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第十二場新聞發佈會召開,重要信息都給您梳理了!

3月10日上午,自治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第十二場新聞發佈會在銀川舉行。發佈會邀請自治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馬利明,自治區團委書記王偉,自治區婦聯黨組書記、主席馬文娟,寧夏紅十字會黨組書記田永華,介紹疫情防控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自治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第十二場新聞發佈會召開,重要信息都給您梳理了!


寧夏近三萬名工會幹部深入防控一線

各級勞模先後捐款6000餘萬

自治區總工會廣泛動員,為抗疫凝聚合力。一是及時發出倡議書,號召廣大職工群眾爭做政治責任的擔當者、個人健康的守衛者、疫情防控的踐行者,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堅決打贏這場硬仗。二是組織動員廣大工會幹部奮戰抗疫一線。全區29652名工會幹部組建119個志願服務隊,深入到鄉鎮街道、居民小區等疫情防控一線,幫助街道和社區幹部排查進出人員,把牢疫情防控的細枝末節。三是動員各級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積極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所長、捐款捐物、衝鋒在前。據五市總工會統計,各級勞模先後捐款6000餘萬元,為疫情防控紓困解難。


3082萬!391萬!460萬!

寧夏各級工會積極關愛慰問一線醫護人員

寧夏各級工會積極關愛慰問,為一線醫護人員助威。一是設立疫情防控專項資金。全區各級工會共劃撥疫情防控專項資金3082萬元,主要用於疫情防控工作的物資購買、走訪慰問等。二是及時慰問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首批援鄂醫療隊出發後,自治區總工會在第一時間為每名隊員送去5000元慰問金,截止目前,已為我區六批援鄂醫療隊782名隊員撥付391萬元慰問金。同時,在全國和自治區勞動模範評選中重點向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傾斜。三是加強基層工會資金保障。自治區總工會及時向各市總工會、自治區四家定點救治醫療機構、疾控中心和產業工會劃撥460萬元,支持基層工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幫助疫情防控一線人員解決實際困難,排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寧夏各級工會為經濟社會發展助力

寧夏總工會發揮自身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助力。一是通過發佈維權提示、開通維權熱線、網上辦理信訪件、加強勞動關係網上輿情監測研判,及時發佈涉及職工合法權益的政策法規,引導職工通過合法途徑表達利益訴求,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二是聯合人社部門搭建網上企業復工招聘和職工就業信息對接平臺,開展網上“春風行動”,為企業和職工牽線搭橋,解決企業用工短缺和職工就業難的問題。三是全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2月19日,自治區總工會印發了《關於在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產期間做好工會工作的通知》,提出關愛職工、維權維穩、保障發展等10項具體措施,組織各級工會加強協調指導,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寧夏心理援助服務受眾已達到20099人次

寧夏總工會通過維權幫扶,為困難職工解困。一是強化網上維權服務。疫情期間,我們把更多的工會服務項目遷到網上,讓職工足不出戶,通過工會網站、微信、手機APP等,就能辦理入會轉會、政策諮詢、困難申報等事項,全區各級工會通過網絡辦理各類服務事項229件。二是強化困難職工生活保障。高度關注因疫情造成生活困難的職工,把他們及時納入幫扶範圍,在做好常態化幫扶的同時,在疫情期間通過發放臨時生活補貼等措施,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三是強化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從正月初二開始,就開通了24小時職工心理援助熱線和“職工空中心理驛站”,聘請專業心理諮詢師提供心理疏導、情緒管理等服務,目前,心理援助服務受眾已達到20099人次。


疫情以來 寧夏志願者累計服務時長達50萬小時!

自治區團委發佈了《致全區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青年倡議書》和《青年防疫志願者招募令》,共招募、儲備志願者1.1萬人,6300餘名志願者深入防控一線,累計服務時長達50萬小時。在物流配送、交通運輸、電力保障等防控重點領域組建了540餘支青年突擊隊,讓團旗飄揚在防控一線。組織青年志願者關心關愛醫護人員及其家屬,開展代購代辦、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等服務,讓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精準募集款物 精準對口援助!自治區團委全力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自治區團委廣泛動員青聯、青企協等組織捐款捐物。截至3月9日,寧夏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募集款物近200萬元,其中募集捐款168.3萬元,募集醫用口罩3萬餘隻、手套2.5萬餘隻、防護服1600套等物資,全部用於防控一線。

