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飄到多高的樓層?該如何預防?

狼不凡


首先必須肯定,新冠病毒傳播途徑的氣溶膠傳染能力,只在短時間短距離中存在。病毒的傳播能力隨既就開始無害化稀釋降解。其無害化的速度受環境條件制約會有不同。有三種典型的表現。在空氣流通迅暢的場所,病毒被快速流動的空氣迅速稀釋,以至在一定空間裡存留的病毒量


簡直簡直


#汕頭頭條#

從建築上講究,高樓住房,7一10層是揚塵層,11.層及以上塵埃飄不到。

新型冠狀病毒,如果從患者的咳嗽噴出,只有在周圍通過空氣傳播或氣溶膠傳播,但存在的時間短,範圍小(1一3米左右,呈扇形散開→裸病毒分散在空氣中),避免與患者接觸並出門戴口罩就可以減少受感染機會。

但是,住高層的人只有依法抗疫才是上策!新冠狀病毒可以通過電梯到達高層,也可通過管道到達高層。

因此,在當前,我們遵守汕頭的政府及疾控中心指示:①無事不出門;②出門戴口罩;③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和便後沖廁所;④出入電梯要用紙包手指按壓指示標記,出電梯後把紙丟到垃圾桶;⑤上班者,回家處理好口罩,洗頭洗手,處理好外套;⑥家居注意通風,定期清潔;⑦無事不竄門;⑧不吃野生動物;⑨有發熱及時到發熱門診就診;以及不信謠不傳謠,多看中央電視臺發佈信息等。

目前,汕頭已經一週無新發生新冠肺炎病例。相信,只要群策群力,隔離並治療患者,切斷傳播途徑,全國一盤棋,我們一定會取得抗“疫”的勝利!


桂花芳香77105282


前幾天內蒙古通報的一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無外出,無接觸住患者樓上被感染”。是不是病毒飄上去感染了樓上的住戶呢?下面小僧就來聊聊病毒可以飄幾層樓高這個話題。

根據事後的報道,樓上住戶並非完全沒有和樓下接觸

根據事後樓上住戶的回憶,他曾經從樓下家門前經過,門前堆有大量垃圾。他的外甥也有從樓下家門前經過,並且樓下門是開著的,樓下患者在門口和屋內人聊天。當時患者沒有戴口罩。他和它的外甥都被傳染了。

新型冠狀病毒除了飛沫傳播還有接觸傳播和氣溶膠傳播

雖然他和他的外甥都只是經過患者家門口,但是由於樓道內空氣流通比較差,而且患者家門口有垃圾,還開著門未戴口罩聊天,空氣中會留下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存在很大的感染風險。

攜帶有病毒的氣溶膠可以飄多少層樓高

氣溶膠是直徑小於5微米的顆粒,可以在空氣中懸浮,如果是在空曠的環境下氣溶膠很快就會飄散了,具體能飄多高,這個真不好說,要根據當時的風向來決定。這樣的話單位體積內空氣中的病毒量就會很少,被感染的風險就會很低。但是如果在密閉的空間的話,就會長時間停留,感染風險會比較大。

如何預防樓上樓下住戶之間感染

昨天新聞報道了廣州一處住宅內有住戶隱瞞接觸史,最後導致整棟樓被隔離。所以有接觸史的人千萬要誠實,到規定的隔離點隔離,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所有鄰居負責,還有就是小區居民儘量少出門,出門記得戴口罩,回家記得洗手,少在電梯、樓梯逗留。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醫學掃地僧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不少人是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地步,在疫情期間,確實是稍微緊張一點好,因為你會緊張,那才會重視,但是太過緊張、害怕、胡思亂想就容易引起心理問題了,如焦慮、煩躁、恐懼等等。話說新冠病毒在空氣中可以飄多高呢?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新冠病毒的氣溶膠傳播途徑是怎麼回事?

①相信題主所提出的新冠病毒能飄到多高樓層應該是考慮到“氣溶膠傳播”這一因素吧。近段時間關於新冠病毒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總能迅速成為熱門,就像氣溶膠傳播一樣,但是很多沒有專業知識的人看過之後還是雲裡霧裡,注意了,氣溶膠傳播雖屬新冠病毒傳播途徑中的一種,但和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②我們先把氣溶膠的概念瞭解一下,它其實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和飛沫相比氣溶膠更小。而飛沫是人打噴嚏或者咳嗽等活動排出的唾沫液滴,其粒徑一般為1至5毫米,在傳染源1至2米左右的空間內傳播,屬於近距離傳播。 而氣溶膠是人日常說話、大笑、唱歌等過程中排出的液滴,其粒徑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體後很快(1秒甚至幾十毫秒內)蒸發,形成飛沫核(其粒徑幾微米),且飛沫核長期懸浮在空氣中並隨空氣遷移,其傳播距離可達數百米甚至更遠。


