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喜悅往往建立在痛苦之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所有人都認為“正確”的事情。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誰也不可能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最好的。

面對同樣的事物,每個人的看法依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悲觀的人常常抱怨人生的反覆無常,貶低自己的能力。

樂觀的人常常忽略人生的溝溝坎坎,對未來充滿信心。

有一句很時髦的話叫做“選擇比努力重要”,在我來看就是一句廢話,請問誰知道怎樣的選擇才是最合理、最正確?隨著時間的推移,原來的選擇有可能就是一條死路;被大多數人不看好的道路有可能成為通向成功的光明之路。

我認為人生的道路,首先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是發自內心的自然而然的選擇,不必過分刻意。

內心的選擇加上不斷的努力,是人生的主色調,在此基礎上,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決定著你的成敗,這就是在你的潛意識裡種下“我能做到”的種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分為自我、本我、超我三個層次。潛意識就是屬於本我的範疇,他代表人的本能意願,是最直接最單純的意識形態,其中絕大部分是生來就有的,還有一小部分是通過後天習得的。

對待同一件事物,本我只可能做出一種判斷,要麼就是“我能做到”,要麼就是“我做不到”,不可能兩種可能性同時存在,或同時不存在。

最好的例子就是嬰兒學走路,他從孃胎裡帶出來的潛意識告訴他“我會走路”,儘管他跌倒幾百次還是會爬起來繼續,等到他終於踉踉蹌蹌地獨立行走的時候,他會非常高興地微笑,但絕不會狂喜,因為他從來沒有懷疑自己不會走路,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成年人之所以會懷疑人生,是因為經歷的挫折和痛苦告訴他,所有的事情都很難做好,在一次次的負面打擊下喪失了希望。

成年人接觸社會的時間越長,看到的和聽到的消極的事物就越多,逐漸的把自己的潛意識代入灰色地帶。

成年人缺乏的就是嬰兒般純粹的本我,就是那種“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的堅定信念。說起來似乎有些可笑,在這一點上成年人似乎還不如嬰兒。


真正的喜悅往往建立在痛苦之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走路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潛意識(肯定性錯覺)決定成敗

一個人的情緒和行為都由潛意識控制,儘管我們不易覺察。

絕大多數成年人都非常善於偽裝自己,因為他們必須保證自己的安全,生怕自己的隱私或弱點被別人發現。但最終還是會尊重自己的選擇,不過就是做得更加隱秘和低調。

腦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的潛意識存在於大腦的邊緣系,裡面存儲著各種邏輯記憶。針對某件事情的判斷非此即彼,不可能模稜兩可,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有些科學家將這種邏輯記憶稱之為大腦的錯覺,並且認為人類可以有效的利用大腦的錯覺來改變人生。

因此,如果我們認為自己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首先要讓潛意識記下肯定性的邏輯,具體方法就是不斷的用肯定性答案暗示自己。


真正的喜悅往往建立在痛苦之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大腦中的潛意識記憶決定我們的行為


馬雲的成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在互聯網還不甚發達的時代,他早早的認準了網絡銷售的道路。儘管遇到了網絡泡沫等等重大的打擊,他從來不言放棄。他提出的口號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正是這個口號,在不斷地強化和暗示著他的潛意識。他果然成功了。

同樣的,將一間小小的作坊發展成為世界知名企業本田的本田宗一郎,也是依靠超級肯定性錯覺取得成功的代表人物。

當時本田的副社長藤澤武夫告訴本田宗一郎:"本田必須要製造出50CC的摩托車,否則就沒有未來"。

其實藤澤是一個完全不懂機車技術的外行,他完全是憑至自己的直覺來判斷的。在他的軟磨硬泡下,作為機車專家的本田宗一郎原本認為“做不到”的理性思考敗給了藤澤“做得到”的錯覺。

正是因為藤澤是個外行,才能擺脫業界常識的束縛,挑戰當時無人涉及的領域,讓本田成為了“世界的本田”。

很多成功的例子都印證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至理名言。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也許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但也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回首往事,我們可以反觀自己的心路歷程,是不是總是被“做不到”的錯覺耽誤了太多本該獲得成功的事情。

我們往往是一個思想的巨人,卻成為了一個行動的矮子。看到當初的想法被別人一一實現,總是有一種追悔莫及的感觸。其實,別人的成功只是因為比我們多了一點小小的錯覺,我們總是認為“做不到”,他們總是認為“做得到”,僅此而已。


真正的喜悅往往建立在痛苦之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改變潛意識產生“肯定性錯覺”


如何養成“肯定性錯覺”的潛意識

首先對自己的強項和弱項進行分析,然後對自己的目標進行研究,得到一個基本的判斷,要實事求是,千萬不要憑想象來決定。

只要是順應時代發展方向的事物都是有前途的,在此基礎上,讓我們的思維習慣得以轉變,不要拘泥於原有的條條框框。

一旦選擇了方向就不應該因進展不順而輕易放棄。可以根據“前提條件”,“已知條件”和“目標”的關係,隨時修正行動方案。

正如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們正是抱著“武漢必勝”的信念,在一開始有些失控的情況下,“居家隔離”,“封城”,雷神山,火神山,方艙,一個個舉措不斷出現,非常有效的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武漢必勝”的“肯定性錯覺”正在成為現實!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夢想成真,有的人卻以失敗而告終?我的回答是,依靠阿Q精神,也就是樂觀主義。

樂觀主義指的就是享受痛苦和努力的過程,能夠樂在其中。

儘管痛苦的感覺,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承受的,可是真正的喜悅往往就建立在痛苦之上,就像俗話所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每個人都有逃避痛苦的習慣,因為享受愉悅是人類的天性。 而那些成功者並不太在意逆境和痛苦,他們非常善於苦中作樂,這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樣的地方。

從一個普通人逆襲為成功者,如果說有捷徑可走的話,就是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從“做不到”轉變為“做得到”。這樣才能無視痛苦的存在,享受過程的刺激和快樂。

正如高爾基在《海燕》中的訴說一樣: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歡迎【關注】@成長的心聲。專注解答焦慮、恐懼、困惑、糾結等等心理問題。希望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共同探討。歡迎【點贊】【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