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沒有殉葬的妃子,臨死前寫了首歌,道破人生真諦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恢復了我國曆史曾經被終止的殉葬制度。明宣宗朱瞻基駕崩之時,史料明確記載有10個后妃被殉葬,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朱瞻基沒有殉葬的妃子,臨死前寫了首歌,道破人生真諦

朱瞻基

  朱瞻基的后妃中明確留下姓名的妮子共有14人,10個被殉葬,還有4個免於殉葬,分別是朱瞻基的原配胡善祥、孫皇后、吳賢妃、郭愛。孫皇后居於高位,生下皇長子朱祁鎮,當然不可能殉葬。近期以明朝為歷史背景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曾說朱瞻基臨死前要求孫皇后殉葬,這是不符合歷史常識的。胡善祥是廢后,曾經居於高位,且育有二女,也被排除於殉葬之列。吳賢妃生下了朱祁鈺,讓她得以避免殉葬。由此可見,明朝時有生育的妃子會免於殉葬,沒有生育的妃子身份地位都比較低,則大概率會被殉葬。看來在古代確實是母憑子貴。

朱瞻基沒有殉葬的妃子,臨死前寫了首歌,道破人生真諦

朱瞻基

  朱瞻基還有一個妃子沒有被殉葬,就是郭愛,她是朱瞻基最神秘的一個妃子。

  那麼她究竟神秘在什麼地方呢?,

《明史》:郭嬪,名愛,字善理,鳳陽人。賢而有文,入宮二旬而卒。自知死期,書楚聲以自哀。

  1.她的年紀是謎題

  有史料說她生於永樂十三 (1415年),卒於明宣德十年 (1435年),但這明顯不符合后妃的遴選規定,有些史料也記載郭愛去世時年僅14歲。明史記載郭愛入宮僅不到20天就去世,也就是說她是宣德九年底或宣德十年入宮的,那麼她入官時年已20歲。在史料記載,朱瞻基是聽聞郭愛有賢名,於是將她召到皇宮,可能是相見之下,對郭愛甚是傾心,於是納為妃子。由於郭愛沒有經過正規的后妃遴選,所以也只能封為嬪妃。

朱瞻基沒有殉葬的妃子,臨死前寫了首歌,道破人生真諦

朱瞻基

  2.是否被殉葬

  歷史上一直有傳聞認為郭愛也被殉葬了。其實明史沒有明確記載郭愛被殉葬,只是把她的事蹟和朱瞻基駕崩時殉葬之事記載在一起,再加上郭愛去世的時間也是在宣德十年 (1435年),導致後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她是被殉葬的。實際上也有史料認為她是病逝的。

《名媛詩歸》明末刻本:郭愛,鳳陽人,字善理,性穎敏巧慧,宣宗聞其賢,徽至京師,尋病卒,後封國嬪。

朱瞻基沒有殉葬的妃子,臨死前寫了首歌,道破人生真諦

胡善祥

  朱瞻基駕崩於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按照當時的制度,郭愛的身份是嬪妃,又沒有生育,理應被殉葬。在朱瞻基殉葬的名單中,連貴妃都不能倖免,郭愛作為嬪妃又如何躲得過?如果她是病逝的,那麼可以猜想她應該是在朱瞻基駕崩之後、下葬之前的這段時間裡病逝。

  郭愛被後人認為是才女,是因為她的臨死前曾寫了首楚歌:

朱瞻基沒有殉葬的妃子,臨死前寫了首歌,道破人生真諦

胡善祥

病革自哀

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死者覺也。

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

心悽悽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

  在這首歌中,她自知自己生命將走到終點,心中哀嘆:不必在意壽命的長短,如果人生是場夢的話,那麼死或許就是覺醒。我唯一難以瞑目的是雙親已經辭世,而我卻未能盡孝,心中不免悽痛。

朱瞻基沒有殉葬的妃子,臨死前寫了首歌,道破人生真諦

孫太后

  郭愛這首歌取名為《病革自哀》,也表明郭愛病重,歌中的意思也表明她病逝的可能性比較大。

  在這首歌中,郭愛作為將死之人,早已看破生死,對她來講,死亡並不可怕,只是重新覺醒而已。或許對她來講,這就是人生真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