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將,一個超過關羽,另一個勇比呂布,他們是誰?為何雙雙無用武之地?

None______



子龍能屈能伸,孟起鬱鬱而終。三國,在這個猛將如雲的時代,湧現出瞭如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典韋、許褚、黃忠、甘寧、周泰等彪炳史冊的人物。其中,有兩位人物,一個超過關羽,另一個勇比呂布,卻都沒有受到重用,他們分別是趙雲和馬超。下面根據《三國演義》中相關內容,結合自己的見解,簡要分析如下。

趙雲:趙雲之勇不弱於關羽,大局觀和關羽相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卻沒有受到重用。


趙雲之勇:在民間關於三國武將武力排名有著這麼一個說法,“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從這個排名看,趙雲僅次於第一猛將呂布,他的勇猛是超過關羽的。從《三國演義》中兩人戰績也可以看出,這個排名還是有一定根據的。趙雲多次救劉備和阿斗於危難之間,如剛歸附劉備時,趙雲力戰“虎痴”許褚,保護劉備逃走。

襄陽趙雲率三百軍士保護劉備赴會;長坂坡趙雲闖曹營單騎就“阿斗”;夷陵之戰趙雲不畏艱險接應劉備等等。趙雲的勇猛毋庸置疑,雖然沒和關羽較量過,從關羽和他們同時受封“五虎上將”時,不服黃忠和馬超,認可趙雲和張飛來看,趙雲並不比關羽差。《三國演義》中記載:

雲長怒曰:“翼德吾 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 吾相併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 老卒為伍?”


趙雲之大局觀:趙雲,早年投奔公孫瓚,在戰場上多次搭救公孫瓚,勇冠三軍。後因兄長去世,趙雲回鄉辦理後事。在公孫瓚去世後,趙雲沒有選擇投奔當時風頭正盛的曹操和袁紹,卻選擇了剛剛失敗的劉備。他有大局觀,認為劉備有漢室血脈,是匡扶漢室江山之人。

朋友們一直爭論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趙雲代替關羽鎮守荊州,荊州會不會丟?經過大家的分析,一致認為,趙雲代替關羽鎮守荊州,是可能守住的,起碼比關羽靠譜。


首先,趙雲人品非常好,不會像關羽一樣傲氣凌人,在東吳面前,不卑不亢。其次,趙雲不會像關羽一樣,輕易北伐。劉備與益州牧劉璋鬧翻時,將荊州主力調去奪取益州了,留在荊州的僅僅是偏師。如果趙雲鎮守荊州,不會輕易北伐。即使北伐,趙雲也會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如緩和荊州和東吳的關係、穩定荊州後方,萬無一失後,才會進行北伐。

綜上,趙雲沒和關羽單挑過,無法判斷誰更厲害,從各項戰績來看,起碼不弱於關羽。從假設趙雲代替關羽可能荊州不會丟來看,趙雲的能力是勝過關羽的。


劉備常常將保護家眷,後勤之類的事情交給趙雲,這算是重用呢,還是沒有重用呢?從信任方面來說,劉備是重用了趙雲的,將自己的一家老小交給他。趙雲也不負眾望,兩次救小主人阿斗。

一般來說,從事衝鋒陷陣,建功立業之類的大事,才算受到重用,如關羽鎮守荊州,獨當一面。劉備討伐東吳時,也只是讓趙雲押送糧草,而帶著老將黃忠。趙雲是幕後英雄,默默為蜀漢奉獻著,不計個人得失,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馬超,勇猛堪比呂布,投奔劉背後,被束之高閣,鬱鬱而終。《三國演義》中,前半部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極盡描述了呂布之猛,有三國第一猛將之稱。第十九回,呂布殞命白門樓,令無數人哀嘆英雄早逝。

他早期就跟隨他的父親馬騰討伐過李傕郭汜,還立下了不少戰功。後半部分,勇猛堪比呂布的馬超成為繼呂布之後的猛將代表。他和呂布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被貼上了有勇無謀的標籤。

馬超在父親馬騰及兩個兄弟馬休、馬鐵被曹操所殺後,他與曹賊勢不兩立,聯合韓遂起兵反曹。在潼關大戰中,馬超殺得曹營如曹仁、夏侯淵等一流武將膽戰心寒,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和奪船避箭。


