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不去,外地人看了吐槽,黃鶴樓不值得去?那是你不懂

去年清明假期的時候,和朋友一起去武漢玩。當時去了熱門景點黃鶴樓,可是因為人太多,擠在黃鶴樓上,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一氣之下竟然對這裡沒留下什麼好印象。

可是,今年年初一場疫情從武漢開始席捲全國,關注這座城市的同時,也想起來曾經沒有好好遊覽的黃鶴樓,竟然覺得有些可惜,很想疫情結束後,再去登一次黃鶴樓,看看它的樣子。

武漢人不去,外地人看了吐槽,黃鶴樓不值得去?那是你不懂

黃鶴樓距今有著近1800年的歷史,雖然它只是一個地標建築和景點,但是在歷史上,黃鶴樓的作用不只是一座“樓”這麼簡單。

據險而起的黃鶴樓,是重要的軍事戰略地

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對夏口的描述是:依山傍江,開勢明遠,憑墉藉阻,高觀枕流,上則遊因流川,下則激浪崎嶇,實舟人之所艱也。

黃鶴樓,位於武昌的蛇山上。今天的武昌,在古代時被稱為夏口,是長江和漢江的交匯之地。夏口一面佔據著險要的高山,一面靠著激流的江水,地勢條件非常好,自古就是兵家相爭的地方。

三國時期,國家分裂、諸侯爭霸,各方豪強都佔據了一方勢力。赤壁之戰後,佔據著北方的曹操和控制著江東地域的孫權與掌控著天府之國的劉備,分別控制著現在湖北的部分區域,夏口自然成為了三家爭奪的地方。

孫權為了更好地控制武昌一帶,於黃武二年,在當時的黃鵠山,也就是現在的蛇山上修建了軍事城堡,並且建立了瞭望的哨樓,取名為黃鶴樓。只要登上這座哨樓,江面上的任何動靜就能盡收眼底。

武漢人不去,外地人看了吐槽,黃鶴樓不值得去?那是你不懂

關於黃鶴樓的得名,歷史上也有一些討論。一些人認為,黃鶴樓的名字與其所在的山有關,黃鶴樓建於蛇山上,蛇山在古代被稱為黃鵠磯。“鵠”與“鶴”兩字在古語中讀音有近似,因此而得名。

另一種的說法是,黃鶴樓得名是與人登樓成仙有關。這樣的說法多少是帶有一些神話色彩的,比如任昉和祖沖之筆下的荀瓌,駕鶴登仙。對於歷史上是否有荀瓌這個人也一直是存疑的。

但無論是因地還是因仙得名,黃鶴樓的名字,聽上去就會給人以一種美好的意境,山高水闊、地勢險峻、雲霧繚繞。在歷史的不斷演進中,黃鶴樓也留下了許多的故事。

武漢人不去,外地人看了吐槽,黃鶴樓不值得去?那是你不懂

屢廢屢建,而今銳意更堅

從建立至今,黃鶴樓已經有近1800年曆史。雖然今天的黃鶴樓已經成為遊客來到武漢後的必遊之地,但是歷史上的黃鶴樓卻是命途多舛,時建時廢。不過好在,數千年來的黃鶴樓,抵擋住了多次的劫難。

除了樓宇本身,黃鶴樓已經賦予了人們更多的文化內涵。當年孫權為了戰略需要修建的黃鶴樓原貌,已經不得而知了。現有的資料記載,大多記錄的是唐朝以後黃鶴樓的變遷。

唐代的黃鶴樓,在以前的基礎上有所擴建,不過這時的黃鶴樓已經不再具有前代的軍事功能,而是成為文人們迎故送友、觀景抒懷的勝地。是孟浩然筆下的“分飛黃鶴樓,流落蒼梧野。”亦是李白筆下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武漢人不去,外地人看了吐槽,黃鶴樓不值得去?那是你不懂

眾多的唐代文人都在江邊留下了眾多的與黃鶴樓有關的名篇佳作,這也說明此時的黃鶴樓,文化價值已經大大上升。

到了宋代,黃鶴樓在唐代的基礎上,已經擴建成了一組建築群。黃鶴樓作為主樓,位置更為突出,內有小軒、曲廊和重簷方亭圍繞,與周圍的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宋代的界畫《黃鶴樓》再現了當時這裡的繁華景象,高樓、軒廊,曲折回欄、層層而上,登高可望遠,亦可俯瞰江面的往來船隻。

可惜到了宋金交戰之時,黃鶴樓昔日的繁華不見了。作為軍事要地的黃鶴樓,成為了交戰雙方的必爭之地。戰火不僅摧毀了黃鶴樓的實體,還讓這裡多了幾分悲涼哀傷。

武漢人不去,外地人看了吐槽,黃鶴樓不值得去?那是你不懂

在元代遊牧民族的歷史中,風景名勝的地位遠不及農耕文化,因此黃鶴樓在元代歷史上也沒有留下什麼印記,而且經過了戰火洗禮後的黃鶴樓,其在元代的規模已經比宋代小了許多。

明代的黃鶴樓則經歷了多次的修葺,形式也各不相同,但總體上的趨勢是,越來越高,越來越大。然而,世治則樓興,世亂則樓不保,雖然經過了多次修葺,愈發高大的黃鶴樓還是沒能躲過明末的戰亂。

清朝的黃鶴樓,更可謂是命途多舛。在200多年的歷史中,黃鶴樓遭受過多次火災、雷擊,也經歷了多次的修復,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樓宇結構。28跟簷柱表示“二十八星宿”,360個鬥供合周360度。

武漢人不去,外地人看了吐槽,黃鶴樓不值得去?那是你不懂

到了清代末期,西方國家的入侵、風雨飄搖的清王朝,再也無暇顧及黃鶴樓的修復了。1884年黃鶴樓毀於火災後,在很長時間裡都沒有再復建,只有舊址。

不過,雖然在很長時間裡,黃鶴樓的實體不存在,但是其背後的文化精神依然尚存。命途多舛的黃鶴樓,似乎和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一樣,在國家民族存亡之時的黃鶴樓,也成為人們抒發家國悲歡的寄託。

武漢人不去,外地人看了吐槽,黃鶴樓不值得去?那是你不懂

新中國成立後,重建黃鶴樓也提上了日程。1950年在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經過勘測發現,黃鶴樓的舊址是大橋的基礎,因此便計劃與修建大橋同步修復黃鶴樓。

如今的黃鶴樓,已經成為了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向遊人們訴說著這裡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