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事》:對往事的追憶,是對青春不復的惋惜與夢碎的不甘

《美國往事》是由意大利導演賽爾喬·萊昂內執導的電影,1984年在美國上映。影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麵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歷程,同時也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

該片獲第38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服裝設計獎、最佳配音獎,第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等。

《美國往事》是由大衛· 阿里森的自傳體小說《小混混》改編而成的。為了將這部小說搬上銀幕,萊昂內先後聯合了7名編劇來改編劇本,影片的整個準備工作長達 16 年,為拍這部電影甚至謝絕了執導《教父》的機會。

二十年代的美國,少年麵條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麥克斯,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不久,麵條在一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若干年後,麵條出獄,當時的小夥伴們已經在麥克斯的帶領下開始了一系列搶劫、盜竊、敲詐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克斯似乎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

麵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警察與麵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麵條帶著悔恨離開紐約,回到年少時生長的地方。三十五年過去了,幾近垂暮的麵條重新回到紐約的傷心地,他遇見了少時的朋友和舊情人,而當年麥克斯的死亡背後隱藏著陰謀。

《美國往事》圍繞著主人公麵條獨特的人生經歷來展開, 諸多的場景體現了特定的象徵意義與深刻的內涵,有著獨特的藝術特色。滲透了17世紀和文藝復興以來對於人生意義的思考與對美國文化精神的深刻剖析。影片不僅是導演對美國20世紀20至60年代社會生活的回顧,也是對美國社會弊端的思考。

《美國往事》:對往事的追憶,是對青春不復的惋惜與夢碎的不甘

01、不同的敘事手法使用展現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和節奏緊湊的劇情

《美國往事》這部犯罪題材的影片長達近四小時,有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但是劇情的發展速度比較快,情節不拖拉,故事容量很大,故事銜接相當緊湊。

①閃回和倒敘的手法使用

影片不斷用閃回和倒敘的手法來敘事,敘事結構複雜但敘事邏輯卻十分清晰。《美國往事》保持了原作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影片絕大多數場景是以麵條的親身經歷,來還原故事情節。1968年麵條回到紐約之後,對自己人生過往進行追憶,從而將觀眾帶入到故事情節中。

麵條一直認為,在35年之前,是由於他的“叛變”,導致了麥克斯和其他兩個兄弟的慘死,他一直愧疚不已,以致浪跡他鄉。35 年後,兩鬢斑白的麵條收到了一封來自紐約的神秘信件,他回到紐約,揭開沉埋多年的秘密。原來他揹負了 35 年的愧疚,畢生維護的兄弟欺騙了他35年,他最愛的姑娘,也投入了自己兄弟的懷抱。

影片把敘事重點集中在了1921年和1933年這兩段歲月裡,略去了麵條年少時進監獄的生涯和成年後的流亡經歷。影片中很多關鍵人物的出場都採用了倒敘的手法,比如黛博拉,在老年麵條的回憶裡第一次出現,還有麥克斯和團體的其他成員都是在回憶裡逐個出現的。

倒敘或閃回的敘述方式,讓故事情節顯得複雜,卻在敘述者的敘述中娓娓道來,人物關係清晰又富有趣味,影片的戲劇性吸引了觀眾,補充了故事的背景材料。

《美國往事》:對往事的追憶,是對青春不復的惋惜與夢碎的不甘

②影片的非線性敘事結構

《美國往事》運用了非線性敘事結構,沒有以傳統的時間發展順序為線索,主要講訴了麵條青年、中年和老年三個階段的故事。影片的開始,他的情婦被人殘忍地殺死,接下來中年時期的肥摩被人吊在繩上重擊,而他此時正躲在中國戲院的鴉片館裡吸食鴉片,接著他發現他和兄弟打拼的百萬鉅款不翼而飛。

35年後迴歸故鄉的他與肥摩重逢,才知道倆人都誤解了對方,可是錢去了哪裡?接著才開始出現他們年輕時期的畫面,派爾、 斜眼、多名尼克,然後是麥克斯、黛博拉和肥摩一一亮相,故事娓娓道來。

影片在非線性的敘事結構下,採用敘事蒙太奇的手法將複雜的劇情分為了幾個拍攝時空與一連串的場景鏡頭。按照情節的發展、時空邏輯以及因果關係來組接鏡頭,表現了事件的連貫性,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導演通過一系列與事件發生有關的鏡頭不斷轉切,人物情節的發生並不突兀,反而自然合理、通順流暢。

