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半途而废?错把自律当“终极武器”

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制定目标后,很容易中途放弃或调转方向?

比如当我们欣赏了一场交响乐,被激情昂扬的表演所震撼,所惊艳,于是默默地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学一门乐器。没想到,刚开始没多久,就被那一个个难记的音符和节奏规律打败,渐渐地,新买的琴开始积灰,乐谱掉在钢琴下面好久也没被发现。

是我们缺少毅力,不够自律?还是沉湎享乐,不愿突破?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好舒服。”

容易半途而废?错把自律当“终极武器”

既然“舒服”成了大多数人的首选项,那“选择放弃”就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人自不自律的问题了,而是人类这个群体出现了一些“共有性”的bug。

Excuse me? 这是在帮半途而废的人甩锅?

其实,不管是缺少毅力也好,不愿突破也好,这些都只是表象的原因,其真正的源头来自我们的大脑构造。因为大脑是一个天生喜欢关注短期利益和眼前成就的家伙,一出厂就被设定为趋利避害、贪新厌旧的“人设”。

当我们取得一些即时的成绩时,大脑会觉得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在这种情况下,负责奖赏机制的大脑部位会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使我们心情愉悦,受到激励并且十分享受这个过程。

容易半途而废?错把自律当“终极武器”

反之,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习惯于关注眼前成绩的大脑会觉得目标离我们实在太远了。既然难以实现,那么目标对我们而言,便不再重要、甚至跟我们不相关。对于“不重要”或“不相关”的事,大脑通常将它放在注意力以外的区域。

可是,既然完成目标需要走一条如此艰难的道路,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呢?小有新年目标、生日愿望,大有活跃于PPT上被梦想“窒息”的各种愿景……这是因为新的目标不但契合了大脑喜欢“贪新”、“猎奇”的运转模式,还可以成为我们逃避过去的心理“避难所”。只是,当新目标不可避免地变成“过去的”目标、或运转得不如人意时,我们熟悉的一幕又会重复上演。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拆解大脑这个自带的bug,如何避免与目标渐行渐远呢?

容易半途而废?错把自律当“终极武器”

让大脑感受到“切实可行”的诚意

八九十年代,我们每个人都上过一节课,叫做“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当时,最热门的答案是“科学家”、“发明家”、“数学家”等等……“我要做爱迪生”,“我要做华罗庚”成了我们小学课堂上最响亮的回答。

小时候,我们都觉得科学家是完美的,几乎没有解不出的题。试想,如果这些“高冷”的理想成为我们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动力时,那大多数人的命运可能就被卡在一道解不出的数学题,或者老师的一次责骂……还好,那些都只是应付老师和家长的答案。我们大多数人心中都还有保留答案。比如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名警察。因为港剧里的madame比科学家的故事能让我更直接、更真切地感受到“我可以为这个世界做什么?”(实在惭愧,直到工作以后回头读科学家的故事,才有了情感上的共鸣。)虽然我长大以后也没做成madame,但小时候以madame为目标导向的我,居然也能在学习上一丝不苟,在解题时虽然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答案,但我总是学着像警察一样,希望从已知的信息里获得更多线索、甚至蛛丝马迹。

容易半途而废?错把自律当“终极武器”

因此,什么样的目标能让我们走得更远?就是那种让我们有强烈代入感,让我们产生心流,甚至还能产生“使命感”的目标,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是有价值”的目标。比如就算我做不了知识渊博的数学家,我也非常乐于做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点亮孩子好奇的双眼,激发他们的终生学习兴趣,不也是一件令人“醉在其中”的事吗?

当然,我并没有让大家放弃长远目标。“改变世界”并不是少部分人的专利。如果仅专注眼前的生活,或仅制定某个功能型的目标(如为考大学、赚钱制定的目标)我们也会变得迷失,不知道下一个出口在哪里。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科学家”、甚至“超人”的终极梦想。只是,在我们与这些梦想之间,还需要无数个梯级的连接,让我们在变得足够强大之前,不至于乱了方向。

容易半途而废?错把自律当“终极武器”

最后,我们来具体说一说如何为自己制定合适的目标。

原则1:让近期目标介于舒适区及焦虑区之间。

既然是目标,就得有一定的难度和提升空间。最好能跳出舒适区,但不要跳出太远,否则从舒适一下子变成焦虑,结果得不偿失。所以,近期目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既要带有一定的挑战难度,又能调控由此产生的焦虑。

原则2:分拆长期目标。

前面说了,大脑是“功利主义”的,那就顺着它来吧。将看似遥不可及的长期目标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让大脑先感受到一次又一次小小胜利的喜悦。大脑开心了,整个人都好了,什么都好商量了。

容易半途而废?错把自律当“终极武器”

原则3:真正的“自律”并不是苦哈哈地用蛮力逼自己一把

一提到“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等需要极度韧性和自律性的精神,我首先想到了中国老一辈的奋斗精神。是什么,让他们在无下限的艰苦环境里发挥了超越常人的毅力?答案是对目标的认同感。如果没有认同感,再多的自律也是事倍功半。所以,制定目标前,先好好跟自己聊一聊,什么是我愿意花一辈子的时间来做的?什么是当我失去一切以后,还能倚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