③下面談到它濃度問題,大氣裡氣溶膠本身就有很多,但都是看不見的,因為其粒子粒徑小,相信灰霾大家是最瞭解不過了,給大家打個比方,在露天公開的場合有人打了一個噴嚏產生了氣溶膠,這個量其實是非常小的,和整個大氣比,濃度很低。但是,如果是在密閉的環境、公眾場合、醫院等,它的濃度可能就會偏高,為什麼在重症隔離病房裡面為病人器官插管很危險,就是因為在插管過程中短時間內產生的氣溶膠濃度是很高的,所以我認為脫離了“環境”講傳染,就是耍流氓!


既然空氣中有可能存在有新冠病毒氣溶膠,那還可以打開窗戶通風嗎?

①我說的通俗一點,新冠病毒離開了人體,在空氣中即使以氣溶膠形式存在,但是它進入大氣中濃度是非常非常低的,而且它一旦在空氣中乾燥了,病毒也會慢慢消除掉或者活性下降,我作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在太平洋中你仍下一個石頭,激起的浪花相比起來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你在一個小水池中仍下一個石頭,那就值得商榷了。那言歸正傳,可能你這片區域目前連新冠病毒感染的人都沒有,何來的新冠病毒氣溶膠呢?所以相對於家庭中密閉、狹小的空間來比,開窗通風是必須的,而且每天都要保證室內通風。


②在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佈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在會上也表示,初期實驗顯示,最有效、最切實的新冠病毒傳播途徑,依然是呼吸道的飛沫傳播和密切的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只有在非常極端情況下,如同時滿足密閉空間、長時間、高濃度病毒暴露三個條件(如同收治新冠肺炎定點醫院中的隔離病房),才可能存在,“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這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如果這一點也有人抬槓,那我告訴你天上是隨時有可能掉隕石下來的,但是你見過沒有呢?所以望大家理性思考。


③像之前的一個熱點新聞說內蒙古達拉特旗一個新增病例無外出、無接觸史,住在確診病例樓上”,很多人就瘋傳是樓下那個確診病人窗戶開著,然後新冠病毒通過空氣在樓上住戶開窗通風后傳染了,這其實是一個聽起來很“正經的謠言”,很多人聽了感覺蠻有道理,有一定的說服力,其實後續經進一步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考慮是樓上的住戶曾多次上下樓經過樓下確診病例住戶門口,樓下住戶家門經常敞開、門口常有生活垃圾堆放,隨後對確診病人的活動軌跡也進行了調查分析,主要考慮可能還是和近距離接觸有關,通過樓上樓下開窗後氣溶膠途徑傳播不具有說服力。


針對新冠病毒,該如何預防?

①即使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病毒進入人體都還是通過粘膜,即口、鼻、眼等方式,主要是口、鼻,所以這裡有兩點一定要掌握,那就是正確規範的佩戴口罩,接觸過公共物品或者有可疑行為的不要去揉眼睛、扣鼻子,一定要及時正確、規範的洗手,與人交談時最好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②針對於家庭中的預防,每天做到開窗通風至少2次,注意地面衛生,必要時可以用泡騰片兌水後拖地,擦拭各種公共用品,這也可以有效滅活新冠病毒,所以新冠病毒可以飄到多高樓層和你開窗通風會不會感染上病毒基本是沒有關係的,而且在疫情嚴重的武漢地區也從未報道一例小區中因開窗通風而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我們要不信謠,不傳謠,共同戰疫。



作者寄語:疫情來臨,很多普通人由於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不瞭解這種病毒,也不懂怎麼去保護自己。所以每天我都會抽出一點時間為大家進行健康科普,而且最近我都會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普內容為主,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如果有幫助,就幫我點個贊,謝謝大家支持!!!