這樣的勇猛,即使呂布復生,也不過如此。葭萌關,馬超曾和張飛大戰,不分上下。馬超投奔劉備後,剛到達成都,劉璋就因害怕其勇而投降,可見馬超勇猛深入人心。《三國演義》中記載:

超曰:“不須主公軍馬廝殺,超自喚出劉璋來降。如不肯降,超自與弟馬岱取成都,雙手奉獻。”

無奈的是,馬超在投奔馬超後,並未受到重用,被束之高閣。馬超先和韓遂反目成仇,後投靠張魯也鬧了個不歡而散。他雖然沒有呂布那樣殺害“義父”那樣離譜,也揹負了“反覆無常”的名聲。因此,劉備不敢重用馬超,怕他反咬一口。


劉備沒有重用馬超,還有一個原因是馬超乃是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在西涼羌族有很高的威望。如果劉備重用馬超,讓其掌握實權,以其在西涼的影響力,隨時可能拉起自己的部隊單幹。

你們是怎麼看待趙雲和馬超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按照正史來說,超過關羽,而又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估計還真找不出來。畢竟在正史中,關羽是蜀國的第一大將,是劉備麾下,鮮有的能夠鎮守一方的帥才。所以正史三國找不出超過關羽,而不得重用的將領。

至於勇比呂布,倒還真有,無論在正史還是演義,馬超都可以說勇比呂布。在正史中,馬超跟呂布非常接近,兩人被陳壽稱之為“世之虓虎”。

那麼?演義呢?演義有超過關羽,勇比呂布,而且不得重用的將領嗎?

實際上!在演義中,同樣沒有超過關羽而不得重用的將領。很多人認為是趙雲,我認為不是,在演義中,趙雲的出場率非常高,不管大戰小戰,經常能夠看到趙雲的影子,他應該是得到重用了。

勇比呂布,還是剛才說的馬超,羅貫中借曹操之口說過“馬超不減呂布之勇”。而兩人的行事風格,以及戰場經歷,都非常的相似。

在渭橋六戰中,馬超八九合敗於禁,不三合敗張郃,數合之間斬殺李通,殺得曹操棄袍割髯而逃。馬超的此次戰役,像極了呂布的濮陽城包圍曹操一戰。濮陽城中,曹操狼狽不堪,被呂布追上之後,由於呂布不認識他,問他誰是曹操,曹操亂指了一人才得以脫身。

兩人之勇,都曾讓曹操陷入過絕境……

濮陽城外,許褚單挑呂布二十合之後,曹操慌忙使典韋出戰夾攻。在許褚與馬超的單挑中,同樣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二百三十合之後,曹操恐許褚有失,急令夏侯淵、曹洪齊出夾攻。

兩人之勇,都曾讓曹操恐許褚有失,遣將夾攻……

所以!說馬超勇比呂布,完全是說的過去的。而且民間一直也都流傳著“前表呂布,後表馬超”“金呂布,銀馬超”等說法……


馬超不單符合勇比呂布,還符合題主後句的英雄無用武之地。他投靠蜀漢之後,雖然看上去官職很高,卻都只是虛銜而已。鑑於馬超之前的諸侯身份,劉備也不好不給以高官厚爵,可是考慮到馬超的品性,劉備也時刻提防著他,沒有給以重用。

被陳壽一代虓虎之勇的馬超,最終英雄無用武之地,鬱鬱而終……


愛尚文史


在整部三國中武將的排名大家都是認為是呂布,關羽,張飛,典韋,馬超,許褚等。其實我覺得有兩個人被大家忽略了,而這兩人皆是能文能武之才,卻在眾星之中顯得不那麼耀眼。

第一,黃忠,字漢升。在六十歲之時才遇到劉備,放在現代,這個年齡都已經退休抱孫子了,何況在古代。黃忠的出場最著名的就是和關羽直接的大戰了。兩人大戰百十個回合,而且兩人的年齡相差很懸殊的,一個年過六旬,一個正當壯年。百步穿楊的箭術更是絕技。而老黃忠的箭射關羽是手下留情的,更有後面的定軍山力斬夏侯淵。可想而知黃忠年輕之時的戰鬥力。只可惜年老之時才遇明主,不然出場早的話可成第一猛將。

第二,趙雲,趙子龍。最好的記錄是長坂坡七出七進。到後面入川以後,年老之時上演過空城計。趙雲在更多的時候充當的都是劉備的衛隊長的角色,一直難以有獨擋一面的機會。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也是比較低的,由於劉備平衡勢力的需要,連五虎上將都沒有入列。可這也不能掩蓋趙雲的智勇,劉備為關羽,張飛報仇伐吳,趙雲的勸進就是相當有戰略眼光的,可惜劉備難以聽進,最後導致病歸白帝城託孤。

以上兩位只能歸於造物弄人,而難以大放異彩了!


