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英語作為副科,物理化學作為主科,對國家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愛音樂愛生活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有話說

老穆看到題主的提問後,腦海裡第一閃現出來的就是李陽的“瘋狂英語”了。

大約二十年前,老穆也曾買過“瘋狂英語”,也曾偷偷大聲朗讀英語,將嘴巴張得大大的,現在想想,還挺可笑的。

現如今,人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已經下降了,不再像以前那麼狂熱了。就連“瘋狂英語”的創始人都不幹這行了,據說他在2014年就已皈依佛門了,法名延依。

由此可見,英語熱已不復昔日繁盛之景象。

是啊!那個時期,中國百廢待興,亟需學習外國先進的科技與經驗,所以不得不學習英語。

現如今,中國富強了,就連外國人都來學習漢語了,所以國人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也就銳減了。

(一)把英語作為副科,可行嗎?

國人學習英語的熱情已經銳減,但是,不代表我們就不去學習它。如果將其作為副科的話,倒也可行。

老穆初中時,自認為英語已經不錯了,但是到了縣城上高中後,才發現自己英語並不好。

如今看來,還是由於城鄉教育資源差距造成的。

城裡教學條件好,家長也注重引導,而農村的孩子,家長哪會引導他們學習英語呢?

試想一下,那些因為英語不好而沒有考上大學的農村孩子,是不是可惜了呢?

由此可見,把英語作為副科,也是可以的。

回想一下,我們的孩子學習了十幾年的英語了,又有幾個可以與外國人正常交流呢?


(二)物理、化學作為主科,可行嗎?

我們學習物理,大都起於初二,學習化學,大都起於初三,由此可見,理化在初中階段,絕對是個副科。

作為副科,自然很難引起同學們的關注,同時也為學習理化埋下了隱患。尤其是到了高中階段,理化的難度越來越大,如果初中不好的話,高中很難學好理化。

老穆認為,理化作為主科,此舉不妥!

我們都知道,孩子如今高考,大都文理分科。如果孩子不喜歡物理,可以不選物理。即便是新高考,孩子也是可以避開物理學科的。

試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學習物理,那文科誰來學習呢?

誠然,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物理。但是,同樣也離不開文科。

如果將理化作為主科,也就意味著所有學生參加高考都要考理化,這樣就真的有意義嗎?我看未必!


(三)語文、數學作為必考主科,英語作為必考副科,歷史和物理二選一,剩下的學科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一二學之,這樣的分科,或許最合理!

語文和數學作為主科,我想,人們應該沒有太大意見。


英語作為副科,我想,人們對此也應該沒有太大意見。

老穆認為,英語雖是副科,但也要必考,為什麼呢?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倘若連外國人基本的語言我們都看不懂的話,那就真的有利於國家發展嗎?

歷史、物理二選一,學生們已經很熟悉了,想必都能得到支持。物理興科技,歷史催人進!

至於生物、化學、政治、地理等學科,學生只要根據喜好自主選擇一兩科即可。

如此選擇,可好?


【結束語】國家要想發展,離不開各個學科領域的精英人物,我們不能武斷地指派學生必須學哪門學科,這樣也不利於人才的培養!你們覺得呢?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將英語作為主科,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恢復高考後,政治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急需向國外學習,所以高考考英語,把英語作為主科,以引起大家的重視,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對我國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是,凡事都要歷史的、辯證的看待,英語在那個特殊時期發揮過重要作用,不代表今天依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在科技和中國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英語的重要性在降低,全民英語更沒有必要,它的弊端越來越明顯:

1、學了十幾年的英語,日常生活中基本用不到:

從小學三年級甚至更早就開始學習英語,到高中,再到大學考四級、考六級,前後用了10幾年,花費無數,但是有多少人在工作之後,真正用過英語,不是沒有,而是很少。

從小學開始,英語就成了三門主科之一,因為它的分值大,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視,在英語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金錢,英語確實佔用了很多不應該佔有的資源,關鍵是到最後都用不到,你說這種學習到底值不值得?