《美國往事》:對往事的追憶,是對青春不復的惋惜與夢碎的不甘

③開放性的敘事模式

電影以20世紀的紐約為故事背景,敘述了猶太社區內幾位童年玩伴成長過程中的恩怨情仇。以麵條與麥克斯這兩人的黑幫生涯為故事主軸,在敘事情節上又分為兩條線索。其中麵條與麥克斯的相識、犯罪、背叛為主要線索,同時輔以麵條與黛博拉等人的故事為副線,兩條線索在影片中貫穿始終,最終在影片結尾,當 麵條”與麥克斯的兒子相遇時,

兩大線索才終於交會在一起。

在影片中,導演又通過主角青年、中年、老年時代,分別表現往事和回憶的糾葛,將連貫的時間順序打亂,構成了特殊的敘事段落。影片中中年時期既是往事,來與老年時期的回憶相呼應,又作為部分現實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繁複交錯時空裡的敘事情節構架,強化了電影敘事的懸念感與張力,同時為電影融入了的生命輪迴的憂傷情調,使人感到在劫難逃的惆悵。

《美國往事》:對往事的追憶,是對青春不復的惋惜與夢碎的不甘

​02、象徵意義的運用使得電影在黑幫片的皮囊之下具有深刻的隱喻性

象徵是指運用隱喻、烘托、比興等手法憑藉實用事物來表達抽象意義,它具有隱喻性,但又比隱喻更深刻。《美國往事》中利用了很多象徵意蘊的信號,賦予很多景象或人物更多的隱喻含義,讓影片具有特定的意義指向性。

  • 道具的象徵

《美國往事》中賦予了普通道具深刻的象徵意義。當殺手要在煙霧瀰漫的煙館刺殺麵條時, 整個情節充斥著明顯的暴力氣息,電影用非常矮的棚頂將恐怖緊張的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 而此時煙館、頂棚等道具象徵著社會暴力對人的壓抑和迫害。

年幼的麵條通過衛生間牆壁上的一個小孔來偷窺倉庫中練習芭蕾舞的黛博拉,隨著節奏輕快的舞曲,身著白紗的黛博拉翩躚起舞。她舞蹈的場景明亮,天花板投下的光線在地面上形成強烈的反光,周圍其他地方的光線暗淡了,宛若一個潔白的祭壇。

祭祀的是麵條一去不返的青春與愛情。

少女黛博拉一心想進入上流社會, 儘管麵條令她有一絲動心, 她卻更加鄙視他街頭小混混 的行徑,她用刻薄的言語讓麵條照鏡子自視。麵條與黑幫好友展現在鏡中的影像,揭示了三個空間:兩個鏡中空間和一個現實空間的存在。這個鏡頭有著意味深長的含義,照鏡子, 審視自身, 轉身再次碰到鏡子, 隱喻碰壁之意,這正是麵條與他的好友們一生的寫照。

《美國往事》:對往事的追憶,是對青春不復的惋惜與夢碎的不甘

  • 人物形象的象徵

《美國往事》有不少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尤其是佩姬和黛博拉兩個女性角色。誤入歧途的問題女性佩姬以妓女的身份與黛博拉形成對立的存在。當少年時代的麵條在衛生間偷窺黛博拉時,佩姬具有青春氣息的少女酮體引誘他,最終佩姬輕浮的動作和語言打碎了麵條對於女性的慾望,但佩姬給男性帶來激情和衝動,是滿足男性訴求的慾望客體。

同時佩姬將美麗高傲的黛博拉充分地襯托出來,黛博拉雖然是美麗的化身,但她卻被世俗名利所侵蝕,為了得到名利及上層男權社會的欣賞,她甘願捨棄愛情。雖然黛博拉比佩姬更加純潔,但她和佩姬一樣都是取悅男性的載體。

黛博拉是故事的目擊者,她親眼見證著男主人公由小到大、從單純到醜惡的起伏。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被個性化地賦予深刻的象徵意蘊,讓 《美國往事》呈現出美國傳統黑色電影不具有的深刻意義,也表達出導演對於男性社會中女性角色的同情和無奈。