包裝領頭羊


超過關羽,勇比呂布,又是被“埋沒”的三國大將,個人認為蜀漢大將中的馬超和黃忠到挺符合的!也許有朋友還會想到趙雲,畢竟歷史上的趙雲在許多朋友看來並不受劉備器重,演義裡有“五虎上將”,但正史上蜀漢只有四大將軍,而趙雲未入其中。那麼馬超,黃忠,趙雲這三人在劉備心中到底處於一個怎樣的位置呢?這裡只說正史,不談演義。

虛以高位,帝王權術

據《資治通鑑》記載,劉備平定漢中後進位漢中,時對文武群臣進行封賞:

“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餘皆進位有差。”

而當時的趙雲則是封為“虎威將軍”,名號看似霸氣,但按漢代將軍等級劃分,趙雲“虎威將軍”一職不過一四流的雜號將軍,根本無法與“四大將軍”相提並論。

然位高就代表權重嗎?實則不然!這不過是帝王權術罷了。

先來看看馬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馬超確實是“超過”了關羽;在關羽死後,馬超一度被拜為驃騎將軍,位居蜀漢武官之首,至少關羽生前尚未能達到如此高度。然儘管官至驃騎將軍,但馬超僅一年後便鬱鬱而終了,年不過四十七歲。為何鬱鬱而終呢?一與家族被滅有關,二也與馬超在蜀漢不得志有關。自漢中之戰後,馬超便被劉備“供養”起來了,手中基本沒有實權,這也是為何馬超自從歸附劉備後便給了我們一種銷聲匿跡的感覺。那麼劉備為何要把馬超“供養”起來呢?關鍵就在於馬超在西涼地區有著很高的威望。像在漢中大戰時,馬超曾策動氐族雷定數萬餘人響應劉備,成功牽制了曹軍先鋒主力。將馬超捧起來,有利於收復西涼人心。

再看看黃忠,其實予以黃忠高位的意義也是如此!昔日劉備封黃忠為後將軍時,關羽曾言:“大丈夫不與老兵同列”,也許關羽確實驕傲,但從側面也反應了黃忠在當時確實有些“功不配位”,黃忠最大的功勞莫過於斬殺了夏侯淵,再有便是隨戰有功,而趙雲追隨劉備三十餘年,所立戰功遠非黃忠可比,為何這個“後將軍”之位還是要給黃忠呢?關鍵在於黃忠身後有著一個強大的團體——荊州集團。


然馬超,黃忠雖居高位,但其實都並沒有掌握多少實際的兵權,那麼蜀漢的兵權都由那些控制了呢?據史料記載,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命魏延鎮守漢中,張飛鎮守巴中,荊州三郡自然有關羽坐鎮,這三人無疑是掌握了實際兵權的,那麼趙雲呢?時趙雲任江州都督,還記得劉備夷陵兵敗時是誰領軍前去救援的嗎?正是趙雲,所以趙雲也是有實權的將軍,看似劉備不重用趙雲,其實更顯得兩人之間親密無間,趙雲知劉備意圖而不貪高位,劉備曉趙雲心性而委屈其身,真交心君臣也。

馬超和黃忠為何“無用武之地”

其實馬超和黃忠談不上絕對的“無用武之地”,只不過相較而言,劉備對於用此二人還是有所顧忌的。

相比馬超,黃忠還是更得劉備信任些,然黃忠畢竟年邁,故劉備也不敢託他以大事。黃忠追隨劉備時已年過五旬,之前還是默默無聞,所幸遇到了劉備才得以展示其才。而馬超遇劉備則真有被“埋沒”之感。為何會如此呢?

