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评委会热衷,书法大奖赛热门的书体《爨宝子碑》《爨龙颜碑》

《爨cuan宝子碑》和《爨龙颜碑》,历代书法家和鉴赏家习惯把前者称为"小爨",后者称为"大爨"。

按照书体特征來说,一般认为"二爨"统属正书范畴。《爨宝子碑》厚重古拙中体势飞扬,用笔多取中锋,横竖方厚,点画呈三角形,结构奇姿异态,字形参差错落,极尽变化;全作既朴拙又巧雅。

当代评委会热衷,书法大奖赛热门的书体《爨宝子碑》《爨龙颜碑》


沈曾植书法受"二爨"影响较大。其学生王蘧常亦称沈曾植:“受时代碑学运动影响,曾在《好大王碑》《嵩高灵庙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等北碑下过功夫。”

《爨宝子碑》立于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爨龙颜碑》立于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小爨早大爨53年,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

"爨"的来历,是因为东汉以后,在云南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是"爨氏"家族。二爨就是其中的两个成员。这两块碑就是在两个地方的寨主或者叫首席执行官死后,为他们两人立的碑。

当代评委会热衷,书法大奖赛热门的书体《爨宝子碑》《爨龙颜碑》


《爨宝子碑》出土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过了不久,清道光六年(1826)出任云贵总督, 也是著名书法家 金石考据学大家的阮元,路过此地,看待这块碑刻,大为赞叹。并肯定了《爨龙颜碑》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称之为"云南第一古石"。接着清代书法家理论家包世臣又鼓吹碑学,晚清康有为更是推波助澜,大力提倡推广此碑。说:

"《爨龙颜碑》雄强茂美,列为神品第一"。对《爨宝子碑》 康有为也不遗余力,推崇备至:"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厚重拙古,体势飞扬,用笔如长枪大戢,直来直往,沉着而痛快。当为正书古石第一本"《广义双舟记》

"二爨"在书法艺术上与同时代的一些碑刻相比,确实名不虚传,居众碑之冠。

当代评委会热衷,书法大奖赛热门的书体《爨宝子碑》《爨龙颜碑》


由"二爨"的书体 可以看到当时中原文化对边陲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但它又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风格。在研究书体演变的过程中,"小爨"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由隶书过渡到楷书的典型。

当代评委会热衷,书法大奖赛热门的书体《爨宝子碑》《爨龙颜碑》


"大爨"虽然时代稍后 仍能保留了相当浓重的隶书意味。其特征是"小爨"用方笔,"大爨"用圆笔,两者皆气势雄浑,结体多变 给人一种壮美毅然的势态。《爨龙颜碑》的临摹,多以侧锋切笔呈现起笔厚重,但却方锐的线条。

启功评其:“他的点画,下笔如刀切玉,常见毫无意识地带入汉隶的古拙笔意。”正与康氏评《爨龙颜碑》的“昆山刻玉”暗合。"二爨"据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