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無處不在

2020年的春節因為一場疫情而變得格外特別,發生之突然,讓人措手不及。面對災難除了要積極的應對之外,我們更要深刻的反思。

在自然面前,人類脆弱的不堪一擊,人類自以為無所不能,但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病毒,就讓我們束手無策,乖乖的呆在“籠子”裡。這就是我們的果報,因為我們也曾經讓本屬於大自然的動物乖乖的呆在籠子裡。這是大自然給我們補上的一堂課,讓我們認清自己,別再自以為是,對於大自然,我們太陌生了,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大自然的規律是不容侵犯、不容破壞的,人類的任性必然會遭到反作用力,雪崩之下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所以我們不可以肆無忌憚,我們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中國精神無處不在

災難面前最容易看清人性,也最容易激發人內心深處的善良。生命雖脆弱,但當境界突變時,又可以變得十分強大,那是生命的至高境界。偉大的中國力量在這時迅速崛起,整個社會舉全國之力,聯合抗疫。有按兵不動的廣大群眾,有衝鋒在前的解放軍戰士,有臨危不懼的醫護人員……我們看到了:為人著想的善良,險境中的堅強,無我利他的崇高……那是人性最美的光輝。

中國精神無處不在

眾生皆不易,雖然很多時候,光是活著,人們就已經拼盡全力,但是災難面前,人們的潛力是無限的,網上有一句話說: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是的這份勇敢來自於無我、無畏、無私,因為我們愛我們的國家,我們愛這片土地。

中國精神無處不在


中國精神無處不在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讓世界為之讚歎,讓國人為之驕傲。然而,時光流轉,時代變遷,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傳統文化似乎被遺忘在塵封的角落。不得不承認,曾經有那麼一個文化亢奮的時代,西方文化搶灘登陸,韓流來襲,多元文化讓中國變得越來越國際化,越來越時尚前衛。

好在中國沒有迷失,危難時刻,中國讓世界看到了我們的齊心合力,看到了我們中國龍的精神,這是植根於中國人內心深處的修養,這也是延續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我們有不需要提醒的自覺,我們有自我約束的能力,我們懂得維護集體和國家的利益。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些中國古詩詞聽起來那麼親切。深摯的友情,別後的思念,一切盡在不言中。古老而偉大的華夏民族,聞名於世的大唐帝國……這句話雖然現在出自於日本人之口,卻是我們祖先的智慧,何其有幸,生在華夏家。

中國精神無處不在

多年前,國學大師季羨林應邀為北大學生講國學,這在當時是一個頗顯冷僻的課目,卻出人意料地擠滿了人,頓時,季老熱淚盈眶,認為大家對國學的熱愛“順乎人心,應乎潮流”。

的確,作為中華文明的載體——國學,呼喚著國人的“精神還鄉”。

國學源自天地,自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經,到屈原漫遊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賢隱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無不與天地相交接,那是天人合一的倡導,是令人心馳神往召喚。

當我們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走進國學,感悟國學,體味國學,踐行國學時,不經意間會驀然發現,那種美輪美奐、美不勝收的崇高精神其實已在心裡。美在文字,美在輕盈,美在境界,美在德操,美在悲憫。

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與精神,使得中國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贏得世界的尊重,未來,中華文化,必將使中國做為文明型國家而崛起和強大。

中國精神無處不在

光耀了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精華,價值歷久而彌新,需要我輩去傳承和發揚。

苦難必將過去,在反思中汲取的智慧,必然開出更美的生命之花。

願我們不負春天,不負韶華,活好當下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