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為網課輔導作業而崩潰?其實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

最近家長們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因為網課開始後,家長多了很多輔導作業的機會。

網友A說,每天聽到的就是隔壁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全過程,從平靜到生氣,從生氣到崩潰,從普通話到土話罵人。

網友B說,從大年初六開始,連續聽了36天樓下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每天捱罵三頓,平均每天罵哭兩次。爸爸每天生氣三回,每次崩潰都十分費嗓子,我一時竟然分不清,他倆誰在家待著更煎熬。

因為輔導作業而出現的各種咆哮還少嗎?

熱播劇《安家》中,985魚化龍迎來了自己的大單子,經過他幾乎不眠不休的溝通和努力,終於有意向客戶二次看房。

本來以為就要簽單了,可沒想到,就在客戶快要點頭的時候,隔壁傳來了怒吼。一開始,大家還以為是夫妻吵架,再仔細一聽,居然是媽媽輔導初一的孩子寫作業。

985的單子就這樣飛了,經過他們調查,鄰居的孩子是個小學渣,家庭關係非常緊張,日常輔導作業家裡一直都是雞飛狗跳。

又為網課輔導作業而崩潰?其實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

這對母子日常的對話,一個苦口婆心,一個愛理不理,聲音很大,其實全程都是媽媽一人的獨角戲。

其實,父母的心態很重要,一位校長在家長會上的講話供大家體會。

連主持人孟非也忍不住在微博轉發評論:反正是寬慰到我了……轉發的一定是給爸媽的。

又為網課輔導作業而崩潰?其實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

校長講話內容如下:

又為網課輔導作業而崩潰?其實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

劃重點: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沒有。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

據說,這段話是這位校長在學校期中考後,家長分享會上的說的。

爆料家長稱:“兩個小時的家長分享會,只記住了林校長的話。

這段振奮人心的話一被爆料,就被家長的朋友圈刷屏了。

還有網友表示,要把這段話保存下來,每次輔導作業之前讀三遍!

又為網課輔導作業而崩潰?其實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

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人生,不一定成功才是人生的最終目標。只要家長用心教育,陪伴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能快樂生活,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家長越來越焦慮

自從孩子落地,老母親的心就開始焦慮上了。

從孩子吃喝拉撒睡,就被劃分成天使寶寶和惡魔寶寶。

看看自家攤上的惡魔寶寶吧:

為了哄睡,心力交瘁用了兩小時,卻只睡了五分鐘。

就這五分鐘,能續航五小時。

吃個飯追著喂還沒喂進去。

出個門撒著嬌一步也不走。

再看看人家懷裡完美的天使寶寶,老母親那叫一個焦慮呀!

好不容易熬完了前三年,終於盼到要上幼兒園。

便宜的感覺條件跟不上,不想上。

貴的也保不齊遇到發黴的食物和沒有師德的老師。

老母親繼續焦慮!

等送了幼兒園,你以為可以緩口氣了?

當老母親看到這份網傳的5歲小朋友的簡歷:

“3歲以前年閱讀量100本英語書籍”、

“足跡遍佈美洲,亞洲”、

“每週寫三篇英語日記”、

“做過20多本思維書"、

“通過實驗瞭解浮力、密度、磁力、重力”

……

再回頭看看自己只喜歡玩泥巴、畫畫只會塗一團亂麻的孩子,更加焦慮了。

這種焦慮,只有吃速效救焦慮丸以及回爐重造才能緩解。

【二】佛系一點或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雖然老母親焦慮到寢食難安,但孩子們可不是都想事事爭第一,比優秀。

南京一名小學生的作文《藏在角落裡的我》走紅,作者尤逸軒寫道:

也許我並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樂就好。

並不是每個人都不能呆在角落裡,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

人家還沒綻放才華呢,就被選為‘沒用的人’。

這篇“佛系”心態十足的小學生“網紅”作文,被老師評價有小王子的感覺。

又為網課輔導作業而崩潰?其實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

簡直是說出了孩子們的心聲,表達了孩子真實的內心!

說到佛系,想起《最強大腦》上一位叫劉星圖的選手。

對手何猷君退賽他笑著接受,換了對手他笑著迎接,沒導師選擇他笑著說人生裡出現什麼事都沒關係,淘汰了笑著離開。

並說結果很理想自己盡力了。

一直隨著自己的心走,不驕傲自負也不去想那麼多。

這麼好的心態下,人生能不快樂嗎?

