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真的是賺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嗎?

達星馳


錢當然是賺出來的,也是攢出來的。但前提必須是你先去賺錢,才可以有錢攢的。

想要掙錢首先要改變我們的思維。曾經有位姐姐,老公在電臺上班,姐姐到處打一些零工,因為農村有地還要照顧老人,所以姐姐沒有辦法到廠子里正常上班,一年至少要有兩個月時間,天天在家裡摘花椒,照顧老人,平時星期六星期天還要照顧孩子,每天晚上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沒辦法,兩個人只能犧牲一個。這是姐姐的生活方式,也是姐姐的真實生活。其實姐姐她自己很想掙錢, 也沒有一刻閒著,特別的辛苦,但是掙錢的效率卻不高。

大家知道窮人為什麼窮嗎?因為你無法改變你的窮人思維。我們來做個假設。如果姐姐的老公在電臺上班,她的老公應該和各界領導都有交往。這麼好的人脈關係,但是姐姐的思維沒有改變,沒有利用到自己應有的資源,而是死心塌地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如果換一種方式,姐姐打開各層關係,做一些比如說保健品營銷或者是其他一些營銷的商品,也不必到處去找活,看別人的臉色給別人打工。整天逛逛街打打電話聊聊天喝喝茶看看電影,如果做的好的話,一個月的收入也是不菲的。家裡地裡的活也就可以去找工人做,父母和孩子自己也有時間去陪去照顧兩不誤嘛,一天過得優雅且有品位。

一個人大腦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你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所以錢肯定是掙來的,不是攢出來的。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8932518920596656"} --}

衛清芳


我老公的金錢觀絕對是錢是攢出來的,我認為錢一定去賺出來,雖然也沒賺到大錢,哈哈!老公受家庭傳統思想,父母在國企一輩子,靠著30年的工齡,矜矜業業老老實實工作,全款給兒子攢了一套學區房。不省吃儉用,是不可能攢出來的,如果大手大腳的花,房子沒攢到,錢也各種的花掉了。

而對比我來說,畢業前5年,日子還是挺滋潤的工資也高,但是從來不去儲備不去投資,拿得多用的多的思想一直沒攢到什麼存款。而我同事是個會計,一個月三四千的收入,工作5年卻存了15萬,當我知道後太不可思議。

再過5年我發現工作不景氣了,工資也沒那麼高了,想攢錢的時候發現也攢不動了,只能夠自己開銷又不想降低生活質量。所以我去年決定發展副業,不能再靠前年不變的工資,唯一出路就是找到副業,做起了自媒體寫作,目前在發展初期,也有了一點點小成績和進步。

我們常聽到這句話,錢不是省出來的,是掙出來的,這對有錢人來說是正常不過,因為用錢生錢的事情傻子都會幹,這些話都是出自有錢人嘴裡出來的。而對於普通的我們,錢是掙錢出來的也沒毛病,我們只是缺第一桶金嘛,不要再糾結工資低高低,那在領導對心情我們控制不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工作之外可以做些兼職或者是發揮你的長處。


閃亮金星


如果你一個月賺5000元,你省吃儉用,最多存4000元,如果你一個月賺2萬,你花一萬,還能存一萬,如果你一個月賺10萬,花4萬,還能存6萬……所以說,錢不是攢起來的,是賺出來的!



夢想起航明文


對於很多有天賦和機遇的人來說沒錯,比如馬雲,任正非,李嘉誠,王健林,他們就屬於這類型!

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賺錢和攢錢是同胞兄弟,缺一不可,錢既是賺出來的,也是攢出來的;賺錢是一種能力,駕馭財富同樣是種能力。

有的人天生就含著金鑰匙出生,擁有資本,或者賺錢能力很強,但他不懂得規劃,揮金如土;支出大於收入,長久以往,同樣一無所有;

可能有的人會說賺錢能力強,沒錢一樣可以賺大錢,短時間是可以,時間長了,會因為年齡或者時代的變遷,導致賺錢能力變弱,否則中國的百年企業為什麼少之又少。

光攢錢不會賺錢也沒用,很多人那麼努力,攢錢一輩子,一套房也買不起,說明只會攢錢也不行。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掙小錢—攢錢—然後才能掙大錢;現在屬於資本社會,有一定原始資金的積累和機會你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可能有人會想,可以貸款或者找天使投資人;貸款也需要你有抵押的物質基礎,天使輪融資也需要你前期投入創造出初步的系統模式,得到認可才行;所以掙錢和攢錢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後期你才能玩槓桿!

