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 不勝不休——十位扶貧隊長的脫貧計劃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衝鋒號已經吹響。

  大宣村口的防疫卡點,陳後方一邊值守夜班,一邊不忘謀劃著今年的脫貧計劃;皂角村的“金菜地”裡,夏玉平帶領村民種下新品種甜瓜“和州脆蜜”;五里村的千畝稻田旁,馬家賢發揮所長指導著種植大戶放水養田……一刻也不耽擱、一步也不停歇,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們正以火熱的激情、飽滿的狀態,奮戰在脫貧一線。

  播下種子,收穫希望。在2020年的春天裡,讓我們來聽一聽,扶貧隊長們都種下了怎樣的脫貧希望。

爭分奪秒 不勝不休——十位扶貧隊長的脫貧計劃

虞偉


  念好“山字經”白衣染茶香

  “三年前第一次來白衣村,我是顛著來的。”談起自己駐點的含山縣清溪鎮白衣村,虞偉笑稱是真正的“開門見山”。坐落於美麗的蒼山腳下,擁有1.3萬畝的山場資源,卻也因山阻隔、交通不便,白衣村始終藏在“深閨”,家底薄、村民窮。

  三年後,雖然依舊是“翻山越嶺”,但驅車直入,旁邊的景色不一樣了:寬4米的水泥路串起了散落於山間的各個自然村,班車通到了家門口;一座座當家塘、水庫和抗旱水渠沿山而建,讓農民種地不再只靠“天”;藥材生根、油菜在田,鴨子下水、小雞上山,一個個特色產業,讓這片山地開始生“金”……不僅擺脫了“窮帽子”,村民奔小康的信心也是十足。

  “我們還得有個主打精品產業。”虞偉看著山頭上一片片“別人家”的茶園,動起了心思。他一方面找上了這些“大戶”遊說、取經,另一方面開闢村集體茶園,以龍頭企業帶動,村集體、大戶共同經營,打造白茶產業。春節前夕,村裡還利用農閒時期,及時清理山場、開闢茶園、外購茶苗,種下了50畝茶苗。

  現如今,連點成片,白衣村的茶園規模已超2350畝,距離“人均一畝茶”的目標越來越近。眼見著200畝的村集體茶園將迎來首次採摘,虞偉除了防疫之外,要忙活的事情也多了起來:喊來種茶專家上門指導,聯繫採茶工人隨時待命,村級茶葉加工廠所需的理條機、吹選機等設備採購得抓緊招標,“另外20畝的茶苗種植也不能等。”

  “我們還聯繫了浙江茶商、電商平臺等,積極拓寬茶葉銷售渠道,確保茶葉有多少、銷多少。”虞偉表示,隨著茶葉種植、採摘、製作、銷售產業鏈的形成,村自產茶葉商標註冊也正在積極推進,力爭突出特色打響品牌,讓白衣茶葉香飄萬家。

爭分奪秒 不勝不休——十位扶貧隊長的脫貧計劃

楊世木(右)


  打好旅遊牌走穩脫貧路

  2月20日一大早,剛結束防疫執勤,楊世木又閒不住得往地裡跑了。見到農業大戶凌昌喜第一句就是:“芍藥已經開始發芽了,田間管理不能耽誤。”這邊,芍藥到了5、6月份就是一片花海;那邊,80畝的獼猴桃在成熟期可以採摘;山下的水稻田要清溝開始稻蝦共養,山上的白芨也要早點除草清淤……手指到哪兒,楊世木的藍圖就畫到哪兒。

  前有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和老鵝湯美食村,後有集觀賞、採摘、垂釣於一體的太湖山生態園;既可在真人CS基地項目裡動若脫兔,又可在太湖禪意手工植染工作坊裡精心體驗;還能觀光渡江戰役野戰醫院舊址,看看美麗鄉村如畫風景……太湖山下太湖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們不會想到,短短几年時間,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偏僻小村落,竟然會成為含山縣“綠遊遊”旅遊扶貧工程的樣本,以“網紅”的速度揚名。

  “每逢節假日,從合肥、馬鞍山來進行親子游、研學農事體驗遊的遊客絡繹不絕,直接給當地村民帶來成千上萬的收入。”楊世木說,在火熱的鄉村遊帶動下,本地自產的瓜果蔬菜、肉禽蛋類,也搭著旅遊專列、乘著電商翅膀進了城市居民的餐桌,寶貴的生態資源正“變現”讓村民走上致富路。