張壘醫生


大家大可不必驚慌,因為我們常說拋開劑量談毒性毫無意義。就像非足夠量的小龍蝦配維生素C並不會致死,對於病毒傳播一樣道理。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先來了解下氣溶膠這個概念。在物理上,氣溶膠是指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固態或液態顆粒所組成的氣態分散系統。它是懸浮在空氣中大小為0.001—100微米的固體或液體小粒子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是空氣的一種物理狀態。因為處於這個大小範圍內的顆粒不易沉降,所以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可以作為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載體而傳播疾病。

氣溶膠能飛多高的樓層呢?如果你想到煙霧,煙霧屬於氣溶膠。但是也不要害怕這個。氣溶膠在外界空氣中會很快被稀釋,感染髮生的概率極低。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通風不暢的環境中,包含病毒的氣溶膠會在空氣中停留很久。病毒可以通過電梯到達任何的樓層,而且病毒可能會沉降在電梯壁上,其他人通過接觸也會傳染。所以,從這點看,病毒可以藉助電梯飛到任何樓層。

總體來說,新冠病毒通過空氣傳播主要是近距離接觸傳染源。如果病毒飄散在空中,往往病毒濃度非常低,一般不會導致感染,因此開窗通風可以預防病毒感染。

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除了開窗通風,最重要的一點是居家隔離,切斷傳播途徑。如果需要出門,要戴口罩。千萬別小看出門戴口罩,這是預防病毒最有效的手段,甚至醫護人員面對確診患者時,只要戴口罩都能極大概率避免被傳染。切記!切記!

另外,可以通過注意個人衛生來進行預防。日常要做到勤洗手在洗手的時候一定要使用流水打香皂要在20秒左右的時間,能夠將手部的細菌全部清除,平時也可以多喝一些溫開水和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來增強自身的免疫力,肉蛋一定要煮熟再吃。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新冠病毒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新型冠狀病毒能飄多高不好說,但是它可以隨著電梯、隨著人、隨著物到達任何一層樓。



攜病毒的飛沫從傳染源口中噴出後,大飛沫傳播距離較短,一般在1米左右,而且會迅速下沉,但是小飛沫就不一樣了,它會在空氣中、迅速乾燥、收縮為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飛沫核,而這飛沫核以滿足氣溶膠的傳播條件,可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突破一米限制而開啟氣溶膠傳播。


雖然攜帶病毒的氣溶膠會比飛沫傳播的遠和高,但氣溶膠不僅容易沉降,也會被流動的空氣不斷稀釋。隨著氣溶膠在空氣中的濃度越來越低,人被感染的概率也會越來越低。

因為,病毒致病也要達到一定的量,在空曠、人少的環境裡,氣溶膠被稀釋了、吹散了,微量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不太可能讓人“中招”。它只有在密閉、通風不好的情況下,才容易感染。

我們平時只要勤開窗、多通風,可以降低可能存在於空氣中的攜病毒氣溶膠濃度,從而也能降低通過空氣吸入而造成感染的風險。


中西醫林醫生


內蒙古自治區有一名男士最近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他並沒有明顯的外出史,沒有接觸過發熱病人,未到過農貿市場,也沒有野生動物接觸史。隨後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他住在另外一位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樓下。就有人擔心,是不是病毒飄上去感染了樓上的住戶呢?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飄到多高的樓層?該如何預防?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飄到多高的樓層?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目前的研究表明它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傳播方式不同,可能傳播的樓層高度就不同。飛沫直徑大於100微米是大飛沫,很快降落,小於100微米是小飛沫,即便在空氣中漂浮,但也不會飄太高太遠的。有很小一部分飛沫到空氣中變成特別小的飛沫核,就可能形成氣溶膠,如果是在空曠的環境下氣溶膠很快就會飄散了,但是在通風不暢的環境中,包含病毒的氣溶膠會在空氣中停留很久。病毒可以通過電梯到達任何的樓層,而且病毒可能會沉降在電梯壁上,其他人通過接觸也會傳染。

新型冠狀病毒該如何預防?

(1)勤洗手。

包括在製備食品期間、咳嗽或打噴嚏後、飯前便後、手髒時、在處理動物或動物排洩物後,尤其是在手觸碰過容易沾染病毒的地方後,如經常有不同的人出入的公共場所,活禽養殖地,或者剛剛才照顧了有發燒,乾咳等現象的病人等,應該立刻用肥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清水洗手。

(2)主動防護。

在自己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或袖口或屈肘將口鼻完全遮住,並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並洗手。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可佩戴口罩減少接觸病原風險,口罩要定時更換。避免在未加防護情況下與病人密切接觸,避免觸摸其眼、口、鼻。

(3)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開窗通風,環境清潔。

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開窗通風,使室內保持良好的空氣流動。如果有發燒,乾咳等症狀,一定要減少外出,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出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避免密切接觸。

