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追捕》主人公杜丘的中國聲音畢克

——我是被警察追捕的人。——我是你的同謀。

這是《追捕》裡著名的兩句臺詞,也是男女主人公彼此呼應愛情的體現。

在表裡如一,愛憎分明的真由美身上,全片傳情無一愛字。但那一句“我是你的同謀”成為真由美內心愛的最強音。一份特立獨行、生死與共的愛的告白。

影片以此為線索,隨著一路被“追捕”,也一路被人搭救,化險為夷,使得影片具有獨特的驚險和愉悅感。

日本電影《追捕》主人公杜丘的中國聲音畢克

影片介紹

《追捕》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杜丘是東京地方法院的一位檢察官,他恪守職責,剛正不阿,他因為辦理一樁涉及政府高官的案件而得罪了某些議員,議員花錢僱傭平民橫路敬二夫婦栽贓陷害他,為了洗清自己的“罪名”捉拿幕後的真兇,他逃出拘留所,一邊躲藏緊緊追捕的警察,一邊孤身勇闖虎穴,九死一生,終於查出了議員的犯罪事實,嚴肅了神聖的法律,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首先,制度上的真正司法獨立在影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杜丘發案後,自己沒有找上司、好友、訴苦,懇求幫忙,杜丘的上司原本非常賞識他的工作才能和處理大案的忠於職守,但是,當他面對著究竟是清白的還是罪犯的杜丘的時候,也是顯得無能為力,同時也暗示,最終還是讓法律和證據來作出公正的結論。

日本電影《追捕》主人公杜丘的中國聲音畢克

東京警視廳親自受理杜丘的“竊財、強姦案”,而杜丘又是東京地方檢查廳的法官,但影片中一個也沒有涉及兩個行業相互串通,為此案中的任何一方尋求人情世故,開脫某人罪責的情節鏡頭,從這個意義上說,獨立的司法體系已經默認在這個大海中的島國,已經在這個島國深深地紮了根。

國家工職人員恪守職責,並將個人之間的恩與怨明確的與之剝離開來——矢村警長在追捕杜丘途中,差點成為熊的口中餐,是杜丘救了他的命,當矢村警長昏厥後醒來時,他卻說:“即使你救了我,我也決不會放過你!”扣在杜丘手腕上的手銬仍然沒有被打開,矢村警長可謂太殘酷了,但我非常理解他的行為,從影片人物的道白中,也默認了島國人的工作原則——嚴守個人職責。

如此行為——國家機關就形成了一種正氣,就少了歪風邪氣,腐敗也就無處可藏;當然,這絕不是日本人的覺悟高,境界高,而是國家體制的完善,監督機制真正發揮效率的所在。

日本電影《追捕》主人公杜丘的中國聲音畢克

配音賞析

《追捕》的配音大概是被那一代人模仿最多的電影配音了。

上海電影譯製廠的著名配音演員畢克為杜丘配的聲音醇厚而深沉,透著凜然的正氣。所有的變化都在最細微處,情緒一點點深入,讓你無法抵擋其中的魅力。

“你弄錯了吧?你認錯人了。”

這時候畢克說話相當沉穩自信。

“在這人不說,去警察署。我要見失村警長。”

畢竟是檢察官,理當要自持身份,可失村一副例行公事的做派。

“你不相信我?”

畢克的聲音裡有了微妙的變化,帶了一絲情緒出來,有點兒不快、有點兒急切,也有點兒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楊成純的追問像排炮一樣讓人喘不過氣。

“我誰也不信,你在幹什麼?”

“十月三日凌晨兩點,我在家睡覺。”

畢克的聲音儘量放平和,後半句話聲音有點兒輕。一方面覺得這是事實,沒什麼可辯白的;另一方面也隱隱覺察到其中不利的因素。

日本電影《追捕》主人公杜丘的中國聲音畢克

“瞧你乾的蠢事!杜丘,檢查廳還沒有過這種事!”

於鼎配的檢察官嚴厲到不能再嚴厲,像烏雲包裹的炸雷

“檢察長,我什麼也沒幹過。”“我是無罪的。”

畢克聲音裡有委屈,還透著凜然的正氣。贓物在杜丘家中被找到。

“這不是我的!昨天我屋裡還沒有這個東西……檢察長,這是有人設的圈套,我什麼也沒幹過,請相信我!”