  名氣打出去,楊世木的下一步脫貧計劃也開始付諸實踐:創客服務中心、遊客接待中心正在加緊建設中;天鷹文化戶外拓展射擊訓練基地二期項目建設提上日程,原本的村部即將變身空軍訓練營房;太湖山隧道泉水提升灌溉水利項目,不僅可以確保村民旱澇保收,清冽的泉水還將走上生產線;鼓勵八姓村農家樂和民宿發展,為貧困戶打開脫貧致富的夢想之門。“為了能過穩好日子,我和鄉親們一定會再加把勁!”楊世木說。

爭分奪秒 不勝不休——十位扶貧隊長的脫貧計劃

陳龍(中)瞭解貧困學生上網課情況


  厚植經果林桃李滿東山

  3月2日,隨著第一節空中課堂的開播,馬鞍山市中小學生正式在線上開啟了新學期。含山縣環峰鎮東山村扶貧隊隊長陳龍憂心著村裡9名貧困學生的上課情況,一大早就開始了走訪摸排。在得知他們都具備良好的網課學習條件後,這才放了心。

  有學習條件的背後,是家庭條件的提升。這些年,為改善貧困戶家庭條件,陳龍一家一戶摸排整理,“對症下藥”,終於獲得起色:發展現代農業,建立綠色有機稻米生產基地,創建“小河村”牌大米,通過土地流轉、就業幫扶等,讓貧困戶分享產業紅利;金融信貸、技術支持,讓貧困戶養起了豬羊雞鴨,掌握生財之道;不斷走村入戶宣傳,提供公益性崗位,扶志扶智實現自力更生……

  不僅如此,他還爭取資金在花山口建起了“便民橋”,架起了200盞太陽能路燈;利用在商務部門工作過的經驗,大力發展電商平臺,助力脫貧。

  “成績有了,但絕不敢掉以輕心。”陳龍說,鞏固脫貧成效,防止返貧是今年的重中之重。他將著力做好脫貧監測戶、邊緣戶以及返貧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精準落實到位各項扶貧政策。

  他還計劃著給扶貧產業追追肥、鬆鬆土,培育得“壯實”一些:實施冬梅苗木二期項目70畝種植,合作褒山、新港、橋聯三個村加大開發褒山經果林項目力度,依託美麗鄉村建設實施一村一品“桃李東山”果樹種植項目,爭取把鞏固脫貧與鄉村振興銜接起來,給村裡把路鋪上,還要鋪平鋪好。同時,通過完成大小牛窪村道和東山河道路拓寬項目,看花水庫溢洪道拓寬等水利項目,新建李臘鵝村文化大舞臺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實現“畫裡農家、田園風光、庭院美化,收入增加”的良好局面。

爭分奪秒 不勝不休——十位扶貧隊長的脫貧計劃

馬家賢(左一)到貧困戶家摸排調查


  扶貧更扶志激發內動力

  作為農業專家,馬家賢比誰都清楚不誤農時的重要性。春節過後,他就忙得腳不沾地,除了疫情防控絲毫不能鬆懈外,大棚裡集體變紅的草莓等著找銷路,上千畝的“金稻漁”項目等著進一步技術指導,百畝黃桃園也需鞏固提升……“每一個項目的發展,都關係著村集體和村民的切身利益。”他說。

  2019年5月,剛上任含山縣仙蹤鎮五里村的扶貧工作隊隊長,馬家賢就盯上一個項目。隨著龍蝦成為美食中的“爆款”,養殖小龍蝦成了眾多農民的選擇,銷售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眼見村裡近千畝“金稻漁”稻蝦共養項目中的龍蝦即將成熟,該如何破題?馬家賢發揮所長,請來諸多專家,增加大規格龍蝦比重,推遲龍蝦成熟上市時間,最終將龍蝦售出價格每斤從十幾元提升至二十幾元,推動每畝田純利率達到2000多元,讓貧困戶們的分紅更有成色。

  “有技術,才能走長遠。”“僅靠政府,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這些都是馬家賢的口頭禪。對於他來說,進入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扶貧在扶志。為此,他帶領著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一起,研究制定著脫貧方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培養村民良好生活習慣,有一個良好的村容村貌;繼續運行“扶貧志願者愛心超市”,通過實際表現獲得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的方式,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