很多人就喜歡這句話,結果掙錢的本事沒有,花錢的本事倒是很強,結果搞的負債累累;如果我們不是天賦異凜,千萬不要相信什麼錢是賺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


購物密探小鑠鑠


世上沒有那麼多的假設,有的人說,每月賺5000元,攢4000元最多了。但每月能賺2萬元,卻可以攢1萬元。得出的結論,錢是賺來的。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你真的可以賺很多錢嗎?

任何人都知道,如果每月能賺10萬元,甚至更多,就可以快速的累積財富。但問題是,每個人都能賺那麼多錢嗎?

答案是不能。為什麼?因為每個人的能力有不同,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很高的賺錢能力。其次,即使每個人的能力都很高,但市場份額是一定的。就好比一個城市,如果開100家飯店,那麼每家都可以賺10萬元。但人人都開飯店,規模一下增加到了1000家甚至1萬家,那結果是誰也賺不到錢。

所以,人人都知道賺錢好,但要讓人人都賺到很多錢是不現實的。誰都想象王健林一樣,動輒賺一個億的小目標,但無法實現啊。

其次,賺到2萬,真的就能攢1萬嗎?

聽起來很合理,賺的多,攢的多,沒什麼毛病。

那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很多月薪過萬的都市白領,很多都是月光族呢?原因是,人的慾望是無窮的。

所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想著有朝一日,等自己賺更多的錢,就可以增加我們的存款了。

但現實卻是,如果你現在收入少的情況下沒有存款,等有一天你的收入多了,同樣沒有存款。

第三,錢是賺來的不假,但大多數人累積財富只能靠攢錢

如果非要用一個大致的比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富人佔2成,他們的財富是賺來的,但8成的人是普通人,無法賺取高額的金錢,所以,累積財富只能靠攢錢,也就是存款。

所以,結論也很簡單,錢是賺來的,但你要能夠躋身到那2成富人中,才能說這樣的話;如果你屬於那8成的普通人,別糾結了,還是老老實實存錢吧,這是你財富累積的唯一渠道。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回答問題不易,也希望路過的小夥伴動動小手幫我點贊,我祝您笑口常開、心想事成、多多發財。如有不同觀點,也歡迎在下方評論。想學習理財知識的朋友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謝謝!


小峰談理財


在發展中國家,錢永遠都是要靠賺的,而不是攢出來的。只有通過錢生錢,還能夠讓你的錢變得更多。而通過一分一分的攢錢,最終的結果是苦了自己,而且也沒有多少錢。

我們來看一下,攢錢和賺錢的區別到底有哪些?

攢錢

最近社長看了一篇報道,2019年平均月收入超過5000。那我就超過了我國90%的工薪階層。如果按照每個月5000的收入來算。一個月省吃儉用,能從2000元左右,一年12,000塊。

如果按照行業內,收入最高,1萬元來計算。每個月能從7000左右,一年84,000,10年之後就可以買一套,三四線城市的房子。

如果按照農民工1500元計算。一個月就是15,000元。每個月能存13,000元左右,一年365天,如果天天有活幹,那麼一年的存款就是156,000元,兩三年時間就可以回農村自建一套三層的別墅。

上面三項統計是經過平時,沒有什麼大的消費和支出,如果有大的消費和支出,相信你口袋裡,目前兩三萬塊錢都沒了。

賺錢

賺錢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從擺地攤做小生意到開門店,賣小商品,再到開公司創業,最後到房地產開發等等一些大的,企業的運作,這都屬於賺錢的行業。

而錢生錢就是用你的本金進行投資,獲取收益。在錢生錢的過程當中,投資者相對比較省時省力,只需要具備相關的投資理財知識和專業的投資能力即可。

創業的第1桶金需要自己來出。而投資的第1筆資金也需要自己出。如果在你往後創業順利,公司發展快速的前提條件下,有天使榮獲風險資金進入,那麼你的事業將如魚得水。

一般賺錢都是按照本金的年化利率來計算。就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最高可以達到8左右。如果你投資股票期貨或其他一些高風險投資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20%以上。

綜合來看,通過上面兩相對比我們明顯的發現,賺錢是一個錢生錢的過程,你只需要投入本金,往後一靠自己的智慧,賺取市場上的財富。而感情需要你每天通過辛苦的勞動來一分一分的存錢。不光付出了體力,而且最終的效果很不理想。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開始了創業。無論創業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們都跨出了人生的第1步。所以說錢確實是賺來的而不是攢來的。


社長財經


這個錢真的不是攢出來的,舉個例子,就拿現在的房來說,前五六年我們這個地區二十萬可以買一套一百平米房子,現在沒有六十萬買不下來



心有陽光A


錢確實是賺出來的,但是怎麼賺錢怎

麼化錢?裡邊也有一定的質理。

我不限來講一個事例,不知真假但是

也很現實。,,,說的是有一對夫婦

哪時,丈夫每天要抽一包煙,而夫人

也從丈夫化多少錢買的?就每天攢存

多少錢。到年終過年了,丈夫看看手

裡無錢可過年,那時夫人就拿攢存下

來的錢數上一數,過年足足有餘!

