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的電影有哪些?

小盛說歷史


一鏡到底的電影有哪些?

大家好我是好萊塢電影頻道,一名影視領域的創作者,今天很高興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奪魂索》

首先當然是希區柯克的《奪魂索》(Rope (1948) - IMDb),1948年就能有這樣的意識和技巧,實在讓人佩服,不過限於當時條件,一卷膠片只能拍10分鐘左右,所以影片其實是十個鏡頭拍成的,嚴格講不能算完全一鏡到底的電影。

《帝國大廈》

著名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帝國大廈》(Empire (1964)),全長485分鐘,也許可以算最長的一鏡到底的電影了。反正就是架一臺機器在那兒,從早上8點一直對著帝國大廈拍到下午2點。不過還是限於膠片的長度問題,其實最多隻能拍33分鐘左右就要換膠片。

整個影片大約換了10盤膠片——咦,33*10不是300多分鐘嗎?最後怎麼放出來485分鐘?這是因為沃霍爾是用24幀每秒幀率來拍攝的,而放映時則是16幀每秒。於是原本6小時40分鐘的片子就放映了8小時零5分鐘。

《俄羅斯方舟》

大名鼎鼎的《俄羅斯方舟》(Russkiy kovcheg 2002 )。只有進入到數字拍攝時代,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一鏡到底,本片就是用數字攝影機拍攝的。總共嘗試了四次,前三次都因為技術問題失敗了,第四次才拍攝成功。影片全長99分鐘,遠算不上最長的單鏡頭影片,但從藝術水準上來說,無疑是最優秀的一部。拍攝過程中動用的演員總計超過4500人!(導演在訪談中一直拒絕透露有多少人參加拍攝以及成本是多少……)

寂靜的房子

烏拉圭恐怖片《寂靜的房子》(La casa muda (2010)),片長有78分鐘和86分鐘兩個版本,拍攝成本才6000美元!2012年好萊塢翻拍了一個版本,當然就沒用一鏡到底的手法了。

總結:我認為上面的幾部都算。


好萊塢電影頻道


借這個問題,不單單歸類一下所有類型的一鏡到底的電影,順便在後面壓軸提一下電影史上一些變態式實驗……

(先說正經的)

1,《俄羅斯方舟》,真正意義的場面調度式一鏡到底長片電影。

《俄羅斯方舟》誕生於2002年,導演: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它應該是電影史上第一部轟動性質的採用場面調度的方式把一部電影用一個鏡頭拍完的。全片在俄羅斯的國家博物館中拍攝,劇組排演了幾個月,最後一共拍攝了3條,在前兩條都以失敗告終,劇組面臨山窮水盡之時,第三條終於一氣呵成。當然多看幾遍你可能會在影片裡留意到攝影師會經常巧妙地規避即將出現的博物館守衛……

2,《鳥人》,採用後期特技的完美一鏡到底。

誕生於2014年,導演: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鳥人》同樣主要採用場面調度的手法拍攝長鏡頭,只不過相比《俄羅斯方舟》的場景更加豐富,所以在一些無法用自然手法銜接的段落採用了電腦特技。這一手法的祖師爺可以在第三名中看到。

3,《奪魂索》,影視上大概是第一次(敘事式)一鏡到底的嘗試。
誕生於1948年,導演: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說它是第一次(敘事式)一鏡到底的嘗試,因為本身電影誕生以來,受限於技術(剪輯還沒有被髮明的時期),所有的電影都是一鏡到底拍攝,再一鏡到底放映的,而受限於一盒膠片的長度,一鏡到底的篇幅都不可能超過12分鐘。而英國驚悚大師希區柯克大概是電影史上第一個想到嘗試“一鏡到底”式體驗的電影人,他一共採用8盒膠片,拍攝了8段一鏡到底的鏡頭,再利用當時的特技手法把它們在後期連接起來。至於是什麼手法,我就為影片賣個關子吧。

4,《大炮之街》,最成功的一部一鏡到底式動畫電影。

中篇動畫合集《回憶三部曲》(1995)中的第三篇,導演: 大友克洋。《大炮之街》有可能已經不是大友克洋唯一的一部一鏡到底式動畫作品了(因為最新的小編還沒看……),但它一定屬於動畫電影史上最早的,也是最成功一次嘗試。動畫的製作與實拍電影不同,要靠一層一層的關係擺放人物與場景,大友克洋正是利用了這樣的方式創造出了一部一鏡到底的作品。考慮到動畫製作工程量實在太多龐大繁瑣,能有這樣一部短篇幅作品也真的實屬不易。

