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資本家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有什麼看法?

郝仲奎1


資本商業化後,資本家靠銷售商品,賺取差價獲取利潤,商品賣得越多,獲利越大。在牛奶過剩的情況下,銷售量下降,若再將牛奶無嘗給予窮人,更無人購買,那損失更大,所以倒掉,也不給窮人。

資本家算盤打得最精,丟小賺大,那顧窮人死活。資本家從來不講道義,認錢不認人,為了個人利益,什麼缺德事都幹,你能拿他怎樣呢!這就是資本社會的特性。


頑皮的小老頭


我不說資本家!我說的是有錢人 ,前幾天我就碰到了一件這樣的事情。有兩個70歲的老人。拿了一根棍,在一家核桃園內打核桃,大家都知道現在是冬季。 核桃早就下橋了。為什麼這一家樹上有核桃呢?這一家的人的核桃園,在七月的時候沒打,地下落的,還有樹上長沒掉的還很多。這兩個老人就在那一樣樹上打核桃,這兩個老人打了兩個小時。包括地上撿的大約有十多斤。12點半左右。這家的主人回來了。非要奪走這十多斤核桃。兩個70多歲的老人和他爭執說:“你的核桃不要了都掉地下啦?腐爛了。我們撿幾個有什麼錯嗎?”核桃園主這樣說。:“爛到地裡是我的,我沒讓你們撿,你們就是不能撿,爛到我地裡那是我的糞”。誰聽了都無言以對。農村這樣的人很多,東西不要了,你也不能去撿,你撿啦!他就又氣眼啦!


一分膽一分福


資本家的牛奶不給窮人唱必定有人家的原因,人雖窮,有的人不適應唱牛奶,喝牛奶是小事,如唱出人命有誰負責,我親自經歷過一件事,我家原來養的一頭奶牛,我看的一個令居老太太帶的孫子到我家來完,她說孫子要喝牛奶,我到了她一碗,二次要時我的牛奶叫人拿完了,不午我給她送了一剛子牛奶,二天老太太來對我說,她孫子喝我給的牛奶拉肚子了,我覺好失落,好心對人確滿個不是,以後她要我不原給她了。行善好人也有壞人也有。不出事大家好,倒黴事來了,好事也會變成壞事。人家已防必給自己不找麻煩。


老佛爺23956


這是個社會制度問題。

假如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坐在隱形飛碟,看地球“資本家”倒牛奶,措辭是【倒牛奶,為了自己好,也為了社會更好】

仿若一個人類社群,人們把糧食燒了一堆,美其名曰為了大家更好。不去質問這種自由市場制度的劣根性,反倒拜倒在吸血扔糧食的制度腳下,將之奉若圭臬,殊為可笑


以理觀史and以情嘆史


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黑裡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面臨空前的經濟危機,星期五紐約股市暴跌,生產過剩,大批工人失業,企業倒閉,美國新墨西哥州農場將大量過剩牛奶倒在地上,還有的企業把六百四十萬頭生豬扔進密西西比河,而伴隨而來的是人民的飢餓,失業,貧困和死亡。直到羅斯福上臺,推行新政,以國家干預經濟,才使得渡過危機,走向經濟復甦,德意日為擺脫危機,不惜一切,以大炮代替黃油,走上戰爭舞臺。


文舀


我只想說一句,你們的房子空著也不給買不起房的窮人住是為啥?這是相同的道理,剩下的就懶得廢話講大道理了


找回驕傲的我


人性本身邪惡,富人願意看到窮人貧窮,這樣富人就會產生心理快樂,人的幸福和快樂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基礎之上的,這就是真理。富人把自己所擁有的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以維持窮人的生命,恰恰就反映了富人仇視窮人的正常心理。就是因為富人的富是建立在窮人貧窮的基礎之上的,富人願意看到窮人,窮的叮噹亂想,他們才產生心理上的快感,他們生活的才快樂,只有窮人貧窮,富人才生存的有意義,這是客觀事實。雖然我的言論不符合於常理,但是合乎於人的本性,小編如果要是刪除的話,你也要長長腦袋好好分析分析呀。😄


金良222527417


當某產品生產過剩時,價格也十分便宜,尤其是飲用食品,鮮奶兩天銷不完也就過期了,奶中就會滋生腐敗菌及微生物,再食用人會中毒或得病的,因此必須倒掉,當然很多人看到後,認為資本家和養殖大戶的作法是顧意消毀資源後,再次去提高物價,本人認為人如果資本家用這種辦法去達其提物價目的,只是一種自殘的愚蠢至極∴與其倒掉牛奶。不如去買掉宰殺奶牛,停止生產,辭退工人,豈不消少開銷來的更快嗎?很多時候人與人在不互相構通時很難理解他人的舉動和形為的。假如一個乘坐豪車家境優豐的七,八歲的小孩,看到路邊肩扛重物的小朋友走了很遠的路,他自然會問,那個扛重物小朋友,為什麼不開車?為什麼不把物品放到車上?


快樂人生168025476


現在看這資本家為不降價,把過多的牛奶倒掉固然可恨,但他比起現在的資本家要有底線,至少沒製造假奶害人,如當年名牌三鹿奶粉,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奶品企業資本家們,瘋狂地製假販假,殘害了多少兒童,以至國內兒童家長都買國外奶粉,直至現在也如此,這樣相較一下,倒牛奶的資本家比起現在的資本家就是見小巫見大巫了。


老楊4221348575653


答:這樣的做法是符合市場規律。

首先資本家為什麼把牛奶倒掉了?是因為無法銷售。一般生產牛奶的工廠都在偏遠的郊外。而且牛奶的加工工藝比較複雜,通過高溫殺菌、罐裝等流程,產生的成本較高,包含了採購成本、工人的工資。然後通過運輸送往相應的市場進行銷售,各個環節產生的費用較高。


如果遇到了經濟危機,生產出的牛奶是無法直接送給窮人的,因為相應的成本都需要資本家來承擔,窮人的話也沒辦法去郊區。



就比如亞馬遜海外倉庫,對一些沒有繳納倉庫費用的產品進行銷燬。因為這些產品回寄給商家的費用沒有人承擔,商家方面又覺得因為產品賣不出去,還要繳納倉庫費用,還不如不要產品。總之是因為成本的問題,所以沒有辦法向窮人免費贈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