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小小年纪就想当“出家人”,老了却想过“凡夫俗子”的日子

文 | 上官子君

怎么小小年纪就想当“出家人”,老了却想过“凡夫俗子”的日子


一个人,独身,隐居,极简,清淡,最容易活出自我,因为心无旁骛,身无牵制,行无踪迹,居无定所,吃无所谓,穿不在乎。简称“出家人”。

不管成仙成佛成人成乞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天当被地当床,坦坦荡荡。

相反,一群人,结婚,群居,热闹,重口味,最容易活得无我,因为心有所属,身有所恋,行有所拌,居有定所,吃有讲究,穿有所虑。合称为“凡夫俗子”。

只能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只有全家不饿了才允许自己吃,过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心惊胆颤。

这种描述很多人会觉得还是一个人好,舒服,安心,其实现实恰好相反,少有人会选择一辈子过第一种生活。

怎么小小年纪就想当“出家人”,老了却想过“凡夫俗子”的日子


因为出家人的生活也同时意味着孤独,寂寞,空虚,无能,穷困潦倒,不过心态好。

凡夫俗子的生活同时意味着喧嚣,忙碌,充实,成功,物质富有,不过责任重。

年轻人看不到未来,担不起责任,承受不住压力,害怕受伤,更怕失败,往往就容易把个性发展成为极端。拒绝长大,拒绝世俗。年纪轻轻一天就想着遁入空门。

老年人已经没有未来,没有压力,看淡了想开了,百毒不侵的同时也无药可救。思维固执,做事蛮横,向上通道已关闭,畏惧死亡,拒绝改变。也差点的六根清净削发为尼了。

那种人好?那种生活态度更优?其实两者都悲哀!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既不想就一直世俗下去,也不想立地成佛。

怎么小小年纪就想当“出家人”,老了却想过“凡夫俗子”的日子


活得不好容易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自卑自负,心生敏感,混得风生水起容易迷失方向,财大气粗,自傲自大,自以为是。

出家的小年轻只知道折腾自己的小宇宙,没有格局没有战略眼光,凡夫俗子往往眼大肚皮小,要上天捉鸟下海骑龙,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人贪婪狡猾的地方就在于,容易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也更容易画地为牢,在动态的人生阅历中寻求一种永恒不变的精神归属。

既然这也不行,那也不对,何不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二者混为一体多好。

这是人生修行的终极目标,只有圣人伟人名人才能做到。可是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这里,总有人喜欢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衡量自己。

一般正常情况下,老年人过的是出家人的生活,年轻人过的是凡夫俗子的日子,可现在出现了问题。有用心不良的人专门贴标签,关键是故意把它们贴反,所以整个社会就乱套了。

怎么小小年纪就想当“出家人”,老了却想过“凡夫俗子”的日子


那怎么收拾这两种不听话的人呢?


人容易被引导和教化圈养起来,据说要圈养一只野狗,下套后第一步就是让他饿,饿到他跪地求饶,时不时再丢两块骨头,不出三个月,它就懂得看家了。

对付第一种出家人,就应该来个釜底抽薪,断绝退路。最好戴个红袖章,棍棒伺候,置之死地就能后生。

养过猪的人应该都知道,如何快速把猪养大养肥,首先得把它“劁”了,不能让它饿着,添加猪饲料,这样它除了睡了吃,吃了睡,就是长膘。

对付第二种凡夫俗子,就应该断了他多余的念头,使劲灌“猪饲料”,这样一路高歌猛进直到倒地生亡。

怎么小小年纪就想当“出家人”,老了却想过“凡夫俗子”的日子


最后我们都被改良成了一模一样的动物,千人一面的大众文化,自我意识,个人价值早已被压得粉碎。公众意志取代了个人自由,群体淹没了个体。

人就成为“碎片”,无法感受自身与他人和外部世界的空间关系,也无法感知自己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联系;人的时空感觉便完全错位。

没有了主见和分辨能力,我们都成为了社会化不足的半成品,往往就容易被骗,原来他们把老虎关进笼子里,我拍手称赞,现在突然自己把自己关在屋里,我却有点心慌了。

我太狠了,自己对自己下手都这样狠!


怎么小小年纪就想当“出家人”,老了却想过“凡夫俗子”的日子

期待关注我的头条号:上官子君,每天一点小想法,小感悟,小故事,小品文,现在相遇,总胜过从未碰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