避免直接接觸野生動物;避免直接用手觸碰活禽排洩物等;避免與生病的動物和變質的肉接觸;避免與生鮮市場裡的流浪動物、垃圾廢水接觸。

(5)良好安全飲食習慣。

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並將烹飪乃至熟透才能使用,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處理生食時注意一定要生熟分開,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器具一定要做到使用前使用後均清洗乾淨。加強鍛鍊,加強自身抵抗力,作息規律。

結語

病毒雖然可怕,但是我們也不用過度恐慌。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預防意識,減少病毒的傳播渠道,降低被感染的風險。只要大家團結起來,眾志成城,我們一定可以戰勝疫情。


藥師方健


關於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方式,大家都很關心,畢竟誰也不想在自己嚴密防護的情況下,因為一些沒法防範的情況而導致自己感染,想想就覺得“冤枉”。

我首先和大家明確一下,雖然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指數估計在3-6之間的,但它也是需要一定的傳播途徑來傳播,不可能憑空就感染的。所以大家也不必過度解讀這次的疫情,更不必要做過多不必要的擔心。

至於樓主擔心的這個新冠病毒會往樓上飄的情況吧,到底需不需要擔心這個呢?是完全不必擔心的。

一、新冠肺炎病毒能飄在空氣中,只能是氣溶膠的形式

因為新冠肺炎病毒從人體排出,主要是通過咳嗽、打噴嚏的方式,另外,糞便中也可能有新冠肺炎病毒,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病人也有可能通過說話、呼吸排出少量病毒,但這種方式排出的量幾乎可以忽略。咳嗽或打噴嚏形成的飛沫絕大部分小液滴飛行一段比較短的距離(大約1-2米)就落下來了,落在物體的表面,這就是為什麼預防呼吸道疾病也要多洗手的原因。極少一部分更加細小的飛沫會形成氣溶膠懸浮在空氣中,題主擔心的能飄的病毒,只能是氣溶膠中的病毒。

二、氣溶膠會飄的很高嗎?

會的,氣溶膠可以懸浮在空氣中,如果有合適的氣流流動,氣溶膠顆粒是可以飄很遠,也可以飄很高,想明白這個,直觀能看到的就是霧霾顆粒,可以飄浮在整個大氣層中。

三、氣溶膠飄的這麼高,如果我樓下有病人在家隔離,我開窗會感染嗎?

這個可能性極低極低。為什麼這麼說呢?假設病人確實一直在排出病毒,而他家也開了窗戶,少量含在氣溶膠中的病毒飄到窗外,就散開在空曠的戶外了,不會集中起來向上飄,再假設確實有一部分向上飄了,你家還得正好也開著窗戶,但向飄的這些也沒有意識,不可能主動都飄進別人家的窗戶,因此真有病毒飄進別人的機率非常低。低到根本不用擔心。另外,病毒在空氣中存活的時間也不會太長,乾燥和紫外線也不利於它的存活。

四、你說病毒不太可以因為飄的高導致感染的風險,那內蒙有個人為什麼沒有接觸病人或可疑的人,只是有個樓下的鄰居感染了,就也感染了呢?

如果一棟樓裡有人感染,住同一棟樓的住房當然更要注意防範。但不是防範“會飄”在窗外的病毒,剛才解釋了這些病毒的量有限,不可能通過這個途徑傳播,真正有防範的,是公共環境的衛生,比如電梯間、樓道等,一般來說,同一棟樓的居民如果有感染,往往不是直接通過空氣傳播,反倒是接觸傳播的可能性更大。這些公共空間應該定期給予消毒,大家經過這些公共空間時,儘量不觸碰這些公共設施,必須觸碰時,儘量用手背或其他一些物品間接接觸,可隨身攜帶免洗手消毒液,隨時給手消毒,能洗手的時候立刻洗手。

預防新冠肺炎,還是國家提倡的,遠離感染源:不聚集,少出門,少去人多密閉空間,不是必要的疾病,暫時不去醫院;切斷傳播途徑:戴口罩,勤洗手,手不亂摸。做好這些,基本就避免了感染的風險了!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前一陣子看到大家關心的幾個問題:“病毒會被大風颳到其他地方傳染給人嗎?”,“疫情情況,到底是應該開窗通風,還是不開窗?”這些問題,其實和這個問題都類似,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有這方面疑惑的朋友,能夠有所幫助。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超出了很多人的甚至是很多專業人士的預估,不得不說,這個新型病毒的傳染性還是很強的,在人和人之間有很強的傳播性,又有一定的隱蔽性,無症狀感染者同樣可以傳染給其他人,在潛伏期也有一定傳染性,因此,導致大家覺得這個病毒傳染性強,甚至於病毒無處不在,隨時都可能被傳染,但這樣的想法其實並不科學,也千萬不要被這樣不科學的想法嚇壞自己。