(好了,變態的來了)

5,《帝國大廈》,影史最長一鏡到底電影。

誕生於1964年,導演: 安迪·沃霍爾。美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估計每個中國人都得如雷貫耳(搜一下作品就知道了),他其實也是幹導演的,當然他的作品也全在當代藝術範疇。該片他就把鏡頭對著象徵資本主義頂點的紐約帝國大廈猛拍,全片達到了恐怖級的8個小時,當然你知道帝國大廈是不會動的……(順便再賣個關子,電影史上最長的電影還不是它,還有一部達到了87小時呵呵)

6,《藍》,一個顏色的電影。

誕生於1993年,導演:德里克·賈曼。這麼歸類這部電影不知會不會得罪這位英國大導演。作者型導演德里克·賈曼一生致力於拍攝電影,在他辭世前拍過大小50多部作品。艾滋病的突然降臨讓他雙目失明,但失明後的他仍然堅持不懈,用自己的語言叩問他最後的失明歲月中面臨的生的嘈雜與死的寂靜。所以對於全片的畫面他選擇的象徵靈魂的藍色。

7,《白雪公主》,我什麼都看不見我什麼都看不見……

誕生於2000年,導演: 約阿·凱撒·蒙泰羅。根據Robert Walser的文字改編而來,還沒找機會看過不做評論,上個電影截圖感受一下:


三川


“一鏡到底”顧名思義就是一部電影全篇由一個鏡頭呈現,它似乎是電影語言裡的一個高端名次,因為它的呈現極其考驗導演的功力。說起“一鏡到底”,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曾經獲得奧斯卡的《鳥人》,但此片卻非真正意義上的“一鏡到底”,因為它是由多個鏡頭通過後期的巧妙處理讓觀眾誤以為全片只有一個鏡頭。所以,“一鏡到底”便分為真正是一個鏡頭拍攝完成的真“一鏡到底”和由多個鏡頭通過後期處理的偽“一鏡到底”。但,影史留名的這些“一鏡到底”的影片,不管真偽,都堪稱偉大。下面,咱們就來看看都有哪些電影。

一、真“一鏡到底”

1、《帝國大廈》 (1964):美國著名先鋒派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導演作品,全片485分鐘真正的只有記錄關於帝國大廈的一個鏡。當然,如何看待這部影片,就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了!

2、《俄羅斯方舟》 (2002):亞歷山大·索庫洛夫導演作品,九十多分鐘一鏡到用了2000名群眾演員穿梭於聖彼得堡冬宮中的33個展廳,令人由衷讚歎!

3、《大空港2013》(2013):三谷幸喜導演作品,全片100多分鐘一鏡到底,共拍了6條。

4、《維多利亞》 (2015):塞巴斯蒂安·施普爾導演作品,140分鐘真真正正的只有一個鏡頭,全片由佳能C300手持攝像機拍攝完成,一共拍了三條。

二、偽“一鏡到底”

1、《奪魂索》 (1948):希區柯克最導演的、早通過探索“一鏡到底”呈現劇情片,將膠片分為八段,用角色的後背或者箱蓋特寫遮蓋黑銀幕、或者將角色視線作為剪輯點連接完成拍攝。

2、《鳥人》 (2014):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執導,影片由10多個長鏡頭剪輯達到“一鏡到底”的效果。


先概括這幾部,還有許多“一鏡到底”的電影,有機會再分享。



影行人


我說一個最最經典的“一鏡到底”的電影。

你們肯定要服我!


懸疑片大師希區柯克的《奪魂索》 (1948)

評分還挺高。 

博蘭頓和菲利普都是哈佛的高才生,而且都是同性戀。

有一天,他兩合謀殺害了同學戴維,並藏屍於一個大箱子中。

或許是出於炫耀,他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

那就是用裝著戴維屍體的箱子當餐桌,邀請了戴維的父母、未婚妻、同學和茹伯特教授來赴宴。

(好惡心,好變態。)

