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最大小區萬人大社區無確診無疑似,背後的原因驚人!


疫情期間,龍湖春天社區先後四次向居民免費發放1600個口罩。   

安徽蚌埠最大小區萬人大社區無確診無疑似,背後的原因驚人!

   

(圖片由社區提供)

  3月1日清晨7:24,劉富南揣著從湖濱社區龍湖春天居委會開具的居住證明,從高鐵蚌埠南站踏上了南下臺州的G7655次列車。有了這份證明,她去兒子在臺州的住所,小區門崗會無障礙放行。

  這份證明寫著幾個關鍵信息:劉富南自2020年1月23日至今一直居住在龍湖春天社區某棟某單元某室;該社區發生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0例,疑似病例0例;劉富南及其暫住住所的所有成員未與任何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密接者有過任何接觸。

  這些信息綜合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龍湖春天社區全員齊心,守住了一方淨土。

  龍湖春天社區先後分四期建設,包括別墅在內共有156棟住宅樓、5725戶居民,是蚌埠市名副其實的萬人大社區。又因為其坐落在大學城,流動人口甚眾,人員管控的複雜性非同一般。

  在疫情肆虐的2月,萬人大社區無確診患者、無疑似患者是怎麼做到的?

  用居委會主任許黔榮的話說,上下齊心,群防群控,居民配合與社區人員堅守相輔相成,是龍湖春天這個萬人大社區一招制勝的原因。

上頭“十個一律”把網織

下面“嚴防死守”來穩控

  武漢疫情蔓延至蚌埠時,已近鼠年新春。除夕前一天,一名發熱患者被最終確診為新冠肺炎。在此前一天,市長王誠主持召開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各項任務,打響新冠肺炎阻擊戰的第一槍。

  隨後,緊急成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布《致廣大市民的一封公開信》,要求所有從武漢來蚌人員主動向所在社區報告、登記,接受詢訪,居家觀察,不要外出。

  大年初二一大早,社區層面開始全面行動。被緊急召回工作崗位的龍湖春天社區居委會主任許黔榮,迅即投入工作,也緊急召集居委會工作人員、網格員、協管員開了個會,動員大家凝心力、有狀態,隨時參加戰鬥。貼通知、站門崗、來回巡查,很快成為社區人員的必修課。

  2月6日,我市在全省“八嚴八控”基礎上出臺的“十個一律”通告,周密地織就了人防、技防、物防和協防四張“網”,將全市防疫之戰推進新階段。這裡的人防,主體正是將服務觸角伸進各家各戶的基層工作者,包括社區工作人員。正是這“十個一律”,將社區人變成了嚴防死守的“守門人”。

  在只有10個正式網格員的龍湖春天社區,硬是細化分割出18個網格,為的是用最小單元格的微系統來監管鉗制人員流動,解決大社區事務多、管理難等問題。

  事實證明,每個單元格的責任人,根據重點人員清、防控措施清、包保責任清原則,摸排居民信息,對外地返回特別是湖北地區返回人員逐個調查,歸檔管理,每日監測,居家隔離,努力做到“每個網格不漏一戶”,“每個家庭不漏一人”。

  在全民掃碼填報家庭信息時,摸排有困難,網格員也有自己的辦法。住戶電話打不通的,他們就在門上貼《告知書》;住戶白天家中沒人的,他們就等晚上燈亮了去敲門;多次敲門無應答的,他們就去物業調取水電錶讀數,來確認屋內是否有人居住。多渠道統計的綜合數據顯示,過年期間龍湖春天有近5000人居住。

  由於網格員在社區有熟臉和好人緣,他們也發動街坊四鄰幫忙宣傳、提供信息,使大家變身宣傳員、監督員,自己管理自己的地盤,讓試圖瞞報不報的人無所遁形。

社區人變“千手觀音”

受累忍屈守護公共安全

  “從年初二到現在,我們社區所有人已經連續工作了一個多月,身體累是肯定的,但與身體勞累相比,心累才真叫人難受。”2月26日上午,在結束了與一位25日晚剛回社區的國外返鄉居民的通話之後,許黔榮忍不住和記者叨嘮起來。

  原來,這位返鄉居民從韓國大邱回蚌,是某高校老師,網格員幾次做思想工作,對方堅持自行居家隔離而不去集中隔離點,理由是:一個人在家隔離不會影響身邊人,在自己家給學生上網課比在外面方便。不得已,網格員只好求助她的上級,許黔榮在電話裡好說歹說溝通了20分鐘,仍沒能一下子說服對方。