很多朋友對於傳染性強的病毒,有一種自然而然的想法,那就是病毒從感染者的身上飄出來,然後在空氣中飄啊飄,不定飄到哪裡,被誰吸進去或者沾到身上,於是就形成了傳染,其實不管是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還是其他的病毒,其傳播途徑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並不會那麼容易就形成傳播,如果出現那樣的病毒,病毒又能傳染人致病的話,那真的是太恐怖了。

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其傳播途徑目前已經基本明確,主要是經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是否能夠經過消化道傳播,還沒有明確的確認,氣溶膠傳播方式,在最新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指南中也做出了明確,通常在封閉環境下,高濃度氣溶膠長時間暴露,才有可能會發生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

這幾種傳播方式中,飛沫傳播的方式最容易理解,就是病毒通過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講話時噴濺出的飛沫,傳播給附近的人,出現傳染的一種傳播方式,新型冠狀病毒本來就是主要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細胞,因此,可以通過飛沫傳播是非常主要的一種傳播途徑。

接觸傳播也好理解,通過手直接或間接接觸了沾染病毒的物品或其他東西,然後又通過不乾淨的手接觸口鼻,從而導致的病毒感染,就屬於接觸傳播的情況,這也是此次病毒疫情經常會出現聚集性發病的重要原因。

氣溶膠傳播就比較嚇人了,有的朋友知道相對於在1.5米以外就幾乎不會出現飛沫傳播的可能來說,氣溶膠內的微生物存活時間相對更長,而能在空氣中懸浮的氣溶膠,其傳播距離也更遠,所以引起了很多朋友的恐慌,而這次的新版診療指南來的很及時,指南中對於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做出瞭解釋,也就是氣溶膠傳播需要3個條件,密閉空間中,高濃度,長時間暴露,要達到這種條件,其實是很難的,如果您居住的樓上甚至是小區裡,都沒有確診病例,又到哪裡去形成高濃度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呢?

從上述3種目前確認的傳播途徑來說,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只要您不是處於疫情的重災區,對於大風吹來病毒,不能開窗通風,高樓層會有病毒吹上去這樣的擔心,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是空氣流通的地方,不管是室內還是室外,在不接觸病毒感染者,不距離病毒感染者1米以內的情況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幾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我們對待此次疫情的態度,應該是既要重視,又要理性對待,千萬不要被一些看似科學,但實際上沒道理的說法矇蔽,讓自己恐慌焦慮,更不要去聽信一些這樣那樣的謠言,既要重視,又要科學理性對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


李藥師談健康


病毒真飄起來,那可不是幾層的事,多遠多高都有可能!

為什麼?其實很簡單,大家看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特點就知道了。

大家可以發現,冠狀病毒直徑只有60-140nm!注意,nm是納米!而我們平時說的細顆粒物,PM2.5,指的都是大氣中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這可比我們的病毒大多了,而大家看看霧霾天,這些細顆粒物能飄多遠多高,所以也就知道病毒能飄多遠多高了!

那這不是嚇死了,新冠病毒能飄那麼遠?

那可不是。飄多遠多高,完全取決於一種東西的大小,但是這跟病毒感染沒有直接關係。

首先,越小確實能飄的越高越遠,但是大家也別忘記了,越小病毒量就越少,這傳染性自然就會越低。

其次,病毒本身在我們體外就不能存活,必須要寄生在宿主細胞當中。因此,暴露在外界環境中的病毒,隨著時間推移活性會不斷下降,而且受環境溫度溼度影響比較大,這飄久了飄遠了,病毒也死的差不多了。

最後,病毒在分散在空氣中時候,如果面積夠大,飄的夠遠,那麼它的濃度也就會被稀釋的夠小,更沒有感染性。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醫生提倡大家在室內要常通風的原因,把病毒稀釋了,也就沒啥傳染性了。

那麼這麼說是不是不用擔心空氣中的病毒?

那也不是,大家還是要注意空氣中存在的病毒氣溶膠傳播,尤其是在一個高度封閉空間裡,當有感染者在不斷噴嚏或者咳嗽,會形成高濃度氣溶膠環境,這時候如果我們不戴口罩,長期暴露,還是有可能會被感染的,尤其是下水道不暢的家庭,要提防下水道的糞口氣溶膠傳播。

而對於住在患者同一樓,甚至是上下樓層,大家還是不用過於擔心的,只要做好防護,減少出門,避免接觸,家裡常通風,基本上被感染概率極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