  “季節不等人,有序復工復產是當務之急。”馬家賢說,今年村裡計劃投資40萬元,與六衖村、駱集村、金窪村合作共建茶葉基地200畝,整合中草藥種植項目;繼續實施800畝“金稻漁”和謀劃4151畝高標準農田立項,草莓採摘園、百畝黃桃園、淡水養蝦基地、農機植保等產業提升,爭取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0萬元。

爭分奪秒 不勝不休——十位扶貧隊長的脫貧計劃

陳後方(右一)查看溝渠硬化項目


  謀劃六大項大宣振興時

  2019年5月,陳後方正式接過含山縣昭關鎮大宣村扶貧接力棒,成為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從那以後,他幾乎天天在村裡轉悠,挨家挨戶瞭解情況。以至於今日,村民看到他,一句“來了啊”就打發過去,像是“自家人”。

  在走訪中,他了解到旱情當前,村民近5000畝稻田用水存在難題,也是在走訪中,他發現村裡有一個已荒廢5年的提水灌溉泵站……“立馬續建泵站。”說幹就幹,陳後方奔走協調、爭分奪秒,解決修建經費、施工人員、設備運輸等難題,通過鋪設塑料雨布在地面開闢出一條簡易水渠,僅短短5天就讓泵站重新運行了起來,源源不斷地水源通往千畝良田,緩解了旱情。

  農田糧食豐收了,農民的心也打開了,脫貧的意志更加堅定了。在陳後方的帶領下,2058棵青檀樹種到了村民家門口,將在未來成為“搖錢樹”;在他的倡議和帶頭下,馬鞍山市委黨校捐款3萬元,用30盞路燈照亮村落;2.4公里的入村道路得以拓寬,急轉彎處有了安全護欄,7個出入口治安監控更是在此次防疫中發揮了大作用。

  “當前,我們已經謀劃了六個項目,資金也基本籌集到位,就等著開始幹了。”腦袋裡有想法,口袋裡有錢,陳後方直言:“振興大宣正當時”。他介紹,產業項目中,第二批約4000棵青檀樹苗即將到位,1000只湖羊養殖項目也已獲縣裡審批;廢棄失修的大宣小學將被改造成村黨群服務中心,正在進行造價編制;提水灌溉泵站配套的350米溝渠硬化項目將開工建設;村民大舞臺也將同步開工,進一步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大宣村口到村部道路拓寬工程的25萬元資金已經落實;遍佈村裡的“大喇叭文明驛站”不久將用來傳播黨的聲音,凝聚民心力量。

爭分奪秒 不勝不休——十位扶貧隊長的脫貧計劃

夏扣平在進行貧困戶信息收集


  戰“疫”不誤穩就業扶貧車間復工忙

  和縣石楊鎮綽廟社區,在家門前的陽光棚內,貧困戶武文成正戴著口罩熟練地疊著包裝盒,“車間還未復工,他們就將材料送上門加工,讓我們在疫情期間也有收入,真的很感謝。”他感激地說。

  疫情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一邊是貧困戶居家沒有收入,一邊是扶貧車間壓了許多訂單,怎麼辦?扶貧工作隊隊長夏扣平說:“一起抓!”他和社區幹部、扶貧車間工作人員一起,將包裝盒、手鍊等產品的加工原料逐一送到村民及14位貧困戶家中,待他們做好後放在家門口,再通知車間安排專車專人取回,整個過程無任何接觸,收回的產品放到車間統一堆放。“我們也正在加強溝通協調,確保車間儘快復工,訂單儘早發出。”他說。

  在家門口就業,不僅是在疫情期間的選擇。綽廟社區資源條件差,經濟基礎十分薄弱,貧困戶中因病、因殘致貧的達90%以上。為讓貧困戶徹底擺脫貧困,該社區通過建立扶貧車間等多種就業載體,不斷增強貧困戶的“自我造血”功能。在夏扣平等人的幫助下,92名貧困人口外出、本地就業;30名貧困人口走上金鑰匙公益性崗位;19戶貧困戶參加了特色種養技術及就業技能集中培訓,走上致富之路。

  “今年,我們將繼續經營好村勞務公司,加快復工進度,為貧困戶及村民開闢就業渠道的同時,增加村裡經營性收入。”夏扣平說。同時,社區還將發揮金菜地、大和食品、華安油脂、林海園林等帶動作用,推進產業扶貧進度;加快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建設復工進度;及時啟動貧困戶技能、健康等摸排,全面核實貧困戶家庭信息、“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情況,加強幫扶力度。

