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夫子,你到底要我知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我们现在还常用的孔子语录之一,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文如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句是《论语》中少有的几句现代人较容易读懂的话语,字面意思一望而知,但要真正理解却并非字面上几个字可以说明。这句话是孔子对子路而言,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孔门十哲之一,那夫子想让人知什么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夫子,你到底要我知什么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言“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论语》中有“子曰子路好勇过我”的说法,朱熹《论语集注》言“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子路虽然也是一个很好的人,但有时候好强,明明不知却强说知,故孔子用这句话教育他。

“强其所不知以为知”的,除了子路,历史上还有许多。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明明不知兵,却在读过几本兵书后,强作知兵,结果赵国不就被他“坑”坏了。还有一位著名的武将沈庆之,自己说过“耕田种地应该问农民,纺丝织布应该问婢女”,可就在几场胜仗之后,他自以为也知经济事务,主张实施民间铸钱的政策,结果酿成大祸,毁了一世英名。

到了现代,“强其所不知以为知”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学校,老师讲过的知识点明明不懂,却强说懂,结果考试错误百出。在社会上,领导安排的工作明明不会,却硬说没问题,结果干得一塌糊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话语虽然简单,但确是质朴箴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