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里的朱瞻基:歷史上的明君or渣男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熾的長子,明朝第五位皇帝,年號宣德,廟號宣宗,跟其老爹明仁宗一同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皇帝,現在的流行劇《大明風華》裡的大帥哥。

如同各種文學作品的主人公一樣,朱帥哥在影視作品裡的形象,由於劇情需要都著力描繪美好一面,跟歷史上的真實都有所不同。

這位皇帝,一方面,文韜武略英明睿智,治理國家井井有條,備受史書稱讚;另一方面,飛鷹走狗,無端廢后,英年早逝,被世人稱為促織皇帝,蟋蟀天子。

沒錯,這都是同一個人。每個人都有他的另一面,有他的多樣性,朱瞻基也一樣,既可以是明君也可能是渣男。是凡人,就有血有肉,有優點有缺點。

大明風華里的朱瞻基:歷史上的明君or渣男

帥哥美女的愛情

如同影視劇的描述,朱瞻基是個少年英才,不是打小,而是打孃胎裡就受到祖父明成祖朱棣的喜愛。歷史上真實的朱瞻基,就是帶著主角光環出場的。

據說,都是據說,因為聽起來都是挺炫幻的事情。朱瞻基出生的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即1398年2月9日那天晚上,他的祖父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作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正在位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圭”象徵著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朱棣醒來以後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覺得十分吉祥。此時有人報告說長子也是世子的朱高熾的嫡妻張氏,給他生了孫子朱瞻基。朱棣跑去看孫子,見其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一團英氣,朱棣非常高興,稱:“此乃大明朝之福也”。他的夢境映射到這個事情上。不知按弗洛伊德的理論,這個心理暗示,對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獲取天下有多大的推動作用。但他對朱瞻基的偏愛,是眾所皆知的。

大明風華里的朱瞻基:歷史上的明君or渣男

燕王朱棣,後來成了明成祖

朱瞻基深受朱棣喜愛與賞識,朱棣選擇了多個賢能之臣作為朱瞻基的老師。同時在親征蒙古,修永樂大典,造船下南洋這麼多事裡,朱棣還抽出時間親自教導朱瞻基,所付心血可見一斑。這也是朱瞻基能成為一位有成之君的主要原因。

包括他父親朱高熾雖然作為祖父明成祖朱棣的長子,但一直面臨有其他幾個兄弟的爭奪儲位的威脅,能順利繼承皇位,朱瞻基絕對是加分項。

朱瞻基成年之後的功績挺多,比如他父親明仁宗朱高熾英年早逝,朱瞻基26歲匆忙繼位後,就立刻親征平定了叔叔漢王朱高煦的叛亂。穩定了權力以後,朱瞻基在朝堂上,任用賢能,比如著名的“三楊“,不是日本電器的三洋:楊士奇、楊榮、楊 溥,以及其他一些能臣處理朝政,君明臣賢。對百姓實行仁政,消除軍隊腐敗,發展農耕經濟,如此等等,備受世人及史書認可,所以他的“仁宣之治”, 被史家列為同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並列的著名的盛世局面。

大明風華里的朱瞻基:歷史上的明君or渣男

古代畫像真的差不多,這個是朱瞻基

好話告一段落,我們說說另一面。

關於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不良癖好,最有名的就是鬥蛐蛐。這個未見於正史,但多個野史有記載。

比如李賢在《天順日錄》中記載道:“宣廟崩,太后即命,將宮中一切玩好之物,不吉之物,悉皆罷去。”李賢本人就是宣德年間中的進士,是朱瞻基這一朝的官員,他的話,有點可信度。

萬曆朝的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也寫道:“今宣德蟋蟀罐甚珍重,其價不減宣和盆也。”。 “我朝宣宗最嫻此戲,曾密詔蘇州知府況鍾進千個。一時語云:‘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像不像段子手寫的。

大明風華里的朱瞻基:歷史上的明君or渣男

蛐蛐的文藝範別名,促織

從這些史料記載中可以看出宣德皇帝確實喜愛鬥蟋蟀。朱瞻基是有道明君,自然不會強取豪奪,盤剝百姓,但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各地官府,尤其產蛐蛐的地區的,比如蘇州,攤派捉蛐蛐的工作給普通百姓。一方面百姓為了完成官府捉蛐蛐的任務,夜不能寐的到處尋找;一方面不能自己捉到的,就只能重金購買。一時間蟋蟀價格飆升,極品的至十幾兩黃金。民怨沸騰。

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裡,根據蘇州一個真實故事,編寫了個小說《促織》。說地方官府為給宣德皇帝進獻好蛐蛐,攤派給普通百姓。小說的主人公成名就因被迫交納促織而備受摧殘、幾乎家破人亡。這個小說還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做成了動畫片《蛐蛐》,估計70後和80後們小時候看過。

大明風華里的朱瞻基:歷史上的明君or渣男

老片子看過的都有年級了

再說說愛情。

如同大明風華里的表現,朱瞻基確實有個很喜歡的女人,孫貴妃,史書沒說是不是叫孫若微。但當時朱瞻基的正妻,是他登基時的皇后胡善祥。

胡皇后並無任何失德之處,也沒做過什麼么蛾子事,只是不得身為皇帝的丈夫歡心。朱瞻基確實更喜歡孫貴妃,以至曾多次開導胡皇后,希望她以有病為由辭掉皇后之位。皇帝沒有家事,所以他想改立皇后的事也需要拿到朝堂上討論。如同前面說的,他的朝臣都是賢能之士,對無故廢后都持反對態度。

大明風華里的朱瞻基:歷史上的明君or渣男

縱為皇后,在封建時代又能如何

但由於朱瞻基的心思已決,在經過幾年折騰,胡皇后也心灰意冷。最終在宣德三年,以胡皇后主動提出因自己無後(有女兒,沒兒子),要求辭去皇后。朱瞻基立刻改立孫氏為皇后。

朱瞻基亦知理虧,將胡善祥每月的生活費標準定得非常高,之前的配置一切照舊,並尊稱胡氏為“靜慈仙師”。 朱瞻基的母親張太后也不是滋味,對這個無過失而被廢的兒媳婦很愧疚,她將胡善祥安排在自己的寢宮中居住。除了國家慶典之外,在平時的大小宴會上,太后都將胡氏的位置排在孫皇后之上。

朱瞻基品行上的瑕疵,如鬥蛐蛐這事在野史裡和一些文學作品中有記載。廢后這事,正史也不得不記上一筆。

一場愛情,如果從朱瞻基和孫貴妃角度,當然可以拍個唯美的愛情。可從胡皇后的角度來看,又當如何。

戲說戲說,就看你怎麼說。

大明風華里的朱瞻基:歷史上的明君or渣男

宣德爐算是朱瞻基留個後世一個遺產


宣德皇帝朱瞻基英年早逝,於宣德十年(1435年)駕崩,終年38歲,葬明十三陵的景陵。原皇后胡善祥,多活了八年,於明英宗正統八年(1443年)去世。

孫皇后,可能叫孫若微,更長壽些,於明英宗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去世,與朱瞻基合葬於景陵。

最後再多說一句,朱瞻基駕崩時,有多個妃子被殉葬,名單如下:

何貴妃,諡端靜

趙賢妃,諡純靜;

吳惠妃,諡貞順;

焦淑妃,諡莊靜;

曹敬妃,諡莊順;

徐順妃,諡貞惠;

袁麗妃,諡恭定;

諸恭妃,諡貞靜;

李充妃,諡恭順;

何成妃,諡肅僖。

別爭論她們有誰是自願的。

愛情,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