支援湖北、援助襄陽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自治區團委第一時間與湖北團省委和襄陽團市委建立聯繫機制,向湖北團省委捐贈募集款20萬元、醫用口罩1.2萬隻;向襄陽市捐贈防護服1000套、醫用手套2萬隻、醫用口罩2000只等價值10萬元的防護物資。建立心理諮詢專家庫,為襄陽9縣開展“一對一”包片熱線直通服務。


自治區團委把疫情防控工作的貢獻度納入各級評選表彰重要內容

自治區團委將聚焦“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志願服務工作重心轉向社區、廠區、園區、校區四個領域,幫助摸清“三返”人員底數,把好入口關。聚焦典型選樹,深入發掘宣傳疫情防控中的青年典型和先進集體,把疫情防控工作的貢獻度納入各級“五四青年獎章” “優秀團幹部”“優秀青年志願者”“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評選表彰的重要內容。聚焦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及其家庭,持續開展“為奉獻者奉獻”志願關愛行動,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實實在在傳遞給一線醫務人員。


六項行動!自治區團委投身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按照自治區黨委脫貧攻堅“四查四補”工作要求,自治區團委積極對接福建團省委和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確定了2020年寧夏共青團投身脫貧攻堅戰的“六項行動”,即:學業資助、就業幫扶、創業扶持、志智雙扶、志願服務、閩寧協作。繼續選派金融系統青年幹部赴基層團組織掛職。圍繞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和技能培訓,繼續舉辦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職業技能競賽等。遴選一批投身脫貧攻堅優秀青年代表,講述脫貧攻堅故事。用好黨帶領人民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生動教材,把制度自信的種子播撒進青少年心中。


1.8萬餘名巾幗志願者!你們是塞上大地那一抹最靚麗的“巾幗紅”

自治區婦聯發動全區各級婦聯黨員幹部、執委和巾幗志願者1.8萬餘人,全力投入到疫情巡查、摸排登記、電話隨訪等疫情防控工作中,成為塞上大地一抹靚麗的“巾幗紅”。線上線下相結合,在微信公眾號推出文章313篇,40多萬人次關注,發放《倡議書》50萬份,組織專家編寫親子繪本,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普及疫情防治知識和防控要求,號召廣大婦女守護好家庭守住社區。積極開展愛心捐贈活動,截止3月9日,各級婦聯共募集資金物資378餘萬元,為一線疫情防控人員和困難婦女群眾提供醫護、生活用品等。其中,在“三八”婦女節期間,購買1000份愛心包,慰問馳援湖北醫務人員及家屬,受到一線醫護人員的廣泛讚譽。


自治區婦聯送上多款“巾幗脫貧大禮包”

自治區婦聯廣泛開展巾幗脫貧行動,帶動婦女增收致富奔小康。落實自治區關於疫情期間婦女創業擔保貸款新政策,加大貸款支持力度,重點向西吉縣傾斜,確保農村婦女在復工復產和春耕關鍵時期能夠及時得到貸款支持。持續推送500節家政課程、手工課程、涉農課程,開展技能培訓,提高婦女就業能力,帶動婦女增收致富。舉辦婦女識字班、父母成長課堂等,提升婦女素質。加大關愛幫扶力度,做實“兩癌”免費篩查+救助+保險+關愛工作,免費開展城鎮低保和農村適齡婦女‘兩癌’篩查,落實自治區城鄉“兩癌”貧困婦女救助資金800萬元,實施好“母親健康快車”“加油木蘭”等各類公益項目,切實為婦女辦實事解難題。


截至3月9日12時 全區紅十字系統累計接受捐贈款物1.519億元

截至3月9日12時,全區紅十字系統累計接受捐贈款物1.519億元,其中捐款1.136億元,捐物3828.07萬元。期間,我區一些企業、協會,不計代價、不顧己困,積極支持我區疫情防控。比如,寶豐能源集團聯合燕寶基金會作為最大的捐贈方,在先期捐款2000萬元後,想盡一切辦法從國內外採購3批急需醫療物資12萬餘件(只)、價值469.5萬元。還比如,寧夏塞尚乳業捐贈2000萬的牛奶蛋白粉,寧夏企業家協會等7個行業協會動員171家捐款1086萬元,以及寧夏建龍龍祥鋼鐵有限公司、伊品生物科技、吳忠儀表、金昱元化工集團、寧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等一些優秀民營企業也盡己所能,展現了本地企業的責任擔當。


