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柴靜的著作《看見》,這樣描述2003年非典:

“好像轟的一聲,什麼都塌了,工作停了,學校停了,商店關了,娛樂業關了,整個日常生活被連底抽掉。”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誰又能想到,這次新冠肺炎,比非典還要兇猛,從發生、蔓延、到全國性的封城封路,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改變了更多人的命運,也魔幻般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狀態。

這次新冠肺炎的特點,相信大家從媒體、自媒體的圖文視頻中已經瞭解,我們簡單複述:


  1. 新冠型肺炎所見傳染源目前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2. 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接觸傳播;
  3.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感染後病情較重,兒童和嬰幼兒也有發病;
  4. 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乾咳等,重症病例多在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部分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多在一週後恢復。

(來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

大部分人應對新冠病毒的辦法,就是“打死不出門”,這也是最有效的防控方式,於是,家就成為24x7的“避難所”,而在家待久了,家裡的不便之處也就愈發明顯,幸福感也隨之減弱。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準備裝修”、“正在裝修中”、抑或是“完全不需要裝修”的朋友多少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本文提綱如下: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一、戶型設計階段(準備裝修的朋友)

如果你家還沒開始裝修,甚至佈局都還沒確定,這些問題在前期就可以考慮好。

通過對空間的設計規劃,可以讓不同的居住需求在不同時間段實現融合,也可以通過動線重組、精細化設計、定製深化等工作,來達到增加功能空間、減少交叉汙染、保留改造餘地的目的。

1、要有一個隨時可以工作學習的地方;

如果家裡沒有正兒八經的辦公區,“在家辦公”可能就是下面這樣: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抑或是下面這樣: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在這樣的環境裡工作,除非意志力超強,否則,真的談不上工作。

而如果家裡有一個這樣的地方呢?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誰不讓我工作,我跟誰急!”


以往,設計師們往往在書房集成很多功能,其中最被重視的功能就是親友小住,而辦公功能往往只是應付臨時加個班或偶爾學個習,在家工作學習的需求似乎並不是剛需。

事實上,無論未來工作學習的模式如何變化,也無論是否有疫情,家中有一個能專注工作學習的地方,對於個人的生存和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次疫情只不過戲劇性地展現了其重要性。

有條件的話,獨立書房自然是最好的,裡面可以集成辦公和學習的功能,比如,加入投影功能,小孩用來上網課,對保護視力和提高專注無疑更好。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如果家裡沒有獨立書房,那至少也得有一張合適的書桌,不論是放在客廳的成品書桌,還是臥室裡、陽臺上與榻榻米、定製櫃的定製組合,它都應該是一個隨時可以工作學習的地方。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帶滾輪的移動書桌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家裡孩子還比較小的家庭。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小戶型也可以選擇組合可收納的辦公區,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工作的狀態,留有足夠的空間、插座和網路。

2、要有一方樂土;

我們對家的期望就是休息,這段時間,在家裡休息得太多,便對休息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

當我們平時在外面忙得像條狗,只要回到家有個沙發“葛優躺”,便是最好的休息,而在家裡躺了幾十天之後,“葛優躺”就再也滿足不了我們休息的需求了,我們需要一個能活動的區域。

以往的項目中,我們設計過很多植物區、閱讀區、種菜區、寵物區等活動休閒區,相信這些區域應該是最近被業主光顧最多的區域。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有這麼些花花草草伺候,宅多久都不會無聊。


家,一定充滿著生活的氣息,但它也應該承載著生活的理想。

在設計時,不妨特意為自己預留一方樂土,沒有條件也要儘量創造條件。

正所謂,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而疫情終將會過去,我們卻一直在生活。

3、要考慮戶型通風;

“防疫指南”說,家中一定要保持通風。我們都知道通風的重要性,在我們買房選擇戶型時,這就是一個重要指標,大家都會傾向於選擇“南北通透”的戶型,因為通風影響著後續居住體驗的方方面面。

而在原始戶型通風不足的情況下,就需要相應在戶型設計時考慮。另外,推薦使用新風系統,可以更徹底、更長效地應對室內空氣汙染物的問題,使室內溫溼度處於一個健康水平,降低易感人群患上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


新風系統,在設計前期就需要考慮好安裝位置,尤其是中央新風,需要吊頂暗藏。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想系統瞭解中央新風,可以看理想貓的《 》。

4、要有入戶緩衝區;

從外面回家,入戶需要有個緩衝區,雖然一些家庭已經有了玄關,但更多是起到收納置物的功能,而沒有起到空間過渡的作用。

其實,不論是疫情中還是疫情後,我們都有必要建立起緩衝區這個概念,以保持室內的整潔和衛生。

入戶緩衝區,包括門外樓道、門廳玄關、部分走廊等,在此區域對快遞、外賣進行拆封、消毒(疫情中),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前期設計時,最好盡力設計出一個玄關,有隔斷作用自然最好,實在沒條件的,也可以放一個換鞋凳和懸掛外套的地方,預留好插座,以便將來對衣物進行紫外線燈或其他電器進行殺菌消毒。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5、讓家居更智能化。

