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走路腳後跟就疼,走一會就不疼了是什麼原因?

牛桂森


從這個表現來看,很像足底筋膜炎,疼痛的部位在腳後跟附近,尤其用手按或者輕輕碰到異物就痛,更說明很有可能是這個問題,你可以再觀察一下,除了久坐,躺著下床的時候,會不會也這樣?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一個挺常見的疾病,除了你講的坐久了之後會出現疼痛,一般都是描述早晨起床的時候,痛感會明顯,活動一會症狀就減輕或者消失,腳後跟是足底筋膜易出現疼痛的區域。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試著用足底踩按摩球的方式來進行,準備一個按摩球(網球、高爾夫球),以疼痛感覺舒服的力度,踩腳底的疼痛區域,每天踩一次,每次3~5分鐘左右,隨著踩球痛感會逐漸減低,堅持下去,痛感消除症狀就好了!

2.比目魚肌損傷



除了足底筋膜炎,還有一個問題也可以造成腳後跟疼痛,不過由於大家多關注於哪裡疼痛按哪裡,非常易漏診比目魚肌損傷,這個要試著觸診一下患腳同側的小腿後側,按壓看一下有沒有痛感,有的話要按摩處理,尤其對比按壓患腳的比目魚肌痛的重。



按摩的方式也不難,可以找人幫忙按摩,也可以自己把患腿單膝跪放在凳子上,找到比目魚肌的痛點,以疼痛感覺可以接受的力度按摩,由於小腿肌肉面積較大,按摩時間可控制在5~7分鐘,也是每天一次,不可貪多。

少數原因

還有部分人出現腳後跟痛,可能是腰椎小關節紊亂造成的牽涉症狀,也可以是根骨骨刺(極少,一般不引起症狀),少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人也會有這個表現,概率不高,寫出來略作了解,可按照我上述的兩個方面試一下。


喬棟談健康


沒有受傷,就是休息起來下床右腳跟走起就有疼的感覺,我平時也不穿高跟鞋。


山上青松


相信可能很多人都經歷過足跟痛,尤其是中老年人和經常運動的人。那如果從早上起床就出現足跟痛,而且痛到不能走路的程度,需要稍微活動一下才能緩解疼痛,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足跟痛,又稱跟痛症,指足跟的一側或兩側出現疼痛,是因為跟骨、關節、筋膜的慢性疾病所導致的跟骨出現疼痛。它的出現與足跟的勞損和退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足跟痛的疼痛特點就是和上述早上起床後疼痛的情況類似,就是休息後再次活動時疼痛,但是活動開了疼痛就減輕了。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有:

1、可能是痛風所引起的。痛風是指體內尿酸水平過高所誘發的關節疼痛,關節內尿酸結晶形成析出便沉積在關節腔裡,早上起床的時候腳跟先著地,身體機能開始活動,尿酸結晶也開始活動,就會刺激關節面,引起足跟的疼痛。

2、足底筋膜炎的常見症狀之一。足底筋膜是緩衝腳底所受到震盪的一種纖維結構,能夠維持足部結構,並增強足部的靈活度和彈跳性。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在經過一個晚上的睡眠時間,足底筋膜較長時間處於一個不負重的狀態,便會稍稍地縮短足底筋膜的長度,因此在早上起床當腳跟著地的時候,足底筋膜在縮短的狀態下受到處於不同狀態的快速拉伸,從而產生疼痛感;但當活動了一段時間之後,足底筋膜開始變鬆,恢復睡覺前的狀態,更具彈性,感到不再緊繃的同時疼痛便會緩解。

3、足底脂肪墊發生萎縮或者發炎。足底脂肪墊起著減震防滑的功能,是足底的一個特殊的結構。足底脂肪墊的厚薄與年齡成正比,隨著年齡的增大,它會相應地萎縮變薄,出現退化,所發揮的作用大不如前。因此會引起足跟的疼痛與腫脹,以及壓迫感明顯。

4、還與腳跟跟骨骨刺、足弓異常等方面有關。


骨科王健醫生


腳後跟痛是什麼原因?


這個問題其實原因是比較多的,綜合起來說它叫跟痛症,包含了跟骨的後邊的跟後痛,和跟骨下面的跟下痛。那麼跟骨後邊這個痛,一般就是跟腱直連的這個地方發炎、磨損,有的出現一些滑囊炎,往往是與活動多了,穿鞋不合適有關係。

那麼更多的人可能是跟下邊疼,往往就是拍片的時候會發現一個骨刺,對於這個問題大家就很奇怪。


為什麼我有骨刺,為什麼我出現疼痛。那麼實際上,這個跟骨刺和疼痛並不是一個因果關係。很多的時候我們發現疼得很明顯骨刺並不大,不疼的那隻腳骨刺也很明顯,所以說跟骨刺與疼痛沒有因果關係。那麼這個疼痛是怎麼來的呢?往往是蹠腱膜炎,這個蹠腱膜從跟骨後邊,下邊一直向前面腳趾這個方向走,在活動過多的時候它受到牽拉就會出現一些損傷。那麼損傷在修復的過程當中這個時候,這個地方就出現一些水腫、充血這些改變,如果當時早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積累起來,慢慢的就出現疼痛了。可能早上起來的時候一下地就疼痛,走一走好像輕了一下,再一走就更重了,往往就是這種表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跟骨痛及跟骨痛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