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恨之入骨的大西洋禿鷹:納粹德國fw200遠程巡邏轟炸機

丘吉爾恨之入骨的大西洋禿鷹:納粹德國fw200遠程巡邏轟炸機

在這裡,您可以獲得關於水、陸、空、天等任意領域的武器裝備的最新知識,以及它們在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生存...


▼▼▼

在遼闊的大西洋上有著這樣一種飛機:它引導德軍潛艇攔截商船,並攜帶炸彈轟炸船隊,造成英軍的海上運輸線損失了大批物資,而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更是對其恨之入骨,稱之為“大西洋上的禍害”。德國空軍使用這種飛機取得了巨大的戰績,例如德國空軍本哈德·約瑟中尉在愛爾蘭外海發現並擊傷42000噸的不列顛皇后郵輪,繼而引導U32號潛艇將其擊沉這一經典戰例。而這架戰績赫赫的飛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福克沃爾夫公司的FW200遠程巡邏轟炸機。

丘吉爾恨之入骨的大西洋禿鷹:納粹德國fw200遠程巡邏轟炸機

▲漢莎航空公司的FW200,由其雙槳葉可知這是使用BMW132發動機的FW200B型

FW200的誕生起源於福克沃爾夫公司的天才飛機設計師庫爾特·譚克向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魯道夫·斯圖斯瑟爾博士提出的一項建議:開發一種陸上起飛的客機以便於將歐洲乘客運送到美國。在當時這是不尋常的,因為幾乎當時所有的航空公司在長時間的水上航線上都在使用水上飛機。為了在經濟高度上進行長距離飛行,FW200被設計為在3000米(即9,800英尺)以上的高空巡航。當時現有的客機僅僅設計為在海拔低於1500米(5,000英尺)的地方巡航。所以直到其他高空客機開始運營之前,FW200一度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客機。第一架原型機FW200 V-1於1937年7月27日經過一年多的開發後實現了首次飛行,譚克博士作為試飛員駕駛這架飛機。這是一架全金屬四引擎單翼飛機,由四架美國750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R1690-S1EG發動機驅動,計劃搭載26名乘客在兩個座艙內航行3000公里(1,860英里)。

丘吉爾恨之入骨的大西洋禿鷹:納粹德國fw200遠程巡邏轟炸機

▲FW200的客艙,可以看出即使是在當時也是極為舒適與現代化的

福克公司在RLM(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帝國航空部)的授意下將FW200v1進行了改裝,並在1938年的8月10日進行了從柏林直飛紐約的長途飛行,在這次飛行中FW200被改名為FW200S-1(s=sonder德語特殊)並重新登記了機體編號D-ACON,並更名為勃蘭登堡。飛機以平均164km/h的速度飛行了4075千米,花費了24小時55分鐘抵達了紐約。FW200S-1在同年8月13日以330km/h的時速回到柏林,花費了19小時47分鐘。

作為第一架從柏林直飛紐約的航班,其記錄被做成紀念碑立在不來梅市貝利夏街。1938年11月28日,FW200 S-1 飛往日本東京,途中分別在伊拉克的巴士拉,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和越南的河內停靠加油,最終抵達了東京,全程耗時42小時18分鐘。

丘吉爾恨之入骨的大西洋禿鷹:納粹德國fw200遠程巡邏轟炸機

▲圖為FW200S-1

希特勒在其私人飛行員漢斯·包爾的建議下授意福克公司,指定無武裝的fw 200 V1型作為他的私人飛機,取代原先的JU52。漢莎航空將其FW200v3(機身編號:W.Nr.3099)進行了改造,後來改為僅有2艙的專機。希特勒的座位位於客艙,配有一木桌,背部鍍有裝甲。根據漢斯·包爾所言,該機從未武裝過。希特勒將該機編號改為“D-2600”並命名為“殷麥曼三世”,而後隨著戰爭的發展而將其改命名為“WL+2600”以及“26+00”。該機最後於1944年7月18日在柏林坦佩爾霍夫機場被盟軍轟炸摧毀。

丘吉爾恨之入骨的大西洋禿鷹:納粹德國fw200遠程巡邏轟炸機

▲圖為該機,可以看到這時的編號已經變成了“26+00”