  “只要有了精神頭兒,村民致富就不愁。”夏扣平說,2020年,社區集體經濟收入有望突破50萬元。

爭分奪秒 不勝不休——十位扶貧隊長的脫貧計劃

夏玉平(中)在查看金菜地瓜苗生長情況


  金菜地裡種“金”瓜暢通渠道共致富

  “進不來,想辦法也要進。”2月下旬,和縣疫情形勢嚴峻,交通運輸受阻,善厚鎮皂角村定下的20畝新品種甜瓜“和州脆蜜”的瓜苗進不來,這讓扶貧工作隊隊長夏玉平很是著急。多番聯繫、幾方協調,最終瓜苗進入“綠色通道”,順利來到了“金菜地”。“如果管理得當,5月份就可上市,行情好的話20畝地毛收入就有18萬。”夏玉平看著瓜苗,就像看到了希望。

  從特警隊長變成扶貧隊長,夏玉平做事依舊雷厲風行。剛駐村,他就以33.34萬元產業扶貧項目資金入股“滁江龍蝦專業養殖合作社”,大力發展稻蝦連作產業;利用幫扶資金,興辦家禽養殖基地,聘請有養殖經驗的貧困戶代為飼養;流轉土地,建設鋼架大棚30畝和露天蔬菜地70畝,打造起了“金菜地”。

  幾年下來,稻蝦連作主導產業升級,龍頭企業規模擴大,全村稻蝦連作面積約7600畝,從事稻蝦連作的農戶近400戶,帶動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金菜地裡,口感地道、純正、爽口的綠色瓜果蔬菜常年供應。

  種養得好,更得銷得好。村裡幫助發展產業貧困戶與龍頭企業簽訂農產品銷售合同,解決農產品銷售;通過聯繫幫扶單位食堂定點配送及電商等市場化運作;及時同包保單位負責人協調溝通,開展幫扶單位、幫扶幹部集中落實消費扶貧活動;與瓜果批發商簽訂“包銷”協議……三年來,家禽銷售額達40餘萬元,金菜地銷售額30餘萬元,賣出蝦稻米8540袋8.5萬公斤。

  “給全村貧困戶分紅13萬元,疏通溝渠塘壩1.5公里,新挖了20口當家塘,實施了大安自然村至大郭自然村道路擴建工程……”掙來的錢去了哪兒,夏玉平同樣明明白白。“今年,我們還得在主導產業升級和拓寬銷售渠道上下工夫,讓村裡富起來,讓老百姓富起來。”他說。

爭分奪秒 不勝不休——十位扶貧隊長的脫貧計劃

汪建忠(中)在村口卡點值守


  挖掘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遊

  都說創業容易守業難。2019年,汪建忠到和縣西埠鎮腰埠村任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隊長時,該村早已於2017年底完成了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的任務,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在突破20萬元的大關上努力前行。“但鞏固脫貧成果的壓力仍然不小。”

  為把村情戶情摸透摸準,做到心中有數,汪建忠帶領隊員開始走訪。他在走訪中發現,王仙自然村至今不通水泥路,鄉親們生產生活不方便,要求修路的呼聲比較高。要想富,先修路。他和村“兩委”主要負責人一道,多次赴馬鞍山市、和縣交運部門拜訪對接,積極爭取上級部門項目資金的支持。去年11月份,在市縣交運部門的關心下,王仙自然村道路終於納入和縣2020年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計劃,爭取到投資金額94萬元。一條寬4.5米、總長0.63公里的道路就將在今年開工了。

  “但要想讓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必須發展產業。”在一個偶然機會,汪建忠得知新四軍和含支隊曾經在腰埠村大高自然村一帶活動過的消息後,一個點子立馬湧上心頭:腰埠村附近有香泉旅遊區、雞籠山半月湖風景區、林海生態園等旅遊景點,加上大高自然村又是省級美麗鄉村,“如果能把這個紅色資源挖掘出來,發展紅色旅遊,難道不是一個好思路嗎?”

