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入門後,練習時寫大字好還是寫小字好?有什麼說法?

第三隻眼78444942


對這個問題,我的體會和認識是:

二者不可偏廢,但以大字為主。理由是:

1.寫小字要得趣,寫大字要得勢。

小字講究筆法精微,而相反的,不能把寫小字的精微筆法代入大字。越大的字越是要舍取精微的小動作。這是大字和小字最大的不同點。

小字字型小,筆畫短,用筆,結構容易控制,用手指和手腕的配合就能辦到,坐著寫沒問題,也不用移動紙張。但大字必須手,腕,臂協動,甚至全身聯動。大幅度移動紙張也會打亂書寫思緒。

寫慣了小字,寫大字全然不適應。小字可以寫的很快,寫大字的秘訣之一就是慢,特別大的字更要慢。必須長期強化訓練才行,而寫大字慣了,換寫小字,寫幾行就能找到感覺,很快就會適應。

2.適用形式不同,大字適用範圍更大。

扇面,冊頁,手卷,小品以小字為首選,中堂,對聯,條幅,斗方,更大幅式的作品以大字為佳。

參加筆會,書友交流還是以大字為主。

大小字的書寫訓練和各種幅式的書寫訓練應該是沒有盲點。但實踐經驗證明,大字大幅較難控制較難寫,應當重點訓練。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快樂書法營


什麼叫書法入門?起碼要學會一種書法字帖。比如說,我們臨摹《多寶塔》或者《聖教序》已經很有把握,或者有一定的經驗,這就叫書法入門。

所謂書法入門,就是我們學習書法已經越過初學的門檻。如果說初學需要老師扶著走,那麼書法入門以後,就可以自己走了。



因為,我們在這一階段,經過好幾年的學習,確實已經初步摸索到了學習的方法和路徑,所以,自己指導自己學習應該沒有問題。

書法入門到底是什麼樣?這與每個人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因為書法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

例如,我們就學會了一個字帖,下一個字帖我們學什麼?中國書法史我們學了一點嗎?甚至,書法作品能不能參展?都可以看作是書法入門了沒有。

我們在網上也看到很多人批評一些書法家的作品,第一句評語給的就是“書法沒入門”。可見,書法入門到底是什麼程度,確實有因人而異的看法。



所以,我認為,說書法入門,至少你要練習過一個字帖,而且,可以正確地自己指導練習。

題主的問題是說,書法入門以後,練習大字還是小字是問題,我覺得應該是選擇小楷還是大楷的問題吧? 所以感覺有點莫名其妙了。

關於學習書法到底先大楷還是先小楷,確實有不同的指導意見。 有的老師說,先學小楷。因為小楷容易掌控,寫起來容易寫好,初學書法,大楷不太好掌控,所以,學習一段時間小楷以後再學大楷。


主張先學大楷的老師認為,書法的核心是筆畫,也就是筆法。大楷容易通過示範感受用筆,所以,先學大楷,對筆法的理解會容易搞清楚。 兩種說法都有道理。

千里馬個人覺得,學習書法最好從大楷開始,因為大楷確實容易理解用筆,小楷的筆畫太小,用筆變化難以清楚表達。如果大楷練習好了,寫小楷也是自然就寫好了。

例如,顏真卿有的《麻姑仙壇記》就有用大楷和小楷寫過的兩個字帖。我們對比一下來看,這兩個書法作品並沒有用筆和結構的太大區別。這就說明大楷好,小楷也會好的。


但是,能不能反過來小楷好,大楷也就好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經常寫小楷,不寫大楷,小楷的筆法就會侷限於點畫的輕盈簡化狀態,完全無法適應大楷豐厚婉轉的筆法表達。

所以,如果經常寫小楷,沒有練習大楷,真的寫不好大楷的。 如果大楷是完全用筆,那麼小楷就是用一部分筆。我們用一個分值形容一下大楷和小楷,如果大楷用筆是100分,那麼小楷用筆只有60分。

