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期間影響嚴重的行業有哪些?

通遼科爾沁大軍


我覺得疫情期間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有以下幾個:

1.傳統制造業。因為大部分人都不能出去上班,所以工廠只能停工。

2.旅遊業。很多人不能出去遊玩,所以旅遊業蕭條。

3.傳統餐飲業。由於限制出行及聚餐,餐飲業會受到影響。


長安知是


最嚴重的還是餐飲業,像我們這裡,各大餐飲行業都沒有開業,好多已經支撐不下去了,我媽媽就是餐飲行業,開了一家川菜館,已經有好幾年了,生意一直都挺好的,每年純收入大概有十萬,本想著今年過完春節在擴大店面,結果這次發生了這樣子的事,現在店面也沒有辦法擴大,更不能正常營業,沒有收入,對我父母來說影響很大,其他餐飲行業情況也就不是很樂觀,除了個別大型餐飲行業。


流年13021


有人說養殖業影響嚴重,據我瞭解,除去疫情重點區域外,其他地方這些庫存或多或少都基本清空。有一個養大閘蟹的朋友,年前囤了幾十萬只螃蟹,準備年後賺一筆,但想不到疫情的出現直接導致價格低,但是最終還是比成本價高一點的價格出售了。我問他虧了沒有,他說沒虧本,但是原定能賺的少了幾十萬。

反而餐飲業,服務業我認為是衝擊最大的,周邊新開的四星級酒店,剛開業年初的酒席飯席都訂滿了,結果全都退錢沒商量。這資金壓力是無人能比了。

還有做服務的洗浴汗蒸湯泉,原也是消費高峰期,結果不提了,慘不忍睹


阿亮剪影


你好呀 首先疫情對一些需要人工的工作造成影響 比如一些餐飲店和一些實體的店鋪十分嚴重 還有一些一些養殖戶也有一些影響 城市裡受影響的程度比農場的影響大的多 現在美團也趁機抽成增加導致一些實體店扛不住壓力而倒閉 這次的西貝就是嚴重的受影響者 對房產這些也是會有一定的影響 還YSL一些中產階級炒股的一些人 這幾個月日子都不會好過的 還有所謂報復性消費我認為也不是不存在的 大家已經沒這個精力去吃喝玩樂了 交通行業會更加發達 還有就是網上辦公這些 通過這次疫情而發達 疫情過後會有一些實體店和一些網絡公司倒下 更加需要新鮮的血液來替代 這是我個人對實體店和這次疫情的個人見解 謝謝 讓我們為奮鬥在一線的工作人員表示支持與鼓勵


小塵呀0


1.電影業:受創100%
2.養殖業:受創99%
3.旅遊業:受創99%
4.娛樂業:受創99%
5.酒店業:受創95%
6.餐飲業:受創95%
7.運輸業:受創80%
8.地產業:受創40%
9.石油業:受創40%

看著這些真讓人難過!不知道何時能摘下口罩,何時能迴歸正常生活!希望我們儘早戰勝疫情!

再來說說受影響小或者受益的行業
1.短視頻及遊戲類
2.線上教育
3.無人化服務
4.電商行業
5.線上辦公軟件
6.醫藥行業
7.藥店超市
8.金融業
9.心理醫生

這段時間生活開小比以前小了一點,但同時收入也少了一份!沒有工作,但房貸車貸以及生活開小還是少不了! 送你一份我總結的心得 說不定對你有用



路在人走V事在人為


受疫情影響,作為電商品類中的龍頭老大,女裝受到了多大的影響?在婦女節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中國女孩真的可以救得了女裝電商麼?

我們從淘寶上(包含頭部中部尾部)篩選了200家女裝店的9500多萬訂單,來看看女裝電商在疫情期間受到了多大沖擊,多久可以回暖。


先看近三個月的訂單數據,可以發現從2019年12月到2020年2月,訂單數呈現驟降趨勢:1月比12月訂單量降了36.29%,2月份更慘降了55.1%。

(翻了一眼某研報數據顯示, 2020年1-2月阿里平臺(天貓&淘寶)男裝/女裝銷售額同比增速分別為-21%,銷售量也出現了大幅下滑,分別同比-31%。對咱們的數據更有信心了。)


不過,難道說出數據下降就over了麼?作為一個鄙視販賣焦慮的號,我們顯然不是為了來給大家胸口捅刀子的。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們需要了解跳水式的下降是為何發生?究竟是春節帶來訂單數下降,還是由於疫情影響呢?需要把數據揉碎了再看。

重點來了,為了進一步瞭解女裝電商訂單量普遍下滑的原因,我們決定把近三年春節前後的數據結合起來看看。

把時間轉換成農曆,是不是有新的發現?