丈夫喜出忘懷,問夫人哪來的?夫人

說我是這樣攢來的!

而來年丈夫把煙戒了,夫人也不攢錢

了,再到年終過年了,確實年也過不

過了。

在這大家總明白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


永德492


我們公司是家族企業,他們掙錢真的是摳出來的,你可以學學他們的卑鄙摳門方法:

1.少發或者不發獎金;

2.高工資的用完就卸磨殺驢;

3.幹了幾年的員工提出漲工資的基本不答應,說你在公司提高了自己的業務平應該感謝公司。真不行就找新人替代你也不給你漲工資。真的給你漲工資要讓你感激涕零感謝老闆八輩祖宗;

4.多聘用退休人員,因為他們對工資沒有太高要求;或者聘用房子多的拆遷戶,他們家底厚對工作要求也不高(這是真事);

5.員工只要沒有提出要求,從來不說每週休息的事,有事讓他們找領導請假,請假多還讓員工覺得自己不好意思;

6.給新來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畫餅,說好好幹以後不會虧待你,工資不漲卻不斷給你加碼新任務,對外說是你能力強並重視你。當你辛辛苦苦幹了幾年後發現老闆給你畫的餅一直遙遙無期。找老闆提出要求時,他說回頭年底給你兌現,結果你不好意思不去相信一個知名企業的老闆的承諾。結果年底來了他又是各種理由的推脫,你開始討厭老闆開始另謀出路的時候,發現老闆自己找好人接替你了,你只有默默的後悔和問候老闆祖宗八輩。當你離開以後,老闆會散佈你能力差等各種不好,讓公司員工以為是你不好。

7.各分公司完成了年度任務目標別以為會拿到獎金而高興的太早,因為你會發現來總公司接待你的往往是家族企業裡唱黑臉的那個人。他會以各種理由說明你公司的獎金應該少發或者不發,你回去的路上 一邊罵老闆一邊想怎麼跟辛辛苦苦幹了一年的員工們解釋。

8.老闆知道他的做法沒有良心,但是對比金錢和良心,老闆選擇了金錢。因為他的法則是你看透了又怎樣?你要麼忍耐要麼離開,社會上來應聘的人多了,騙不玩的!而且大多數人都是傻子,有幾個聰明人。


鼎天立地的漢子


錢,到底要賺還是得靠攢?這是備受爭議的話題,個人覺的賺錢跟攢錢是密不可分的,既要會賺錢,更要會攢錢。

一、不以攢錢為目的的賺錢都是耍流氓

我有個朋友,她跟我抱怨說自己存不到錢,我問她你的錢呢?她說前兩天跟妹妹去逛街大概花1500左右,然後他們吃飯花了500左右,算下來2000塊沒了。每個月工資就那麼6000來塊,怎麼算怎麼不夠用呀。

是的,我們賺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花錢的速度,不西算每一筆開支都不知道自己的錢都跑哪去了。每每去看自己存款的時候都會思考我的錢呢?怎麼就這麼一點了,都跑哪去了?

那麼重點來了,如何才能讓自己攢到錢呢?

1、養成存錢的習慣,先存錢再消費

從現在開始,公司給你發的每一筆工資,你都需要拿出一部分人線先存起來,剩下的部分再拿去消費。比方說,你的工資6000,你先1000或者2000或者更多(存錢的數額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定,但每月一定要存錢)。剩下的錢再拿去消費,有少錢,消費多少錢。

杜絕先用花唄、信用卡、白條這些超前消費項目。如果你實在需要用這工具,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得給自己定一個消費數額,也就是說每月消費數額,一旦達到這個數額就堅決不再消費。因為這些超前消費項目都是需要用你下個月的工資來還的。

2、不要為消費找藉口,做到理性消費

哎,我也想存錢呀,可是總朋友叫我去K歌,叫我出去喝酒聊天,我總得去吧,我需要維繫與朋友之間的感情呀,不去就沒有了。哎,這個月我有個要好的朋友又結婚了,我總得隨分子錢吧。咦,這套化轉品怎麼搞活動了,這麼便宜,比平時便宜一倍不止,買……這個課程不錯,我得報個班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值錢,反正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花了才有動力賺錢。這些看起來來都非常有道理,其實這都是藉口,為自己消費找的藉口。