我們看看趙孟頫的大楷和小楷的用筆你就會清清楚楚了。 趙孟頫的大楷用筆豐滿飽和,變化豐富,神采多姿,但是小楷就只能說是玲瓏剔透,毫端飛動了。



因為字小,無法發揮用筆的張力,這是客觀事實決定的。如果小楷用筆寫得那麼複雜,那麼小楷也就沒有小楷的單純輕盈的美感了。

所以,學習書法如果要入門,應該首先從大楷入門,比較有利於對筆法的理解和掌握。

如果你的書法真的是從大楷入門的,那麼今後學習書法如何練習,這就要看你自己的學習目的是什麼了。


如果就是喜歡小楷,那麼就練習小楷,如果喜歡學習大楷,那就在以前學習那個字帖的基礎上,再深化學習一段時間以後,換一個字帖學習一段時間。

換一個字帖不但可以擴大學習書法的視野,還是對我們學習書法能力的一次新的檢驗。

因為,換了一個字帖,筆法結構與我們已經習慣了幾年的字帖有一些不一樣,我們能不能很順利投入練習,這也是對我們入門能力的檢驗,所以,換一個字帖也是對我們學習書法能力都一次檢驗。



比如,原來是學習顏真卿的《多寶塔》,那麼,可以換一個顏真卿的其它字帖,例如《東方朔畫贊》、《顏勤禮碑》等等,如果原來是學《九成宮》的,可以換一個《虞恭公碑》等等。

一般都是原來學哪個字帖,還在哪個書法家的體系裡找別的字帖學。當然,也可以跨越到別的書法家。

如果我們練習字帖,是為了學習書法藝術,就不必糾結練習大字還是小字的問題了。


應該把大字和小楷交替練習。 出於書法藝術作品創作的需要,大字小字都必須練習,因為,我們創作書法作品,有正文,也有落款,這是書法作品的主要內容。

一般情況下,正文的字大一些,落款的字小一些。 我們在一些書法作品展覽上,能夠明顯看到一些書法家,正文大字還不錯,但是落款的小字卻寫的不是很理想,這就是因為只練習大字,不練習小字的後果。

好的書法作品是沒有大字好小字不好的毛病的。所以,從學習書法藝術的角度來說,最好大字和小字都要練習,除非你就喜歡小楷。或者,學習書法就是為了把硬筆書法寫好,無意於書法藝術和書法創作。


千千千里馬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學書法入門後,喜歡練大字就練大字,喜歡練小字就練小字,這個要根據個人愛好和書法創作需要來選擇。不過,我還是側重練大字的,因為小字不太實用,在全國各地的書法展覽上,有幾個是小字書法作品?我這裡所說的“大字”,並非指榜書,通俗的說,是建議練拳頭大的字。當然,若練草書和行書,字的大小,由書者根據章法需要自行掌握就可以了。



至於有什麼說法,根據經驗,熟練掌握大字的書寫技巧後,再寫小字,就像“庖丁解牛”一樣,會輕鬆自如許多。若時常練小字,雖已熟練,但想寫大字時,就會感覺力不從心,仍要回到練習大字上來,待把大字練好後,再去寫小字。道理,就這麼簡單!



關於這個問題,可能會有各種說話和各種不同的觀點在網上發表,但我仍須表明自己的觀點,這就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沒練到一定程度,最好不要盲目練大字。

大字與小字在筆法上是有很大差異的,使用小字的筆法寫大字是絕對不成的,小字多用毫鋒,而大字必須鋪毫,使用毫鋒用大字則必須使用更大的筆,但是大筆的毫鋒又需要更強的筆力控制,所以,還沒有人嘗試成功王羲之的書法寫大字。

練大字必須在小字有相當的根基才成,尤其是筆力上必須較強,不然,即使勉強寫出大字則僅僅是停留在楷書與行楷上,而且是筆力羸弱。

文徵明曾困擾於大字,而且困擾了很多年,後來,無奈改變字體,學黃山谷的字去寫大字,可能很多人覺得文徵明成功了,可是,我覺得文徵明一直都沒把大字悟透。

大字的書法只有王鐸有所成就,可見其難,沒有相當根基最好先完善小字的根基才好。


一笑貫長天


書法入門後有一個標準:對五體有初步認識,可以理解筆法字型。

入門之後我的建議是五五開,或以自己興趣進行八二開,總之就是不能偏廢。為什麼呢?因為寫大字和寫小字都有它自身的要求和難度,大字難於緊密無間,小字難於寬綽有餘。大字取勢,小字專精。

