:讀得精細;得其精髓。此時,發問階段的問題也可以在書中尋找答案,看作者是怎麼解答這個問題的,同時與自己的認知進行對比聯繫思考,分析它們之間的異同。這樣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知才是深刻的。


步驟四:複述(Recite)


用自己的語言出聲或不出聲地說出來,將所學習的概念複述出來。特別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複述不是背誦。一定是要用你的語言來把這個知識內容複述出來。


如果有條件,你也可以把自己剛剛學到的東西講給別人聽。如果這個人對你說的內容之前一點也不瞭解那就更好了。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結合前面提到的費曼學習法。


步驟五:回顧(Review)


在每次學習之後,將關鍵知識點轉化為問題,列在學習筆記結尾。過一段時間回過頭來看一下這些問題,看自己是否還能流暢地回答出來。如果不能,被卡住了,說明自己對這一點還是沒有真正理解。再去翻閱筆記,文章或圖書,看看當時自己勾畫的重點和自己當時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感悟。

思維導圖學習法


1、認識託尼博贊


託尼·博贊(1942-2019年),思維導圖發明者,英國倫敦人,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擁有心理學,語言學和數學多種學位,大腦和記憶方面的超級專家,他出版了80多本書刊,並且是世界記憶錦標賽的創始人,被全世界學生們稱為“世界記憶之父”和“記憶大師”。


終身受用的四大學習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2、 思維導圖學習法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並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終身受用的四大學習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思維導圖對我們的記憶和學習有哪些作用:


(1)只記憶相關的詞可以節省時間:50%到95%;

(2)只讀相關的詞可節省時間:90%多;

(3)複習思維導圖可節省時間:90%多;

(4)不必在不需要的詞彙中尋找關鍵詞可省時間:90%;

(5)集中精力於真正的問題;

(6)重要的關鍵詞更為顯眼;

(7)關鍵詞並列在時空之中,可靈活組合,改善創造力和記憶力;

(8)易於在關鍵詞之間產生清晰合適的聯想;

(9)做思維導圖的時候,人會處在不斷有新發現和新關係的邊緣,鼓勵思想不間斷和無窮盡地流動;

(10)大腦不斷地利用其皮層技巧,起來越清醒,越來越願意接受新事物。


思維導圖製作工具:


(1)一些A3或A4大的白紙。

(2)一套12支以上不同顏色軟芯筆。

(3)一套4支以上不同顏色熒光筆。

(4)一支標準鋼筆或者水筆。


終身受用的四大學習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15大心法,掌握思維導圖的正確打開方式:


|關於主題


(1)最大的主題(文章的名稱或書名)要以圖形的形式體現出來。

我們以前做的筆記,都會把最大的主題寫在筆記本紙面上最頂格的中間。而思維導圖則把主題體現在整張紙的中心,並且以圖形的形式體現出來。我們稱之為中央圖。


(2)中央圖要以三種以上的顏色。


(3)一個主題一個大分支

思維導圖把主題以大分支的形式體現出來,有多少個主要的主題,就會有多少條大的分支。


(4)每條分支要用不同的顏色

每條分支用不同顏色可以讓你對不同主題的相關信息一目瞭然。


終身受用的四大學習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關於內容要求


(5)運用插圖和代碼

小插圖不但可以更強化每一個關鍵詞的記憶,同時也突出關鍵詞要表達的意思,而且還可以節省大量的記錄空間。當然除了這些小的插圖,我們還有很多代碼可以用。比如釐米可以用CM來代表,可以用代碼的儘量用代碼。


(6)箭頭的連接

當我們在分析一些信息時,各主題之間會有信息相關聯的地方,這時,可以把有關聯的部分用箭頭把他們連起來,這樣就可以很直觀地瞭解到信息之間的聯繫了。如果在分析信息的時候,有很多信息是相關的,但是如果都用箭頭相聯會顯得比較雜亂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可以運用代碼,用同樣的代碼在他們的旁邊註明,當你看到同樣的代碼時,你就可以知道這些知識之間是有聯繫的。


(7)只寫關鍵詞,並且要寫在線條的上方

思維導圖用的全部是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代表著信息的重點內容。不少人剛開始使用思維導圖時,會把關鍵詞寫在線條的下面,這樣是不對的,記住一定要寫在線條的上面。


終身受用的四大學習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關於線條要求


(8)線長=詞語的長度

思維導圖有很多線段,它每一條線條的長度都與詞語的長度是一樣的。剛開始使用思維導圖的人會把每根線條畫得很長,詞語寫得很小,這樣不但不便於記憶,同時還會浪費大量的空間。


(9)中央線要粗

思維導圖的體現的層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間的線會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線會越細,字體也是越靠近中心圖的最大,越往後面的就越小。


(10)線與線之間相聯

思維導圖的線段之間是互相連接起來的,線條上的關鍵詞之間也是互相隸屬、互相說明的關係,而且線的走向一定要比較平行,換言之線條上的關鍵詞一定要讓你自己能直觀地看到,而不是要把紙的角度轉了120度角才能看清楚自己在寫什麼。


(11)環抱線

有些思維導圖的分支外面圍著一層外圍線,他們叫環抱線,這些線有兩種作用:

第一、當分支多的時候,用環抱線把它們圍起來,能讓你更直觀地看到不同主題的內容。

第二、可以讓整幅思維導圖看起來更美觀。

要注意的是,先完成思維導圖後,再畫外圍線。


終身受用的四大學習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總體要求


(12)紙要橫著放

大多數人在寫筆記的時候,筆記本是豎著放的。但做思維導圖時,紙是橫著放的。這樣空間感比較大。


(13)用數字標明順序

可以有兩種標明順序的方式,主要是以你需要和習慣而定。

第一種標明順序的方式:可以從第一條主題的分支開始,用數字從1開始,把所有分支的內容按順序地標明出來,這樣就可以通過數字知道內容的順序了。

第二種標明順序的方式:是每一條分支按順序編排一次,比如第一條分支從1標明好順序後。第二條分支再重新從1開始編排,也就是說,每條分支都重新編一次順序。


(14)佈局

做思維導圖時,它的分支是可以靈活擺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還要考慮到合理地利用空間,你可以在畫圖時思考,哪條分支的內容會多一些,哪條分支的內容少一些,你可以把最多內容的分支與內容較少的分支安排在紙的同一側,這樣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內容的擺放了。整幅畫看起來也會很平衡,你畫思維導圖前,要記得思考如何佈局會更好。


(15)個人的風格

學會思維導圖之後,我還鼓勵你能夠成立自己的風格,每一幅思維導圖雖然都有一套規則,但都能形成個人的風格。


思維導圖的這15條技法中,關鍵詞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思維導圖只記錄關鍵詞,如果關鍵詞選擇不正確,思維導圖所要表達的信息就不準確了,要想學會全面總體的分析信息,你需要學會觀察出信息當中哪部分是它們的關鍵部分,並搜索到它們的關鍵點,也就是關鍵詞。



以上內容基本涵蓋了四種學習法的核心內容,有的屬於戰略層面,有的屬於戰術層面。我們大可以按照說明進行組合練習,假以時日,就可以熟練的應用到自己的學習中,成為你更加博學的加速器,當然,也會助考試一臂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