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蘇聯近衛軍簡介7

近衛第6集團軍

1943年4月16日由第21集團軍(參見第21集團軍)改編組建,編有近衛步兵第51、第52、第67和第71師,以及步兵第325和第375師(上述各師後來合編為近衛步兵第22和第23軍)。1943年夏,近衛第6集團軍在沃羅涅日方面軍編成內在庫爾斯克附近於德軍的主要突擊方向上實施防禦(參見庫爾斯克會戰)。7月6日,德軍為對付近衛步兵第51師(師長塔瓦爾特基拉澤少將),把約300輛搭乘步兵的坦克投入進攻。衝擊前,曾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炮火準備。該師所屬各部隊進行了激烈的防禦戰鬥直到深夜。德軍在大量航空兵力的支援下,企圖以坦克集群(每群40—120輛坦克)的突擊打破蘇軍的頑強抵抗,但未能得逞。德軍在一天之內就損失95輛坦克和若干門“費迪南德”強擊炮,於是停止了進攻。

1943年10月,編入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所屬各兵團在到達涅韋爾市地域之後,在該市西南組織防禦。到1944年1月初,集團軍一直實施防禦戰鬥,爾後又參加了殲滅敵涅韋爾集團之戰。1944年夏,在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的編成內參加了白俄羅斯戰役(1944);7月4日協同其他兵團解放了波洛茨克市。在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參見波羅的海沿岸戰役)時,參加了1944年希奧利艾和里加進攻戰役。在衛國戰爭結束階段,在參加了1944年梅梅爾戰役之後,近衛第6集團軍各兵團與巴被緊逼到庫爾蘭島之德軍重兵集團進行戰鬥。由於在戰鬥中表現出勇敢和大無畏精神,160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數千人獲得勳章和獎章。

司令,1943年4月至戰爭結束為奇斯佳科夫中將(1944年6月28日晉升為上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