畢克的聲音急切而輕顫。

“你為什麼要救我?為什麼?”

和真由美在馬上,明明知道卻不敢相信,裹挾著感激。“為什麼?”“為什麼?”一句問得比一句急切,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杜丘逃到山洞裡,柔情而大膽的真由美說要跟杜丘一起走,他忍不住大聲說:

“我是被警察追捕的人。”

短短的一句話,之所以深深刻在觀眾的記憶中,不單單是有那句回應“我是你的同謀。”畢克的聲音,就像是深潭起了漣漪,有多少壓抑著的苦悶,有多少無法給予的擁抱。

畢克那樣的聲音,在最後悠悠道一句:

“哪有個完哪……”讓人回味無窮。


畢克先生於1931年出生在濟南,一直喜歡戲劇與電影。1952年考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即今天的上海電影譯製廠),開始從事電影譯製配音工作,當時只是配各種配角,畢克仍仔細揣摩每一句臺詞,一絲不苟,如《孤星血淚》中的鐵匠,戲很少,卻給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大量閱讀名著,理論書籍和廣泛向其他演員學習,這一階段為後來的配音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59年為了給即將召開的第三屆文代會獻禮,上海電影譯製廠翻譯製作了民主德國影片《陰謀與愛情》,畢克配男主角斐迪南,讓人感到聲音明亮,富有魅力,感情細膩,配音切合影片人物感情。

因此,他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為很多愛情片男主角配音,如《瓊宮情史》中的西班牙使節,《鴛夢重溫》中的失憶者史密斯上校,《白痴》中的那個為了錢竟心甘情願接受將軍的情婦做自己新娘的年輕的將軍秘書。

這一階段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在《音樂之聲》中的配音馮屈普上校,對唱和臺詞之間的銜接處理的極為精當,影片公映之後風行全國,至今仍被視為譯製片經典之一。

從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開始,畢克開始新的探索,以突破配音類型化為目標,從配感情細膩的愛情片男主角轉變為配正直,堅毅,智慧的角色,如災難片《卡桑德拉大橋》中鎮靜勇敢的張伯倫醫生和《遠山的呼喚》中的田島耕作。

這一時期畢克完成了他對兩個角色的經典配音:《尼羅河上的慘案》中比利時大偵探波洛和《追捕》中的檢察官杜丘冬人。

尼羅河上的慘案集中了當時所有的上譯配音精英,被成為“譯製片的盛宴”,畢克把波洛的慵懶、自負、智慧的性格氣質通過自己的聲音表現的淋漓盡致,最後長達近三十分鐘的近乎波洛獨白的案情分析更是被畢克處理的扣人心絃,他歷數在座的每個人都有作案動機和作案時間,但他們都不是兇手,直到最後,他詳盡地敘述了真正凶手的作案過程,終於使兇手無處逃遁。在嚴密推理中又透出一點幽默與調侃。

在《追捕》中將高倉健冷峻、剛毅的風格充分體現出來,尤其是在天台上與邱嶽峰配的堂塔醫生的最後對決更是被人稱道。

畢克也曾為反面人物配過音,如《金環蝕》中的神谷,《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中的伊藤博文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致於朝鮮電影代表團來上譯廠訪問時曾驚呼:“怎麼你們選的演員跟我們的演員聲音那麼像,簡直就像我們那些朝鮮演員自己在講中國話。”

另外,畢克還參與了很多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動畫片的配音,如《哪吒鬧海》中的李靖,《天書奇譚》中的袁公,《國王與小鳥》中的很有哲學意味的鳥等,特別是12集系列木偶彩色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中的阿凡提,他採用一種表面謙卑恭順而暗藏調侃和諷刺的聲音充分表現了阿凡提對地主高利貸者的戲弄。

他與另一位配音大師邱嶽峰所配的阿凡提與巴依老爺的對手戲更是精彩,“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等臺詞膾炙人口。

除了為角色配音,畢克還擅長旁白,如他在《少林寺》、《斯巴達克斯》裡均擔任旁白,特別是他為《悲慘世界》配的旁白,不僅推進著情節的發展,更完美的再現了原作濃厚而沉重的歷史感;最令人值得紀念的是,畢克先生生前的最後一部配音作品亦是擔任旁白——經典電視連續劇《圍城》(1990年)。(來自故園懷舊論壇 作者 donglin59 經協商作者同意後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