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放冷後,湯色變“渾濁”,別以為這是劣質茶

最近,有粉絲問到貝葉,說他泡的滇紅茶,剛沖泡時茶湯確實紅豔透亮,散發著濃濃的薯香。但放置了一段時間未喝,卻發現冷卻的茶湯變得渾濁。

原本喝起來口感不錯的紅茶,平白無故出現渾濁,一方面不想浪費,另一方面又懷疑是不是質量不佳所致。於是問到了貝葉:這還能喝嗎?

紅茶放冷後,湯色變“渾濁”,別以為這是劣質茶

這位粉絲算是問到點子上了,其實我們管這種現象叫”冷後渾”,這並不代表茶品質不優,反而是判斷一款好紅茶的標準。

有的粉絲會疑惑:渾濁的茶湯怎麼會是好的呢? 欲知詳情如何,請聽貝葉一一道來。

紅茶放冷後,湯色變“渾濁”,別以為這是劣質茶


01 瞭解一下什麼是“冷後渾”

“冷後渾”顧名思義是茶湯冷卻後出現淺褐色或橙色乳狀的渾濁現象。這種現象在不少茶類中都會出現,如紅茶、烏龍茶、普洱等,其中紅茶最為顯著。

紅茶屬於發酵茶,在製作過程中,茶多酚經過氧化,轉化成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

紅茶放冷後,湯色變“渾濁”,別以為這是劣質茶

這些物質是茶湯顏色形成的關鍵,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大。剛沖泡時,它們還處於遊離階段,乖乖的呆在茶湯中。

一旦溫度降低,它們就開始四處活動,扎堆抱團。當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時,會形成乳酪般的東西,看起來茶湯就變渾濁了。所以“冷後渾”還有個學名叫“茶乳酪”。

紅茶放冷後,湯色變“渾濁”,別以為這是劣質茶


02 “冷後渾”不代表劣質紅茶

前面提到,紅茶湯色紅豔剔透,口感甘醇爽,大多是因為茶黃素與茶紅素的作用。

茶黃素含量越高,湯色明亮度越好,呈金黃色,它也是形成茶湯“金圈”的主要物質。同時它含量的高低直接決定紅茶茶湯和滋味的濃度與鮮爽度。而茶紅素含量的增加則會讓紅茶口感更加醇和。

所以一般出現冷後渾,意味著茶葉中茶黃素、茶紅素含量豐富,鮮爽度也高,並不代表是劣質茶。

紅茶放冷後,湯色變“渾濁”,別以為這是劣質茶


03 “冷後渾”不等於茶湯渾濁

知道了什麼是冷後渾,但不要認為所有渾濁的茶都是好茶喲。劃重點:冷後渾不同於茶湯本身渾濁。

通常情況下,“冷後渾”的茶湯在溫度上升時,茶色是可以恢復原樣的。而一些茶葉,由於工藝或者存儲不當也會引起茶湯渾濁,這些渾濁在用熱水沖泡時就會出現,並且經過冷卻後加熱也不會消失,最多是放久了沉澱在底部。

它與冷後渾最大的區別在於它的茶湯不會因為加熱變得透亮,所以很好區分。我們可以試著用熱水衝開,觀察其變化,這樣兩者就不會搞混啦。

紅茶放冷後,湯色變“渾濁”,別以為這是劣質茶


04 結 語

冷後渾雖然可以證明茶葉的品質,但貝葉覺得,判斷一款茶的好壞還是應該遵從自己的口感,從色、香、味、形綜合考慮。不然等到茶涼了再喝多浪費啊。

紅茶放冷後,湯色變“渾濁”,別以為這是劣質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