在宋以前絕少有大字出現,皆以小字精妙傳世,宋米芾有一件吳江舟中詩應該是比較早的大字書法作品。而在明代宣紙開始出現後條軸書法開始盛行,徐謂王鐸等稱一時之冠。書法的發展是進步的,因此大小字互寫可以相互打通相互借鑑。

對於寫大字的意義,寫大字可以直抒胸意,酣暢淋漓,可以放大自身書寫中的問題便於改正。大字作品可以寫成榜書、中堂、條軸、對聯等形式,具有廟堂之氣。

習大字日久有一個弊病那就是筆法難以精,這時需要多寫小字錘鍊筆法的精緻度,小字中的筆法結構難於控制的疏密有致。需要日復一日練習,小字作品有手卷、冊頁、條幅、扇面等,書卷氣息十足。

總之兩種書體相互配合著寫,互相補其不足,對於書法學習是一個十分有益的方式。





素清雲


初學,寫大字或寫小字?

初學一般寫與書帖一樣的字,根據選取的帖子字貌而臨之,有人推薦初學寫大字,我認為也有道理,容易在運筆時掌握筆畫頓挫及筆畫厚度,最關鍵還是鍛鍊腕臂的用力,促使用筆有力,有勁道,發力的精準,同時易識別結體合度否。

那麼寫小字,也有其好處,那即容易控筆,指運筆可伏案而端正書寫,穩定掌握筆毫的運動,更能夠體驗用筆的規律,書寫方便。

最好是大小字結合,即寫小字也寫有大字,好概全兩種字法之優點,更易入帖,變換姿勢,變化運筆,分別體驗力與筆關係,即輕重緩急,及頓挫之悟,

由此建議根據自己情況,有人個性豪宕則喜大之寬博雄勁,有者則喜之小字,油然輕車熟路,得心應手,那麼因人而宜,因條件而變換大小之別,書寫時只有用心,動腦,輒有事半功倍之效。


試一試,體驗吧。


狂喜淡墨a


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回覆你,無需那麼囉嗦!

1、初學楷書,先從唐楷入手,先練筆畫,字在10釐米左右,這樣,可以把基本筆畫的各個動作、環節刻畫清楚。

2、大字基本筆畫掌握以後,可以臨帖臨原字,也要大些,10釐米左右,便於把握好筆畫位置、結構。

3、當基本筆畫、結構通過大字訓練一段時間後,開始按照原帖、原字大小臨寫,比如唐楷九成宮等,原字應該在2-3釐米左右。它多大你多大。

4、為什麼要按照原字大小臨?因為榜書、大楷、中楷、小楷這幾種大小的字的用筆用鋒的方法是有區別的,是不一樣的。所以,按照原大寫,便於瞭解、掌握古人真正的用筆、結構的方法。

5、當通過1--4長期訓練,掌握了“法”以後,你就自由了,你會收放自如的。



老跨鬥


真正的入門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寫大小字體了。入門前(初學時)才是選擇寫大小字的關健!

理由如下:

①執筆的穩定性大字要求高,書寫時的力點過通過腳跟傳送至腰部→腰力帶動手臂→手臂又驅動手腕手指。

左手壓紙固定,形成‘’人體三角架‘’。這個姿勢不但最穩定,而且能確保發力。

(不贊成手放在身背寫大字,儘管看上去很瀟灑,實屬花架子)

②強大的穩定性才能保證書寫時的變化,這個道理對擔當管理層面的領導來說比較容易理解的。

(參照大、中、小形企業的管理框架結構,針對領導的實際能力,要求顯然是不一樣的)



呂永亮


寫小字的筆法和寫榜書不一樣。寫小字可以捻管,寫大字只能旋腕。而且,小字可以枕腕書寫。寫大字要站立,懸臂。

寫小字好看的人,不一定會寫大字。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可以學習臨帖。大氣,有力。





胖博士


習書法入門是“永”字八法掌握熟練,下筆,運筆,收筆方法技巧能貫穿運用。間架結構掌握合理。具備這3方面之後,建議練習寸字。也就是常用的練習紙,米字格裝八至九分字。(如圖所示,本人臨《張黑女墓誌銘》)以後大字書寫可放,小字書寫可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