對於使用智能產品的人來說,這段時間可能會更有感觸——感應燈無需觸碰開關、電子鎖不用掏鑰匙、電器定時開關、通過語音助手“君子動口不動手”等,這一切不僅極大方便了生活,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理想貓也是智能家居生活的倡導者,在前期設計中,我們也會讓業主瞭解這種生活方式,相信這是未來的趨勢。

我們最近幾天也會給大家詳細介紹小米的智能家居產品知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

二、施工階段(正在裝修中的朋友)

如果家裡已經開始施工了,也可以視情況做一些防範,尤其是衛生間和廚房這類與外界有聯通且容易滋生細菌的地方。

2月1日,深圳第三人民醫院最先在某些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這值得大家警惕。畢竟,在2003年的非典期間,香港淘大花園感染確診人數是香港總體確診人數的五分之一,後來根據排查,弄清了淘大花園E座的病毒傳播途徑: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上圖反映了三個問題:

  1. 存水彎可以有效組織病毒從排汙管傳播到衛生間;
  2. 衛生間排風系統的啟動,提高了病毒通過地漏進入衛生間的可能;
  3. 室外天井的煙囪效應,直接大致病毒在上下樓層傳播。

一方面,排汙管的氣密性是一個問題;另一方面,管道的設計也很重要。

以下是施工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1、保證下水的存水彎達到標準;

按照設計規範要求,建築內的地漏存水彎的水封深度應該達到5cm。然而,現在多數建築為了降低層高以降低成本,普遍採用3cm水封的存水彎,這樣的存水量在夏天一兩天內就會蒸發掉。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2、選擇正確的地漏和排水管類型;

地漏最基本的功能,是能順暢排水,但也要儘可能提供更好的密封性能,比如,防臭、防蟲、防菌等,這個需要靠地漏水封和防臭內芯來實現。

對於即將裝修新房來說,有條件可以選用耐腐蝕的防臭地漏、深水封地漏、大排量地漏,加裝防臭內芯,保證地漏水封和原有的排水管道中的S和P型彎道有足夠的存水。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3、採用牆排下水;

如果預算比較寬裕,可以考慮把面盆的排水方式改為牆面排水,後期安裝選擇下圖中的牆面排水硬管搭配使用,這樣一來排水管密封性更強,同時沒有了衛生死角,減少滋生細菌的可能,打掃起來更加方便,比管道外露更美觀、更節約空間。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4、安裝相關處理設備。

家用淨水設備中,前置過濾器+淨水機+直飲機的組合,是長期健康居住的品質選擇,不再直接飲用自來水,也不用購買桶裝水。

垃圾處理器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廚房電器,可以減少廚餘垃圾產生的異味、滋生細菌等問題,安裝在水槽下方,將廚餘垃圾處理後直接從下水道排走,注意裝修時在水槽下預留插座。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三、家居環境的改善(完全不需要裝修的朋友)

除了以上對房子的裝修改造,家居環境的健康也來源於個人和家庭的良好生活習慣。如何能改善當下的生活品質,我們在此也分享一下。

1、生活好物;

a. 空氣淨化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添置,可以過濾掉室內空氣中夾雜的PM2.5、甲醛、細菌和過敏原等汙染物,減少空氣汙染對人體的傷害;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b. 除溼機:尤為適用潮溼的南方,使空氣溼度維持在人體舒適的範圍;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c. 家用紫外線消毒燈:

疫情期間,建議放在玄關處對衣物等進行消毒,也可以根據需要放在家裡各個房間消毒,能有效去除空間內的細菌病毒,比起用消毒液到處擦擦洗洗,這個更方便,只是要注意使用方法;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d. 緊急防護用品的配置:現在口罩很難買到了,之後也需要提高這方面的意識,常備消毒產品、防護用品、常用藥等,有備無患;


e. 防臭內芯:如果原來家裡地漏沒有防臭功能,量好尺寸在網上買,自己安裝也非常方便。


疫情過後,讓家從“避難所”變成“幸福港灣”


2、良好的生活習慣。

a. 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

b. 減少與家人共用毛巾;

c. 使用獨立餐具和公筷;

d. 定期對馬桶和家裡所有排水管口進行清潔、疏通、消毒或者遮蔽;

e. 定期維護供熱、通風系統,即定期清理或更換濾芯;

f. 保持適當鍛鍊身體的習慣,早睡早起,提高自身免疫力。

對於沒有被感染的人來說,這是個難得的假期,與親人相處的時間也更久了;而對於那些奔赴前線的人、那些親人離去的人來說,這是場水深火熱的、無比悲壯的災難。


疫情終會過去,英雄應該被我們銘記,我們也應該珍惜當下、熱愛生活,讓家成為幸福的港灣。

“或許,留下遺憾,也算經歷了潮起潮落,驚喜會在裂縫中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