  說幹就幹,在和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商量後,他一方面積極向上級彙報,爭取領導支持,另一方面積極赴馬鞍山市文旅局拜訪對接,爭取上級主管部門支持。“2020年,我想邀請相關專家幫助腰埠村編制一個發展紅色旅遊的規劃和實施方案,然後根據規劃和實施方案分步設施。”汪建忠說,到時候,搭著紅色鄉村旅遊的路子,多開幾家農家樂、建個生態觀光園,在鞏固脫貧的基礎上,也把大傢伙奔小康的底氣提起來。

爭分奪秒 不勝不休——十位扶貧隊長的脫貧計劃

文月蘭(右一)在周集村卡點進行疫情防控


  大決戰的狀態倒計時的節奏

  自打春節過後,走出城市、鑽入村裡,馬鞍山市唯一的女扶貧隊長就再也沒回過家。“每天過得都像在打仗。”她說,一邊是疫情防控,巡查、宣傳之餘,要打電話爭取防疫物資;一邊是春耕生產,菜地裡等苗下種,農田中肥料漸缺,得聯繫相關部門、廠家,“電話都被我打得滾燙。”

  “疫情防控不能鬆勁,脫貧攻堅一天也等不得。”文月蘭說,到年底只剩300天,必須按照倒計時節奏推進。“脫貧任務雖然完成,但並不意味著貧困的消失,也不意味著扶貧工作的結束,我們還需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和超常規的力度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

  返崗後,文月蘭第一時間前往貧困戶家中,對村裡貧困群眾、“老弱病殘”的身體狀況來了個大調查,同時就貧困戶外出務工意願、就業服務和產業發展需求進行摸底統計和徵求意見。

  有勞力的在外打工,留守的有啥能幹?文月蘭思來想去,覺得還是得靠產業。她一邊積極向貧困戶宣傳特色種養業扶貧政策,一邊幫助他們做好申請、審核公示、驗收、產業補助發放等一系列服務工作,24戶貧困戶繼續走上特色種養業,4戶貧困戶參與到菊花種植項目中。

  而在電話裡,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公益社團、工廠企業等,都成了她拉扶貧項目、求扶持資金的“化緣”對象。近些年來,市、縣扶貧資金陸續到位,泰爾重工給予周集村扶貧慰問資金36.2萬元,在產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幫了大忙。“有了錢,才好幹事。”她說,周集村何三至烏龍閘項目已進入設計招標階段,等著開工;溝塘清淤、村容整治等工作已做好復工準備。“我們將繼續厚植農業‘家當’,擦亮農村‘顏值’,提升農民‘底氣’,推動鄉村振興,共同邁入小康社會。”

爭分奪秒 不勝不休——十位扶貧隊長的脫貧計劃

肖尚文


  產業握在手裡致富永不停步

  瓜蔞產業基地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豐收,累計銷售60餘萬元,帶動23名周邊村民及貧困戶穩定增收;石斛產業每年為村增加經濟收入15.84萬元,為每戶貧困戶增加固定收益5000元;農業觀賞、採摘為內容的生態農場廣受歡迎,2019年銷售草莓收入3.99萬元,黃桃2.95萬元……

  產業扶貧在鄭蒲港新區姥橋鎮官塘村的脫貧路徑上一直都是“挑大樑”。進入收官之年,也不例外。“我們將牢牢把產業握在手裡,為增加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不遺餘力。”扶貧工作隊隊長肖尚文思路清晰。

  官塘村瓜蔞種植產業基地,是官塘村第一個扶貧產業基地項目,有特色、有市場、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我們將在162.9畝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瓜蔞種植規模,鞏固產業薄弱環節,延伸擴展產業鏈,強化高質量管理,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村集體經濟做大做強。”他說。

  同時,該村開展入戶發展特色產業動員,幫扶引導貧困戶參與水產、設施蔬菜、觀音柳種植等6大類10小類特色種養業;把小農生產引入到現代農業發展軌道,鼓勵專業大戶向家庭農場發展,拓寬農產品加工、銷售渠道;壯大觀音柳合作社,擴大種植規模,打通生產、加工、銷售渠道;建立扶貧電商平臺,線上銷售有機瓜果、觀音柳等,提高貧困戶收入;與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帶動區域石斛、優質瓜果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種植髮展,全面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屆時,我們將讓集體經濟發展成效惠及所有村民。”肖尚文說,村裡將設定科學合理收益分配方案,既擴大再生產又服務改善民生,並獎勵先進、資助困難,幫助貧困戶改善生活條件,用於修建道路、修繕房屋、建設公益性項目。“在貧困戶全體脫貧基礎上,提高貧困戶生活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