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作為蜀國後期文武雙全的將領、最終卻落得謀反罪名、被滅三族

魏延作為蜀國後期文武雙全的將領、最終卻落得謀反罪名、被滅三族

三月竹韻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三國前中期人才濟濟,出現了許多英雄人物以及擁有超高謀略的大才之人。但是到了三國末期,人才凋零,這一現象最嚴重的當屬蜀國。


魏延作為蜀國後期文武雙全的將領、最終卻落得謀反罪名、被滅三族

五虎上將網絡圖片


蜀國前中期武將雲集,五虎上將每一個人都是萬人敵。謀士也堪稱頂級謀略,臥龍諸葛亮,三國時期第一謀士。但是擁有這麼雄厚的人才資源,最終也沒能統一三國。主要是因為在蜀國後期,這些頂尖的武將以及謀士相繼去世,基本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


我們今天就來講講蜀國後期如同鳳毛麟角一般、文武雙全的人物,魏延


魏延作為蜀國後期文武雙全的將領、最終卻落得謀反罪名、被滅三族

魏延劇照


魏延被劉備重用


魏延在跟隨劉備進入益州時才進入大家的視線當中,起初跟隨了一位庸主韓玄,在劉備入川時,魏延手刃庸主韓玄,將其殺害轉奔劉備。


魏延此人文武雙全軍事能力不可小覷,跟隨劉備期間屢立戰功,被升為門牙將軍。當劉備為漢中王,準備遷回成都時,想要選一個人鎮守漢中,這時將領們紛紛以為會選擇張飛來鎮守,畢竟張飛才是跟隨劉備創業多年,一起打拼的親近之人,但是卻萬萬沒想到劉備將如此重任交給了魏延,這也是對魏延軍事能力的一種認可,也是一種信任,並且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兼漢中太守


這時候很多大臣其實在心裡都不信任一個降將怎能有如此實力鎮守漢中?張飛其實是最好人選,哪怕選擇黃忠也比選擇魏延鎮守要比較好。


這時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說:“如今我把鎮守漢中的任務交付與你,你準備怎麼辦?”魏延道:“如果曹操舉全國之力來攻打,我為大王守住城池,如果派十萬精兵來攻打,我替大王消滅他”。


這時群臣也啞口無言,覺得魏延此人擁有如此氣魄,主公應當是做對了選擇。


魏延選擇跟隨劉備,也是選對了主公,劉備對魏延重用有加,也讓自己的才華有了得到了施展、有了用武之地。從此以後魏延的地位一直在攀升,如魚得水

。直至與諸葛亮北伐,便不得以重用。


魏延作為蜀國後期文武雙全的將領、最終卻落得謀反罪名、被滅三族

諸葛亮魏延劇照


魏延跟隨諸葛亮北伐


魏延跟隨諸葛亮北伐,屢立戰功,但是做人卻不懂得低調,魏延每次跟隨諸葛亮出兵,都想自帶一路兵馬,效仿楚漢時期的韓信。但是諸葛亮不允許,自己又不得不聽從諸葛亮的軍令。魏延此時感覺到自己的才華又得不到施展了,並且暴露的自己的本性。魏延的本性就是

不甘心居他人之下,為人傲慢。這也為他後來不得善終埋下了伏筆。


諸葛亮北伐病故,為了保證蜀國兵力,便將撤退的重任託付給了楊儀、費禕、姜維。並沒有託付魏延,並且讓魏延斷後,這不是故意激魏延嗎?小編在這裡也實在看不懂諸葛亮的這波操作。這也是導致魏延最終被扣上了“謀反”的帽子。


魏延心高氣傲,諸葛亮對自己的不重視,也是心中惱火,對諸葛亮沒有敬重之心。


此時楊儀讓費禕去打探魏延口氣,魏延說:“丞相雖死,我不是還在嗎?怎能因為一個人的死,誤了國家大事?我魏延是什麼人,怎能聽楊儀指揮,做一個斷後的將軍呢?”


費禕隨即把這些話都講給了楊儀。魏延察覺事情不對,便打探楊儀的動靜,發現楊儀根本沒有聽自己的,依舊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安排大軍撤退,這時徹底激怒了魏延,讓

魏延對楊儀起了殺心


魏延搶在楊儀前面出發率領部隊南歸,燒燬所有棧道,楊儀與魏延互相上表朝廷指責對方背叛,但是朝中大臣均擔保楊儀沒有背叛。


由於魏延提前出發,佔領了南谷口,準備截殺楊儀,但是部下卻不願聽從魏延的號令,不願為了魏延賣命皆散去。魏延與兒子等人逃奔漢中,結果被楊儀派馬岱追上將魏延擊殺。臨死也背上了一個“謀反”的罪名。被滅掉三族。


魏延作為蜀國後期文武雙全的將領、最終卻落得謀反罪名、被滅三族

魏延劇照


點評:


魏延的死,主要是為人心高氣傲,不願甘居人下,做人做事不懂得低調,與朝廷百官的關係也沒有處理好,遭到小人的嫉妒,木秀於林必摧之,魏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小編也實在沒搞懂,諸葛亮作為一個神算之人,也知道魏延此種性格,卻三番兩次與魏延唱對臺戲,很明顯是故意激怒魏延,想要將其殺之,想必這也是諸葛亮的一個計謀。


魏延文武雙全並且擁有超強的軍事能力,在人才匱乏的蜀國後期定堪大用,為何要殺之?你是怎麼看的呢?


參考文獻《三國志·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魏延作為蜀國後期文武雙全的將領、最終卻落得謀反罪名、被滅三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