當日本海軍提出了一個能進行搜索和巡邏任務的FW200計劃之後,譚克博士便設計了FW200V-10。這架FW200在德國製造,但是當時歐戰的爆發使得這架飛機並沒有交給日本海軍。這架飛機成為後來德國空軍所有軍用FW200的原型。為了應付戰時的需求,德國空軍將其機體結構增強、機翼拉長以掛載炸彈,機體內部空間增大,還有在機體前面、後面與側面處均增加了機槍。以上這些額外的改裝雖然提高了其作戰能力,不過卻使得FW200在早期有了著陸時會解體的問題,至少有八架Fw 200C因為著陸而損壞,而德國人直到最後仍然沒有完全解決此問題。

最初的生產偵察版本是Fw 200C-1,裝備一門20mm MGFF機炮,一門裝在腹艙以及後部和機腹的7.92mm MG15機槍。武器在翼下掛架上,包括4枚250公斤炸彈。由於FW200C是由一架客機改裝而來,而且沒有設計來處理糟糕的低空操縱性。1941年推出的FW200C-3具有加強型機體,換裝了有1000馬力Bramo 323R-2發動機,以及各種軍備上的變化。氣宗包括在一個類似於bv138飛艇的上鼻樑上、靠動力操作的炮塔上使用的一門15mm MG 151機炮,來取代MG FF炮。FW200C-3 / U2將MG 151拆除以來安裝Lofte 7D轟炸瞄準具,而C-3 / U3在前後背位加裝了MG 131,C-3 / U4則多了一個額外的炮手和兩門MG131 。

從1942年2月起,FW200C-4開始裝備前線部隊,並增加了FuG 200搜索雷達。 FW200C-4又開始使用HDL 151炮塔和MG 15,而機背則保留了MG 131機槍或MG 151/20機炮,這個區別取決於是否裝備了Lofte 7D 轟炸瞄具。

雖然FW200是德國空軍最重的轟炸機(空重17,005千克,最大載重22,714千克),但轟炸載重僅為2,000磅(910公斤)。畢竟FW200只是一架由客機改裝的飛機,並沒有被設計成能承受過大的損壞。這些飛機由轟炸機訓練學校的優秀畢業生來駕駛,並由在遠程飛行方面具有專長的前漢莎航空飛行員進行監督。然而現有的FW200因為數量不足,以至於不能有效進入不列顛群島的路線進行巡邏,而每月生產四到五架飛機幾乎沒有補償到前線的損失,並且可用的FW200的數量通常不到10架。這使得FW200在德國空軍中的地位很為尷尬。

FW200首飛後即成為了德國空軍的主要海上巡邏機,然而從1941年中期開始,FW200機組成員被指示停止攻擊航運並避免所有戰鬥以保存飛機數量。在8月份,第一架Fw 200被商船上起飛的的颶風擊落,皇家海軍的新護衛艦也開始對FW200構成嚴重威脅。1942年8月14日,美軍參戰後擊落的第一架飛機便是FW200C-3(機體編號Wrk no. 0125,機身識別號 F8+BB),它是由美軍陸航飛行員駕駛P38F在冰島擊落的。

Fw 200在進行偵查與巡邏任務之外,還可以執行攔截船隊與引導U艇攻擊的任務。據統計,從1940年6月到1941年2月,FW200共擊沉了331,122噸的商船。FW200的攻擊戰術是在極低的高度進行的,以便用三枚炸彈以船側後方45度角轟炸目標,這個戰術可以保證至少有一枚炸彈能夠命中目標。

丘吉爾恨之入骨的大西洋禿鷹:納粹德國fw200遠程巡邏轟炸機

▲Kg40聯隊的FW200,可由機尾看出該機組乘員戰功顯著

FW200也用作運輸機,特別是在1942年向斯大林格勒空投補給,因此通過這場戰役蘇聯空軍也繳獲了一架kg40的FW200C-3(機體編號W.Nr0034,機身識別號F8+GW)。在1943年後期以後,Fw 200僅用於運輸。在偵察方面,Ju 290取代了它,甚至He 177也開始在KG 40和FW200一起服役。隨著法國解放,德國空軍的海上偵察變得不可能。FW200隨即在1944年停止生產,共生產了276架FW200。

丘吉爾恨之入骨的大西洋禿鷹:納粹德國fw200遠程巡邏轟炸機

▲圖為被蘇聯空軍繳獲的FW200C-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