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為好書法?是比對古人的書法一絲不苟就是好書法?

徐晨陳平


僅僅依靠能一絲不苟的模仿古人書法,就能算是好書法,那麼複印機一定比你做的好!

書法做為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形式,是通過長期不間斷地傳承、發展、磨練、創新才達到今天的高度的。

要想寫一手好的書法,至少做到幾點:

①以臨摹古人書法作品為基礎,從“形似”達到“形神兼備”的高度;

②不要相信什麼書法速成的說法,自己要堅持不懈進行書法練習,做到“人書俱老”;

③在符合中國書法藝術審美的基礎上,進行自己的書法作品創作,力爭創作出有特點,有個性的書法作品。


西城雜家橙爸爸


第一眼章法氣勢韻味兒好,不是一個個方塊字死板排放。然後慢慢靠近每一個字也很好,同一個字會不同的寫法。。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字拆開後每一筆畫都耐看,有功底,豐富多變。

至於每一筆畫是不是作者描畫的,那就只能現場看了。高手不用現場看也能知道。





明中拙人王茂謙


什麼是好書法?對於這個問題,我談一下自己的淺顯認識。

首先,我認為好的書法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非常有神韻,氣度非凡,整個作品都能表現出書寫者的氣質,神采有韻是好書法的第一標準,其次,字形的間架結構要合理,突出形美,筆畫的粗細變化,運筆銜接流暢,單字拆開或整體組合都讓人賞心悅目,如此形神兼備,便是好書法了。

至於說對比古人書法,我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書法也不例外,古人從篆,隸,楷,行,草的演變也是在不斷適應日常書寫的需要,寫書法要多習古人,這是傳承的需要,更是基本的要素,通過初臨的形似,慢慢感受古人書寫的筆法轉變,運筆技巧,並結合自己的特點,寫出有個人特色的字,一絲不苟,認認真真,不為名而圖捷徑,就是難能可貴了。

每一位喜歡書法的朋友都應該把書寫當作人生的愛好,堅持練,天天練,又怎能寫不出好的書法呢?

附圖是我本人的字,只求認真書寫,每隔一段時間回頭看自己寫過的字,都能找出不足,每天都有進步,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呲牙]








黃小瘋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來說說什麼是我認為的好書法吧。對古人的書法一絲不苟只是其中的一小步。精準臨摹做的不錯,只能說明學習傳統的態度和方法不錯。還遠不是真正的書法作品。

好的書法作品要具備幾點要求:

1、傳統與當代的結合。作品中不能只有古人,當下時代的特質也要能有所表現才好。

2、經典與民間的結合。作品取法不僅限於廟堂,民間書風也是可以汲取營養的。

3、古人於我的結合。不能一味摹古仿古,這樣只是他們的模仿秀,稱不上原創。要逐漸找到自己的書法語言和風格。

4、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

5、筆法體系要完備。

6、作品形式雅緻。

以上。





掩墨山房


您好,我覺得不是對比古人一絲不苟就好。

首先,好書法的評定標準是什麼?假如,評定標準是對比二王書法,寫的越像越熟練就越好,那麼評價標準就相對簡單。如果評價標準是學習古人的(碑帖不限)並能融入自己的風格,那評定標準就難。對比古人一絲不苟,只能說書寫人對待書法學習的態度非常嚴謹、認真,但不能說是好書法。

其次,好書法的評定範圍也不同,一個是更具實用性,讓廣大書法愛好者和學生喜歡並學習的,為好書法;還有是更具藝術性,追求個人思想和藝術風格的也是好書法。

比如,現代書法家裡田英章田蘊章二位先生,他們的楷書寫的非常好,又被稱為功楷,非常工整嚴謹,筆筆到位一絲不苟,足見功力,普遍受到書法愛好者和學生們喜歡並學習。為大家公認的好書法。還有一位書法家畫家是王鏞先生,他對審美的追求就不同,他所研究的對象也非常多,追求的往往是一種蒼厚質樸的金石氣,線條凝練古拙,寫出來的作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思想,欣賞他作品的人也是相對專業些的。他的作品我覺得一樣是好書法。



一般學習書法都要從古人入手,取法乎上。先選擇自己喜歡的碑帖來臨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讓老師推薦,練習時一定要認真,從每一個字入手,從每一個筆畫開始研究用筆,提按、轉折的特點。慢慢訓練出眼的觀察和手的配合,進而使手的肌肉增加記憶力,改去自己的不正確的書寫習慣,最終真正掌握所學碑帖的特點並可以運用。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以一種碑帖為主,練習一段後再旁通其他與之有關的碑帖。這個過程一般是入帖,之後還要出帖。李可染先生曾說過,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我覺得這句話也適用於書法,出帖可能比入帖還難,這就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學識、個性和修養,這個階段可能用的時間更長。真正能百鍊成金的書法才能算好的書法。


總之,凡事做好都要有認真踏實的學習態度,還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肯定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


墨硯軒書畫


所謂好的書法,就是具有個人特點的,又是可以溯源到古人的書法。簡單來講就是繼承古人又帶有個人的特點以及時代的氣息。這樣的書法作品才稱得上是好的書法。

簡單來講,好的書法一定是在“入帖”的基礎上能夠達到“出帖”的層次。

書法的學習,我們繼承古人並不是讓我們成為古人,如果我們的書寫跟古人一模一樣,你只是古人的一個影子而已,所書寫的書法稱不上好。因為這些書法古人已經書寫出來了。

繼承古人,我們學習他們優秀作品中的技法以及書法藝術精神,而這些的學習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書法學習的真正目的,是能書寫出具有個人風格特點的作品來,並且能符合當下時代的審美,具有這個時代的特徵。

