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的前世今生 1」 iPhone -“開山鼻祖”

各位看官大家好~

本系列「iPhone 的前世今生」將按發佈時間順序介紹歷代 iPhone 產品的背景信息、產品概況及其它有關內容,各位敬請關注!

原創內容聲明:本文的所有內容及多媒體資源 (包括但不限於圖片、影響) 均為本人原創,或在互聯網公有領域 (PD) 約束之範圍中,任何人或單位以出於盈利目的的任何形式,在本文作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複製、再傳播、引用、抄襲本文所有內容及多媒體資源中原創內容的全部或部分均屬侵權,本文作者保留一切追究權利。


產品背景

早在 1998 年,時任 Apple CEO 的 Steve Jobs (史蒂夫·喬布斯) 便向時任主管硬件研發工作的高級副總裁提出 “有一塊可以捧在手心裡,用手指操作的神奇玻璃” 的想法,這一想法以今天的視角看,Steve 所希望打造的,是一款類似 iPad 的產品。然而,受限於當時的軟硬件技術水平,這個想法最終沒能得以展開後續研發,直至 2004 年的夏季。

2004 年夏,Apple 召集了逾 1000 名員工組成特殊團隊,開始投入對當時 Steve 所設想產品的研發工作,這一項目的研發名稱稱為 Project Purple,正因如此,Apple 在 Foxconn (富士康) 的工廠支持團隊現今所使用的工程軟件名稱中,也大都含有 “Purple”。Project Purple 是 Apple 的高度機密,Apple 甚至為參與此項目的員工單獨開闢了避開其它員工的通勤線路,其保密程度十分誇張,以致時任的主管零售和全球市場業務的副總裁在產品發佈後接受採訪時,也表示 “毫不知情”。


硬件研發

起先,Steve 希望工程團隊能夠先推出一款類似 iPad 的產品,但後來,在 Nokia、LG 等公司推出當時市面上的 “智能電話” 後,他改變了對此事的看法,他決定也進軍移動電話領域。然而,作為一家以研發計算機產品為主的公司,移動電話所獨有的射頻部分是 Apple 從未踏足的領域,為此,Steve 決定於當時美國境內的第二大無線運營商 Cingular 展開秘密合作。

Cingular 是當時美國的第二大無線運營商,也是 AT&T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的子公司 (現今已併入 AT&T),Cingular 代表 AT&T 向 Project Purple 項目進行了投資,並且給予了 Apple 高度的自由進行軟硬件的研發,作為交換,Apple 保證在 iPhone 推出後 4 年內,美國本土市場的 iPhone 均由 Cingular 和 AT&T 獨家發行和銷售。

在 iPhone 設計時,有兩種最初的硬件構想:一種是使用一塊較小的屏幕,並搭載類似 iPod 的 Click Wheel (觸摸式滾輪);另一種則是使用一塊完全觸控的大尺寸屏幕。最終,Steve 和工程團隊確定 iPhone 將使用一塊具有多點觸控功能的 320 x 480 屏幕分辨率和 160 ppi 的 3.5 英寸屏幕,並在軟件研發過程中確定 iPhone 只需要主屏幕按鍵和睡眠 / 喚醒按鍵兩個按鍵。

起初,Steve 希望 iPhone 的後蓋完全由一片經過陽極氧化處理的鋁金屬製成,然而,隨著射頻研究團隊對於網絡頻段的進一步確定 (iPhone 最終採用 2.5G 四頻段的 GSM 和 GPRS / EDGE 網絡,由於這個特點,第一代 iPhone 也被稱為

iPhone 2G),金屬外殼對射頻信號的屏蔽作用就更加不容忽視,因此,工程團隊最終在陽極氧化處理的鋁金屬下方加入了一小片黑色塑料遮罩以供射頻信號穿過,最終形成了如下所示的外觀。

「iPhone 的前世今生 1」 iPhone -“開山鼻祖”

iPhone (第一代) 的外觀

工程團隊為了設計的完美性和攜帶的便捷性,將 iPhone 設計成不可拆卸的設備。為了解決在這樣的 iPhone 中插入 SIM 卡的問題,工程團隊在 iPhone 的頂部設有一個 SIM 卡托架,用於放置 2FF 的mini-SIM 卡。