真正的朋友並不是非得靠吃飯、K歌花錢才能維繫的,在酒桌上認識的朋友,即便他再牛逼,你沒有足夠實力也把握不住這層關係。比起花錢陪朋友社交,還不如花時間提升自己實力。這才是關鍵所在。

雖然錢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自己身上有存款,這點非常有必要,它在關鍵時刻能讓你安心,在你需要錢的時候不會為錢所困。一定要留一份備用資金,要理性判斷,對不良消費要勇敢的說“不”



3、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區分必要、需要和想要三個不同消費項目

很多夥伴都會說,我也想存錢呀,我也想養成好的習慣,可我的每一筆開銷都是必須要花的呀,我的錢真的完全不夠用,我怎麼存錢呀。你來告訴我該怎麼存錢。

首先區分必要、需要和想要這三個不同的消費項目

  • “必要”就是維持基本生存水準的項目;是必須要消費的,不消費就會餓死的消費稱之為“必要”消費。

就好比說吃飯,我們每天都吃飯,如果不吃飯就很有可能會被活活餓死,但是怎麼吃呢?你可以選擇每天吃白米飯➕鹹菜,每天成本不到5塊錢,這樣消費下去,你是絕對不會讓你餓著。

  • “需要”就是維持基本生活水準的項目。在“必要”消費前提下想讓自己生活過的更好點,也就是大家所知的小康生活水平

本來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生活水平控制在每天5塊左右,但是想吃的更有營養,更加的豐富,不那麼單調,我們可以選著去吃十幾塊錢一般的快餐,再加喝一瓶飲料,這種消費稱之為“需要”消費,這讓自己吃的比較有營養。

  • “想要”就是滿足更高生活水準的項目。滿足慾望,追求更高水準的消費稱之為“想要”消費

明明一個快餐就能解決的午餐,卻聽同事說,最近有個餐廳開業,有優惠活動,聽說味道還不錯,而且還是你非常喜歡吃的菜。你眼睛一亮,追問“真的嗎?”心動不去行動,然後立馬就約上同事去吃了。吃完飯還不夠,你們路過某名牌商店,看到自己心儀的品牌又出新款了,明明自己家裡還有類似的款式,但是就是喜歡,還是買了吧……

“想要”是人的天性,看到好看的東西想佔為己有是本能。但“想要”它卻在不聲不響種將你辛苦賺的錢全部消費掉。


既然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必要、需要、想要消費了,那我們是不是得開支節流呢?如何節流,從哪著手?

“必要”是維持生活不可少的部分,如家裡水電,房租等必須要的,這部分是不可以少。而“需要”這部分減少的空間也很小。那我們只能從“想要”這部分節流。

“想要”怎麼節流啊?不去跟朋友聚餐了嗎,不能去吃好吃的,不可以買自己心儀已久的包包、化妝品、衣服、相機等東西了嗎?這樣的話我還賺錢幹什麼?都無慾無求了,這日子過的多沒意思呀。

這並不是說不讓大家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可以將想要的東西寫出來,列一個清單,採用激勵的方式,獎勵自己想要的東西。意思就給自己一些目標,當自己完成一個目標的時候,可以獎勵自己一樣想要的東西。

比方說,你想去看一明星的演唱會,你可以給自己定一個目標,計劃一個月看完5本書,三個月看15本書,目標達成之後就獎勵自己一張演唱會門票給自己。以這樣的方式來達成自己想要的,不但能提升自己,還能達成自己想要的。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所以我們不僅要學會節約,還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慾望,將短期目標轉化為長期目標。最後實現財務自由!



二、不以賺錢為前提的攢錢都是空口白話

賺錢跟攢錢都是相輔相成,想要實現財務自由,賺錢是前提,只有賺更多的錢才能存的錢才會更多。賺不到錢,沒得錢可賺,攢錢就是一句空話,永遠也存不了錢,實現不了財務自由。

那如何賺錢呢?怎樣才能賺更多的錢?現下網絡流傳這樣一句話,副業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自覺。也就是說除了自己本身的工作之外,我們還得尋找其他的方式來賺更多的錢。為自己多找幾分副業,能加快自己實現財務自由的速度。

想辦法賺錢也是我們必須要去想的事。現在互聯網迭代快速更新階段,我們可以抓住把握住這樣的機會。將自己的才華,技能融入到互聯網時代中,運用互聯網賺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在賺更多的錢時,我們首先得讓自己變得值錢,變得不可取代,只有這樣才能賺更多的錢。

賺錢是為了攢錢,攢錢是為了更快的實現財務自由,賺錢在前,攢錢在後,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