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埔关爷逢戊大闹说“船埠头”

借今戊戌年我们船埔头关爷逢戊十年大闹,来说说“船埠头”。

船埔头,曾名“船埠头”,是普宁市船埔镇政府及镇区驻地,位于市区流沙西南方向40公里处的南阳山区之中,龙江河支流上游。有陈、温、余、吴、袁、黄、王、赖、古、罗、杨、周、钟等多个姓氏居住。相传,明中叶,惠来县岐石陈氏一支来龙溪都开垦定居。因来自西北梅田、大坪方向两条溪水汇集于船埔溪(属“龙江河”支流)后,向东南流经陆丰甲子镇入海,来往货物靠木船在此装卸,故名船埠头,船埔拼音应为(chuán bù)。客家话埠与埔同音,后改称今名。

船埔关爷逢戊大闹说“船埠头”

▲ 船埔头墟航拍图(点击横屏看效果更佳),摘自:日月航空摄影,在此感谢!

笔者目前能找到的有关“船埠头”最早的官方文字记载,是出自明嘉靖版《海丰县志》:“……又十里為船埠頭,居民鮮少。……”。可见,当时船埠头周边一带居民很少,周边山区的开发还非常有限,船运也还未发展。

船埔关爷逢戊大闹说“船埠头”

▲ 明嘉靖版《海丰县志》对“船埠头”的记载

又据大坪房氏老谱记载,现在船埔小学后面的山以前叫做渡头山,因为古时候这条河(龙江河)是可以走货船的,这里就是船舶靠岸的位置,而船埔头的也名“船渡头”。

船埔关爷逢戊大闹说“船埠头”

▲ 大坪房氏老谱对“船渡头”的记载,摘自:普宁房氏网

小时候经常在船埔头关爷庙旁边打游戏的童鞋,可能没注意到游戏机室旁边,即是关爷庙靠坑边一侧,有一座“地”(当地客家话“墓地”的意思,也叫“风水”)。因年久无人祭扫,缺少看管失修,已经破烂不堪!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座“地”便是惠来县岐石陈氏人的祖坟。这要提到:

明朝嘉靖三年之前,我们船埔镇当地大部分地界属于当时的惠州府海丰县龙溪都;

明朝嘉靖三年至大约民国初期,海丰县龙溪都划入潮州府新成立的惠来县,属于当时的潮州府惠来县龙溪都梅田堡(楼)地界;

1949年5月,属惠来县梅林区(第四区)船埔头乡(据2002年版《惠来县志》);

1950年3月,梅田村随原属惠来的整个梅林区(第四区)辖下8个乡镇近500个自然村从惠来县析出划入普宁县(据2002年版《惠来县志》);

1957年为普宁县船埔乡;

1958年属普宁县南阳山公社(船埔并入公社);

1961年为普宁县船埔公社(船埔从南阳山析出);

1983年船埔改区;

1986年船埔改镇至今;

1993年普宁撤县设市,为普宁市船埔镇;

2004年黄沙乡并入船埔镇。

至于船埔镇的行政中心何时从梅田转移至船埠头,初步判断是近百年的事,具体还有待查证。也欢迎了解的乡友提供可靠资料。

船埔关爷逢戊大闹说“船埠头”

船埔关爷逢戊大闹说“船埠头”

▲ 船埔头墟,陈氏墓地位置示意图(点击横屏看效果更佳),摘自:谷歌地球

至于船埠头墟的创建,相传是我们梅田吴氏三世祖奇韬公在康熙年间(1654年-1722年)创建。吴奇韬,生于明朝天启甲子年(公元1624年),早年以“铸锅”为业(在邻村鸭母寮村山窝曾发现铁砂、木炭遗址,猜测可能与他有关),经商发家,拥有田地甚广,是本镇“船埠墟”及船埔头现“关圣帝庙”主要创建人,后至惠来县城发展,向朝廷捐纳修建惠来县城城墙等,获朝廷封“例监”(据雍正版《惠来县志》,记载名为“吴思贤”),其与后裔在惠来县城李厝埕修建吴氏家庙“万春堂”。

船埔关爷逢戊大闹说“船埠头”

▲ 《广东舆地全图》(清光绪)中“梅田村“、“船埠头墟”的记录(与实际相对位置有误)

惠来岐石陈氏作为我们山区的开垦先民,为船埔头墟的扩建做出了历史贡献。今天,我们不应忘记他们的先垦功德,他们的墓地是船埔头及船埔头墟的历史见证,也是属于船埔头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提倡借关爷庙周边环境的提升之机,减少墓地破坏并适当保护起来!

船埠头,经过五百年左右的开发,先人与今人的共同营造,已成为龙江河支流上游一个非常美丽的小镇。尽管船埠头在近几十年已经失去船运的作用,但不能忘记它曾为山区发挥过的船运交通重要作用,让我们更好利用它曾作为船运渡口的历史遗迹,与船埠头岐石陈氏墓、关爷庙等历史遗迹,一起打造成更具有船埔特色的历史文化。

船埔关爷逢戊大闹说“船埠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