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呼籲恢復繁體字,你贊成嗎?

藍色的憂傷U3


繁體字疏密有致、重心有持、平衡有度,且能傳承漢字淵源神韻,在書法藝術領域,應該大力提倡!

但是在實際應用領域,簡體字書寫記錄表達效率低,練習耗時耗力;且因現代的文字記錄方式,已從傳統書寫發展到普遍使用電腦鍵盤、手寫板、語音輸入,將來人工智能可能會發展到人腦電波直接轉化為文字,書寫文字的記錄方式,將會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

個人拙見:對書法和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必須學好練好繁體字;對書法無興趣的人,認識簡體字練好自己的簽名就可以了。


陶器時代


當然贊成。

簡體字的推行,是一時權宜之計,為了當時民眾儘快識字所需。到了今天,中國早已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更重要的是深化對國文的理解,繁體字已不再是負擔。

繁體字的字形優雅,含義豐富,筆順筆畫,形意理解,歷經長時間多少朝代磨練清洗,已到達了一個高峰狀態,絕對不是急就章的簡體簡化字可以比擬替代的。

記得曾有人大聲疾呼,讓國人放棄方塊字,轉向拼音文字。認為拼音才能更好與世界融合。外人學起中文來更便利,這才是進步的方向,而用繁體是倒退。但三十年事實證明,這純粹胡扯,香港臺灣用繁體,外國人一樣學得6,只要他覺得有用能有利可圖,甚至往身上紋漢字的,外國人比國人還多。為啥,漢字字形美啊。一個漢字其實就是一幅畫。

我再舉一個例子,比如韓國與日本兩國。字文就是多取自中國,然後韓國🇰🇷出於什麼考慮,逐漸取消了漢字部分,你看他們現在寫的那個玩意兒,像個啥一樣莫名其妙。而日本,世界公認是東方文明中西化最好的一個分支。現在還保存著一千餘個漢字,保留著毛筆書法的習慣,配合假名使用。多麼的優雅,在疫情中,甚至和我們有風雨同天樣的羈絆與知音感。可韓國呢,這方面完全就個土鱉二愣子。

往拼音文字走才是錯誤的方向,往回走一步是回到正軌,而決非倒退。一個流傳幾千年未曾斷絕的文明,優美的繁體字正是我們的載體與華章,與別的文明截然不同,中華文化偉岸傲立於世的象徵。

有一種呼聲說,何必麻煩呢,已經簡化六七十年了都。請您換一種看法行嗎,六七十年了,為什麼國人還在惦記繁體字。您覺得,簡體如果取消六七十年後,會有人像惦記繁體這麼惦記它嗎?


劉羽舟和蕭銘珏


堅決反對,自古以來識字讀書少數人的權利?為什麼因為漢字太複雜,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進行了簡化字才讓中國脫離文盲之國,提供了大量的技工中國才能屹立世界文化之林,誰要去恢復繁體字就是文化倒退,中國人民的罪人


劉芳


我不贊成,時間都浪費在寫字上了。如果是興趣愛好寫毛筆字什麼的可以。如果是學生上學寫繁體字抄筆記,誰能告訴我,一堂課能寫出來多少筆記?孩子的學業負擔本身就重,一堂課不用幹別的了,光寫字玩兒了。老祖宗用繁體字的時候,有數理化,英史地,生體美嗎?那時候一天只把語文學好就行了,現在行嗎?只會那些之乎者也繁體字,到社會上都的餓死。現在想發展進步,是光繁體字就能進步的嗎?不反對學繁體字,但不能成為主流。


紫氣東來1701333


恢復繁體字怎麼夠,要恢復甲骨文才能夠讓他們裝逼,對了,順便恢復他們穿麻布,吃窩窩頭,還有把所有西方來的電子產品都扔了,出門靠走路,不要坐車了,這樣才顯示的他們傳承文化麼


丷小瓶蓋丷


一定要恢復!用不適用來說,這都是藉口!臺灣人就堅持在用繁體字!人家怎麼又用下來了?有些字,簡化了字重要的部分,失了字的靈魂,以至人都變得沒有敬畏心了!比如“愛”字,沒有了心的愛,還有那麼神聖嗎?都價值利益化了!“義”字,沒有上面該gai字頭約束“我”的慾望,還有人講多少義字當先?!等等,還有好多,所以支持恢復繁體字使用!


雪魔仙狐


簡單、易認、易學這才是最好的!發展是社會前進的主流,文字也是一樣,隨著網絡智能不斷的完善,以後的人只需要認字,都不需要寫字了。



別凍筆筒


完全恢復繁體字是沒有必要的,但我們可以部分恢復。隨著中國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國家軟實力也正在逐步影響著全球。其中,漢字是中國文化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體現。

文字是一個國家文明的象徵,作為唯一一個文明沒有中斷的四大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文化能夠延續至今,一個重要的核心因素就是因為中國文字沒有中斷。但是,由於歷史方面的原因推行簡化字,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漢字的文化之根和傳承之源。因此,在奮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文化先行,不僅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也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崛起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為此,循序漸進地部分恢復使用繁體字,不僅必要而且可行。

​漢字是形聲與表意組合的文字,過度簡化會破壞漢字的文化之美,使得漢字僅僅成為一個符號,而失去了其文化底蘊,這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比如,最近在網上流傳的愛無心,親不見, 產不生,厰空空,面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湧無力,雲無雨,開関無門,鄉里無郎,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說的就是對漢字簡化的無奈。

毫無疑問,漢字簡化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尤其是建國初期對於推動掃盲需求的確起到的積極作用。另外,有些簡化字古已有之,只不過是今天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大力推廣。

今天,我們倡導恢復繁體字的歷史條件也已經成熟。首先中國基本上完成了掃盲的需求,中國的人的文化素質已經較建國初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第二,隨著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程度日益加深,通過文字更容易拉近雙方的距離,並且以文字形式來展示海峽兩岸同宗同源文化認同感和一箇中國的政治認同感。

​我們倡導恢復繁體字並不是全部照搬恢復,而是在尊重歷史和人們書寫習慣以及照顧漢字文化三個方面的基礎上來統一規劃,部分恢復。其目的是讓下一代瞭解中國漢字的文化魅力,從讀書寫字開始就深深的被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感染。至於說到繁體字筆畫多,書寫困難,一方面固然有這個原因,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沖淡了筆畫多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

為此,希望文化部、教育部聯合權威性的文字學專家並且廣泛徵集社會各界意見,對繁體字進行篩選,列出首批推廣使用的繁體字名錄,並且有計劃分步驟的一批一批的推廣,在一段時間內允許簡體繁體並行,逐步用恢復的繁體字代替簡體字。



南街村夫


完全恢復沒必要,只要國家承認並保留繁體字,不要徹底廢除繁體字就行,以便於特殊行業和愛好者使用。咱們現在的簡體字我認為度剛剛好,確實給我們學習帶來了方便,但是有段歷史必須知道,咱們這是第一代簡化字,本來還有第二代簡化字,簡化程度非常嚴重,字不像字,最後廢除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段歷史。更有甚者聽說簡化的最終目的是將漢字簡化成字符,這樣想想就太可怕了!


博知行學院


專家是不是太閒了,現在幹啥都要爭分奪秒的,你要恢復繁體字,字體複雜筆畫多,你寫一個繁體字的時間,別人都能寫兩個簡化字了。再過幾年專家是不是又要恢復用毛筆書寫文章了,簡直是吃飽了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