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把公司“家底”捐了的“80後”:6天瘦6斤,蓋好了近千平方米的發熱門診

這個把公司“家底”捐了的“80後”:6天瘦6斤,蓋好了近千平方米的發熱門診

  劉濤在生產車間檢查活動房的總裝工作 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高瑩輝 攝

  劉濤身高一米七出頭,相貌平平,中等身材,走在街上很難引起你的注意。而你一旦和他打起交道,就會發現他說話直爽,性格樸實,給人以鄰家大男孩的印象。他的母親心腸軟,對孩子關愛有加。在疫情防控期間,這位河北衡水鄉下的母親,從手機上看到孫女拍的一段視頻,兒子劉濤6天就瘦了6斤,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劉濤覺得母親有些嘮叨,“疫情當前,這些都不算什麼。老母親怎麼有些婆婆媽媽了呢……”掛斷電話,他覺得有一股溫暖的力量從心底升騰。

  報國

  正當時

  經營的產品正是醫院急需物資,迅速清理倉庫,捐出公司現有“家底”……2020年伊始,他為抗擊疫情奉獻了自己的力量

  “80後”的劉濤是貴和華濤建材公司總經理,從事箱式整體房屋建設。臘月二十九,從天津返回衡水老家的劉濤從手機上得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消息,接著又在電視上看到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火熱場面,他意識到,在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上使用的材料,和自己公司生產的1/8箱式整體房屋差不多,都是預先在廠房裡做好一個個單元模塊,然後到現場快速搭建。 劉濤坐不住了,他知道自己在北辰區廠房裡那些用於冬奧會配套設施的箱房會大有用處。果不其然,不一會兒他就接到了電話,一些建築公司向他詢價,眼下天津的多家醫院建設發熱門診,急需箱式整體房屋。由於疫情來得突然,各公司都沒有現貨,因此詢問他是否還有庫存。 劉濤沒有報價。他知道,醫院急需的物資,肯定事關緊急。 正月初二一大早,劉濤就帶著家人返回了天津。作為天津市青聯常委、青企協理事,他直接撥通了天津團市委書記王峰的電話,表達了自己想把庫存的箱式板房全部捐給醫院的意向。王峰得知這位青年企業家的想法後,一分鐘也沒有等,直接打電話給天津市衛健委,詢問天津市哪些醫院因擴建發熱門診急需箱式房屋。市衛健委隨即便著手統計,統計結果是全市共有八家醫院需要此類物資。劉濤隨即趕回公司,迅速清理倉庫,把庫房裡僅有的14套1/8箱式整體房屋全部拉了出來,然後請貨車司機把它們一個個運送到所需的各家醫院。

  天津市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到了三個,用於建發熱門診的候診室。副院長張朝暉說,疫情突然,為了防止病毒傳播,急需為發熱病人開闢候診專區,以避免傳染其他病人,而其他科室的病人也需要排隊候診。正在此時,劉濤送來了三套箱式整體房屋,直接從貨車卸到醫院的空地上,打開房門通上電,放上幾把椅子就成了發熱病人的候診區,立即解決了上述難題。隨著後期發熱病人的減少,這幾套房屋將用於兒科診室和內科診室,一直髮揮作用。

  回到廠區倉庫,劉濤盤點了一下,成品房屋全沒有了,下一批原材料還沒到,整個倉庫空蕩蕩的。 劉濤將公司現有的“家底”都捐獻了出來,為抗擊疫情奉獻了自己的力量。

  年少時期的劉濤,愛看武俠小說,崇尚俠義英雄。2003年7月,也就是非典暴發的那年,年僅19歲的他帶著114.5元錢跑到天津闖蕩,擺攤賣過肉夾饃,搬過純淨水,最終進入了建築行業。17年過後,在天津,他有了企業,承擔的責任更大了,能付出的也更多了。

  偶爾靜下來,劉濤會用手機翻到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一位“90後”小夥子的朋友圈。小夥子的一句留言讓他記憶深刻:“作為一個男人,我絕不允許自己平平淡淡地老去。將來,我可以自豪地對別人說,2020年那個春節,我在武漢建過雷神山醫院。”這就像發在朋友圈的一個衝鋒號:“青年朋友們,報效祖國的時候到了!”