一來馬超這人勇而無謀,當年家人被誅便是因其衝動所致。

二來馬超反覆無常,昔日馬超叛韓遂而投張魯,後來又反張魯而降劉備,如此之人,又怎敢重用呢?故唯有予以高位,以安其心罷了。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三國演義》之中,要說超過關羽的恐怕不多。我想起一人,此人姓黃名忠,字漢升,黃忠黃漢升也!此人後期被劉備封為五虎上將之一,其勇猛可見一斑。與關羽相比,他也絲毫不落下風。

《三國演義》第53回,關雲長義釋黃漢升一回中。劉備以雲超來取長沙。書中描寫,黃忠雖年近六旬,卻有萬夫不當之勇,能開二石之弓,百發百中。雲長見一老將出馬,知是黃鐘。二人互不相讓,幾句言語之後,戰在一起。兩馬交鋒,鬥了一百餘合,不分勝負。雲長心中暗付:"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之計。”

次日又戰,又鬥五六十合,勝負不分,雲長撥馬便走,黃忠趕來,不想戰馬前失,掀在地上。雲長猛喝:"我且饒你性命,快換了馬來廝殺!‘’黃龍見雲長如此義氣,也不忍射他,次日來戰,兩次虛拽弓弦,引雲長注意,第三次才搭箭開弓,射在雲長盔纓根上。雲長吃了一驚,領兵而退。

黃忠的本領,在六旬之時,尚且能敵壯年關羽,年壯之時之英勇,可以想象。超過關羽,也是有所知見。

可惜黃忠年齡已高,在降劉備之後,建功不多,便駕鶴西去,真是可惜了!倘若天可假年,必當有所作為!

另一個勇比呂布的,非典韋莫屬。典韋,陳留人,勇力過人,舊屬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而逃。夏侯惇出獵,見其逐虎過澗,因收入軍中。手使兩支鐵戟,重80斤,運勢如飛。曹操大旗,為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韋一手執定旗杆,巍然不動。曹操嘆曰:“此古之惡來也”,遂命為帳前都尉。

曹操呂布戰於濮陽,曹操引軍至西寨。四面呂軍殺入,操無計可脫,大叫:‘’誰人救我?‘’典韋踴出,手持雙戟,飛身下馬。取短戟十數枚,夾在手中,回顧從人:賊來十步乃呼我!遂放開腳步,冒箭前行。從人叫:十步矣!韋曰:五步呼我!從人又曰:五步矣!韋乃飛戟刺之,一戟一人墜馬,並無虛發,立殺十數人,眾皆奔走。韋衝殺入去,救出曹操。其人勇猛如斯,可與呂布比美也!

可惜英雄命短,早早戰死,第二十六回,曹孟德敗師淯水一節中。曹操自收了張繡,每日與鄒氏取樂,不想歸期。家人密報張秀,繡大怒,夜晚謀反曹操。時近二更,四下火起,操始喚典韋,不想早被張秀安排人灌醉。韋跳起身來,卻不見雙戟,只好摯步卒腰刀,砍殺二十餘人,刀砍捲刃。韋雙手提兩個軍人迎敵,擊死二十幾人。眾人不敢近前,只遠遠一以箭射之。韋猶死拒寨門,眾兵士用槍猛戳,韋乃大叫數聲而死,可惜了一代猛將!

典韋勇猛之處,可比呂布!只因曹操貪念,早早死於宛城中,英雄無用武之地也!倘若能活到後期,必是神一般的英雄人物。





釋道放


在演義裡,武力超過關羽的是呂布,勇比呂布的是關羽。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勇比呂布,更不可能超過關羽!


蒼狼208


典韋,三國第一猛將,可以曹阿瞞好色,看中了張繡嫂嫂,強行霸佔,剛剛歸降的張繡覺得奇恥大辱,在賈詡的建議下,半夜派人偷了典韋的兵器,最後第一猛將就這樣領了盒飯,曹阿瞞也在此戰中折了自己的長子曹昂。

馬超,病死,當年殺得曹操割須棄袍而逃。

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單騎救阿斗


任justdoit


有兩個人絕對被埋沒了第一個就是“白毦軍”統帥陳到,劉備用人看人有一套,陳到絕對不簡單!第二,陷陣營統帥高順!呂布手下頭號種子選手,地位在張遼之上,只要陳宮和呂布是正常人,高順就是個頂尖高手!以上兩位在三國演義中被弱化了!


空山明澗


除了上將潘鳳,悍將劉三刀,還有零陵上將邢道榮,老子誰也不服


怪蜀黍的小拳拳


勇武在關羽、呂布兩人之上的又豈是少數,然而,若不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歷史又為何只有那了了幾人流傳千古啊!生不逢時,難展胸襟抱負的的人卻是大有人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