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國家戰略 加強重大項目投資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終將取得全面勝利。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這個目標任務並沒有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鬆口,必須統籌做好穩當前與謀長遠工作,有力有序推進疫情科學防控和城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日前,中央提出要積極擴大內需,穩定外需,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所以抓緊防控疫情的同時,也要抓緊經濟建設,啟動重大項目投資。因為,根據國家戰略所啟動的重大投資,可以聯動關聯產業及要素的配置、聚集和裂變,創造新的更多的就業崗位,溢出新的消費需求,從而促進經濟快速恢復,增加未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砝碼”。

就作為中國西部經濟重要增長極的成都而言,其經濟發展勢頭好、總量可觀、韌性強,現代產業體系有相當基礎。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等已相繼上升為國家戰略。積極以國家戰略為支撐,加大加強加量重大項目投資,不僅是成都積極回應國家戰略的重大抉擇,也是謀之以先、見之以遠、立之以高,促進成都經濟快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著重以重大項目投資為抓手

成都經濟的快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要打好一套“組合拳”。一方面,成都要以卓有成效的舉措大力度地促進消費回補及潛力釋放,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同時,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穩定外需,穩住經濟增長的好勢頭;另一方面,成都要以國家戰略推進為機遇,以重點項目為抓手,以投資拉動的“乘數效應”,強力度地促進成都經濟的快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 一、交通投資拉動是“重頭戲”。成都要積極爭取交通強國試點的新項目,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鐵公路網的規劃建設,增強投資力度,進一步夯實成都的交通基礎設施,積極配合成渝高鐵快線、成都平原經濟區鐵路公交化運營網等戰略性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動川藏鐵路、西(寧)成(都)鐵路建設,規劃建設國際多式聯運集疏系統。以成德眉資同城化的通勤化和公交化目標,加快推進同城化立體交通體系建設,暢通主幹道、打通“斷頭路”、擴容“瓶頸路”,提升成都都市圈路網的通勤化水平;打造立體高效便捷的物流運輸體系,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以促進成德眉資的設施聯通、物流暢通和資金融通。
  • 二、產業是經濟快速恢復和高質量增長的核心。產業投資的關鍵是,要找準產業項目有效投資的切入點,既突出重點,又解決供給側的結構問題,既增強現有支撐能力,又謀劃未來競爭優勢。成都要著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和5G、智慧城市、生態環保、數字文娛等重點領域場景應用和垂直行業應用,繼續分類整理發佈“城市機會清單”,吸引各級各類投資落地成都;要加快建設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大力推進頭部企業重大產業化項目,支持其在更大範圍整合創新資源和生產能力,培育若干個以成都為中心、有能力在全國範圍協同配置資源要素、協作拓展全球市場的產業生態圈。要積極推動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建設,大力發展適鐵適歐出口型加工製造業集群;加快推動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構建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大力推動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建設,打造臨空製造、航空物流、會展商務等現代產業集群,增強現代產業協作引領能力。
  • 三、強化協同創新能力建設。成都要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推進成都航空航天、精準醫學等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加快建設“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國際科技轉移中心、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川藏鐵路創新中心。成都還要深入推進“一干多支 五區協同”的區域發展戰略,攜手各兄弟市州,協同構建產業生態圈,探索建立省級新區和跨區域合作示範區。
  • 四、以投資促開放,進一步加快開放平臺載體建設。成都要堅持以國際標準推進高質量國別園區建設,創新園區運營模式,搭建國際中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打造國際中小企業來華投資首選地和集聚地。同時,要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與重慶共建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積極創建天府國際空港航空經濟試驗區,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提高成都國際高端要素資源的集聚力,提升成都對國際市場的運用能力。
  • 五、著力成都國際鐵路港的擴容提能。成都國際鐵路港的能級提升不僅能直接產生強大的投資拉動效應,而且對於優化成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多式聯運體系、拓展多維度國際供應鏈、提高產業全球配套能力具有關鍵支撐作用,也是穩固國際物流貨運通道、拓展外經外貿外事的戰略舉措。成都國際鐵路港擴容提能的重點是智慧無人港、多式聯運中心、集裝箱共享中心等功能性項目的投資建設,發揮好全國首批陸港型物流樞紐的引領示範作用,著力建設國內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內陸國際鐵路港。同時,以成都國際鐵路大港區的建設,形成成德同城化先行融合的示範區。
  • 六、積極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東部新區就像重大投資項目的一塊大功率“磁鐵”。成都要以東部新區強大的資源吸附力,大手筆地進行投資建設,儘快形成城市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特別是,要深化片區綜合開發,優化完善片區開發導則和資金平衡計劃,積極引入國際化城市綜合運營優秀企業合作,以市屬國企為主體組建專業化投資運營公司,吸引社會資本,加快推動9大片區綜合開發;同時,應加大項目促建力度,促進成都經濟的快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精準發力加強系列配套舉措

深入實施國家戰略,加大重大項目的投資力度,成都還要有系列針對性、精準化、有效性的配套舉措。

  • 首先,成都必須要考量政府的承受力,防止地方債務不適當地擴大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因此,成都要積極爭取國家重大投資項目的支持,積極爭取地方專項債,積極爭取與央企合作,在“房住不炒”基礎上加大土地出讓力度。
  • 第二,成都重大項目投資的決策一定要科學理性,既有所超前,又不脫離實際,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要關注項目投資的投入時序、時點、項目運行及回收週期;要多搞一些打基礎、補短板、利長遠、有實效、民生性的項目。
  • 第三,重大項目投資要尊重市場規律,產業投資項目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取向,招商引資要注重選優引強;要深入做好項目投資市場前景的前瞻性研究分析,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化,政府在這方面要做好信息服務,通過產業政策對市場主體的投資進行合理引導,以提高項目投資的效益和效率。
  • 第四,要防止政府投資所產生的“擠出效應”,成都要更多地以財政資金為槓桿,產權投資基金為激勵,以財稅、土地、其他要素等的政策支持和一流營商環境為生態,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進入各類投資領域,進一步創新成都重大項目投資的政府和民間資本的合作模式。
  • 第五,要加強實施國家戰略的重大投資項目的過程管理和績效管理。成都要遵循目標導向、分工負責、全程跟蹤、注重實效的原則,強化資金使用部門和單位的績效管理主體責任,對實施國家戰略的重大投資項目進行全過程績效管理,全面促進投資質量和投資效果提升。

《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奮力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意見》33條硬核措施

深入實施國家戰略 加強重大項目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