全區紅十字系統累計執行捐贈款物1.28億元

全區紅十字系統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慈善組織、紅十字會要高效運轉,增強透明度,主動接受監督,讓每一份愛心善意都及時得到落實”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充分尊重捐贈人意願的基礎上,堅持“集體決策、快進快出、物走賬清、零庫存”原則,用好每一筆捐款,使用好每一件物資。先後制定《捐贈款物使用管理辦法》《捐贈款物使用管理監督辦法》《捐贈款物調配發放公開工作制度》等14項制度辦法或規範性文件,建立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各級指揮部每日報告疫情防控工作、非定向捐贈款物請示、定向捐贈款物報備機制,並堅持集體研究決策(區本級召開會議12次)和每日公開接受捐贈情況。截至3月9日12時,全區紅十字系統累計執行捐贈款物1.28億元,執行率84%。待執行捐款中,主要是慰問寧夏援鄂抗疫醫療隊的1132.45萬元捐款,將在援鄂醫療隊返回後用於發放補助和獎勵。


全區紅十字系統在行動!

為服務我區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全區紅十字系統把急需醫療防護和公共衛生消殺物資作為捐贈重點。通過協調銀川海關等部門開通境外捐贈綠色通道、指揮部緊急採購和引導社會捐贈,共執行捐贈口罩269萬隻、防護服4.3萬套、負壓救護車10輛、呼吸機10臺、核酸檢測試劑盒8550人份、測溫儀和熱像儀2610個/臺,以及隔離衣、護目鏡、防護面罩、藥品、消殺用品等,第一時間送達一線醫療機構和防疫人員手中,發揮了雪中送炭的作用。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我們積極協調6.9萬個口罩、1.35萬套防護服及酒精等防疫物資,發放到23個工業園區,幫助企業做好員工的防護工作。


自治區紅十字會積極做好人道救助救援工作

為做好人道救助救援工作,自治區紅十字會緊急調撥各類帳篷186頂等物資,支持在140多個醫療機構及社區、鄉鎮衛生院建立了臨時預檢分診處。累計組織基層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志願者6000餘人次,協助當地社區開展聯防聯控。聯合寧夏心理衛生協會,組織24名心理學專家成立疫情心理輔導志願服務隊,開通心理諮詢熱線,提供心理支持服務。聯合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發起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活動,先後有8名康復者捐獻血漿3200毫升,均用於救治重症患者。


五個主動!自治區紅十字會強化內外監督確保公開透明

按照“五個主動”要求,把加強監督從各項工作中突出出來。第一,主動強化內控管理,做好自我監督。第二,主動強化制度監督,做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第三,主動接受組織監督,先後接受了自治區黨委疫情防控督導檢查組、財政廳、審計廳、紀檢監察組的6次檢查指導。第四,主動接受第三方監督。第五,主動發佈公示公告,接受社會監督。通過強有力的監督實施,確保捐贈款物公開透明。


自治區總工會十項措施助推企業復工復產

自治區總工會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相關工作部署,於2月19日印發了《關於在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產期間做好工會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十項措施,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全力協助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具體做好四個“協助”,即協助企業培訓職工增強自我防護意識,理解、支持做好防控工作;協助企業制定復工方案;協助企業做好返崗人員的疫情健康信息登記;協助企業落實各項勞動保護措施。

二是積極發揮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妥善處理好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一方面,引導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落實“因隔離、留觀或政府採取緊急措施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不得隨意解除、終止勞動合同,也不得退回勞務派遣用工”等規定。另一方面,通過工會集體協商民主程序,採取調整薪酬(停工津貼)、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引導職工與企業同舟共濟,幫助企業戰勝困難,形成企業關愛職工、職工關心企業、共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是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對受疫情影響延遲復工或未返崗期間,用完各類休假仍不能提供正常勞動或其他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職工,主動指導企業工會或職工代表與企業開展協商,參照國家關於停工、停產期間工資支付相關規定支付工資、發放生活費。要監督企業履行依法隔離期、醫療期職工工資支付義務,對企業安排以靈活方式在家上班的職工,按照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支付工資。對暫無工資支付能力的企業,引導職工與企業協商延期支付,在充分徵求職工意見基礎上,制定支付計劃並監督執行、保障實施。對無故拖欠職工工資行為,提請行政執法部門及時予以糾正。對在春節延長假期間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職工,協助企業及時安排補休,對不能安排補休的,督促依法支付加班工資。