  甘做

  逆行者

  24小時設計圖紙出爐,供應商門口蹲守材料, 70多人迅速集結爭分奪秒奮戰……近千平方米發熱門診竣工了

  接下來,沒有原材料,沒有工人,劉濤又接到另一個求助信息:天津市胸科醫院要建一座獨立於醫院大樓、1000平方米的發熱門診,裡面有診室、候診區、住院部、盥洗室等,還要通上水、電、氧氣,安裝空調和各種醫療器械。劉濤承擔箱體房屋設施的建設任務。首先,這需要設計圖紙,不是簡單地將箱式房屋堆砌到一起。劉濤立即找來合作伙伴、天津城投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全根,請他出設計圖紙。

  2月3日一大早,張全根冒著風雪,趕到胸科醫院和院方工作人員一起討論要建的發熱門診的功能、佈局,實地考察場地。

  回到設計院,張全根和10個同事一起奮戰,兩個小時後就繪製出了第一張草圖,但圖紙傳到胸科醫院後,卻被院方否決了,因為這一設計不符合傳染病防治的“三區兩通道”要求。所謂“三區”是指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兩通道”是指醫護通道、病人通道。病人通道與醫護人員的通道是各自獨立的,以保證醫護人員不被病毒感染。每個房間還得有排風系統,並配有紫外線燈消毒,務必確保室內環境100%達標。

  劉濤把天津資深的設計師以及傳染病防治專家一個個接到自己公司,大家在一起研討。2月4日夜裡12時,設計圖紙完整出爐。“按照以往的程序,這個圖紙可能需要14天的設計週期,但在特殊時期,我們24小時就完成了設計。”劉濤說。 接下來,購買箱式整體房屋的原材料遇到了困難。其中,牆體材料的供應商在北京,還沒有完全復工,很多工人在老家出不來。電話聯繫後得知,這個供應商的總經理驅車上千公里,到山東等地將員工一個個接了回來,立即開工生產。劉濤派人在工廠門口等候。第一批出廠的三車材料運往天津。

  箱式房屋的門也是特殊規格的。在春節後尚未全面復工的情況下,山東濰坊的供應商無法提供足夠的防火門。於是,劉濤又派員工蹲守在這家防火門企業的門口,出來一批產品就迅速接手一批,最終將這些材料快速送到了天津。 除了材料,還得有工人,安裝工、電工、焊工一個都不能少。很多外地工人不能返津,劉濤就把公司管理層35歲以下的年輕骨幹全部抽調到一線,加上10餘個車間一線上沒回老家的工人,一起趕到胸科醫院的工地施工。一些與他一直有業務往來的供應商、安裝商夥伴,聽說他在建設醫院的發熱門診,也抽調出一線工人趕來幫忙;醫院的物業、後勤團隊也出動了,總共集結了70多人一起爭分奪秒奮戰。

  劉濤在請一位電工返津加入工地時,那位電工表示:“這個時候,我不上誰上?”那一刻,劉濤差點流下眼淚。他想,這些工人都是平凡又偉大的逆行者。

  劉濤每天在胸科醫院工地指揮施工、調配各種物資,忙上忙下,跑來跑去,6天下來瘦了6斤,連續幾天都是凌晨2時回到家,妻子和孩子都已進入了夢鄉。一次早晨出門,孩子對他說了句:“爸爸辛苦了,不要累壞了……” 女兒拍了他出門的視頻,說爸爸瘦了好多。身在衡水的母親看到後,便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2月14日,近千平方米的胸科醫院發熱門診7天就竣工了。站在胸科醫院大樓上往下看,這裡10天前還是一個空蕩蕩的籃球場,如今已經是一座兩層樓的建築,用以接診病人。當劉濤打算進入這個新建築去感受一番時,被院方人員攔住了:“對不起,這裡現在已經接診病人,你不能再進去了。”聽到這話,劉濤先是感到有些失落,隨後又感到有些興奮:“前幾天我們奮戰的地方,眼下已經成為病人溫暖的港灣,我的奮鬥是值得的!”

  記者手記

  採訪劉濤時,感受很深的,就是他的樸實與率真,他是我們身邊的一個普通人,在疫情防控中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沒想過被外人知曉。他雖然不善言辭,卻對國家、對人民充滿了極其真摯的感情。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的時刻,他和夥伴們挺身而出,爭做逆行者,不講條件,不計報酬,盡其所能,一心一意助力救治患者。

  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他們只不過比普通人多邁出了一步。在這場疫情防控中,有眾多平民英雄在默默支持著、奉獻著,他們守望相助,互相激勵,這樣的故事值得記錄和傳播。(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李吉森 高瑩輝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