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已達97%,外資行業復工率99.9%,你怎麼看?

琅琊榜首張大仙


既然是要用數據說話,那我們就講講數據,首先,復工率與復產率,復崗率,作業率,產能利用率都是不同的概念。這些概念在不同的行業,同一行業不同企業定義是不一樣的,因此沒有標準化的數據,是不能做比較的。

人們想利用這些數據說明什麼呢?就是想說明國民經濟通過新冠肺炎疫情之後恢復到什麼程度了?

如果利用數據是為了這個目的,建議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調查分析數據流的情況,只有供應鏈暢通了,行業上下游企業才能打通,否則的話,你這個企業即便100%開工了,過不久因為原材料供應不足或者是下游訂單不足,而被迫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那將是更悲慘的。

這個問題的調查者應該是行業協會或者是第三方諮詢機構,不僅要調查國有企業,還要調查民營企業,樣本數量必須足夠的多、有代表性。

不僅要調查開工率,更要調查產能利用率,因為2019年多數工商企業不景氣,產能利用率都不高,即便產能利用率很高但利潤並不好,很多企業之所以還在勉強營業,是希望2020年能更能夠更好一些。

然而,不幸我們遭到了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這樣會有很多企業破產倒閉。從這個角度來說,還應該調查現在存活的市場主體數據、2月份企業納稅數據和貸款數據。

真正解決就業的不是規模以上企業,恰恰相反是規模以下的企業,因此調查這些企業的數據 更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

對於個體工商戶和個人而言,你要了解這方面的情況,可以利用朋友圈進行調研,調研方法是9的9次方。也就是你從朋友圈當中選出9個人,然後讓他們分別從他們的朋友圈再選出9人,以此類推到第9個朋友圈,然後把他們的信息彙總上來,你就會非常清晰地瞭解到微觀經濟是個什麼樣子。



宋天祥


根據上海經信委3月9日公佈的復工情況,上海的復工情況是非常不錯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到了97%,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復工率也達到了95%,可以說規模以上的企業基本都實現了復工了。

1、各行業的復工情況

實現100%復工的是電商行業、大宗商品市場以及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是保障城市基本生活物資保障的,所以這個行業的復工率實現了100%,這對上海其他行業的復工提供了生存的保障,而菜市場的復工率也在98%,物流行業的復工率也在95.2%,保障了各項物資的正常運轉。

外資行業和外貿行業基本實現了99%的復工率,這個也意味著外資和外貿的復工率基本已經如常了。

超市賣場的復工率也達到了98.8%,商貿業也實現了98.8%的復工率,便利店也實現了65%的復工率,超市賣場保障了居民絕大部分的生活物資的購買能夠正常化,便利店也實現了大半的復工率。

其實在所有的行業中,餐飲是受影響最重的,這個行業的復工率也能說明市場的“正常程度”,還有一個就是健身這個行業,都是陌生人在一個密閉 空間活動的場景,目前來看餐飲服務已經復工62.6%了,而健身房等經營性場所的復工率在7.3%。

而景區又是另一個公共場所,這也是一個陌生人大量聚集的 場所,目前上海的118家A級旅遊景區中,已經開放了8家,其中的商業綜合體五家。

總體來說上海的復工率是比較理想的,首先是大型的企業基本都實現了復工,中小微企業復工率會低一些;商超等物資交易場所基本是復工了,旅遊、體育經營性行業目前復工率依然在10%以下,也就是說陌生人聚集的經營模式的行業目前還是大多處於關閉狀態。

2、上海的復工率這麼高的底氣在哪裡?

上海是單個城市中GDP最大的城市,可以說是我們的經濟重鎮,對於穩定全球經濟有重要的作用,2019年經過修訂過的上海GDP高達3.8萬億人民幣,經濟體量毋庸置疑。

而上海也是我國人口最大的單個城市(重慶除外),人口密度高,人口規模大,經濟體量大,外貿交易體量大,同時也是國際性城市,上海的復工對全國都有很好的示範作用。

除了經濟上的復工的必要性外,上海也有復工的底氣和條件,上海從3月7日開始累積確診病例是342例,而到目前為止已經是累積342例,也就是說上海已經實現了連續2天的零新增病例,而在2月17日上海的累計確診病例就達到了333例,從2月17日到3月7日的19天,上海累計新增的確診病例是19例。當前上海現有的確診病例是25例。

而在上海的各個區中,金山、崇明、青浦、虹口、楊浦、奉賢、普陀、長寧、松江和閔行等10個區的現有確診病例都已經清零。所以,這也是上海復工的底氣。

另一方面,上海在復工中依然是沒有放鬆對對疫情的防控,上海建立了企業復工、復產、復市的協調機制,積極解決企業運營資金緊張,防疫物資購買困難等問題,消毒液、消毒劑、額溫槍能夠較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而口罩的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基本能夠滿足醫療防護、社區居民預約購買、一線工作人員購買等


壹號股權


說明整個上海的疫情在全民的努力下正在不斷的好轉。與此同時,因為本次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特徵,復工企業員工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仍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按照專業的防疫要求,做好所有的措施,直到疫情危機宣佈解除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