《美國往事》:對往事的追憶,是對青春不復的惋惜與夢碎的不甘

  • 影片結局的象徵

影片最後沒有完美的大結局,麵條在煙館,隔著薄薄的紗帳意味深長地微笑,影片結束的同時也留給觀眾開放性的思考。結尾,麵條聽完麥克斯坦白過往一切的真相後,並沒有進行復仇,而是平靜地告訴麥克斯,隨著歲月變遷,他的仇恨早已煙消雲散。

儘管影片中每一個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夢想,無論他們的夢想正確與否,當夢想破滅時,醜惡的真相浮出水面,也代表著 “美國夢” 虛偽神話的破滅。麵條選擇將往事遺忘,也是對美國社會中暴力、陰謀等醜惡現象的遺忘。

《美國往事》:對往事的追憶,是對青春不復的惋惜與夢碎的不甘

03、結合著時代大背景,影片人物對於美國夢的追逐背後表露出引人深思的思想主題

《美國往事》是萊昂內“往事三部曲”中的代表作,以個人遭遇,折射出各類群體在美國社會中的境遇。影片由美國夢引起遠大的理想,經歷了短暫成功之後是長久的失落。作為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展現了美國社會的全景圖。影片結合著時代背景,展現深刻的思想主題。

  • 關於友情

影片導演曾說:時間是這部影片的第一要素——這部片子就是關於記憶、鄉愁和死亡的,友誼就是一個我熱衷的主題。影片的情節以麵條為中心展開,幾個朋友形成小團體,一起遊蕩街頭,一起度過張狂的青春。

麵條雖然是一個街頭小混混,卻聰明、仗義、重感情。為給朋友報仇不惜殺人入獄 12 年,為保住朋友性命寧願背上告密者和叛徒的罪名,為朋友兩肋插刀卻為朋友所害。他的好友麥克斯則是典型的現實主義,有自己的野心,以自己的死亡欺騙麵條,並且佔有了麵條心愛的人。最後面條雖然釋然,但是記憶中的快樂不會再重現。

  • 關於愛情

麵條對黛博拉的感情影響貫穿了他的一生,她是麵條心中高傲的天使。對待黛博拉,麵條低聲下氣,但這些在現實的黛博拉眼中不值一文。少年時的黛博拉便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她有自己的理想,她和麵條的人生目標不同。當容顏老去,卸下那厚厚的面具般的彩妝,掩藏的是她脆弱而又真實的感情,她雖然也愛著麵條,但她更愛自己。

《美國往事》:對往事的追憶,是對青春不復的惋惜與夢碎的不甘

  • 關於夢想

美國文化的核心是個人主義,自我至上,強調一個人通過自我奮鬥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這種個人主義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麵條出身黑社會,卻對朋友極度忠誠。他的美國夢僅僅是過上安寧舒適的生活,對財富並沒有很高的要求。然而他的夢想卻被他的兄弟毀滅。影片結尾,他對昔日好友說:很多年前,我有一個好朋友。我為了保護他的生命向警察告發了他,但他還是死了。但這就是他想要的。這場波瀾不驚的友誼。害了他,最終也害了我。這段獨白是麵條的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同時也代表了對夢想破滅的妥協。

麥克斯從流氓到上流政要的上位之路上,為了取得最高的權力,背叛好友,犧牲兄弟,佔奪同伴的情人,掠奪合夥人的財產。在功成名就之後,他僅僅享受了一段時間,隨著陰謀的敗露,他取得的成就也隨之消散,他最終選擇了自殺。

表面上,他實現了他的美國夢,得到了權力、金錢和美人。但事實上,這個夢充滿了狡詐和虛偽。他對幸福的追求更多的是對財富的追求,最終幾近貪婪。萊昂內在影片所表達的,美國夢也許只是一場夢而已,通過影片人物形象揭露了美國價值觀的悲劇性衰落。純粹的美國夢,已被金錢和權力慾望掩埋。

《美國往事》:對往事的追憶,是對青春不復的惋惜與夢碎的不甘

總結一下

萊昂內在《美國往事》中闡釋了美國夢的正反面,講述了美國夢在20 世紀 20 年代到 60 年代裡的蓬勃發展和衰落。也藉由兄弟間的友誼故事和三個人物之間的愛情故事反映社會道德觀的扭曲和對人性的拷問。

​影片中老年麵條看著年輕人的車駛過,他想起了他們的過去,然而青春在他來不及回頭的時候,已經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所有過往的絢爛,愛與恨只是浮生若夢。我們可以對往事留戀,但更重要的是用回憶溫暖現在,活在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