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兩個博士,是種什麼體驗


讀兩個博士,是種什麼體驗

不知不覺,我們發現,身邊多了許多雙博士的超級學霸。感覺他們的才華會滿滿地溢出手機屏幕,一個博士學位都承載不了。

例如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現任院長白重恩,他既是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數學博士,也是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

白重恩1963年出生於南京的一個教師家庭,1983年獲中國科技大學數學學士。人民日報海外版曾報道稱,大學畢業後,白重恩考入中科院數學所讀研究生。當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訪問中科院時,在老師的安排下,丘成桐和白重恩進行了一番交流。後來,儘管研究生還沒念完,白重恩便在丘教授的推薦下出國留學。

之後,白重恩分別於1988年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數學博士,1993年獲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先後任教於美國波士頓學院、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2004年加入清華經管學院。其研究領域為制度經濟學、經濟增長和發展、公共經濟學、金融、公司治理以及中國經濟。

還有醫學、理學雙博士,長江學者,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遺傳研究所副所長曾凡一,近年來榮獲了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以及第六屆“上海市巾幗創新獎”等獎項。登上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謝謝了,我的家》節目的嘉賓曾凡一,也具備著“一心多用”的超凡技能。

曾凡一帶領的“誘導多能幹細胞”項目,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09年世界十大醫學突破之一;她開過個人演唱會,出過唱片;她可以一連泡在實驗室許多天,也能夠彈琴、跳舞、作曲。一面是嚴謹的科學思維,一面是自由的藝術靈魂,曾凡一立體而多面,每一面都折射出她人生的五彩繽紛。

卡內基-梅隆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政府學博士張千帆,作為北大法學院教授和我國著名憲法學家,曾回憶道當時“棄理從文”從物理學博士轉向政府學博士的原因:

“以前的工作與成功只是一種自我陶醉,和中國的現實離得太遠了。中國目前最需要的或許不是這些傳統的自然科學知識(儘管他從來沒有否認過它們的重要性),而是社會科學領域的新思想、新知識,至少對於像他這樣身在國外的留學生是如此。因為中國從來鼓勵自然科學研究,中國人也很聰明,不會缺乏這類人才;但社會科學卻很不一樣,國內需要這方面的人才。”

另外,如今作為國內第一名也是唯一圖靈獎獲得者,物理、計算機雙博士姚期智,自2011年起擔任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如果你瞭解他的學術造詣,也會知道這一獎項也是實至名歸。

姚期智生於上海,遷居香港,又移民臺灣,姚期智在臺灣大學完成了物理學學士學位後,赴哈佛大學就讀物理學博士,師從 197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獲得者 Sheldon Glashow。隨後,他只花了兩年時間就拿下了伊利諾伊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大家最耳熟能詳的雙博士學位獲得者,可能非音樂雙博士王力宏莫屬。王力宏因為他帥氣的外貌、低沉的嗓音以及音樂上的創作天賦,在娛樂圈圈粉無數,堪稱是娛樂圈的常青樹。但其實他不僅光有顏值他還有才華,王力宏是伯利克里音樂學院和威廉姆斯大學畢業的博士,妥妥的一枚專注音樂世界的學霸。

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一個博士學位都夠嗆了,那麼這些具有雙博士學位的男神和女神,可能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讀雙博士到底值不值得?

對於科研工作者和正在讀博士的學子們,如果有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結合實際(年齡、精力、金錢、發展)覺得沒有問題的話,再讀一個博士博士學位是有幫助的。特別對於碩博連讀,具有很大的年齡優勢。

一般來說,讀雙博士的人才,一般是出於幾種目的:

其一,國內讀了一個博士,再去國外同一個學科的另一個方向讀第二個博士;其二,對本專業不感興趣,讀完一個換一個不同的專業讀第二個;其三,可能想研究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有點交叉,其背景是由幾個學科組成的,有了這個研究興趣,換了學科讀另一個博士。

但是先要想明白的是,為什麼要去讀第二個博士,再權衡一下自己各方面的考量:時間、家庭、經濟、職業規劃等。不建議讀兩個相同專業的博士,不如直接申請本專業的博士後。對於當前學位轉碩士同時申請下一個博士學位來說,可以放棄當前學位申請下一個博士。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能申請到好學校的博士,那說明你的成果已經足夠多了,那應該也夠你當前博士畢業的了。

在自己精力、時間、金錢等主觀與客觀條件允許下,讀兩個博士也是一種很好的體驗,不過建議的是:一個博士學位為工作而讀;一個博士學位為興趣而讀。

讀博士其實主要就是學研究方法,假如你已經有一個博士學位在手,說明你的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識儲備已經很完善了,那麼讀第二個博士學位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得心應手的。

總之,要不要讀兩個博士學位主要還是看個人愛好與興趣。如果是出於求職心態,可能雙博士的性價比一般,除非十分有把握第二個博士學位能提前畢業,否則去讀個博士後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至於為什麼很多人選擇做博士後而不是做雙博士學位,可能與專才比通才在一定程度上更適應社會需求有關。

即使擁有多個博士學位,但是工作也只能大概專注於一個領域,而所讀的其他學位是否就是一種對自己時間精力的浪費,也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呢?即使以後從事交叉領域的工作,也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學習相關的知識技能。

做博士後是對博士專業的拓寬和延伸,可以增加專業競爭力。博士後的時間可以靈活掌握,半年到兩年一站都是有可能的。

鑑於雙博士和博士後本質上是不同的,要是喜歡博士期間的工作,決心以後要走科研這條路了,那就可以從博士後開始職業生涯。要是不喜歡博士期間的工作,但是以後還是想做科研,也可以從博士後開始你的職業生涯。所以,對於雙博士學位的人才來說,做不做博士後,不是取決於讀幾個博士,而是取決於終生想要從事的職業。

最後不得不說,由於國內學位法不承認副導師和雙重學籍,所以雙博士一般只能畢業後再申請另一個。考慮到現在年齡具有巨大的的現實機會成本風險及時間成本,除非有把握在找工作時有較大的優勢,不然,在國內讀雙博士需要慎重選擇。

無論如何,雙博士也好,博士後也罷,最重要的還是尊重自己的實際生活與工作需求,以及興趣愛好。

而對於那些具有雙博士的男神和女神,兩個不同博士學位交織的生活,在別人眼中也許很難很累,但對於他們來說,可能雙博士如同DNA的雙螺旋一樣,是天然相合的互補,在生命中不可分割,並駕齊驅。

讀兩個博士,是種什麼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