他們謊稱戴維外出了,和客人們在戴維的“棺材”上進行著宴會。

膽小的菲利普從宴會開始就開始坐立不安,但是博蘭頓卻不慌不忙,在客人中滔滔不絕。

然而,聰明的茹伯特教授從博蘭頓的談話中漸漸察覺出事有蹊蹺


全片幾乎不用剪輯,完全打破了蒙太奇的規則,沒有切換,沒有正反打,一個鏡頭從頭到尾。

這可以說是希區柯克人生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




素人影評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付關於這個“一鏡到底的電影有哪些?”問題。

隨著現在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我們對畫面真實性和拍攝技法的真實性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獨具挑戰的長鏡頭(Long Take)在眾多拍攝手法中愈來愈能表現出它獨特的表現力和不可比擬的魅力。

《奪魂索》
首先當然是希區柯克的《奪魂索》(Rope (1948) - IMDb),1948年就能有這樣的意識和技巧,實在讓人佩服,不過限於當時條件,一卷膠片只能拍10分鐘左右,所以影片其實是十個鏡頭拍成的,嚴格講不能算完全一鏡到底的電影。
《帝國大廈》
著名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帝國大廈》(Empire (1964)),全長485分鐘,也許可以算最長的一鏡到底的電影了。反正就是架一臺機器在那兒,從早上8點一直對著帝國大廈拍到下午2點。不過還是限於膠片的長度問題,其實最多隻能拍33分鐘左右就要換膠片。
整個影片大約換了10盤膠片——咦,33*10不是300多分鐘嗎?最後怎麼放出來485分鐘?這是因為沃霍爾是用24幀每秒幀率來拍攝的,而放映時則是16幀每秒。於是原本6小時40分鐘的片子就放映了8小時零5分鐘(騙紙!)
《俄羅斯方舟》
大名鼎鼎的《俄羅斯方舟》(Russkiy kovcheg 2002 )。只有進入到數字拍攝時代,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一鏡到底,本片就是用數字攝影機拍攝的。總共嘗試了四次,前三次都因為技術問題失敗了,第四次才拍攝成功。影片全長99分鐘,遠算不上最長的單鏡頭影片,但從藝術水準上來說,無疑是最優秀的一部。拍攝過程中動用的演員總計超過4500人!(導演在訪談中一直拒絕透露有多少人參加拍攝以及成本是多少……)
約翰娜的7333秒
瑞典導演Anette Skahlberg在2013年拍了一部名為《約翰娜的7333秒》(7333 Seconds of Johanna)的電影,憑單鏡頭2小時零2分鐘的片長成為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可的最長一鏡到底的電影——可是連IMDb都沒有收錄本片!
Agadam
大概是發現這樣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來得太容易,上面那部片子的紀錄很快被打破了。目前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是印度電影《Agadam》(2013),片長2小時3分30秒。這裡有預告片:Agadam Movie Official Trailer,看起來應該是個DV拍攝的恐怖片。
時間密碼
《時間密碼》(Timecode 2000):一個是喜歡沾花惹草的電影製片人,一個是他充滿不安全感的妻子,一個是為了在 演藝界出人頭地不惜出賣自己成為紙片人情婦的女演員,一個是心懷嫉妒、終於萌生殺機的女演員的男友,4個人終於因為命運的安排而相逢,構成了一個關於一段 孽緣、一宗謀殺案和一個好萊塢不為人知的故事……
餘命85分
哥倫比亞影片《餘命85分》(PVC-1 2007) ,一部講述人體炸彈的實時進展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有點紀錄片風格。
奪寶群英
土耳其電影《奪寶群英》(Nokta 2008),三部曲的第二部,片長78分鐘。
寂靜的房子
烏拉圭恐怖片《寂靜的房子》(La casa muda (2010)),片長有78分鐘和86分鐘兩個版本,拍攝成本才6000美元!2012年好萊塢翻拍了一個版本,當然就沒用一鏡到底的手法了。
10
表演的神態
2012年,還有一部數字電影《表演的神態》(The Look of Performance),官方網站Jerwood Visual Arts,本片是360度單鏡頭拍攝,時長3小時33分8秒!不過影片是用50幀每秒幀率拍攝的,實際長度應該是7小時6分17秒!

七寶聊電影


說到長鏡頭,那不得不說整部電影就是一鏡到底的《鳥人》。

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雖然是一鏡到底,但其實是一部偽長鏡頭影片,一部電影一遍成啊,想都不要想。但用十多個長鏡頭無縫拼接成一部電影,已經是相當的牛掰了,平均一個鏡頭也要十分鐘啊!