  這樣的例子,隨著全市復工復產腳步的加快,開始越來越多。“要知道,龍湖春天社區被四所高校包圍,加上附近的商業店鋪,居住人員成分複雜,過年期間流動量大,天南海北都有。遇到幾個不聽勸的,就能熬死我們。”許黔榮告訴記者,龍湖春天從疫情警報拉響沒幾天,就封堵了包括東門、西門、南門和其他小豁口在內九個出入點,只留下北門一個通道放行。即便如此,仍有人通過豁口或小區柵欄翻牆出入,防不勝防。她笑言,這次疫情把社區人煉成了“千手觀音”,個個“三頭六臂”——除了每天固定幾個時段的門崗執勤外,還要給需要出門買感冒發熱腹瀉藥的居民開社區證明,有的證明寫好後需要陪著去藥店,老年人的特殊用藥甚至全程包辦。

  特別是那段不通公交的日子,出行難更加劇了社區人員陪同買藥的艱難。許黔榮告訴記者,有次為給兩位老人購買應急藥,社區多方協調從區裡調來一輛車,由網格員拿著身份證陪著老人去二院拿的藥。

 即便如此,社區的工作也有不被理解甚至遭到居民正面抗議的時候。記者瞭解到,有位老人在嚴控外出期間沒拿出入證卻硬要出門,被許黔榮攔下後不但不聽勸阻,反倒玩起“文字遊戲”,揪著許對其“老爺子”“老同志”的稱呼不放。最後,這起勸阻以老人向市長熱線投訴、許向區紀委遞交情況說明了結。

  “緊急事項一佈置下來,我們忙得連坐下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這個時候再要求寫個情況說明,不是耽誤事嗎?”言及此,許黔榮言語中的無奈讓人生憐。很快,她話鋒一轉,“好在社區居民九成以上都積極配合,加上黨員志願者的有效助力,最終守住了整個社區安全。”

居民組團“不出門採購”

自發築牢“最後一百米”

  在龍湖春天社區,每個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員的手機裡,有這麼幾個微信群:用來共享信息的社區業主交流大群,用來報備家庭信息和接受社區通知的網格工作群,用來與附近某超市對接的小區購物群,用來異地直採的團購群。

  前者是業主自發集結的交流空間,創建已有十來年,後三者卻都是這次疫情提供的機緣。每天,網格員有重要信息發佈時,就在網格群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涉及到的業主在群裡諮詢、反饋,工作有條不紊地落實到位;小區居民需要買米買菜的,就在小區購物群裡接龍下個訂單,長則兩小時、短則半小時,訂單商品會從小區毗鄰超市的柵欄處遞進來,居民不出小區就能補給家中所缺,吃喝無憂;居民想跟團買一些物美又價廉的新鮮果蔬,就在直採群裡跟著團長下個單,果蔬會在團長集中下單後兩天一個週期地送到小區門口,團長收貨後再在群裡@所有人到指定地點取貨就行,整個流程讓人感到安全又放心。

  “要是擱在以前,我會覺得購物群裡廣告多太受打擾,現在坐家裡,有采購需求就進群選貨下單,不出小區就收到菜品,減少了與小區外不確定環境的接觸,多好!”網友“天末”發在群裡的一句話,迅速引起大家共鳴:“我們大家一定要減少出門,共同守住龍湖春天這片淨土!”

  粗略統計,網友“天末”從過年至今,通過超市購物群買過7次果蔬和食品,通過直採團購群下過不少於10單。“全社區幾千個家庭,每個家庭少出門哪怕一次,就會給社區減少幾千次風險。”她說。

  事實上,隨著線上購物圈的擴大和復工復產的推進,原本的買主部分也轉變成為賣家。“老家種的蒜苗,10塊錢一捆,需要的接龍,明天上午現拔,下午送貨”“農家樂裡的蔬菜已長成,套餐25元,蘿蔔、芹菜、蒜苗、白菜、香菜應有盡有,品種多,分量足”“大鵝70元一隻,未殺前8斤左右”……甚至連做大饃、蔥油餅的業主,也藉助這個群開始了一年的營生。

  偶爾替老婆下單的“靈犀”告訴記者,龍湖春天社區這種由居民自發、有居民體驗、促線上線下打成一片的採購模式之所以成行,主要是因為這裡是城鄉接合部,“從鄉村到城市的最後一公里,有效解決了社區疫情防控的最後一百米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