又為網課輔導作業而崩潰?其實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

所以焦慮的老母親們,請你們也向佛系看齊,說不定能看到不一樣的天地。

【三】家長可以試著這麼做

很多老母親之所以焦慮,無外乎在教育孩子上期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尤其是覺得自己一輩子有遺憾,就想讓孩子去完成自己沒有完成、感到遺憾的人生目標。

但凡孩子有一點沒有跟上,沒有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走,沒有成為自己的預期,就會焦慮不已,

因為老母親們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更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凡。

這種用愛和夢想綁架孩子,焦慮導致的高競爭現象,會成為分分鐘燃爆老母親的定時炸彈。

但這條路不一定是孩子的選擇,也會讓孩子揹負巨大的壓力。

這就導致了,老母親悲悲切切,孩子悽悽慘慘。

所以不妨嘗試著這樣做:


放慢追逐的腳步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提出劇場效應:

一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員的演出。

忽然,有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周圍的人勸阻無效,管理員又不在崗。於是,周圍的人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來看戲。最後全場的觀眾都從坐著看戲變成了站著看戲。

所有人比原來付出了更多的體力,得到的是和原來一樣的觀劇效果,甚至更差。更悲劇的是,雖然大家都更累了,但依然不會有任何人選擇坐下來。

放到學習上,家長疲憊不堪,心力交瘁,孩子厭惡學習,充滿委屈。但雙方卻都停不下來了。

倒不如我們都慢下來,給孩子一些時間,也給自己一些時間。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老母親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卻不滿意自家的娃。老母親總是盯著自家娃的缺點,卻很少去發現他的優點。

如果承認孩子的不足,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也許你會發現他的閃光點和進步。

就像校長的講話:尊重孩子的差異,慢慢養。不必太過強求。

想到你的孩子是要報恩的,是不是心情好多了!


控制情緒,拒絕語言暴力

香港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三個單元《茉莉的最後一天》中,美國名校碩士畢業的茉莉媽媽,為了孩子成了全職的家庭主婦,犧牲一切全心全意督促孩子的日常生活與功課,希望他們能有優秀的成績。

母親最愛說的話就是,“要不是我這樣盯,你以為你可以考第一名啊!你不要太得意,小心下次就掉下去!”

“你這些計程車費都是我省吃儉用的,好好唸書啊,要不就是不孝!”

茉莉媽媽並不知道,她經常掛在口頭的這幾句話,會讓女兒產生深深的無力感,會去審視自己的不好,為了不再聽到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走向兩個極端,要麼變得像機器一樣做著父母親讓她們做的所有事情,從而失去自我,要麼就是變得不自信,覺得自己真的沒用,做什麼都做不好,自暴自棄。

所以茉莉才會這麼說:“那就不要受我的氣啊!你以為我們想被你生出來嗎?你要生有問過我們嗎?”

又為網課輔導作業而崩潰?其實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

關注孩子的快樂指數

艾索兒童研究諮詢機構發佈2017年度兒童快樂指數報告,兒童快樂指數為70.5分。

數據顯示,促進兒童快樂的幾個重要因素依次是身體健康、家庭環境輕鬆快樂、父母陪伴多、童真和選擇自由。而導致兒童不快樂的最主要原因是考試和學習壓力大,其次是父母期望高管得嚴、父母陪伴少和選擇不自由等。

而且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快樂指數會下降。


又為網課輔導作業而崩潰?其實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

所以呀,各位家長們,我們需要將關注點從孩子的學習方面移開一點,不能只盯著成績,孩子擁有快樂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要記住,希望孩子比我們更好,我們就要成為更好的父母。

想要孩子更快樂,我們一定要比孩子更快樂。

當家長們學會正視自己,必要時和孩子一起佛系一把,敞開心扉和孩子一起成長,相信孩子,靜待花開,孩子一定比我們想象中發展得更好。

如果哪天又因為寫作業暴跳如雷了,可以趕緊唸咒語:

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


作者:文娟,家有4歲男寶的幼師,擅長分析孩子心理,喜歡研究教育學、兒童心理學。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孩子,讓孩子更好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