影片講述了一個曾經因飾演超級英雄大紅大紫的男演員,在年過半百時已經無人問津。他打算憑藉在百老匯的演出鹹魚翻身,卻麻煩不斷,當一切都走投無路時,他卻用一種荒誕的形式如願引起了轟動。

開機前,導演給他的演員們看了菲利浦·佩帝(知名雜技演員)在雙子塔之間走鋼絲的照片,他告訴他們:“這就是我們將要拍攝的電影。如果我們跌倒,我們將一敗塗地。”

這部電影對演員的考驗可見一般,不過邁克爾基頓、石頭姐艾瑪斯通、愛德華諾頓組成的陣容也還真能應付過來。電影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百老匯的聖詹姆斯劇院內拍攝。為了達到一鏡到底的效果,演員們通常需要一次完成長達15頁劇本的內容,並且按照嚴格的走位,不能有絲毫差池。

影片充滿了對現實的諷刺,但看完了整部電影,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一個字,暈!





影片生活


根據我個人的判斷給您推薦幾部,希望是您想要的電影。

1、《工廠大門》它可稱為第一部電影。攝影機在門外記錄了下班工人走出門外,騎車的,走路的,一幅自然真實的景象。喬治薩杜爾說“至今還使人感到一種樸素的魅力。”大門在略靠右邊,在中間靠左的地方還有一個小門,因為光線暗,所以是黑色的。大門和小門剛好形成黃金分割。從大門出和從小門出的人,在構圖上,也形成力量的平衡。

2、《寂靜的房子》該片講述了莎拉和父親來到了空置已久的湖邊小屋,因為這裡即將被出售給他人,所以父女兩人決定先過來把衛生給打掃打掃,也算是一種告別的儀式。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著,夜幕漸漸降臨,黑暗和靜謐籠罩著湖面,亦覆蓋了小屋。

3、《餘命85分》該片靈感來自一個真實的事件,一位無辜婦女的脖子上被繫上了一枚衣領炸彈。在哥倫比亞,一位婦女和她的家人成為一個特別恐怖行為的受害者。由於無法支付贖金,這位母親變成了一個活著的時間炸彈,她陷入了身體和心理的絕境,她和她的家人試圖打破這一絕境。

4、《約翰娜的7333秒》該影片憑單鏡頭2小時零2分鐘的片長成為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可的最長一鏡到底的電影——可是連IMDb都沒有收錄本片!

5、《奪魂索》該片講述了博蘭頓和菲利普都是哈佛的高才生,一天,都是同性戀的兩人合謀殺害了同學戴維,並藏屍於一個大箱子中。或許是出於炫耀,他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那就是用裝著戴維屍體的箱子當餐桌,邀請了戴維的父母、未婚妻、同學和茹伯特教授 ...

以上幾部希望是您要找的,謝謝!


雪落靜候花開


今天就來推薦幾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吧.

首先科普下一鏡到底的概念,都擺好小桌椅站好前排馬上就要講課了.

一鏡到底:需要有極高的默契度和拍攝技巧,全程鏡頭不換不切不停一人失誤就得重頭再來.

雖然一鏡到底的讓人看起來有很高的吸引力十分的拉風,但是也是一把雙刃劍,好了流傳千古,不好就飽受詬病,正如那些美麗的PS 照片一樣,背後都是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設計還有修飾和構思.

下面就推薦幾部我心目中比較厲害的電影吧.

第一部:《帝國大廈》

推薦理由:美國先鋒派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在1964年導演的一部無聲電影。

電影簡介:如果你喜歡看超級長的肥皂催眠劇,如果你是一個長期的失眠者,那麼這部電影簡直可以當藥了,它的拍攝時長485分鐘也就是說有8個小時!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並且全程就是一個場景,從早上8點到下午2點就一直對著帝國大廈拍攝(說白了就是把攝影機放在那兒就好了),你如果看了海報就不用再看它了,這就是它的厲害之處,我這種俗人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大概是傳說中的戀大廈癖??據說當年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厲害之處:首映時兩百名觀眾看了一會兒就走光了。(畢竟導演這種愛好的人不是很多)


就是下面這個樣子的大廈,好了恭喜你看完這部電影了... ...

