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及其"人物畫作品微展"作品欣賞(圖)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先生近照

林風眠,原名林鳳鳴,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林風眠1900年11月22日出生在廣東省梅縣(古稱嘉應州)白宮鎮閣公嶺村,自幼喜愛繪畫,19歲赴法勤工儉學。他先在蒂戒美術學校進修西洋畫,後又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深造。1925年回國後出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兼教授。1927年林風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創辦國立藝術院(後來的浙江美術學院)任校長。解放後,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林風眠於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舉辦個人畫展,取得極大成功。1991年8月12日10時,林風眠先生因心臟病、肺炎併發症,病逝於香港港安醫院,享年92歲。

林風眠擅長描寫仕女人物、京劇人物、漁村風情和女性人體以及各類靜物畫和有房子的風景畫。從作品內容上看有一種悲涼、孤寂、空曠、抒情的風格;從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構圖,二是無標題,他的畫特點鮮明,觀者一望即知。他試圖努力打破中西藝術界限,造就一種共通的藝術語言。他無愧於是一位富於創新意義的藝術大師,對許多後輩畫家產生過極深遠的影響。林風眠是整個20世紀中國美術界的精神領袖。

林風眠的作品總有一種淡淡的哀怨和孤寂,而正是這種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種審美情趣的悲劇美。這與畫家本人顛簸曲折的一生有關。

抗戰期間,林風眠輾轉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畫,極力試圖打破傳統繪畫程式。1950年林風眠辭去杭州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之職,遷居上海南昌路的一幢法國式的二層樓房裡,專門從事繪畫求索。不久,法籍妻子攜女離國,他孑然一身,過起略似重慶大佛般的生活。除了美協組織他到農村、山區、漁場深入生活外,他就閉門作畫,每天子時已過,鄰居五能看到林風眠畫室裡的亮光。

十幾個春秋過去,藝壇幾乎忘記了林風眠,然而這正是他的藝術黃金時代,“林風眠格體”在寂寞耕耘中臻於爐火純林鳳眠作品-高士青。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的藝術更受到貶抑,生活拮据,每月只得上交兩幅畫以換取一點兒生活費。十年動亂期間,面對一次次抄家,無奈之中的林風眠將其數十年的心血千餘張精心之作浸入浴缸,從抽水馬桶中衝出去。八十年代,其晚年又在香港過著隱居般的生活,他的頭髮幾乎全部脫落了,人老了但藝術卻不老,他的畫色彩更熱烈、筆墨更放縱、韻味更醇厚。

林風眠繪畫的特色有四:一是塊面與線弦的二重唱。 二是採用方紙構圖。三是融合西方繪畫光、形、色技法。四是對立和諧的統一。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林風眠及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