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跑腿”上線成都、杭州,攪局“跑腿”還是疫情下無奈之舉?

“滴滴跑腿”上線成都、杭州,攪局“跑腿”還是疫情下無奈之舉?

【獵雲網成都】3月12日報道(文/尹子璇)

3月9日,滴滴在成都和杭州兩個城市上線“跑腿”服務。

據App頁面提示,代買商品種類包括咖啡、蔬菜、藥品等等,還可以細化到品牌、口味、冰度、是否需要發票等標籤,定價為4公里內跑腿費為12元,4-10公里20元、10公里以上30元,新用戶首單立減8元。

今日,獵雲網成都對這一功能進行了試用。記者在成都二環下單就近購買咖啡後,幾秒後被迅速接單,15分鐘左右便拿到了咖啡。

這一單的里程為4.38公里,跑腿費為14元,跑腿員告訴獵雲網,這一單他的佣金為9塊左右。

據《晚點LatePost》報道,該項目由滴滴代駕團隊負責,隸屬滴滴普惠出行事業群。“滴滴跑腿”從立項到上線僅一週時間,目前代駕團隊大半人員全力投入該業務,第二批城市將在3月16日開放。

跑腿員告訴獵雲網,目前的跑腿員都是原滴滴代駕司機,而跑腿和代駕二者並不衝突,只是需要選擇時段進行不同服務:“現在代駕生意並不好做,我們經過線上培訓後上崗,可以選擇時段跑腿或代駕,例如白天選擇跑腿、晚上選擇代駕。”

上線跑腿和“順路同事”,滴滴兩大“現金牛”開始行動

代駕業務曾是滴滴主盈利業務之一。界面新聞曾報道,2017年滴滴的淨利潤是10億人民幣,順風車的淨利潤接近9億,剩下的一個億便來自代駕業務。不過,

受疫情影響,網約車、代駕等業務受到較大沖擊,需求下降。3月4日,國家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隨著2019年新冠肺炎的突然來襲,其所造成的衝擊是目前共享經濟平臺所面臨最迫切的問題。《晚點LatePost》也報道稱,原本日均服務約38萬人次的代駕業務大幅度縮水。與此同時,“跑腿”需求呈現上升趨勢。

在這一時刻推出滴滴跑腿服務,算是順勢之舉。據多方媒體報道,滴滴方面表示,跑腿服務是滴滴在疫情期間推出的新功能,旨在為社區居民提供蔬菜糧油、藥品等日常所需的生活物資的代買服務。滴滴希望為用戶提供便利同時,也為代駕司機師傅們提供更多獲得收入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3月11日 ,滴滴曾經的最大“現金牛”順風車也有所動作,上線了“順路同事”功能。車主和乘客在授權後,都可在行程列表通過標籤識別順路同事,邀請同事合乘出行。為滿足用戶不同時段的出行需求,滴滴為授權企業延長服務時間為5:00-23:00,一年內無安全投訴並且通過夜間場景學習考試的企業用戶均可使用。

這意味著,疫情期間,滴滴曾經的兩大主要盈利業務都加快了自己的步伐。

攪局跑腿行業?還是短期無奈之舉?

在外界的解讀中,“滴滴跑腿”業務的推出,意味著滴滴和美團這兩個同樣通過用戶地理位置而進行業務拓展的巨頭再次正面對壘。

畢竟,隨著“滴滴跑腿”的上線,滴滴和美團的重疊業務又一次增加。在此之前,二者也曾多次正面交鋒,如2018年4月,滴滴外賣曾公開招募騎手並表示將進入全國多個主要城市,但雙方的對峙隨後因補貼引發爭議而暫時停歇。

那麼,滴滴此次入局跑腿,究竟是為了攪局,佈局本地生活領域?還是短期無奈之舉?

目前,在跑腿這個賽道已聚集了大量的玩家。赴港上市的美團在2019年推出“美團配送”新品牌,並升級配送開發平臺;背靠阿里的餓了麼也獨立“蜂鳥即配”業務;京東也京購併整合新達達平臺。在巨頭之下,UU跑腿、閃送、人人快送等服務於C端市場的傳統跑腿平臺也初具規模;同時,傳統快遞也正在轉型,順豐集團於2019年底正式獨立順豐同城急送品牌,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等也均有佈局。

這樣的情況下,滴滴入局,前景幾何?還有待觀察。

而從目前看來,滴滴跑腿更像是面對疫情的一次短期舉措,希望嘗試更多的可以帶來收益的機會。畢竟,疫情結束後,跑腿需求也將下降,跑腿員迴歸代駕也將成為一大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