第二部:《約翰娜的7333秒》

推薦理由:2013年雅典出品的這部電影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簡介:如果你是一個很執著的人,這部7333秒(2小時零2分鐘,同時也是名字的由來)一鏡到底的作品值得你看,倒不是內容怎麼樣,主要是資源太難找了!號稱曇花一現的神片,至今我還在苦苦尋找,如果你找到了可以私信我,好東西畢竟要一起分享 ,我們一起做個無聊的人吧 : )

電影的海報都巨難找,原諒我只能從豆瓣上找來這麼一張小圖


第三部:《維多利亞》

推薦理由:拍攝了3次3次都成功的電影

簡介:電影的內容很簡單,主要就是講一個叫維多利亞的女孩結識了四個混混,然後開始了一場血色浪漫的邂逅.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當年入圍德國電影節,全片一共140分鐘,一鏡到底,洋洋灑灑,像看一場話劇表演一樣一氣呵成,最厲害的是這個電影劇本里沒有任何臺詞,全程演員自由發揮,自己給自己安排臺詞,這得考驗足夠的配合度還有演員的反應速度了,所以讓人看起來足夠的還原生活很真實,更厲害的是當年本片拍攝了3次3次都成功了,最終選擇的是最好的一版.(看來演員們心態都很輕鬆啊)

我是鍾躍民,一位愛看電影,聊電影的佛系少年,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哦


鍾躍民


說到一鏡到底的電影,馬上想到《俄羅斯方舟》。這是導演亞歷山大•索科諾夫在2002年的作品,它可以稱為一部非常極端的實驗片,整部影片90分鐘,只有一個鏡頭。

影片主要描述一位當代電影人突然發現自己置身於公元1700年前後聖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宮殿裡,同時周圍的人都無法看到他。和他有同樣經歷的是一位來自19世紀的法國外交官,這一奇遇使兩人開始了一場歷史的漫遊,目睹了俄羅斯千年來的風雲變幻。

豆瓣評分7.6還不錯,許多觀眾也表示一鏡到底很奇特,也有人認為這是一次炫技。

這部影片是一次雄心勃勃的實驗。影片連續不斷地在聖彼得堡的一座著名宮殿裡一次性拍攝90分鐘,從而使拍攝時間與電影時間完全重合。整部影片由一個鏡頭完成,索科洛夫反覆強調了他的這部作品中將沒有一次切換,算是把他偏愛的長鏡頭美學發揮到了極致。

另外這是第一部直接拍攝在硬盤上的故事片,並使用高清晰度數碼攝影機。這是一項浩大而複雜的工程,攝製場地包括35個宮殿房間,850多名演員參加演出。影片橫跨四個世紀,掃視了俄羅斯歷史的動盪風雲。對於導演來說完成拍攝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甚至可以說是冒險。

索科洛夫和他的攝製組從4月開始準備,12月23日才開始進行實地拍攝。影片不採用同期錄音,每一個場景細節都必須精確地計算、安排,後期製作將對色彩、光線等畫面效果作出調整,而不進行剪輯。

這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向我們展示了電影藝術的魅力,值得一看。


漣漪小涵


《活埋》是由獅門影業公司於2010年發行的懸疑驚悚片

推薦理由:一個鏡頭,一個人,創造出一部獲獎無數的電影

推薦指數:★★★★★

劇情簡介:

顯然,保羅還不想死。

但是,當他在地下6英尺的地方甦醒過來,而且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置身在這裡,包括是誰安排的這一切時,他才意識到死亡原來離自己如此之近。

本來,保羅只是一個尋常的卡車司機而已,為了多賺錢跑去伊拉克做承包商,如今他卻突然掉到了一個連他自己都不甚明瞭的境況當中。與保羅一起被埋起來的有手機、打火機、手電筒、熒光棒、小刀、酒壺和筆。保羅慢慢地將所知的線索拼湊到一起,至少能夠幫助他在這樣一個狹小到令人發狂的空間裡獲悉自己所在的位置。手機只有一點點可憐的微弱信號,而且電量就要用光了。

很快,稀薄的氧氣供應就變成了保羅不得不面對的最可怕的敵人,逼迫著他在這樣一個緊閉的空間裡與時間賽跑,爭取一切能夠重見天日的機會——不得不克服恐慌、絕望和精神狂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被活埋繼而被憋死之前,保羅只剩下90分鐘的時間了。

個人觀點:

整部影片一個場景,一名演員,將整個電影氣氛做到了極致,封閉空間下的緊張感及窒息感表現得淋淋盡致。對於恐懼來說整部影片的感觀莫過於壓抑更大。讓觀眾身臨其境,想象著被埋的是自己,有種不能呼吸的感覺,所以推薦給大家看看,請謹慎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