2、學了十幾年的英語,依然無法和外國人交流:

學習英語的第二個弊端就是隻會做題,不會交流,因為我們沒有那種語言環境。前兩天朋友家的店裡去了兩個說英語的外國人,大學畢業的朋友在手機軟件的幫助下,勉強和兩個老外完成了交流,這是迄今為止,她第一次這麼直接的使用英語,但是還要藉助手機軟件。

說到手機軟件,其實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英語的翻譯,完全都可以用手機完成,作為交流的語言,就更沒有必要強迫人人都說英語了。

3、英語作為主科,實際上增加了高考的不公平性:

作為一名高中老師,我對此深有感受,城鄉的學生,在英語上的差距確實非常明顯,城裡的孩子,即便成績一般的學生,高考考120分以上也不是難事,而且普遍能考到這個分數,而農村多孩子,考120分卻非常困難,寥寥無幾。這是和資源不平衡有很大關係的,英語這一學科,不需要多少思維,只要你的聽力好了,單詞量大了,英語就學好了,城裡的孩子,從小在這方面就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更可悲的是,有的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數理化超強,但是因為英語瘸腿,最終只能上一個一般的大學,令人惋惜。

我曾經帶過一些美術生,專業課成績非常高,但是因為學習要求英語必須過90分,最後被拒之門外,我真的不理解一個美術生,為何要求那麼高的英語成績?

4、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可以突擊出來的:

當然,這並非說英語不重要,尤其是對於一些高層次的人才,在我國相對薄弱的領域,比如計算機、醫學、生物學等領域,因為要向外國學習,英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並不是全面從小學英語的理由。

計算機重要,國防重要,科技重要,不也一樣沒有要求全民學物理嗎?物理不也還是副科嗎?

再說,英語是完全可以突擊出來的,那些出國的老太太、北京的小商小販,他們的英語口語比很多大學生都好吧?在就是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在國內考不上大學,打算出國,集中培訓一段時間後,託福雅思考試,不也一樣能過嗎?

英語作為副科,不是不學英語,而是要個英語降降溫,那些真正需要英語的人,你不讓他學,他也會拼命學好的,有個朋友,孩子去國外讀書了,為了陪孩子讀書,也為了在國外能夠找一份工作,她拼命學習託福,最後她考得成績在培訓班裡是最好的。

那麼,如果英語作為主科被拿下,哪一門學科可以作為主科呢?我覺著下面這兩科最有資格:

1、物理:物理作為理工科的基礎,無論對國家還是個人,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國家來說,工業的發展,國防的強大,離不開強大的物理科學;對於個人來說,學習物理,能夠讓你成為一個客觀的人、理性的人、有智慧的人,影響你人生或者事業的高度。

2、歷史:很多人覺著歷史沒有用,最近幾天大家看到的事情,就知道學習歷史的重要性了吧?再就是很多人將歷史等同於歷史故事,甚至是野史,以為看看《明朝那些事》、《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甚至看一些宮廷劇就覺著自己懂歷史了,歷史非常簡單,其實,歷史不僅是過去發生的事情,還是你對待歷史的態度,更是一種智慧和情懷,讓你在錯綜複雜的歷史史料中,尋找事情的真相,培養你愛國愛家的情懷,學習歷史,可以”修身齊家這個平臺下“,這些作用,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物理是拉車的馬,它能帶動歷史的車輪的前進,而歷史就是手中的韁繩,它讓馬兒不會走偏。所以,這兩門學科成為主科,是非常有必要的,新高考”3+1+2“模式,已經提升了物理和歷史的地位,只是給英語降溫,還需要時間。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把英語作為副科,強理化生史,很有道理。英語難到一半學生,把一半學生拒之於學習之門外,失去了學習興趣,失去了很多。然而八層以上的人,生活工作與英語無關。這一半的人,這八層的人,如果僅有幾個象我們敬重的偉人,也會貢獻社會,造福人類。那麼有人會說,他們要與國際交流呢?那些英語好的,不當翻譯還能做什麼?所以,我支持英語為副科,不能再讓它傷害一半的學生了。


ZSK32128952


物理、化學作為主課,能為中國選拔世界頂尖的的科學家,還能培養無數的科研工作者,真正實現科技強國的理念。英語讓翻譯們去學吧,讓需要的人去學,在國外呆兩年,有了語言環境,文盲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但物理和化學是知識,需要堅實的基礎,然後是研究和創新,需要天賦、勤奮、及窮極一生的時間和精力。


咆哮的愛國者


確實國家的英語教育該到了改革時候了。80年代,全民學英語,是為了適應當時的國家改革開放,也是國家向世界敞開大門的一個必然要求。但是目前,已經改革30多年了,學習外語早已經成為老百姓的一個自覺行為。而且,語言就是一個交流工具,要實用,會說,不同的專業對外語的要求也不同。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行政命令,一刀切。現在,將英語退居二線或次要輔助地位,已經刻不容緩了。


東北1960


英語退出高考的主張有道理,現實生活中,英語對一般人真沒有多大用途,就是一般的工程科技人員用上英語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英語還是要學的,但要降低要求,能夠閱讀翻譯一般新聞科技文獻就可以了。對於對英語有較高要求的專業可以選修較高要求的教材。我們的中小學學生動手能力差勁,應該加強,學點栽培技藝,學點簡單的的鉗工電工技能,可能對學生進入社會更有用處。