我們可以觀察到:

1、春節前後(臘月廿三到正月初五)是常規的春節低谷量時期,2018年2019年春節出現了同樣的低訂單量的情況。同時,全國大範圍宣告疫情是在1.20(臘月廿六),這之後並沒有出現明顯下滑。可能因為已經在谷底了,甚至比2018年、2019年高出一丟丟。看到臘月中旬置辦年貨的三個小高峰就可以看出,2020年的年貨訂單量至少比前兩年漲了50%。

2、正月初五之後,女裝行業經歷了兩個非典型性的18天。這兩個18天以正月廿三(2.16)為界,前一個18天,2020年沒有像過往一樣開始迅速回暖,而是保持著與春節一樣的低空飛行的訂單量。後一個18天,訂單數逐步回升(和2.10前後快遞業逐步復工有關)但增長緩慢但仍沒有到達前兩年春節的水平,直到尾聲才出現了刺激性的爆發式增長。

3、這輪小高潮出現是因為網傳的報復性反彈嗎?很遺憾,並不是!!從歷史上看,也就是2018年、2019年3.8婦女節(標註粉色美女滴地方)都出現了小高峰。因為淘寶天貓做了一系列三八節促銷活動,這才是訂單量飆升的原因。今年顯然促銷來得比前兩年要早,小高峰出現在了二月十二(3.5),可回升相比前兩年同期還是有差距的。

介個。感覺三點結論看下來是不是還是很灰心!畢竟,疫情影響還是蠻大嘛。。。

03

彆著急,看數據需要有歷史的眼光,需要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全盤解讀。

於是我們把這些店去年的數據都拉出來了。看看每月訂單量走勢和客單價的情況究竟咋樣。

可見,雖然2020年1-2月平均訂單量下行很嚴重,但其實2019年1-2月也是在低位運行。2019年1-2月訂單量佔2019全年訂單量的9.86%,而2020年1-2月訂單量佔2019年全年訂單量8.95%,所以差距也不是特別大嘛。

更重要的是,2020年1-2月還保持著比較高的客單價,說明消費者雖然買得少了,但選擇買更好的,還有春節積累的消費潛力沒有得到釋放。


04

那麼,究竟好的行情啥時候到來呢?我們又拉了一下,2019年全年每月訂單量走勢,發現啥了嗎?

可別投訴我數據圖做的醜——除了雙11、雙12兩個高峰,就是黑糊糊的一團,看不出啥了。

這張圖結論很簡單:每到月中訂單漲啊!!!

But,why?當我又發出靈魂拷問的時候,伍老闆很淡定的說,這還不簡單,一般公司5-10號發工資啊。為了不在月末吃土的時候再來爭奪小仙女們的錢包,自然各種促銷活動集中在了月中。(默默感覺充滿了心機~~如何才能捂住自己的錢包。)

說重點!結合以上兩張數據可以看出:中旬一般是剁手高峰,訂單量雖然降了,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就差了不到1%,可客單價上來了呀,疫情結束肯定能追回來!

更多數據分析,請看我的這篇頭條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801776908863275528/


AI騎士團


說幾個受到衝擊最嚴重的:

1、餐飲業,因為餐飲業有聚眾屬性,受疫情影響大多數餐飲企業都處於停擺狀態,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危機,西貝就是個例子,創始人賈國龍曾說,西貝賬戶的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通俗點來說過年的時候會有大部分人聚餐,以往餐飲業會在這個時間點賺上好大一筆,但今年只能說血本無歸。

