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所謂的經濟重心南移,應該說是向東部沿海轉移,南方的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廣西、四川甚至湖北,並不比北方省份發達。

但所謂中國的東部沿海,主要是東南部沿海,所以籠統的說法,就是向南部轉移了。

至於為什麼經濟重心向東南部沿海省份轉移,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歷史奠基

東南部省份有兩個經濟中心,一個是江浙長三角,一個是廣東珠三角。

長三角發達,得益於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雨熱、密集發達的水路交通以及優良的港口。

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雨熱,導致長三角平原的糧食產量比北方更高,在農業社會能夠聚集更密集的人口,而豐富的水網,在古代交通工具不發達的環境下,運輸成本低,有利於交換和貿易,這導致長三角商業和手工-輕功業有被養成的環境。中國古代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誕生於長三角,也是這個原因。

同時,由於北方戰亂頻繁,大量優秀人口遷入長三角,長三角戰亂又少,導致長三角積累的人才、資本和知識經驗,能夠很好的繼承下去。

這也是長三角長期是中國經濟、文化和輕工業中心的原因。

珠三角與此同理,番禺大平原、密集的水網和充沛的雨熱,但由於珠三角平原太小,長期無法與長三角抗衡,珠三角真正的經濟崛起,發軔於明清時期,當時全球貿易熱絡,珠三角作為海上絲綢的起點,與荷蘭、英國以及法國商人貿易,享受地理之便。因此珠三角很快發展起來了。

二:歷史契機和地理優勢

改革開放後,全球進行著第三波產業轉移高潮;第一次是美國轉移到日本和歐洲;第二次是歐美日轉移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以及亞洲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第三次則主要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向中國大陸轉移。

江蘇,福建和浙江因為深厚的輕工業底子,濃厚的商業文化和較高的人口素質,更重要的是擁有優良的港口和距離日韓/臺灣近的優勢,承接到了大部分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轉移的產業、技術和資本。

同理,北方大省山東,因為距離韓國更近,也承接了相當一部分產業,成為中國GDP第三大的省份。

廣東因為與香港和南洋文化、方言更為接近,所以理所應當的承接了更多中國香港和南洋的產業、技術和資本轉移。

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麼?

三:南北方產業分工和地理稟賦差異

由於北方是中國的能源和礦藏中心,更適合發展重工業,所以中國的重工業佈局基本上集中在東北和京津唐,但在經濟學上,輕工業由於直接面對大眾消費者,所以能夠創造的財富更多,而輕工業一向是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強項。

至於河南東部、安徽江蘇北部、河北南部,是中國最大的平原,主要被定位成農業產量區,大規模的工業發展是得不到支持的。

所以東南沿海發達,主要是歷史厚積、自身地理優勢、第三次產業轉移機遇和中國人聰明勤勞的結果。

但在經濟潮流、歷史厚積、地理自然稟賦和機遇面前,任何個人的勤勞都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拜託一些人不要說什麼南方人勤勞、北方人懶惰的、南方人聰明、北方人老實的粗鄙之語,都是中國小狐狸,不要扯什麼聊齋了。

東南沿海的發達,也是全中國共同努力的結果,北方提供了重工業基礎、能源、礦藏和大量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