在最終生產時,iPhone 的 IMEI、序列號、容量等其它技術參數也蝕刻在後蓋上。


軟件研發

一併同 iPhone 的硬件研發一起開展的工作,還有軟件研發工作。同硬件研發的兩種設想相配合地,時任 Apple 的軟件團隊也推出了 iPhone 軟件的兩種設想,即一種是開發與當時 iPod 操作系統類似的配合 Click Wheel 操作的系統,而另一種則是借用 Mac OS X 的繼承優勢,開發配合那塊巨大觸摸屏幕的手指操作系統。最終,Apple 的軟件團隊在硬件團隊接受了後者的方案後,也全力著手開發配合手指操作的全新系統,並將其命名為 iPhone OS

iPhone OS 的第一個版本隨著 iPhone 一同推出,當時只有電話、SMS 短信、語音信箱、電子郵件、Safari、地圖、YouTube 及其它小程序,但並沒有 App Store (App Store 在 2009 年 6 月 17 日發佈的 iPhone OS 3.0 中才被加入),也沒有拷貝粘貼、桌面壁紙等功能,但其仍然作為移動操作系統的新里程碑,為其後健壯優雅的 iOS 打下了堅實基礎。


發售

為趕在提交 FCC 審批之前先行向外界展示這款革命性的產品,2007 年 1 月 9 日,Steve Jobs 在 MacWorld 2007 大會上向公眾首次發佈了 iPhone

「iPhone 的前世今生 1」 iPhone -“開山鼻祖”

Steve 在 MacWorld 大會上發佈 iPhone

事實上,當時的 iPhone 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譬如射頻信號問題,由於會場的信號實在過差,為保證通話演示的順利,Steve 要求 AT&T 在會場內安裝了一支小型信號發射塔,並要求軟件工程人員在 iPhone 上安裝修改的 iPhone OS 軟件,以使信號狀態始終顯示為滿格。同年 6 月 29 日晚上 6 時,iPhone 正式在美國本土發售,全美有數千名發燒友提前一天排隊,只為購買到這款被眾多媒體評為 “Jesus phone” (耶穌的電話) 的產品。2007 年 11 月,iPhone 在英國、法國和德國上市,並於 2008 年的 3 月下旬在澳大利亞上市。


「iPhone 的前世今生 1」 iPhone -“開山鼻祖”

在美國本土 AT&T 商店前排隊等待 iPhone 發售的人群

iPhone 的售價為 $499 (4GB 機型) 和 $599 (8GB 機型),在 2007 年 9 月 5 日,Apple 下調 8GB 機型的價格至 $499,並取消了 4GB 機型,在 2008 年 2 月 5 日,Apple 推出了 16GB 的 iPhone 機型,其售價為 $599。第一代 iPhone 在其後續型號 iPhone 3G 上市後停產,共售出約 612.4 萬部。


評價

在美國本土,《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都對第一代 iPhone 持正面評價,但對其前景則持保留態度,《時代週刊》對 iPhone 大加讚揚,並提名 iPhone 為 2007 年年度創新產品。

由於第一代 iPhone 未獲準在中國發售,因此第一代 iPhone 在中國為人所知甚少,但隨著 iPhone 後續型號的走熱,第一代 iPhone 也逐漸成為中國 “果粉” 所津津樂道和競相上手的產品。

雖然第一代 iPhone 存在許多不足,但其為後續 iPhone 和 iOS 操作系統的發展奠定了不可忽視的重大基礎,並最終造就了 Apple 在 iPhone 上的巨大成功。


主要技術規格

尺寸:115 x 61 x 11.6 毫米

重量:135 克

容量:4GB、8GB 和 16GB

顯示屏:3.5 英寸 (對角線) 多點觸控顯示屏,480 x 320 像素分辨率,160 ppi

芯片:三星 ARM 1176JZ(F)-S 處理器,128MB LPDDR RAM

攝像頭:200 萬像素內建攝像頭

蜂窩網絡:2.5G 四頻段 GSM (850, 900, 1800 和 1900 MHz),GPRS / EDGE

WLAN 連接:802.11b / g

藍牙:採用 EDR 技術的藍牙 2.0

感應器:距離和環境光感應器、加速感應器

電源和電池:Dock (基座) 接口,搭載 1400 mAh 可充電鋰離子電池

初始操作系統:iPhone OS 1.0 (1A543a)

最高操作系統:iPhone OS 3.1.3 (7E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