自治區總工會多措並舉 幫扶困難職工

困難職工解困脫困是工會的一項經常性工作,目前全區建檔立卡困難職工4737戶,今年“兩節”期間,我們籌集2485萬元對建檔立卡困難職工給予了分類幫扶。

此次疫情對困難職工生活帶來較大影響,特別是企業停工停產期間,產生了新的困難群體。近期,我們籌集了1100萬元,專門安排對建檔立卡和因疫情產生的困難職工,開展針對性的幫扶工作。我們要求各級工會盡快開展摸底排查,簡化審批程序,實現應幫盡幫。在此期間,困難職工需要向所在單位工會或者所在社區工會提出幫扶申請,也可以通過“寧工惠”手機APP和“12351熱線”提出幫扶申請,基層工會將按照困難職工幫扶的條件和標準開展建檔立卡工作,落實幫扶政策,最後通過“工會一卡通”將幫扶資金髮放到困難職工手中。


寧夏加強對疫情防控一線優秀典型的激勵關愛

今年是五年一次的勞模評選年,中央、自治區將在2020年“五一”前夕,表彰一批近年來在全國和自治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取得突出成績的先進個人,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自治區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稱號。疫情發生後,根據中央和自治區應對疫情相關精神,對在抗擊疫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一線職工予以傾斜,一是提高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在勞模評選中的佔比。二是注重被推薦人選在抗疫期間的表現和業績。三是在疫情結束後,我們將分期分批組織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專項療休養。四是組織各級工會積極做好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家庭關愛服務工作。


自治區團委為一線服務的志願者提供四方面保障

志願者的生命安全,是自治區團委最為牽掛的事情。自治區團做了四方面的保障工作:一是就近擇優上崗。為減少人員流動、降低傳染風險,要求各級團組織堅持本地化、社區化原則,以縣域為單位,統籌招募,綜合年齡、身體、專業背景、接觸史等因素,就近擇優推薦上崗。二是做好崗前培訓。制定了《防疫志願服務規範》,運用網絡新媒體等形式開展線上培訓,製作了7部微視頻、12條微語音培訓課程,部分縣區團組織還邀請專業醫護人員小範圍、不定期開展崗前培訓。三是提供基本保障。自治區團委向5市、22個縣(區)共撥付專款37萬元,用於保障志願者開展疫情防控,同時籌措20多萬元為志願者配備了消毒液、醫用手套等防護用品。積極對接華夏人壽保險,第一時間為廣大志願者提供專項守護保險。四是做好選樹宣傳。結合“我身邊的戰疫模範”評選等工作,加大對一線志願者先進典型的推薦力度,深入挖掘宣傳其先進事蹟,選樹身邊榜樣,大力弘揚新時代的雷鋒精神。

安全是服務的底線,我們全力把所有風險問題想在前頭,有針對性地把應為能為的措施做在實處,確保了志願者的自身安全,做到了幫忙不添亂,在疫情防控一線展現了奉獻精神和專業擔當。


寧夏將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農村婦女創業項目的貼息貸款支持力度

從2010年起,農村婦女創業擔保貸款工作多次被列入自治區政府民生實事,截至2019年底,全區累計發放農村婦女創業擔保貸款107.06億元,扶持19.93萬人(次)農村婦女創業,其中僅2019年發放12.46億元,扶持1.77萬名農村婦女創業。

為了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治區婦聯認真落實自治區政府關於疫情期間創業擔保貸款政策調整要求,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重點摸清婦女創業項目受疫情影響程度,積極對接協調財政、人社、經辦銀行等有關部門,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農村婦女創業項目的貼息貸款支持力度。將主要採取以下舉措:

一是與四家合作銀行會商簽訂《農村婦女創業擔保貸款合作補充協議》,確保在復工復產及春耕關鍵時期,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村婦女能夠及時得到貸款支持;二是協調經辦銀行簡化貸款程序,推行線上審批模式(如農業銀行的惠農e貸、黃河銀行的黃河e貸、郵儲銀行的極速貸等),提高辦理效率,爭取儘快放貸,不壓貸、不斷貸;三是對已發放的農村婦女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患新冠肺炎的,婦聯將協助借款人向貸款銀行申請展期還款,展期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年,財政部門將繼續給予貼息支持。


寧夏婦聯紮實開展“兩癌”篩查+救助+保險+關愛工作

“兩癌”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救助+保險+關愛”是自治區婦聯為助力婦女健康脫貧、提高婦女健康水平創新構築的四位一體婦女健康保障新體系。具體來說:

篩查就是2009年起,自治區婦聯聯合衛生部門在全區開展農村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在此基礎上,2018-2019年爭取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愛茉莉太平洋女性專項基金”200萬元,為海原、彭陽等4個縣區1.4萬名城鄉貧困婦女免費補充篩查項目。

救助就是2011年以來全國婦聯貧困母親“兩癌”救助專項基金支持我區2331萬元,自治區政府從2017年起將城鄉貧困“兩癌”患病婦女救助納入民生實事,投入資金3000萬元。截至目前,我區以每人1萬元標準共救助“兩癌”貧困婦女5331名。

保險就是自治區婦聯聯合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寧夏分公司在全區開展關愛婦女“愛妮保”工作,通過降低保費(100元),提高保額(5-10萬),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兩癌”患病婦女治療費用問題,目前全區累計承保32.99萬人,已有1008名婦女獲得保險理賠3415.25萬元。

關愛就是2019年自治區婦聯在石嘴山市、吳忠市試點開展了“兩癌”患病婦女心理關愛服務,2020年自治區財政支持60萬元,以每人2000元標準對300名患病婦女進行健康知識宣傳、心理撫慰干預、志願幫扶、小組互助等,幫助患病婦女減輕心理壓力,改善生活質量。


社會捐贈款物如何高效準確調配到位

寧夏紅十字會有妙招

關於捐贈款物的使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指揮部的要求是一貫的、明確的,就是要求紅十字會及時、公開、透明使用好每一分錢和每一件物資。我們也一直堅持嚴格程序,能快則快。

尤其是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用類物資,我們遵循“快進快出、物走賬清、零庫存”的原則,按照捐贈方意願和指揮部指令,能直接送達使用單位的,採取先送後辦手續的辦法;不能直接送達的,採取同步接受、同步辦理手續、同步組織運送的辦法,讓醫療單位和一線人員第一時間用到疫情防控。

對於防控一線急需的消殺用品,在指揮部協調生產伊始,我們就及時與生產企業對接,生產一批、發放一批,讓一線防控人員以最快時間用上消殺用品。

遇到捐贈物資轉送需要協調時,比如金河乳業和寧夏塞尚乳業捐贈給援鄂醫療隊的牛奶和蛋白粉等物資,我們就主動與自治區衛健委和湖北省紅十字會多次協調接收單位和運送方式,確保一線醫護人員能最快用上捐贈物資。

對於境外華人華僑和一些國家地區無法實現捐獻的,我們就主動協助海外捐贈方辦理國內通關手續,並代表海外捐贈方將捐贈物資送到醫療單位和防控一線。截止3月9日12時,所有接受捐贈物資已經全部發放到醫療單位和一線防控單位。


如何開展監督 保證公開透明?

寧夏紅十字會的回答來了

公信力是紅十字工作的生命線,實質就是要公開透明管理,使用好社會捐贈。

一是內部監督堅持全過程全方面。為了自己監督好自己,寧夏紅十字內部專設了核查監督工作組,按照我前面提到的14項制度和規範性文件,把捐贈款物的接受、管理、使用,從決策到執行都做到了有核查有監督,先後現場監督28次、電話回訪366次。另外,我們還招標第三方審計公司,對全區紅十字系統接受使用捐贈款物情況進行內部審計,確保捐贈款物使用工作合法合規,不出事、不出錯。

二是組織監督堅持多部門即時性。首先是堅持向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及時報告紅十字會疫情防控及募捐工作情況;其次是落實每日報告制度,主動向自治區指揮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駐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紀檢監察組每日報告接受捐贈款物及使用的有關情況;再次是定期向自治區審計廳、財政廳、民政廳報告開展募捐工作情況。

三是社會監督堅持多渠道多方式。第一,主動“曬賬單”,開展“陽光募捐”。通過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官方渠道公開募捐信息,公開每日工作和募捐概況,公開每天接受捐贈款物清單,分批次公開支出款物清單。目前,已發佈接受捐贈公示42期,使用公示5期,大家可以登錄自治區紅十字會門戶網站查詢。第二,主動反饋情況。對於能到現場的,專門邀請捐贈人進行現場監督;不能到現場的,在給捐贈人發佈的感謝信中寫清楚接受監督和查詢的渠道,方便捐贈人隨時監督。第三,邀請第三方監督。主要是採取安排志願者一起放發物資、給自治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送信息等辦法,主動接受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