2、影視行業,2020年年初的電影幾乎全部撤檔,營收基本掛零,損失可想而知。

3、還有旅遊業,因為疫情的原因,航司、景區迎來一波又一波退票潮。最遭殃的其實是中小企業,相比大企業,中小企業大多數沒有雄厚的資本支撐,不僅如此,中小企業還沒有像大企業那樣穩定的業務體系,盈利得不到保證,因疫情而生產停擺更是雪上加霜。這種時候,企業都會著手降低人工成本,建議使用靈活用工平臺,這樣不僅節省了成本,也不影響企業生產效率,像身邊惠、即派等都很不錯。


傑仔有話說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企業遭受了嚴重的損失,下面我們探討下有哪些行業在這次疫情期間受影響比較嚴重。 第一:旅遊業。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春節景區關門,酒店關閉,旅行社停止收客,導遊也受到很大影響。 “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一位導遊的一些話道出了旅遊業內人士的心聲,本想著趁春節這段時間來增加些收入的,疫情的出現,完全打亂了導遊們的全盤計劃。 大部分導遊都沒有底薪,完全是靠帶團來拿些提成服務費,旅遊市場的“冰封”大部分導遊們都是沒有收入的。

第二:餐飲業。大家眾所周知,春節期間,餐飲業生意是非常火爆的,大家都忙碌了一年,到了春節,很多家庭都會在酒店吃年夜飯,餐飲業春節前都會儲存很多的食材,疫情的出現,迫使餐飲不得不關門停業。

第三:農民。我個人認為農民的損失是最大的,農民的收入無非就兩點,第一:在家務農,第二:外出打工掙錢,疫情的出現,火車,客車停運,導致農民們無法出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由武漢迅速蔓延到全國,乃至世界。全國人民萬眾一心與疫情做“最後的決戰”,勝利就在眼前。不能不說,人們“宅在家裡”,也確實是對社會做出更少的貢獻。 農村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命脈。如果你沒有很強的在城裡生存的實力,失去了土地必將在大災之後受到很大損失!

最後向那些為此次疫情作出貢獻的人們致敬。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迷失者傳說


建築領域,現在很多地方其它行業陸續復工。建築行業很多沒讓復工。現在很多房地產企業都進行降價促銷自救活動。恆大75折賣房炸翻天了,幾天攬金幾百億,看得出來這不僅是資金收割,更是流量收割,恆大賺足了,也穩了,高負債又可以降不少。 ​至於其它房企會不會跟進?現在融創、碧桂園、萬科等表示不跟。但還是那句話,架不住房子賣不出去,有人搶收,其他人肯定不會幹瞪眼看,最重要的,主動以打折促銷的方式營銷才能佔據市場,現在這種階段,除非你家是開銀行的,否則都有資金週轉需要。不急一時肯定會急長久。一個月能挺,三個月還能挺得住嗎?#2020年房價,





王戎易


除了大眾擔心的餐飲業,旅遊業等具有服務性的行業,教育行業中的學前教育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一、復工時間最晚。

因為參與人員均為3-6歲幼兒,自身抵抗力低,還不具備防範意識。在接送幼兒這兩段時間存在人流密集的狀況,鑑於對幼兒的保護心理,在疫情緩和階段也少有家長放心的把孩子放出家門。地區教育局也做出相關規定:幼兒園類教育機構需待疫情完全控制才能復工。

不然就是這樣的畫面:所有小朋友都帶著口罩蹦蹦跳跳,吃飯喝水不能排一排只能背靠背。

二、消費人員流失

疫情過後,你最想做什麼?有人說要去開葷吃各種美食,有人說要去熱鬧場所嗨幾晚。隨著全民摘口罩的來臨,上述所說的幾種行業也將迎來複蘇的春天。而幼教行業面對的消費群體是限量消費的,慢慢長大的幼兒還會繼續長大。不少私立幼兒園所設置幼小銜接班,每年的六月底一批孩子“初次畢業”,即將迎來起碼九年的義務教育,部分家長會選擇停止孩子的幼兒園生活。本身幼兒園裡設置的幼小銜接班招生狀況就比不上專業的機構,基於孩子已有的熟悉的環境才會有家長選擇繼續留在幼兒園,而這段時間的分離,幼兒已經形成新的生活環境,會有部分家長選擇轉移。

學校的線上活動對於幼兒並不適用,待工的一個月已有不少個人幼兒園停辦或轉讓了。

這個春天沒有一起踏青,希望明年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