提問者所說的對古人的書法一絲不苟就是好書法,這個理解只能是處於初學者階段,我們在臨習的時候需要達到的程度,當你對自己所取法對象的字帖達到出帖的時候,我們對書法方面的學習,更多的是重意不重形。

在出帖的基礎上,我們需要旁涉諸家、需要融會貫通,此時古人優秀作品中的神采部分對我們來講比技法方面顯得更為珍貴。

因此,

按照書法學習層次的不同,初學者在臨帖的時候需要做到一絲不苟,這樣的書法才是好的;達到出帖程度的學書者應該重意不重形,在學習中對書法的神采方面更為看重。


書法有云


所謂的好書法,這是一個很廣範的話題,也是一個歷來就有爭議的話題,至今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既要做到“書出何處”,又要有所創新,這是兩個對立的問題。書法需要傳承,既然傳承,那就必須要臨古人的優秀貼本,如果只是一味的臨好,沒有自己的創意和個性,那這樣的作品,就沒有了自己的靈魂,這就是所謂的“書魂”。可是所謂的創新嘛,你沒有去學習古人貼子,基本功不紮實,隨意亂塗亂畫,那也不成,這叫醜書。本人認為: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既要學習古人的精華,又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文化,想象力,就是一幅精品,不必要認認真真的去對照古人的筆法筆意。本人觀點,歡迎交流。





向前書畫


不是,絕對不是。

首先,學習書法時,一定要臨帖,臨古帖。這個時候,越接近越好,越像越不嫌像,能一模一樣、以假亂真,那你就厲害得不得了。

學得幾分,那麼多碑帖法書,光臨就得好多時日,有人甚至臨幾十年。

過了臨帖關——這個沒有統一標準,只能說你在古帖中,已經洗掉了自己,尤其是洗沒了自己寫字的毛病,這時候你就基本過了一小關。接下來,你就可以追求意臨——不求形,求意,求神。這個東西很微妙,不是三兩句說得清楚的。但一定記住:只有老老實實過了求“相像”的對臨臨帖關,才有資格意臨。

摹、臨(對臨、意臨)之後,你可以創作。——其實臨帖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創作!不論是實臨,還是意臨,都是有創作在裡面的,只不過實臨時你一定不要有創作的心思和意識。

好的書法,絕不是臨帖。所以,好的書法,不是要你比對古帖,比對某大書法家,而是你個人的創作。看你的作品,看氣,看勢,看神韻,當然,也看線條、看形質。這些,當你到了一定階段才會真正領會。


清風輕風清揚


🌹🥀高級的書法是道法自然。

🌴書法的用筆:古人講:“一管之筆,太虛之體。”太虛本指無極無形的道,此處特指:處在高級狀態的筆。當書者在書寫中,達到心有太虛,並能同化毛筆時,毛筆便成了太虛之體。“法不備,神不全。”此時所書,必是上品,否則是中、下品。

書法中的力:陰陽若等,不均而均,互含互生,守恆變化。陰陰亦指提按、快慢等對比。不均而均:指力、速的不均等又接近均等;亦指形的不對稱而對稱。如:……在提按力若等情況下,提著筆下按,此時按力稍大;再按著筆上提,此時提力銷大。快慢也是若等,快中含慢,慢中含快,快慢養力,諸變統一。書寫的筆力,雖然有彈力,但是還不算完備,筆力需要意的潤化。書寫時,務必使筆合當前意,同時顧及整體。要使弓伸筆鋒,直彎筆畫,均有柔挺之勢。

🌱書法中的對比:如前所述,其陰陽是互含互生,守恆變化的。陰陽相生,數循趨陰,數循趨陽,所趨再相生……這種變化,在草書裡表現得極為充分,也給草書提供了大的發展空間。《書譜》說到:書法對比,(意譯)一畫如一點,一篇如一字。等寬的筆畫,等距的結構,只有大粗大細筆畫的行書、草書,雜亂無序的大草章法,都是違背書法藝術的。

🌸書法作品是道的折射:書以載道,不僅體現在文字上,更體現在點線上。不論任何時侯,書法都應該做到:“用點線表現萬物的根本。”書法作品是神與力的結合,也是精神與物質的結合。人的思想與物質(筆墨、紙張)的結合,形成了書法文字。其文字如太虛創造的萬物,它是有生命的,也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再造的。摹仿古人的字,完全像是不可能的,做到儘量像,得其形神就可以了。書法藝術,是不斷髮展變化的,要不變而變,變不雷同,變不離宗或有傳統血脈。忌割斷傳統,閉門造車。古人愧己書醜,不敢露面,今人妄為,以醜為能事,或者學不透傳統,妄自尊大。書法出新,不重複古人,不重複自己。書法不是創造出來的,是藉助傳統土圵和自性養出來的。書法作品,貴在自然天成,變而有序。

♻️思想與物質的結合,體現在宇宙中是無形的道;體現在書法中,則是有妙力的傳世神品。

🌹以太虛之筆,寫出有生命力的字,生髮對比,演化陰陽。


認樸明心


學古是必須的,但學古的最終目的不是拘泥於古,而是融合自己的個性書寫形成屬於自己的面貌。例如近現代的舒同、啟功、劉炳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