辛福先


從中國的教育發展來看,英語對中國的發展功大於過,之所以把英語提高到與語文數學一樣的高度,是因為英語是世界通用的語言,正所謂學會英語走天下。在當今世界,科技最發達的國家是美國無疑。很多前言的、頂尖的、新的科學研究理論都是用英語發表的,所以中國想不斷前進,就需要不斷吸收最新的科學研究理論,而學好英語就是吸收最新科學研究理論的基礎。

從個人發展來看,英語對普通的中國人來說是可有可無的科目,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說的最多的就是中國話,平時所用的書面都是使用漢語,而英語除了考試之外,幾乎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在普通的中國老百姓眼裡英語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英語的重要性是不用質疑的,但每個人對英語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結合中國人的衣食住行所用到的英語不多的現實,把英語科目作為副科也是一種明智之舉,你覺得呢?


偉157475931


把英語當副科,把數理化當主科?

這樣就可以利國利民?

我們一直都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認為取消的英語,別人肯定會花很大力氣去學數理化了。提出這種問題的人,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想必他們當年沒學英語,現在他們的數理化已經學得很不錯吧?因為他們已經把用來學英語的時間用去水數理化啦。

那好吧,現在我們來提出幾個數理化的問題,請你馬上回答:

數學: 請寫出排列組合的基本計算方式。

物理: 請寫出電阻定律的公式。

化學: 請說出判斷複分解反應的四大條件。

怎麼樣?行嗎?

我就這個問題問過大部分人,都是不行的。甚至有一些人原來就是考理科的,而且考上了理科重點大學,如果不學相關的專業,這些很基本的初中,高中的知識也全部忘了。

但是我是學英語的,幾十年過去了,這些東西我沒忘。不是說我記憶力有多好,老是我經常關注這些東西。

相同的是,如果我們不去注意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很快就在我們的心中沒有一點痕跡了。

但是我們能不能夠說當初我們學這些東西是沒有用的?

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是沒用的,因為他們學完之後就不關注這些知識啦,相反,有一些人卻總是在意他們學過的東西,並且把它們運用到各種各樣的實踐中去,有些人就已經因為用這些東西賺得第十桶金了,我們有一些人還在這裡指責這些東西沒用。

就說英語吧,學了英語去當英語老師,最少可以保證一生的溫飽。

學了英語,然後去培訓機構中各種各樣的培訓員,也可以小小的發一些財。

學了英語,然後去做導遊,不但能夠賺到錢,而且還能夠遊遍大好河山,每一天都可以有帶頭人的風範。

學好英語,然後去當翻譯,做得好他就走上了使用英語的人生高峰。

學好英語,然後去跟外國佬談判,不白白送給別人一分錢,也絕不送給別人一寸土地。

同樣的是,過完又來說學物理吧,有一些本科專業出來的,也沒見得有什麼出息,因為他們沒有用這些知識。

有一些只學皮毛的,比如說只會一些室內室外佈線,裝電燈,裝開關,關插座,他們一個月一個人賺一兩萬塊錢不成問題。

所以我們認為,某些科目學不好,不能怪在別的科目的頭上。自己學了沒用,不能說別人學了也沒用。自己認為數理化可以利國利民,但是不要說英語,語文,歷史,地理等等就不能夠利國利民了。

沒有英語人才,我們的外交被人罵死,坑死,還不知道呢。

沒有歷史地理人才,別說能夠發揚自己的文化,守護自己的疆土了,別人一道訴狀說哪個地方是他們的,恰好又遇到了一幫有背景的有預謀的法官,我們是不是要把那個地方給人家呢?

因此我們說沒有哪一科是最重要的,也沒有哪一科是一點都沒有用處的。關鍵看自己的情況。



許願城英漢教學群


這個要學日本,人家日本英語不行,同樣是各行各業技術超頂尖的發達國家,日本英語不行,人家有專門的騙緝社做翻譯,不必要人人學英語浪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生活中,絕大部份人出了學校英語基本用不上,工作之後學了十幾年的英語跟本用不上。而有的數理化很好的學生有時因為英語成績不好而丟工作,但他們的工作環境並不真正的需要英語從而失去很多人才!


奧卡姆


建議英語主要放在託兒所、幼兒園學,上學後僅作副課,語言類的越早學效果越好,幼兒園內交流半天普通話,半天英語文流(比如下午只許說英語),小學初中英語只作副課,高中大學英語只作選修,這樣可以事半功倍,現在中學生太多時間花在外語上了,而且高考也因為英語這門課卡住了太多的數理化強項的聰明的學生進入好的大學,太可惜了,現在的教育體制必須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