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一半

那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papi醬,又登上了微博的熱搜。

記得上一次熱搜是在去年的11月,當時她宣佈自己懷孕了,而這一次熱搜,已順利產子,母子平安。


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一半

她這樣寫道:“大家好,我卸貨了,母子平安。啊,我真是了不起!”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確實了不起,生過孩子的都知道,那相當於從鬼門關走了一圈回來,各種心痠痛苦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還記得她在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和焦俊豔討論愛情和婚姻時表示:人生中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一半

“首先,你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是最長的。之後的這一生,我是和我的伴侶一起過的。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們走一段路,剩下的路還是他們自己去走的。”

深以為然。

孩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愛孩子,要關心他們,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但是我們不必為了孩子,把全部的愛都放在了他們身上。

我們陪伴他們的時間不長,終有一天他們會漸行漸遠,去過自己的生活。而自己才是陪伴自己最久的那個,我們在愛孩子的同時,也需要把一部分愛留給自己。

我們不能為了孩子,犧牲自我。在照顧孩子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一些特殊節日,比如情人節,可以把孩子留給家人帶,夫妻兩人去過情人節,享受一下兩人獨處時光。

在看到一個喜歡的包,一件鐘意的衣服,也不用擔心買了就給不了孩子好的物質生活。作為父母,只有先好好地愛自己,才有心情去愛孩子。

自己都過得糟糕不開心,孩子又怎麼會幸福。當你懂得愛自己,孩子也會來愛你。有句話說: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自己,又有誰會愛你。

不用擔心把愛給了自己,給到孩子的愛就少了,合適的愛才是最好的,過量了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一半

懂得愛自己的父母,家庭更幸福

《先斟滿自己的杯子》這本書中說:

不要再等待別人來斟滿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無私奉獻。如果我們能先將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滿,心滿意足地幸福快樂了,自然就能將滿溢的福杯分享給周圍的人,也能快樂地接受別人的給予,先斟滿自己的杯子,寶貝自己。

先討好自己,其次才是別人。

就算是面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自己開心了,才會有心情把孩子照顧好,哄他們開心。


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一半

我的一位閨蜜,結婚前熱愛烘焙和畫畫,記得她說過,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把這兩樣愛好堅持下去。

然而,等她結婚生子後,就把這兩樣愛好給擱置腦後了,每天都圍著老公孩子轉,特別是孩子剛出生的那兩年,別說烘焙畫畫了,就算是約她出來吃餐飯都難。

全身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生活卻過得一地雞毛,經常跟我抱怨現在的生活有多糟糕。孩子不聽話,老公又不幫忙,直到去年,她把孩子送去了幼兒園,然後把烘焙和畫畫重新拾起來,才看到她的臉上又有了笑容。

因為她會烘焙,做的點心又好吃,我們時不時約一起吃些點心,喝喝下午茶。還會一起去逛街,做做美容。心情好了,回家面對老公孩子也更有耐心了,少了很多沒必要的爭吵。

她跟我說,原來生活也不是那麼糟嘛,孩子也不是那麼難帶,老公對自己也挺好的。看,這就是愛自己的同時愛孩子的好處,生活完全變了樣。

張小嫻說:無論做什麼,這一生,試著為自己而活,試著多愛自己吧!

確實如此,即使有了孩子,有了家庭,也別忘了留一份愛給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愛家人愛孩子,這樣的家庭也能更加幸福。


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一半


把愛全給了孩子,對雙方都是一種傷害

很多的父母,為了孩子完全沒了自我,生活重心全部放在孩子身上。為了孩子做什麼都在所不辭,這樣的做法,孩子未必會開心。

在某個節目中,演員朱雨辰的媽媽說,為了孩子的健康,她十年如一日,堅持每天凌晨4點起來熬梨汁給他喝。


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一半

朱雨辰去北京工作,她也跟著搬到了北京,為的就是可以照顧兒子的衣食住行。兒子的冰箱從來不會缺東西,因為她每天都會把食慾塞滿在裡面。

兒子在劇組拍戲,她都全程跟著,寸步不離。這樣的愛看似非常偉大,其實是她沒有自我的提現。除了照顧兒子,根本就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

但是,兒子會感激嗎?

這樣令人窒息的愛,只會讓人想要逃離。


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一半

愛得過重,就成了控制。

就像朱雨辰,他想逃離媽媽,想自己生活,從上海跑到北京上學,畢業後選擇留在北京。

可他最終還是沒有逃出朱媽媽的“魔掌”,因為媽媽會使用苦肉計,裝可憐,邊哭邊說“我怎麼這麼沒出息,兒子就這麼離開我”。

朱雨辰最後只能妥協,讓媽媽跟著來到了北京。

曾經,朱媽媽也說過要下決心去改變,不要把全部的愛都放在兒子身上,可如今依然沒有改變。

她非常自豪地說:“我沒有自我,我就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兒子。”

潛意識就是,我為了你,把愛全都給了你,我連自己都不愛,所以你什麼都要聽我的,不能傷了我的心。我那麼愛你,所以我不會害你,所做的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應該聽我的。

然而這樣的愛,除了媽媽一廂情願之外,作為孩子只會覺得或者沉重,想要逃離。

我們把愛掰開,一份給孩子,一份給家人,一份給自己,豈不是更好?

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一半

心理學家佩普·考恩的研究表明:“父母快樂,孩子才會幸福。”

因為孩子的幸福是跟父母息息相關的,父母開心,家庭和睦,氛圍好,孩子身在其中當然能感覺到幸福。

若是父母把愛都給了孩子,卻不懂得愛自己,若是孩子不聽話,就會覺得我付出了那麼多,卻沒有得到好的回報,就會抱怨、甚至責罵孩子。在這樣環境中成長,又怎麼會有幸福可言。

有位主持人說:“我的父母每天都要跟她通話,瞭解我一天的工作生活,每次打完電話,都覺得整個人被掏空了,可是不打電話,又會非常愧疚,真希望父母能夠把注意力放在別的事情上,而不是隻關注我。”

父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顧名思義是愛孩子,可是在孩子那裡卻成了壓力,其實不管做什麼,都要適可而止,過度了只會增加對方的負擔,即使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如此。


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一半

心理學上說:過度的付出,會讓人出現犧牲感。

這種犧牲感不僅會讓自己越來越累,還會影響夫妻感情以及親子關係。

其實有了孩子後,我們更要多愛自己一點,別把愛都給了孩子。我們不需要為了孩子,而犧牲自我。

我們要做的,是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享受這個世界的美好,而不是單單把好的都給孩子。


撰稿:希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